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学教案.pdf
课程表星 期 课 程 节 二三四五1数学数学数学语文数学2音乐体育语文音乐语文3语文语文语文语文品生4体育品生美术体育美术5品生语文健康自习体育6班会自习校本地方地方7活动活动活动活动活动8作息时间表早自习:7:30-8:00第一节:8:2 0-9:00第二节:9:1 0-9:50第三节:第:00-1 0:40第四节:第:50-1 1:30第 五 节:第:50-1 3:30第六节:第:40-1 4:2 0第七节:1 4:30-1 5:1 0学生成绩考核表学_Q_姓名前期成绩第至第四至六期中测试第七至九第十至十际合自测-综合自测1许金磊2刘耀铭3张政泽4王靖砚5宫伟民6孙政泽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学情分析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班人数6人。都是男生,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儿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教材总体分析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 一一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 0的认识、认识钟表、2 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 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 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 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册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 0以内的加减法和2 0以内进位加法。全册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数一数.1课时比一比.1课时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23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认识钟表.2课时2 0以内的进位加法.14课时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 一 单 元 准 备 课一、教材内容数 一 数 比 多 少二、课 时 安 排(2课时)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第一、二课时:数 一 数(P 2、3、4、5,P 8练习一第1、2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学前数数、认数、读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在数数中,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教材安排了一年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 括 数 量 在1-1 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如:1面国旗、1位老师、1个足球、2个单杠、3条凳子、4个垃圾桶、4朵向日葵、5朵花、5个大字、5颗 星(1大4小)、6盆植物、7只鸽子、8只大雁、8棵树、9个女生、1 0个男生、2 0个人。在教材中人物的数量是2 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三)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然后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最后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四)课外观察作业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五)教学注意点:1、在教学中,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在教学数一数中,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灵活出示1 1 0十个数字。2、对1 1 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而不是正式教学。3、教师可补充有关数数的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在数数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上 下 前 后 左 右二、课 时 安 排(共 2 课时)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P9,P11练习二第1、3、4 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同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 6 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在日常生活中,“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所以我们先认识上下前后,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 题 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 例 1 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三)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上下前后。1、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 2 层加上水面共3 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2、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3、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充分地说,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4、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 的 上(下)面是什么”“谁 的 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5、也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卜5的认识和加减法、6 T 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 T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教学内容15的认识;力 、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课 时 安 排(共10课时)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5的认识采用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充 分感受基数含义。具体-抽象-具 体(教 材 中 安 排 从 实 物 数 f实物)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数 的 顺序。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15的写法。重视书写、分散难点。由 于15的认识总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二)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会读、会认、会 写15的各数,知 道15的数序。2、能 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3、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这种活动素材,老师们可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如有老师把它改造成摸实物 一猜形状的活动。总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例2,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除了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还有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1.6-1 0的认识和加减法。(1)数 的 认 识(6、7 8、9-1 0)o基数。具体一抽象一具体,增加用点子图表示数。和1-5的认识一样,三段认数都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过程,来体会自然数的基数含义的。但有所不同的是,在抽象出数之前,增加了用点子图表示数。6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6的组成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 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看 到1组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联想,现 在 到7的组成时才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8、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并 且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1 0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 0要向进一,所 以1 0的组成很重要。教材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填出1 0的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1 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 0的组成的理解。(2)力 口、减法。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 就 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来教学。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具体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对 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经常有老师问图到底该列儿个算式?比如 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的图,有虚线。而它到了-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列减法算式?教师觉得不好把握。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如:OOOOI o学生列出4-3=1。学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 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 一图二式”过 渡 到“一图四式”,最 后 由“一图四式”过 渡 到“一图三式”(一加两减)。(三)课 时 安 排:2 3课时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 1-2 0 各数的认识分两段编排:(1)1L 20各数的认识;(2)10加儿、十儿加儿和相应的减法。(二)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1)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 1 教 学 1卜2 0 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 2 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 3 教学写数(具体说明三个例题的是什么),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如数数,10以内是1 个 1 个地数,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 T 9 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儿个一,2 0 是 2 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借助计数单位“十”认 识 1 1-2 0 各数。教材在认识1卜2 0 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11 20各数的。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还 通 过 11中两个1 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丰富数数的经验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安排了 2 个 2 个、5 个 5 个地数的习题(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例 4 教学十加儿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榛)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 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例 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这里通过在计数器拔珠计算,使学生看到,这里的加减法实际上是相同单位(个)在进行加减。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的使用,让学生熟悉。(3)解决问题这里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乘车要坐几站、要爬几层楼、再过几天是小朋友的生日的问题。(三)课时安排:5 课时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认识整时(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为了降低认识“儿时儿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儿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渗透一天有2 4 小时。P 8 5 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 明 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天有两个9时。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2 0 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9 力 口 儿: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两种方法:接着数、凑 十 法(拆小数凑大数),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8、7、6 加儿:例 2 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自己想该怎样算。例 3,小数加大数,探讨算法,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凑十”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至于用哪一种,让学生自主选择。5、4、3、2 力 口儿: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思考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2)解决问题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并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 例 5 呈现的信息比较有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人数信息。例 6 是需要进行逆思考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从解决前面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循序渐近地解决一些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一般方法和思路。