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小学考试_-.pdf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郦道元的三峡: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周敦颐的爱莲说: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 的人。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孟浩然的 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上点自由和安静的诗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5、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陶渊明的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8、陶渊明 饮酒 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7、?齐鲁青未了。8、望岳中极写泰山神奇秀丽风光的诗句 ,。9、荡胸生曾云,。10、望岳中的千古名句 ,。饮酒中表现诗人身居闹市,不为所扰的诗句 ,。表明诗人不为所扰原因的诗句?。饮 酒 中 的 千 古 名 句 ,。饮 酒 中 此 时 无 声 胜 有声 ,。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滁州西涧中“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11 曹 刿 认 为 作 战 的 首 要 条 件 是“取 信 于 民”,这 就 是 指 鲁 庄 说_,_,_。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3 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习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14 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_,_。15 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_。16 杜甫的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17 陶渊明的饮酒反映诗人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诗中“_,_”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18 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了水流 的 湍 急,与 朱 元 思 书 一 文 中 与 它 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的 句 子 是 _,_。19 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_,_,_,_。21 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_,_。22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23 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 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24 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句子:_,_。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25.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_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7、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遍()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故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周敦颐的爱莲说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牺牲玉帛 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 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 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 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 古义:今义:6、再而衰 古义:今义:7、必以情 古义:今义:五、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 10、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2、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课文翻译小巧门: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远谋”译为“深谋远虑”。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如:文中的“曹刿”“鲁庄公”等。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如:“小信未孚”,译为“这是小的信用,不会为人所信服”。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如:“公将鼓之”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省去。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式,要翻译成“凭借什么”。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故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周敦颐的爱莲说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