2023年-某汽车的精益生产.docx
丰田公司与精益生产二战以后,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和大野考察了福特汽车公司轿车厂。当时,这 个厂日产7000辆轿车,比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多。但丰田却没有想到仅简单 地照搬福特的生产模式,他认为“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回到日 本后,丰田和大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根据日本国情(社会和文化背 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团队工作精神),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生产管理体制,采 用精益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和管理,使丰田汽车的质量、产量和效益都跃上一个 新台阶,变成世界汽车之王。与此同时,其他的汽车公司和别的行业也纷纷采 用这种组织管理方式,使日本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技艺性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不同,精益生产组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避免了 技艺性生产的高费用和大批量生产的高刚性。为此目的,精益生产采用的是由 多能工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和柔性很高的自动化设备。与大批量生产不同,精益生产的一切都是“精简”的:与大批大量生产相 比,只需要一半的劳动强度、一半的制造空间、一半的工具投资、一半的产品 开发时间、库存的大量减少、废品大量的减少和品种大量的增加。两者的最大 区别在于它们的最终目标上:大量生产强调“足够”好的质量,因此总是存在 着缺陷;而精益生产则追求完美性(不断降低价格、零缺陷、零库存和无限多 的品种)。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1、精益生产的出现由丰田和大野创造的精益生产技术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在大批大量 生产方式下,制造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模的更换是个很大的问题。由于精度要求 极高,模具的更换即昂贵且费时,需要极高技术的工人来完成。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西方汽车制造商采用一组冲压机来生产同一种零件,于是,他们可以实 现几个月甚至几年不更换模具。对于50年代的丰田公司,这种办法却行不通, 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好几百台冲压机用于汽车覆盖件的生产,他们必须 用少数的几条生产线生产所有汽车的冲压件。于是,大野发明了一种快速更换 模具新技术(SMED法一Single Minute of Dies),这种技术使更换一副模具的 时间从1天减少到3分钟,也不需要专门的模具更换工。随后,大野发现了一 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小批量生产的成本比大批量生产更低。造成这种事实有两 种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小批量生产不需要大批量生产那样大的库存(当然包括 设备和人员);第二个原因是在装配前,只有少量的零件被生产,发现错误可以 立即更正。而在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总是被提前很多时间大批量地制造好,零 件的错误只有到最后装配时才会发现,造成大量的报废或返修。根据后一个原 因,大野得出一个结论,产品的库存时间应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JIT生产和零 库存的起源)。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高度熟练的和高度责任感的工人组 成的工作小组。但是,如果工人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整个工厂的运历来的生产系统中的“定员制”,是一种全新人员配置方法。实现这种少人化的具体方法是实施独特的设备布置,以便能够将需求减少时,将 作业所减少的工时集中起来,以整顿削减人员。但这从作业人员的角度来看,意 味着标准作业中的作业内容、范围、作业组合以及作业顺序等的一系列变更。因 此为了适应这种变更,作业人员必须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二3)质量保证历来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即要提高质量,就得花人力、物 力来加以保证。但在JIT生产方式中,却一反这一常识,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 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工这里 所讲的自动化是指融入生产组织中的这样两种机制: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 自动检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的机制。为 此在设备上开发、安装了各种自动停止装置和加工状态检测装置;第二,生产第 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 依靠这样的机制,不良产品一出现马上就会被发现,防止了不良的重复出现或累 积出现,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费。而且,由于一旦发生异常,生产 线或设备就立即停止运行。