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古诗词资格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_-试题.pdf
-
资源ID:95660375
资源大小:585.1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古诗词资格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_-试题.pdf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重点古诗词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返回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宅心玄虚却不轻忽人事,精神高迈而不废人生“车马喧”意谓奔走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这里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系自赋身处人境,不废衣食,犹能免于世俗的困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以“君”自指,自问自答,言语之间自豪而自足“尔”,作如此、如是解,概指前面二句“心远”谓心境高远,有此一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陶渊明身居田园,一面亲就自然,一面又能在人文陶冶中,成就了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涵养了一个自由、高迈、充沛的心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陶家庭院东边有一道篱笆,篱下种着菊花因为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即庐山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往来之又归园田居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气日夕佳”紧承上句“悠然见南山”而来,是南山的暮景傍晚,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陶诗的自然意趣常常寄托在对于飞鸟的吟咏之中飞鸟翩然来归,既可以看作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艺术的化身,又是诗人感兴悟会的物态天趣人应当返回自然,摆脱礼教的各种约束和世俗的各种机巧与虚伪,回到质朴的状态,恢复人的自然本性陶渊明从飞鸟悟出返朴归真的人生真谛,不胜欣慰他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谓“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自然情趣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 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 B 乘舟梦日边伊尹 C 长风破浪宗悫 2、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 思想感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题本身就很有趣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诗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飞的挂在了树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表现得较为平静,甚至还有几分耐心去欣赏它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他却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总之,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地思索。大风过后,黑云涌来,不用说,秋雨是不请自来的了诗人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赖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贫困,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铁的被子,也让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地下个不停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返回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宅心玄虚却不轻忽人事精神高迈而不废人生车马喧意谓奔走于仕宦之途君自指自问自答言之间自豪而自足尔作如此如是解概指前面二句心远谓心境高远有此一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陶渊明身居田园一面亲就自然一面又能在人文陶冶中成就了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涵养了一个自由高迈充沛的心灵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即庐山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全诗共十八句,正如诗题所示,按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咏雪”(前十句)和“送别”(后八句)开头两句,突出了边塞的气候特征: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一个“即”字,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接着,诗人发挥神奇的想像,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何等新奇,格调多么豪迈!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下面两句诗仍追逐着雪花来写,不过情景一转,由户外写到室内雪花飘进珠帘,沾湿罗帷,轻柔而浪漫,还真有几分梨花的神韵但“狐裘不暖锦衾薄”的严酷现实也提醒人们,伴随着雪花的到来,寒冷也悄悄地跟进,在考验人们的毅力和耐心后面两句诗就接着写到:“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是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将军不能弯弓,不能披战衣,怎么带兵打仗呢?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显得这样的无助和无奈。“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是过渡性的,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下面写送别的场面,简略而有情味“胡琴琵琶与羌笛”,这种纯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天色已晚,暮雪纷纷,红旗不卷,“归客”登程,此情此景,令人黯然但诗人却抛开了离愁别绪,以高昂的格调收束全篇结尾四句,形成顶针,内容接续,如行云流水,画出一幅空旷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雪满天山”令人凄迷,“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送别(填 2 字)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返回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宅心玄虚却不轻忽人事精神高迈而不废人生车马喧意谓奔走于仕宦之途君自指自问自答言之间自豪而自足尔作如此如是解概指前面二句心远谓心境高远有此一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陶渊明身居田园一面亲就自然一面又能在人文陶冶中成就了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涵养了一个自由高迈充沛的心灵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即庐山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zu 颍i(s?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共有 己亥杂诗 315 首,多咏怀和讽刺之作,写于已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终于逃脱了令人窒息的官场樊笼,可以轻松愉快地到外面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阳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 50 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的抒怀言志,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诗人以“白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事故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诗人辞官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也是极其痛苦的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1、“落红”在这里比喻 诗人以“落红”自比。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返回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宅心玄虚却不轻忽人事精神高迈而不废人生车马喧意谓奔走于仕宦之途君自指自问自答言之间自豪而自足尔作如此如是解概指前面二句心远谓心境高远有此一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陶渊明身居田园一面亲就自然一面又能在人文陶冶中成就了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涵养了一个自由高迈充沛的心灵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即庐山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陶渊明亦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