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资源ID:95650649
资源大小:4.25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第 1 页 共 6 页河南省 2024 届高三起点考试历史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河南省 2024 届高三起点考试历史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CDDACABDBACCBAD二、非选择题(17 题 12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4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17.二、非选择题(17 题 12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4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17.(1)趋势:1766 年之前持续增长,之后稍有波动,略有下降。(2 分)原因:1766 年之前,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固定人头税、摊丁入亩等税收改革;1766 年之后,坚持抑商政策;财政收入以农业税为主体;社会矛盾尖锐。(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清政府财政权被迫下移;严重影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外国资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了中国货币制度的混乱。(6 分,任答三点。)18.18.(1)说明:召开“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实行战略转移,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领导了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6 分,任答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措施: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整顿党内腐败问题。(2 分,任答两点)意义:纯洁了党的队伍,赢得了人民支持;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了社会革命与建设;为以后党的建设提供了启示。(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9.19.(1)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宪章运动等工人运动兴起;议会改革;近代教育的发展与思想解放;女性组织和相关法律的保障。(8 分,任答四点。)(2)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与救亡图存相呼应;从经济开始涉及政治思想教育等多领域;带有不平衡性或半殖民地性。(4 分,任答两点。)认识:妇女地位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的;妇女地位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国情不一样,妇女解放各呈特色。(2 分,任答两点。)20.20.等级评分依据一等(912 分)能正确理解主题,所拟主题准确;正文书写条理清晰,表述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史实使用合理充分,字迹工整。二等(58 分)能基本拟定主题;正文书写清楚,史实使用较为单一片面,逻辑不够严密,字迹清晰。三等(04 分)主题偏离主旨要求或主题不明确;正文书写条理混乱;缺乏史实依据或未引用史实,逻辑不清晰,字迹潦草。示例:主题:示例:主题:中国茶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悠久的影响第 2 页 共 6 页正文:正文:茶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蕴含着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在中国,饮茶之风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提倡“清谈”的玄学兴起,玄学家们在生活上兴起饮茶之风。唐宋时期,饮茶之风从文人雅士扩展到普通民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朝陆羽撰写茶经,总结了茶叶生产技术、饮茶技艺和茶艺原理,推动了茶道的盛行。后被译成世界多国文字,影响深远。唐朝时,中国茶传到周边国家,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16 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在英国,品茶成为宫廷时尚;欧洲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荷兰茶叶瓶的制作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19 世纪中叶,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茶叶贸易不断,饮茶之风逐渐从欧洲上流社会扩展到普通民众,法国画家雷诺阿的作品安托尼妈妈的旅店,从侧面展现了当时欧洲饮茶之风的盛行。小结: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中国的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其他参考主题:(1)(1)茶的传播是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载体(2)(2)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华茶文化的传播【解析】1.1.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调动与运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指向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信息,爵经历了由酒器、到爵位、军功的演变,结合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三个形态,可知,爵的演变本质上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故本题选择 B 项;从材料信息,无法推导出 A、C 项;爵在商周时期礼乐制度,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故排除 D 项。2.2.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地位,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的考查,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合理解释。材料中呈现两方面信息:一是东汉章帝统一儒家经义,二是东汉士大夫根据皇帝统一经义的成果以身作则、推行教化,形成了忠孝成俗,许多官员崇尚简朴、反对奢华的社会风气。东汉章帝之所以要统一儒家经义,是因为儒学已经成为正统思想,其主体地位需要官方给出明确统一的理论解释。而士大夫们严格遵行国家统一的儒学经义,更是缘于儒学的正统地位,故选 C 项。汉初修养生息政策在西汉初年,故排除 A项;察举制形成于西汉武帝时期,不是儒学主导地位确立的原因,故 B 项时间错误;士人有两种解释,广义而言是指知识分子,本题要解释的是知识分子思想价值取向的原因,与知识分子的壮大无关,狭义而言士人可指儒家知识分子,而儒家知识分子的壮大也是建立在儒学主体地位确立的基础上的,故 D 项错误。