比较容易找到发生异常的原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 采取措施,防止类似异常情况的再发生,杜绝类似不良产品的再产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在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进行检验,尽 量不让生产线或加工中途停止。但在JIT生产方式中却认为这恰恰是使不良产品 大量或重复出现的“元凶”。因为发现问题后不立即停止生产的话,问题得不到暴 露,以后难免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同时还会出现“缺陷”的叠加现象,增加最后 检验的难度。而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使其停止,并立即对其进行分析,改善,久而 久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企业的生产素质就会逐渐增强。图451 说明这三个方面所组成的JTT构造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括JIT生产方式的基本 目标以及实施这些目标的诸手段和方法,也包括这些目标与各种手段方法之间的 相互内在联系。3、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具体手段1)生产同步化为了实现适时适量生产,首先需要致力于生产的同步化。即工序间不设置仓库, 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使其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装配线与机械加工几乎平行 进行。在铸造、锻造、冲压等必须成批生产的工序,则通过尽量缩短作业更换时 间来尽量缩小生产批量。生产的同步化通过“后工序领取”这样的方法来实现。即“后工序只在需要的时 间到前工序领取所需的加工品;前工序中按照被领取的数量和品种进行生产”。 这样,制造工序的最后一道即总装配线成为生产的出发点,生产计划只下达给总 装配线,以装配为起点,在需要的时候,向前工序领取必要的加工品,而前工序提供该加工品后,为了补充生产被领走的量,必向更前道工序领取物料,这样把 各个工序都连接起来,实现同步化生产。这样的同步化生产还需通过采取相应的设备配置方法以及人员配置方法来实现。 即不能采取通常的按照车、铳、刨等工业专业化的组织形式,而按照产品加工顺 序来布置设备。这样也带来人员配置上的不同作法。2)生产均衡化生产均衡化是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所谓生产的均衡化,是指总装配线 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生产各种产品。为此在制定 生产计划时就必须加以考虑,然后将其体现于产品生产顺序计划之中。在制造阶 段,均衡化通过专用设备通用化和制定标准作业来实现。所谓专用设备通用化, 是指通过在专用设备上增加一些工夹具的方法使之能够加工多种不同的产品。标 准作业是指将作业节拍内一个作业人员所应担当的一系列作业内容标准化。4、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管理工具看板在实现适时适量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是作为其管理工具的看板。看板管理 也可以说是JIT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因此也有人将JIT生产方式称为“看 板方式”。但是严格地讲,这种概念也不正确。因为如前所述,JIT生产方式的本 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而看板只不过是一种管理工具。看板的主要机能是传递生产和运送的指令。在JIT生产方式中,生产的月度计划 是集中制定的,同时传达到各个工厂以及协作企业。而与此相应的日生产指令只 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或总装配线,对其他工序的生产指令通过看板来实现。即后 工序“在需要的时候”用看板向前工序去领取“所需的量”时,同时就等于向前工序 发出了生产指令。由于生产是不可能100%的完全照计划进行的,月生产量的不 均衡以及日生产计划的修改都通过看板来进行微调。看板就相当于工序之间、部 门之间以及物流之间的连络神经而发挥着作用。看板除了以上的生产管理机能以外。还有一大机能,即改善机能。通过看板,可 以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暴露。从而立即采取改善对策。实现JIT生产的重要手段看板管理看板方式作为一种进行生产管理的方式,在生产管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看板方 式也可以说是JIT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特点。但决不能把JIT生产方式与看板方式 等同起来。JIT生产方式说到底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而看板只不过是一种管理 手段。看板只有在工序一体化、生产均衡化、生产同步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运 用。如果错误地认为JIT生产方式就是看板方式,不对现有的生产管理方法作任 何变动就单纯地引进看板方式的话,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在引进JIT 生产方式以及看板方式时,最重要的是对现存的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改组。1、看板的机能1)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看板中记载着生产量、时间、方法、顺序以及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目的地、 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在装配线将所使用 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工序领取。