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岳麓版)(全解全析).pdf
-
资源ID:95636275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岳麓版)(全解全析).pdf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高二历史全解全析1.B【详解】读图可知,战国时期,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城市的分布反映了社会发展程度,B项正确:争霸战争主要发生在春秋时期,且从图中得不出“频发”这一结论,故A项排除;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城市多为政治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不强,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出城市规模突破礼乐制度的制约,故D项错误。2.A【详解】材料“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因此开始兼明三教 体现的是当时三教出现合流的趋势,也反映了当时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A正确;当时的儒学地位受到冲击,B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 选A。3.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朝和清朝为了防止考生作弊而采取多种方式,如糊名法、官生卷 和 民生卷 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B正确;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A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科举制的选拔依据是考试成绩,D排除。故 选B。4.B【详解】由材料“该谕旨大多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旨意撰拟,由皇帝修改,不走正常程序发出,且极为机密迅速”可知,谕旨的细化与完善,便利了皇帝对国家机器的驾驭,加强了皇权,故 选B;皇帝独尊的政治地位在秦朝就已确立,排 除A;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的强化,而非削弱,排 除C;材料并未描述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无法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 除D。5.D【详解】根据“大型的种植园雇佣了很多的无地农民,使他们成为茶园生产的雇佣工人”“越来越多的新兴工艺被用在了茶叶的生产上”可以看出,明清种茶业的发展,使雇佣现象更为普遍,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规模,排 除A;材料与手工业无关,排 除B;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 除C。6.D【详解】材料反映了徐中约认为列强的侵略对中国产生巨大消极作用,而费正清认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由此可见,两种看法说明了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具有双重性,故选D;两位历史学家没有提及战争爆发的原因,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英国对条约的认识,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两位历史学家对条约的看法,与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C。7.A【详解】康有为在 马关条约签订后预言若不尽早变法图强,局势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恶化。梁启超也呼吁抵挡列强侵略、寻求民族独立。这表明在当时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意识凸显,故 A 项符合题意;B、D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8.A【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增值速度较快,这主要和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有关,A 正确;B 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的民族工业体系并不完整,排除;新政属于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关,C 排除;其它产业也在发展,D 说法片面,排除。故选A。9.B【详解】据材料“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可推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故 B 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解决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后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而不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A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1954年 9 月颁布的,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开始,故与材料”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的内容不符,故C 排除;论十大关系是 1956年发表,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接近尾声,与材料“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的内容不符,D 排除。10.A【详解】材料中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扩大,积极性提高,A 正确;“飞跃”太夸张,排除B;完成的说法错误,排除C;此时还没有取消,排除D。11.B【详解】根据“诸神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见希腊神话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题干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突出了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不能说明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项;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结合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等可知,公元前9至前8世纪,古代雅典尚未真正进入民主政治的进程,排除D项。【点睛】12.B【详解】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展,政治分裂阻碍了德国近代工业发展,普鲁士通过组建关税同盟,建立统一的地区性市场,推动了德国统一步伐,B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始,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A项错误;垄断组织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错误;关税同盟体现的是自由主义思想,重商主义盛行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D项错误。故选B。13.A【详解】根据材料中“夏多布里昂”“年轻的主人公将自己淹没在厌倦忧郁中,与其说是在被动地忍受孤独,不如说是在孤独中孵育培植心灵的虚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夏多布里昂是著名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而且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忧郁感伤的情调以及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抒发浪漫主义情怀,故选A;现实主义文学遵循写实原则,而非浪漫主义文学,故排除B;浪漫主义文学表达的是人们对启蒙运动 理性王国 的失望,故排除C;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表达的是幻灭反叛,故排除D。1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的举措旨在解决工业化面临的问题,所以选A项;B项表述并非材料所述举措的主旨,排除;斯大林执政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排除C项;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5.B【详解】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促进了经济在一定时期快速发展。但是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及随后出现的“滞涨”状态,说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为应对“滞涨”状态,英国“让企业自己做企业”,即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自由放任,因此B正确,A C排除;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在20世 纪90年代出现的,D排除。故 选B。16.(1)地方信仰的特点:汉代民间信仰带有地方性;信仰祭祀对象多元化:具有功利实用性;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有利于加强统治,巩固集权;有利于规范民众行为,规 整 社 会 秩 序:有利于增强家族和乡村社会的凝聚力;(2)趋势;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特点;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地方官员对本地治理的自主性、能动性差;中央对地方管理多层次、多渠道;地方基层组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详解】(1)(1)根据材料一“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祠祭。桂阳太守淮平大尹”,可得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是:带有地方性;根据材料一”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可得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是:信仰祭祀对象多元化;根据材料一“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 祭祀山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祭祀祖先”,可得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功利实用性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规范民众和凝聚宗族等方面指出其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可知,北宋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三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并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汉到宋元中央加强地方管理的趋势是: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其特点是: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地方官员对本地治理的自主性、能动性差;中央对地方管理多层次、多渠道;地方基层组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7.(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解析】第(1)问,“变化”,依据材料一信息“宋代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 圣谕 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 概括得出:宋朝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由材料信息”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第(2)问,历史背景”,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第(3)问,“意义”,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民主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角度分析。点睛:本题通过中国古代乡约制度、清末的地方自治及今天的基层村民自治历史线索脉络,使考生加深了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解,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18.图1:工业集中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有和扩建的工业中心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与“一五”计划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20世 纪50年代。图2:主要工业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工业基地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沪宁杭)、环渤海地区(京津唐、辽中南)。这与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20世 纪90年代。图3: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机器制造、钢铁采冶比较少,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与中国近代沿海沿江地区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轻工业发展相对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20世纪初。【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解答时,首先,要抓住区域分布特点及结构特点来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定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根 据 图1的内容可得出工业集中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有和扩建的工业中心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与“一五”计划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20世 纪50年代。根据图2的内容可得出主要工业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工业基地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沪宁杭)、环 渤 海 地 区(京津唐、辽中南)。这与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 为 20世纪90年代。根据图3 的内容可得出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机器制造、钢铁采冶比较少,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与中国近代沿海沿江地区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轻工业发展相对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 20世纪初。19.论 题:工业革命催生社会立法,社会立法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阐述: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工厂工人劳动时间长、大量使用童工女工、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工人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环境污染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突出等。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通过社会立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立法是工业时代初期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立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保护生存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社会立法保证了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1802 1848年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表格内的信息可以看出,针对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英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令,说明工业革命催生了社会立法,而社会立法则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根据工业革命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如工厂工人劳动时间长、大量使用童工女工、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工人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环境污染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突出等,以及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