3.3.D【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状况与南方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对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和推理,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的考查。从材料信息:东晋、刘宋时期在南方设置南徐州、南豫州等州郡,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南方统治者采取政策安置移民,推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故选择 D 项;士族门阀势力是源于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故排除 A 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故排除 B、C 项。4.4.D【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考查。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由材料可知:即唐代清河崔氏因家族人士因科举第 3 页 共 6 页入仕辉煌一时,天下为盛。科举制下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统治基础,但是并不排除有才能的世家大族;同时在唐代科举制尚不完备而求学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世家大族的传统影响力仍然很大,故选择 D 项;同时以此可以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科举制的程序问题,故排除 B 项;科举制的推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但唐代科举选官只占选官三分之一,科举制的完善是宋代,故排除 C 项。5.5.A【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带来的社会变化。要求获取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读,体现对学科素养中唯物史观下历史解释的考查。根据材料明初百姓生活简朴、穿着简单,到了明朝中后期,衣着华丽、生活奢华,并有冲击等级秩序之虞,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故选 A 项;C 项过于表象,B、D 项过于绝对,排除。6.6.C【解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农民阶级的根本要求是土地,题干 并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 A 项;根据所学可知,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但资政新篇问世于 1859 年,洋务运动尚未开始,排除 B 项;题干中的教和法与中国传统的礼法不是一个概念,排除 D 项;题干中提及“纲常大典”的概念出自中华传统文化,而提及的“教养大法”则指西方的教育制度,“度势行法”则指西方的法律制度,所以其主张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故C 项正确。7.7.A【解析】本题考查清末社会舆论斗争激烈。题干信息只有上海地区的官办情况,无法得出主导报刊业的结论,排除 C 项;舆情通达是指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上通下达,而题干中没有舆情通达的信息,排除 B 项;题干信息只有补贴和出资报业的信息,对于是否在寻找国家出路信息不足,排除 D 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出资或补贴上海主要报刊的目的是为了干预舆论,掌控舆论的主导权,维护江河日下的清政府的统治,故 A 项正确。8.8.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指向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五四运动自身是政治运动,而这政治运动实是文化运动之果”,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引发了五四运动,故选择 B 项;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组织了这次运动,故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发了五四运动,故 C 项逻辑关系错误;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故排除 D 项。9.9.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和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题干中体现国共团结合作的信息不足,排除A 项;西南联大虽在昆明,但徐悲鸿先生既不在西南联大任教,更不是西南联大毕业,排除项 B;根据所学可知,昆明地区属于抗战后方,排 C 项;根据题干信息“劳军之展”可判断是为抗战进行募捐的画展,1942 年是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候,作者通过骏马图,展现了国人不屈强权,勇于抗争,坚持抗战的坚定信念,故 D 项正确。10.10.B【解析】本题从建国初的车间医师制切入考查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对工业建设的保障作用。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才逐渐完善,排除 A 项;根据所学可知,全面建设社会时期开始于 1957 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C 项;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建国初的车间医师制主要在城市推行,但新中国缺医少药的情况是总体的,农村比城市更为严重,车间医师制的推行在当时不可能扭转这一局面,排除 D 项;根据所学可知,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的厂矿是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中坚力量,车间医师制的推行给工人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就是对国家工业建设提供了保障,故 B 项正确。11.11.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发展。题干中叙述了罗马文明从蕞尔小邦到将地中海纳为自己内湖的庞大帝国的发展,材料显示,在这一过程中,控制地中海商业、罗马社会经济基础从农业为主转向工商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而体现了文明成长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故选 A 项。材料中提到的是罗马与迦太基人的战争,这只涉及西地中海地区,B 项夸大了,且战争的破坏是一时的,战争带来的文明交往对文明成长的影响则是长期的、深远的;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罗马共和制的确立,材料显示的是罗马从城邦共和制向帝国、帝制的转变,故 C 项不符合材料;随着罗马的扩张和社会经济日益转向奴隶制工商业,罗马社会的两极分化在加剧,公民的社会基第 4 页 共 6 页础正在被侵蚀,这个过程中不是罗马共和制的巩固与加强,而是共和制日益陷入危机,必然向帝制转变,故 D 项错误。12.12.C【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英国庄园中领主与佃户的关系演变。