“后工序领取”以及“适时 适量生产”就是这样通过看板来实现的。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一条规则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 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 所表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通过看板的运用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以及适 量运送。3)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 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 目了然,易于管理。并且只要一看看板,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库存 情况等等。4)改善的工具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的中间储存。在一般情 况下,如果在制品库存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 后道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而且即使有人员过剩,也不易 察觉。根据看板的运用规则之一“不能把不良品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所需得不到 满足,就会造成全线停工,由此可立即使问题暴露,从而必须立即采取改善措施 来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改善活动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生产线的“体质” 不断增强,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JIT生产方式的目标是要最终实现无储存生产 系统,而看板提供了一个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工具。2、看板的种类看板的分类如下:在制品看板1)工序内看板,2)信号看板领取看板1)工序间看板,2)对外订货看板临时看板JIT与MRPII的区别与联系MRPII是美国人提出的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而JIT却是由日 本人发明的适用于精益生产的管理技术,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被总结在表中。项目JITMRPII库存一种不利因素,尽一切努力减少 库存一种资产,用来预防预测的误 差、机床的故障、供货商拖期 交货等。其目的是要控制适量 的库存批量仅生产立即需要的数量。对自制 件与外购件都只下达最小的需要 补充量。用某种公式来计算批量。一般 对库存费用和生产准备费用 加以折中考虑,用某个公式修 正得到最佳批量生产准备时间使生产准备时间最少。要求最快 地更换刀卡具、以对生产率的影 响最小,或是备有已经完成生产 准备的其他机床。迅速地更换工 卡具以实现小批量生产,并允许 频繁地生产不同的零件生产准备时间不十分要紧,一 般的目标是最大的输出,很少 有与丰田同样的想法和作出 同样的努力来达到快速更换 工卡具。在制品库存等待 加工队列取消等待加工队列。当出现等待 加工队列时,确定发生的原因, 并纠正它们。当在制品库存减少 时,说明这一纠正过程是正确的。是需要的投资。当上道工序发 生问题时,在制品库存可保证 连续的生产。供货商合作者。他们是协同工作的一部 分。把供应看成是自己的扩展部 分是有矛盾的甲乙关系。一般都 有多个供货来源,这是一种典 型的在供货商间挑拨矛盾以 便从中取利的方法质量废品为零。如果质量不是100% 的合格,则生产就处于困难状态允许一些废品。记录实际废品 数,并用一些公式来预测废品 数设备的维修设备稳定并有效地运行。设备的 故障要减少到最少设备维修是必需的。由于允许 在制品库存,所以这个问题不 是关键提前期使提前期压缩。销售、采购及生 产管理简化,所以提前期压缩提前期越长越好。大多数工段 长和采购部门希望提前期加 长而不是缩短工人按一致的意见进行管理。在没有 达到一致意见之前不进行改革。 最关键的是工人感到这是“自己 的企业”按法令进行管理JIT与MRPII的联系JIT追求尽善尽美,比如在废品方面,追求零废品率;在库存方面,追求零库存。 可以这样说,JIT的目标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和MRPII相比,后者更多地考虑了 制造业的普遍情况,考虑了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人们通常将后者看成是一种计划 策略,侧重于长期,这是一种执行策略,侧重于近期甚至当前。JIT是一种哲理, 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借鉴。在处理MRPII和JIT这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方面,正 确的态度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依靠MRPII奠定基础,逐渐达到JIT的水平行就会变得一团糟。2、改变劳资关系,同舟共济在40年代末期,由于整个经济形势不佳,丰田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 公司的经营者提出解雇1/4的工人,但是收到工人和工会的强烈反对。后来,公 司与工会达成协议:1/4的工人被解雇,公司的总管者丰田辞职,作为对公司经 营失败的惩罚;其余的工人则得到双倍的保证,一个是终身雇用,另一个是工资 随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同步增长而不与工种挂钩。换言之,工人成为公司的一员, 享受公司的一切福利。