(三)课时安排:14课时第九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复习全册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共20道 题(不包括思考题),按知识块编排。主要复习2 0以内数的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材特点:复习2 0以内的数,围绕数的意义,突出数的概念。写出物体的个数或学具表示的数,感受数准确地表示了“有多少”“是多少”;顺次排列2 0以内各数,感受相邻的数、不相邻的数的关系;分析数的组成,理解10各数分别由若干个一组成,十几的数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里面有2个十;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或者利用数的顺序做出判断;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换一种形式体会数的组成。复习数的运算,把加、减法的计算与加、减法的含义有机结合,使算法与概念相互促进,既联系算法理解运算的含义,又利用运算的含义理解算法。复习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数学思维。(三)注意事项:复习要通过解题回忆、整理知识。一般应先让学生独立解题,如果题目的文字量较大、图画难看懂、不认识的汉字多,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可以适当给予帮助。然后交流解题时的思考、选择的方法,及最后的结果,反思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概括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如第4题在7、20、19、10、17中,怎样找到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怎样排出这些数的大小顺序?为什么说19比20小,比17大?又如第10题加法算式6+()=10的未知加数是几?怎样得到这个数?如果从数的分与合可以怎样想,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再如第9题求还剩几个健子、还剩几个足球、还剩儿根跳绳,分别列了什么算式?已知原有多少和借出多少,怎样求还剩多少?(四)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 单 元 准备课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P 2 p5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重难点:学会数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二、新课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 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 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3.扩展训练:(1)关于方位的认识: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儿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2)动脑动手: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2、练 习2第一、二题三、小结: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四、课外观察作业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2、准 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第二课时二比多少教学内容:p6-p7练习一 1一4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具、学具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 个圆形、5 个三角形、5 个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复习:从 1数到10二、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板 书:比多少)三、新课(一)同样多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 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儿个,再贴出4 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儿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 个O(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O 摆口,口要和O 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口,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口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5 找一找:在 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二)多些、少些:1、教师贴出4 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儿个,再贴出3 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儿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2、教师在黑板上贴2 个。和 3 个 提 问:怎样比较O 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3、找一找:在 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4、学生动手操作:第一行摆3 个O,在。下面摆,要比。多 1个。第一行摆4 个口,在口下面摆,要比口少2 个。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 个圆,应该怎么办?三、练习1、pll 12 练习一 1一4 题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四、小结:第二单元位置第一 课 时 上、下、前、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 页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第二 课 时 左、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二、学习新知: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儿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三、练习:1、第 1 0 页做一做第2 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o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2、完成练习二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第三单元1 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1 5的认识教学内容:P 1 4-1 6;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用1 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 5的数序,能认、读、写 1 5 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利 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1 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难点是1 5的写法。教 学 具 准 备:1 二5 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 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二、教学1 5的认识: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4、(投影“1 ”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 根小棒,摆在数字“1 ”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5、(投影“2 ”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 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 ”、“4 ”、“5 ”类同)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 5 各数表示?三、教学数序1、(计数器上拨1 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2、(计数器上再拨1 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 类同)3、齐读1、2、3、4、54、1 的后面是儿?5 得前面是儿?3 得前面是儿?后面是儿?(全班回答)四、教学书写1、(屏幕显示1 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 5 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2、教学1、2的写法。(1)动画展示“1 ”、“2 ”笔顺。(2)请同3 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4)在书上描写。3、教学3的写法。(同上)4、教学4、5的写法。(同上)五、练习P 2 1 练习二 1、2、3、4第二课时:比多少教学内容:P 1 7-P 1 8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号。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具、学具准备:椅子若干张、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1 0 组(每组四个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没有的可自己画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 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儿根棒摆的?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二、过渡: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能说出这些数字,而且还能把它们写出来,有的小朋友还写得很好看!三、新授:(一)比多少:1、动一动:小朋友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动手贴一贴,把三角形纸片贴在圆形纸片上,把纸片都贴完。(教师有意给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数量不同)2、说一说:小组汇报情况,说说通过动手贴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或在这过程中有什么想法?3、比一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如圆形纸片(5 个)比三角形多(4 个),所以5 大 4小,(今天我们就来比较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4、看图,和同桌或小组里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想想他们在说些什么呢?从图直接看出数字,说说哪种水果多,哪种最少。教师伺机板书4、认一认:同时让学生认识比较数字的三种符号。让学生自己说说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说-说5、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教室里什么东西有几个,那么是哪个大?比一比(教师可适当板书)6、做一做:pl7第 1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课中休息,玩游戏: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三)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四)练习:1、课本P 1 7 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2、P 1 9 第 7 题 教师指导完成第三课时:第几1、玩游戏:注意听口令,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如: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第三排的小朋友摸摸你们的脑袋(可多玩几次)(初步让学生体会序数的含义)2、找5个学生上来排成一列,假设他们来老师这里领课本,下面同学说说有儿个人,他们分别排第几?第一个领完走后,剩下儿个人?他们又分别排第儿?3、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小组四人合作,一人摆学具,并向大家提问,其他人回答。然后轮换,由另外一个人摆,并提问,其他人答。要求每人摆一次。4、汇报情况,请一小组起来表演5、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小组里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你的家人。(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人)6、汇报情况,指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第四课时:分与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3、渗透相对性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准备:小 圆 片 一、小棒、纽扣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手里有4颗纽扣,把4颗纽扣分成两份,猜一猜,左手里有儿颗?教师把右手放在身后。学生猜,猜对的回答是根据什么猜的。那么为什么猜不对呢?(-)新授:1、质疑:那么有什么方法玩这个游戏才能正确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2、动手分一分: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分成两份,每份都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学生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儿和儿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儿和儿组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可按照: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1 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三)练习:1、师生拍手说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做这样的拍手练习2、做课本做一做及的练习,再指名回答(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第五课时:加法教学内容:P 2 4,练习五第1、2 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 个三角形,5 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引导学生从1 数到5,再从5 倒数到1。2、看图填数字:3、出示数字卡片,读 数(排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4、按顺序填数:1 ()3 ()5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二、新授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 张圆纸片,然后在贴2 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 1 和 2 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书,板书“”3、引导学生1+2 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4、我们把1 和 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可边读边做手势。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