题干信息只涉及庄园中领主与佃户关系的变化,无法判断庄园经济的走向,排除 A 项;题干信息中缺少与雇佣关系相关的信息,排除 B 项;在欧洲封建庄园中农奴在法律是没有自由的,题干信息没有农奴是否获得人身自由的信息,排除 D 项;根据题干信息强调,如果领主未能履行义务,将受到农民和庄园法庭陪审团的指控,即领主也存在对佃户履行的义务,并受到庄园陪审团的司法约束,可见契约关系在西欧社会基层的庄园里得到加强,故 C 项正确。13.13.C【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材料中呈现的法国时尚商人实际上是法国大革命前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成果,但时尚商人却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甚至在作风上向封建统治阶级看齐,这限制了法国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甚至会导致新兴阶级与封建贵族在利益上有勾连(如穿袍贵族),要破除这一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就必须推翻法国封建君主制度,因而选 C 项。材料中的时尚商人没有涉及海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法国尚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且时尚商人主要服务于封建上层,市场有限,还不具备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故 B 项错误;材料显示了时尚商人对法国社会风尚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奢侈生活方式在法国社会的泛滥,这不符合理性主义原则,故 D 项错误。14.14.B【解析】材料显示,19 世纪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都有所下降,说明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都在提高,故选 B 项。材料显示的是各国内部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无法显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故 A、C 项错误;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降低并不等于农业衰退,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是当时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结果,故 D 项错误。15.15.A【解析】本题以美加签署渔业协定为切入点考查一战后世界殖民主义力量的削弱。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时的加拿大尚未真正独立,也没有民族独立相关的信息,故与民族自决原则的认同无关,排除 B 项和 C 项;根据所学可知,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是二战后,排除 D 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加拿大与美国签署渔业协定的做法不符合作为英国自治领的权力要求,而英国并没有表示反对,从侧面表明英国无力掌控类似的情况发生,只能表达首肯,这是一战对英国国力极大削弱的体现,故 A 项正确。16.16.D【解析】材料显示,中国在自己的小浪底工程中使用了世界银行的贷款,有跨国公司参与施工,这都反映了 20 世纪 90 年代后的经济全球化。但在中国接受世界银行的贷款后,却要接受世界银行的检查,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国际性金融机构有权对中国的项目提出咨询意见,甚至要求中国采取国际招标,这在全球化以前的民族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可见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尤其是经济、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挑战,故选 D 项。本题材料讲的不是贸易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和一定的风险,但还不至于上升到国家主权被侵犯的程度,故 B 项夸大;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但只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全球化可以让发展中国家获得资本、技术、市场等,应该是利大于弊,故 C 项错误。17.17.【答案】(1)趋势:1766 年之前持续增长,之后稍有波动,略有下降。原因:1766 年之前,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固定人头税、摊丁入亩等税收改革;1766 年之后,坚持抑商政策;财政收入以农业税为主体;社会矛盾尖锐。(2)清政府财政权被迫下移;严重影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外国资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了中国货币制度的混乱。【解析】本题从清朝前期的税收制度展开,延伸到晚清的财政货币政策,考查清前期繁荣与危机,以及晚清后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的变化。材料一为表格材料,我们明显看到,可从 1766 年将清朝前期的财政收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持续增长,后一阶段则略有下降。清初财政收入增长,一方面是国家恢复统一稳定后社会经第 5 页 共 6 页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康熙帝固定人头税以及雍正帝摊丁入亩后的直接成效及对社会生产调动的结果。后一阶段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趋于稳定,一方面在于清政府始终将财政主体放在农业税上,随着土地开垦殆尽、人头税又固定,难再有增长;而清政府始前期始终坚持抑商政策,即便是对盐商、行商等特权商人也是各种盘剥,没有建立起可持续的商税运转模式,无法从商业发展中获得财政上的增长,同时社会矛盾尖锐。第二问问清政府 1853 年纸币改革的影响,材料中提到,在 1853 年户部发行纸币失败后,“直至清末新政时才开始收回地方铸币权”,结合时代背景可知,1853 年后地方实力派创造了“厘金”并获得清政府认可,从此清政府的财权下移到地方;而“中国社会长期受货币供应不足的困扰”会严重影响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控制权很大程度上受外资银行所主导”则反映了晚清外国资本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方面;“中国的币制进一步紊乱”本身也是影响之一。18.18.【答案】(1)召开“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实行战略转移,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领导了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2)措施: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整顿党内腐败问题。意义:纯洁了党的队伍,赢得了人民支持;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了社会革命与建设;为以后党的建设提供了启示。