对工人来说,四十年工龄的工资远比20年工资为多。但 如果他转到另一家公司去工作,则他的工龄从零算起,比20年工龄的工人还要 少得多(因为其他日本公司也同时开始实行这种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将 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有主人翁的感觉,迫使他们毕生为公司拼 命工作。他们接受公司指派的任何工作,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还主动提 出合理化建议,大家都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而公司亦将工人看作自己的资本, 而且是比机器设备更重要的资本。公司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本的作用,就不断对 工人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人的技能,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从雇员身上获得更 大的收益。丰田公司的经验1、发现问题随时修改在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组装线上的工人只重复地执行一些简单的动作,领班 人不承担组装工作,他只需保证组装线工人按照规定工作。这些规定和要求是由 工艺师制定的,并由他负责提出改进工艺的办法。其他像维修工、清洁工、检验 工均各司其职,发现问题无权当场处理,必须留到组装线终端的返修厂里给予纠 正。还有一类工作属于“万能工”,用来顶替那些临时缺勤的工人。在大批大量 生产工厂里,为了保证产量,组装流水线一般不应停下来,否则无法保证产量, 有问题的产品允许继续在流水线上走下去,直到组装完成后进行返修。大野认为, 这个制度会造成惊人的浪费,这种浪费是两方面的:首先,组装线以外的任何一 个专职人员都没有对汽车生产产生一点增值,都是人力浪费。在这种制度下,组 装线上的工人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人员则重要得多。大野认为,组装线 上的工人能够完成其他专职人员的大部分工作,甚至可以完成得更出色,因为他 们最了解组装线上的一切;其次,为了保证组装线不停下来而允许有错误的产品 继续组装下去,将会使错误不断倍增。而组装线上的工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即 可,反正错误后来总会被纠正。对他们来说,放过错误并不会使他们受罚,但任 何使流水线停止的行动都会受到惩罚。这样做的结果是:或者造成错误的累积, 或者由于最前面工序的一个错误导致在返修现场大量拆卸返修工作。大野的做法截然相反,首先他把工人分组,组长不仅要协调全组的工作,他 本人也承担组装工作。他领导的工作小组负责一套组装工序,要求大家共同努力, 搞好他们的工作。其次,大野把清理工作现场,工具的小修和质量检查等任务也 都交给小组。他还要求小组定期集体讨论,对改进工艺流程提出建议。这种小组 化工作方式就是Team Work和QC小组工作方式的来源,并被认为是未来制造业 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接着,大野在每个工位都设置了一个拉线,并告诉工人, 一旦发现问题,只要他们当时解决不了,就立刻让整个组装线停下来,然后大家(整个小组)都过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与大批大量生产中只有专门负责流水线 的高级管理人员才有权让生产线停下来相比,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措施。另外,在 大批大量生产工厂里,倾向于把出现的问题看成是随机事件,其思路是单纯的修 复。大野则采取了另外的措施,他制定了一套解决问题的制度,叫做“五个为什 么、告诉每个工人如何系统地追溯每个差错的基本原因,要层层深入地找问题 的根源,对每个不明白的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最后找出改进问题的措施,使这 种问题不致于再发生。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一。不难想象,在大野刚把他的想法付诸实施时,组装车间一片混乱,组装线老 是停下来,工人们也多半感到沮丧。但当所有的工作小组在识别问题、并找出其 根本原因方面取得经验后,差错的数量就大为减少。在今天的丰田组装厂,每个 工人都有权让生产线停下来,但生产线几乎从来没停过。相反,在西方大批大量 生产厂里,除组装线的主管以外,其他任何人无权让生产线停下来,但生产线却 经常停下来,并不是为了纠正错误,停止的原因是由于材料供应和协调问题。开 动率达到90%已被认为是管理良好的标志。更惊人的是生产线的终端,随着大野实验的进展,返修工作量不断减少,使 得出厂汽车的质量稳步上升。理由很简单,因为专职质检人员,不管如何努力, 他也不可能发现象汽车这样复杂产品(10000多个零件)的所有差错(特别是组 装后)。今天的丰田组装厂里,实际上已没有返修场地,几乎没有返修作业。相反, 在今天的许多大批大量生产厂,有2。的厂房面积和25%的工时是用于返修的。 最有说服力的是实际交到用户手里的汽车质量。根据美国顾客的报告,丰田汽车 的缺陷是世界上最少的,可与德国豪华轿车的最佳水平相媲美。但是,这些德国 豪华轿车是在总装厂里费了大量的调试工时才达到这样质量的。2、供货环节汽车制造包括生产超过10000个零件,并把它们组装成100多个主要部件, 最后组装成产品。要使所需要的零件具有高的质量、低的价格,并在正好需要的 时间到达装配工位,这是一个复杂的供货大系统。在大批大量生产厂,最早的企 图是建立一个集权的订货系统,所有订货命令都来自最高决策者。但是,即使是 斯隆创造的管理方式也无法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零件应自制还是外购,是 大批量生产厂至今尚未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但大野和他的同事们却在考虑其他 解决方法,他们认为解决汽车总装的货源时,不论总装厂和协作厂的法律关系如 何,问题的实质在于双方共同努力,顺利合作,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共同受在美国汽车公司里,汽车上的一万多个零件和总成,都是由公司总部的技术 人员负责设计,然后公司把图纸交给协作厂,再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合作厂家。 