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
资源ID:95708687
资源大小:15.3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 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 情。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是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作者在 文章开头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按“路上、洞口、外洞、孔 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记叙游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每个游览的 地点,作者都抓住了主要特点通过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来写, 比如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变化大”、洞口的“宽”、外洞的 “高大”,重点写了孔隙的“狭小”和内洞的“黑、奇、大”。生动 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目标:1 .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借助示意图,了解课文是如何把 重点景物写清楚的。2 .根据任务情境,设计参观路线,有顺序地写清楚。教学重点:借助示意图,通过提炼景物特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物 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把特点写清楚的。教学过程:(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是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和出洞的游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的。在第5自然段的学习 中,我们通过画关键语句,填写示意图,知道叶圣陶爷爷通过写看到 的和自己的感受把孔隙狭小的特点写清楚了。(二)迁移学法,感受特点L根据提示,展开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路上、洞口、外洞和内洞, 来看学习提示三。出示学习提示三:1.自主学习:默读相关自然段,想一想它的特 点是什么。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清楚的,圈画关键语句。2.合作 学习:小组交流圈画的词句,完成示意图。填写示意图.2.小组交流,体会写法(1)交流“内洞部分预设1:内洞的特点是"黑,作者通过写一团漆黑“余外全是昏 暗等写清楚了 "黑的特点。预设2:内洞的特点是大,作者写“比外洞大得多“十来进房子 那么大写清楚了内洞的“大。随文理解“十来进房子:平房的住宅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 一进。十来进房子就相当于有十来个庭院的大小。预设3:内洞的特点是奇,作者通过写双龙的形象,石钟乳和 石笋“名目有四十多“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写出了内洞景象之 可 O引导发现:叶圣陶爷爷把特别吸引他的内洞也作为重点来写,通 过看到的、想到的写出了内洞"黑、大、奇的特点。(2)交流路上部分预设1:路上的特点是“一片明艳,作者写映山红开满了山、油 桐花很多、沙土呈粉红色,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把“明艳的特点写清 楚了。预设2:路上的特点还有溪流变化多,作者抓住溪流的宽、窄、 缓、急和溪声变换调子把“溪流变化多写清楚了。小结:叶圣陶爷爷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的景物,但他选择了印象最 深刻的映山红、油桐、沙土和溪流来写,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把路上 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了。(3)交流“洞口”"外洞"部分预设L洞口的特点是“宽,"很有气势。作者把洞口跟桥洞进 行了比较,写清楚了它的“宽。预设2:外洞的特点是“高大,作者抓住“仿佛到了大会堂“高高 的石顶"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写清楚了它的“高大。小结:洞口的“宽,外洞的“高大,就是这样写清楚的。3 .写法提炼:叶圣陶爷爷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他按游览的顺序, 重点写了感受最深的内洞和孔隙,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写 清楚了它们的特点。(三)初试身手,学写行踪L理清要求。(1)出示初试身手(一):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 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指名读一 读。(2)想一想这里面包含哪些要求?根据示意图画参观路线。说清参观的顺序。4 .画参观路线。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参观的路线,在示意图上画一画,可以像板书 上一样,用箭头表示自己的行踪变化。5 .引导学生交流参观路线。6 .根据泡泡的提示和作者的写法,写清楚参观顺序。(1)从一处景点到另一处景点,怎样说,才能说清楚?看看泡泡给我们的提示。出示泡泡: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要点L加入方位词。要点2:运用合适的动词。(2)除了泡泡的提示,我们也可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法,介 绍自己的行踪,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 流出。大约行了两三丈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的参观的路线写清 楚。7 .展评游览路线。教师点评:在按顺序写参观路线时,我们可以用上“穿过"沿 着绕过这样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让地点之间的转换更自然。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按照游览的顺序,把 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在初试身手中,我们学习课文的 方法,通过画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介绍自己的行踪。之后的学习, 我们将开始学着写美景,记录身边的美好画面,继续完善我们的旅行 手记。板书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行踪游记看到的听到的游览顺序感受路上一洞口外洞孔隙一内洞出洞狭小 黑大奇教学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习作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 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 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本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介 绍一个景点已经在四年级上册学习过,而本文是学生学写游记的绝佳 范例,所以,教学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我尝试将单元内容进行 统整,将初试身手(一)整合进来,让读与写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 时,我继续引导学生开展单元主题情境旅行手记中的寻踪迹,对 焦重点景物学习活动,在跟着课文旅行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 将重点景物写清楚的。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以下 几点思考:、学法贯穿,有效衔接扶与放第二课时中,学生用到上节课学到的方法,继续用比较思维学习 剩下的路上、洞口、外洞和内洞,感受景物的特点,发现作者的写法。 所以,在课堂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回顾学法,体会到叶圣陶爷爷是写 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把孔隙狭小的特点写清楚的。然后出示学习提示,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定地点,然后通过“自学一一合学一一展学 的方式展开学习。先自主阅读,试着提炼景物的特点,然后小组交流 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在展学过程中, 学生能体会到作者正是通过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把特点写 清楚的。作为一节连堂课,以相同的学法进行贯穿,从第一课时中教 师的扶到之后学生掌握方法后的“放,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 在充分的交流讨论中,共同探究写景物的方法,实现了习作思维能力 的梯度上升。二、图示选用,以生为本促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重要支架,在选 用图示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几次试教经历,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 发。选用思维导图学习剩下的地点,是想在第一课时用好语文作业 本中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并发现了不同景点的特点以 及作者是怎样写的。最初为了追求课堂的多元呈现,我们给学生提供 了丰富的示意图的形式,结果是课堂的可看性强了,但是,小组合作 花费的时间过多,学生真正思考和梳理写法的时间少了。几经推敲之 后,我们确定就以语文作业本中思维导图为范本,更多去关注“学 生有没有学,能不能用这种样子学。这样的调整,带来的是沉浸式的学习,学生的讨论点由图转到了作者的文字中,以生为本的教学 思想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三、由读到写,游览顺序重应用 立足于单元统整理念,我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入初试身手(一)这一板块,在“说参观路线一一学习泡泡提示和作者写行踪的方法一一写 自己的行踪这样的学习路径中,为学生搭建了学用平台。在此过程 中,学生能够发现叶圣陶爷爷所写的行踪就是他游览的路线,而在初 试身手中,自己也在规划路线,试着说清楚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学习 是一脉相承的。在初步的运用中,强化学生对游览顺序的理解。从第 一课时的“学游览顺序到第二课时的“用游览顺序,更好地发挥课文 的范例作用,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游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尝试,我深刻感受到:与教阅 读单元不同,教师自身需要从原本的阅读思维调整到习作思维,不断 地研读教材,反复阅读教参中的习作指导策略,将习作思维落实到课 堂的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在习作单元学有所获,提升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