【解析】第(1)问说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是如何自我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要求把握时间,民主革命时期,围绕“党的自我革命”,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幼年的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此后,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对大革命后国内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党内又相继出现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三次较大的路线错误,这使中国革命事业遭遇重大挫折”,调动与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相关知识,可以从归纳作答:召开“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实行战略转移,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领导了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第(2)问,第一小问,概括建国初期我们党自我革命的措施,仅要求考生从材料出发,对材料进行解读,从材料中“首先”“其次”“最后”三个层次语中可以归纳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整顿党内腐败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定位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这一问题上,从党建、国家、历史三个角度作答即可,即纯洁了党的队伍,赢得了人民支持;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了社会革命与建设;为以后党的建设提供了启示。19.【答案】(1)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宪章运动等工人运动兴起;议会改革;近代教育的发展与思想解放;女性组织和相关法律的保障。(2)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与救亡图存相呼应;从经济开始涉及政治思想教育等多领域;带有不平衡性或半殖民地性。【解析】第(1)问,简析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进行时空定位,在解读和获取材料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材料“大机器工业19 世纪初”“宪章运动”“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女子教育的改革发展”等等可知: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宪章运动等工人运动兴起;议会改革;近代教育的发展与思想解放;女性组织和相关法律的保障。第 6 页 共 6 页第(2)问,第一小问概括近代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使用概括性、规范性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据材料“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工业冲击”“国之兴亡,女子与之有密切联系”“职业角色变迁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模式,女子的地位随之变化。”“由于历史沉淀太久,使得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地域、阶层上不平衡”,可知概述为: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与救亡图存相呼应;从经济开始涉及政治思想教育等多领域;带有不平衡性或半殖民地性。第二小问要求并谈谈你对近代女性解放的认识,要求考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近代中英妇女解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进行抽象性概括,即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的;妇女地位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国情不一样,妇女解放各呈特色。认识:妇女地位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的;妇女地位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国情不一样,妇女解放各呈特色。20.【答案】等级评分依据一等(912 分)能正确理解主题,所拟主题准确;正文书写条理清晰,表述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史实使用合理充分,字迹工整。二等(58 分)能基本拟定主题;正文书写清楚,史实使用较为单一片面,逻辑不够严密,字迹清晰。三等(04 分)主题偏离主旨要求或主题不明确;正文书写条理混乱;缺乏史实依据或未引用史实,逻辑不清晰,字迹潦草。示例:示例:主题:中国茶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悠久的影响正文:茶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蕴含着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在中国,饮茶之风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提倡“清谈”的玄学兴起,玄学家们在生活上兴起饮茶之风。唐宋时期,饮茶之风从文人雅士扩展到普通民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朝陆羽撰写茶经,总结了茶叶生产技术、饮茶技艺和茶艺原理,推动了茶道的盛行。后被译成世界多国文字,影响深远。唐朝时,中国茶传到周边国家,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16 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在英国,品茶成为宫廷时尚;欧洲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荷兰茶叶瓶的制作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19 世纪中叶,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茶叶贸易不断,饮茶之风逐渐从欧洲上流社会扩展到普通民众,法国画家雷诺阿的作品安托尼妈妈的旅店,从侧面展现了当时欧洲饮茶之风的盛行。小结: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中国的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其他参考主题:(1)茶的传播是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载体(2)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华茶文化的传播【解析】本题以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为切入考查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交往。题干的信息丰富,时间跨度大,图 1 展现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路径;图 2 体现了 17 世纪末荷兰产的茶叶瓶,瓶身上是显著的中国青花瓷的艺术风格;图 3 表现了 19 世纪下半期,饮茶已成为欧洲民众的时尚;材料二表现了 17中后期,茶叶和茶具成为英国宫廷时尚。将以上信息进行梳理可以得到中国茶文化传播世界对产生悠久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拟定主题并撰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