在所有投标单位中,报价最低,质量满足要求、交货时间短的中标。在汽车厂和 协作厂之间的关系属于临时性质的,因为汽车厂常常在协作厂之间变动定货单, 事先并不通知对方。当汽车工业的市场出现衰退时,,每个公司都各自为自己打算, 都以短期行为来处理业务上的联系。而丰田公司采取的却是另一种办法,把厂内自制的配套部分也分离出去,成 为准独立的第一层次的协作单位,丰田公司保留了一部分股份。丰田公司与它们 的关系,就和其他协作厂一样。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丰田公司与第一层协作厂之 间都相互有对方的股份。止匕外,丰田公司还和它的协作厂(集团)在人员方面进 行交流。当短期内负荷太大时,把自己的人员借给协作厂,有时,把丰田公司的 高级管理人员输送到协作厂去担任高级职务。同时,各协作单位都需密切参与丰 田的新产品开发,持有丰田公司和丰田集团其他成员的股份。这样,各协作厂与 丰田公司之间互相依赖、生死与共。于是,丰田公司内部推行的一些管理体制, 象JIT,也可以推行到其协作单位,构成一个一环套一环的有机整体。在这种环 境下,丰田公司以天为基础的实时供货制才得以顺利推行。只有当下一个工序需 要时才向上一个工序提出供货要求,上道工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所需要 的零件并恰好在需要时送到下道工序。这就是著名的“拉动”式实时供货系统。与 大批大量生产中的“推动”式(采用MRPH系统)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但是,这 种系统的推行既很困难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它几乎取消所有库存,当一个 很小的部分发生故障,整个生产系统都会停止。但对于大野,他认为这正是JIT 系统的优越性所在,由于取消了所有的安全措施,它就要求所有的人都时刻密切 注意寻找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与我国历史典故中 “破釜沉舟”和“置于死地而后生”是同一道理吧。总之,经过20年的努力,丰田 公司终于成功实施了实口寸供货制,在生产率、产品质量以及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方 面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3、新产品开发汽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制作品,它的设计需要许多不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因此,在组织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这样的错误,即最后结果要比各部 分的总和差(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总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大批大量生产企业, 人们试图通过细分任务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汽车门锁的设计工程师可以花费 毕生的精力去设计门锁,但是他却不是制造门锁的专家,因为制造是制造工程师 的任务。门锁设计工程师只知道设计它的外观,如果制造无误,门锁应该正常工 作。这种详细分工带来大量的问题,西方公司试图通过组织新产品开发小组的方 式来解决问题。但由于组长权力有限,他实际上仅是个协调者,每个成员仍对他 所从事的专业的上级负责,否则就会影响到他的升迁。丰田和大野则不然,他们早就认定生产工程内本来就应包括过程和工业工程。 因此,他们所组织的工作小组里包括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并且赋于组长强大的权 力。在职务晋升方面也是提拔那些在小组内工作出色的成员,而不是那些不关心 小组工作的人。这种打破部门界限的并行工作方式,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 量、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4、品种和批量用户对汽车的需求量是变化的,人们目前要求更高可靠性和更符合自己需要 的汽车。丰田公司的灵活体制特别适合这种情况。丰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因而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买主只要增加不多的费用就能买到想要的产品。1990年, 尽管丰田公司的生产规模只有美国通用公司的一半,但它向市场提供的车型却和 通用公司一样多。目前,汽车的平均市场寿命只有四年。日本汽车每种车型每年 生产12.5万辆,四年更新换代,共生产50万辆。西方公司每种车型每年生产20 万辆,十年更新产品,共生产200万辆。另外,西方工厂的组装厂一般只生产一 种车型,而日本在北美的汽车厂却生产两到三种车型,差距是巨大的。5、与顾客的关系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所有前面提到的精益生产的优越性将会毫无用处。 因此,丰田公司早就开始考虑生产系统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对于福特,这种关系是简单的,因为产品品种单一,买主可以进行大部分修 理工作,供应商只需要存储足够多的汽车和备件即可。在西方,汽车制造商将他 们的汽车零售商作为产量增减的缓冲对象。而零售商则把顾客当作自己的临时 “榨取”对象,不断改变价格和供货来获取最大利润。这种系统的特点是相互不 信任,缺乏长期行为。丰田系统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供货体系,这种体系类似于前面提到的“供货环 节”,大大改善了他们与客户的关系。