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反思小学教育小学教育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有幸接触两届一年级“道法”课的教学,我觉得本学科的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1、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搭建活动舞台让他们去体验 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本学科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如我爱我家这一主题单元教学中我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细化这一主题。如:“全家福展示”、“为家人做一件事”让学生体验我是家里的一分子,从而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通过“叠衣服比赛”、“洗手帕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我已经长大。2、及时交流,升华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过后我们要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如在我爱我家这一单元每一活动过后我都及时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们认识到了“妈妈每天给我洗衣服,很辛苦,所以我以后要听她们的话,不乱弄脏衣服。”“衣服很难叠整齐,但是我一定要学会,让妈妈不辛苦。”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动,所以我建议学生把话回去说给家长听。从体验到认识,胜过千万遍说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二、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我们应该注重它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让道德教育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如在复习时,我的好习惯这一主题单元的教学我就整合了语文课第七单元“习惯”这一主题的课文。我们在一起我将它整合到体育课的游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戏中,让孩子在玩耍中与同学亲密接触,懂得游戏规则,学会合作。这样一整合,既为活动的开展积攒了时间,又将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各个角落,做到润物细无声。三、开发课程资源,发挥地方资源与校园资源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材”,甚至“教科书”,那么课程资源也无非是一些书面的材料。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试着这样做:学习了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过后,就这一主题我开展了“保护大自然”的活动,学生通过一组组照片和一段段声情并茂的解说认识到:大自然很美丽,但很脆弱。我还带着孩子们多次参观校园,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接下来,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绿色资源带领学生定时开展“护绿”活动。教材或教参只是为我们提供个参考,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借助“参考”努力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四、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学生的行为习惯真正得到落实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短暂的,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如干点家务活要求学生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不会的事学着做。这就要求家长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去锻炼。家人的爱就要求家长配合接受孩子的关怀或问候 总之,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真正养成,才能让学生更茁壮地成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为学生提供间和空间搭建活动舞台让他们去体验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本学科教育实效性的重一系列活动细化这一主题如全家福展示为家人做一件事让学生体验我是家里的一分子从而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通过叠衣服比赛洗手帕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我已经长大及交流升华认识课程标准指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