丰田公司逐步取消在不知道顾客是谁之前 就大批生产汽车的做法,转向按定单组织生产。他们通过将零售商集成进生产系 统,将顾客结合进产品开发过程而与零售商和顾客之间建立了一种长期的、稳定 的合作关系。零售商作为“看板生产”(JIT的一种管理方式)系统的第一个环节, 他们把预管的定单送交工厂,一至三个星期内将汽车交付给定购的用户。按照定 单安排生产是可能的,首先丰田的生产方式满足这种需求;其次,丰田的销售人 员不是等顾客上门,而是到顾客家里去拜访,和顾客直接联系。任何一个家庭, 只要对丰田的产品感兴趣,丰田公司就把他们的情况存在数据库中,以便于经常 与他们联系,介绍公司的新产品。有了这样一个信息资源后,销售人员也可集中 力量去寻找最有可能的潜在顾客。丰田公司将顾客融合进产品发展过程的又一举措是将注意力放在回头顾客 身上。这在目本是很重要的,因为日本政府的车辆监视部门要求汽车的寿命是6 年,6年后必须报废。丰田公司通过跟踪以前的顾客,预测以前顾客的新需求(根 据收人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的变化、日常喜好等),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新产品开 发方向。精益生产的定义和特征1、精益生产的定义从上面可以看出,精益生产的实践由日本人开始到现在已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但 把它提高到理论上来研究则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麻雀理工学院的教授们把这种 生产方式称为“精益生产”,但在论述精益生产的经典著作改变世界的机器 一书中,却未见给出精益生产的确切定义;此处引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光京教 授给精益生产下的定义:“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 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 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2、精益生产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的比较跨益生产和大批大量生产各自的优缺点在这里我们给出比较系统的比较,如表所 zj O精益生产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的比较比较项目精益生产方式大批大量生产方式生产目标追求尽善尽美尽可能好管理方式权力下放宝塔式工作方式集成,多能,综合工作组分工,专门化产品特征面向用户、生产周期短数量很大的标准化产品供货方式JIT方式,零库存大库存缓冲产品质量由工人保证,质量高,零 缺陷检验部门事后把关返修率几乎为零很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但尽量精简刚性自动化生产组织精简一切多余环节组织机构庞大设计方式并行方式串行模式工作关系集体主义精神相互封闭用户关系以用户为上帝,产品面向 用户以用户为上帝,但产品少 变供应商同舟共济、生死与共互不信任,无长期打算雇员关系终身雇佣,以企业为家可随时解雇,工作无保障3、精益生产的特征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精益生产的归纳者们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精益生产 企业的特征。这五个方面是:工厂组织、产品设计、供货环节、顾客和企业管理。 归纳起来,精益生产的主要特征为:对外以用户为“上帝”,对内以“人”为中 心,在组织机构上以“精简”为手段,在工作方法上采用“Team Work”和"并行设计”,在供货方式上采用“JIT”方式,在最终目标方面为“零缺陷工1)以用户为“上帝”产品面向用户,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将用户纳入产品开发过程,以多变的产品, 尽可能短的交货期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体现用户是“上帝”的精神。不仅要 向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而且要洞悉用户的思想和要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 产品。产品的适销性、适宜的价格、优良的质量、快的交货速度、优质的服务是 面向用户的基本内容。2)以“人”为中心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应以人为中心,大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小组化工作方式。 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为改进产品的质量献计献策, 使一线工人真正成为“零缺陷”生产的主力军。为此,企业对职工进行爱厂如家 的教育,并从制度上保证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应下放部分权力,使人 人有权、有责任、有义务随时解决碰到的问题。还要满足人们学习新知识和实现 自我价值的愿望,形成独特的,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3)以“精简”为手段在组织机构方面实行精简化,去掉一切多余的环节和人员。实现纵向减少层次, 横向打破部门壁垒,将层次细分工,管理模式转化为分布式平行网络的管理结构。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柔性加工设备,减少非直接生产工人的数量,使每个 工人都真正对产品实现增值。另外,采用JIT和看板方式管理物流,大幅度减少 甚至实现零库存,也减少了库存管理人员、设备和场所。止匕外,精益不仅仅是指 减少生产过程的复杂性,还包括在减少产品复杂性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4) Team Work (综合工作组)和并行设计精益生产强调Team Work工作方式进行产品的并行设计。Team Work (综合工作 组)是指由企业各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功能设计组,对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具有 很强的指导和集成能力。综合工作组全面负责一个产品型号的开发和生产,包括 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编制预算、材料购置、生产准备及投产等工作。并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原有的设计和计划。综合工作组是企业集成各方面人才的一种组织形 式。5) JIT供货方式JIT工作方式可以保证最小的库存和最少在制品数。为了实现这种供货方式,应 与供货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利益共沾。6) “零缺陷”工作目标精益生产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尽可能好一些”,而是“零缺陷”。即最低的成本、 最好的质量、无废品、零库存与产品的多样性。当然,这样的境界只是一种理想 境界,但应无止境地去追求这一目标,才会使企业永远保持进步,永远走在他人 的前头。4、精益生产的体系构成如果把精益生产体系看作一幢大厦,它的基础就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以小 组方式工作的并行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的三根支柱就是:1)全面质量管理,它是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零缺陷目标的主要措施;2)准时生产和零库存,它是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方法;3)成组技术,这是实现多品种、按顾客定单组织生产、扩大批量、降低成本的 技术基础。这幢大厦的屋顶就是精益生产体系精益生产理论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可 用现在已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 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 (JIT) 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这种生产方式 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 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 体系。准时生产方式在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时曾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后来随 着这种生产方式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引起西方国家的广 泛注意以后,人们开始把它称为JIT生产方式。主要简介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 想和主要内容,最后给出JIT与MRPH的对照表。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手段1、JIT生产方式的目标JIT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即企业的经营目的:获取最大利润。为了实现这个最终 目的,“降低成本”就成为基本目标。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 的规模生产来实现的。但是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是行不通 的。因此,JIT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所谓浪费, 在JIT生产方式的起源地丰田汽车公司,被定义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 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过剩(即 库存)所引起的浪费。因此,为了排除这些浪费,就相应地产生了适量生产、弹 性配置作业人数以及保证质量这样三个子目录。1、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为了达到降低成本这一基本目标,对应于上述基本目标的三个子目标,JIT生产 方式的基本手段也可以概括为下述三个方面:1)适时适量生产即“JustTime”一词本来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 的产品工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量的变 比。否则的话,由于生产过剩会引起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而 避免这些浪费的手段。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市场需 要的产品。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在劳动费用越来越高的今天,降低劳动费明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 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 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这里的关键在于 能否将生产量减少了的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数减下来。这种“少人化”技术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