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5718367
资源大小:37.6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淮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国家推行的现代法律和农村传统的习惯法之间存在差异。在推广国家法律的时候,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需要直面这一差异。如果宣传的内容只涉及国家法律,当地农民会感 觉到陌生。但如果只讲地方民众熟悉的习惯法,又失去了传播的目的。通常的办法,就 是在宣传中嫁接现代法律与习惯法,达到“转生为熟”的目的。从内容上讲,不能走 这条路包含两种法律逻辑及其嫁接关系。一重是农村习惯法的逻辑,它是以家庭的共 同利益为核心。从这重逻辑来说,为了家庭生计日夜操劳的小珍,应该受到表扬和鼓励, 而成天在外喝酒赌博的二狗,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二狗的种种行为完全违背了一个丈 夫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在小品的开头,现代法律的话语并未出现,但描述了二狗喝酒 赌博、经常打骂小珍的事实,潜台词是任何妇女、叨卜怕是自己的妻子也不能被随意侵犯。 当小珍喝农药自尽,警察随后赶来将二狗及其赌友逮捕后,村妇女主任的忠告“这可不 是家庭小事,而是侵犯了妇女权益”,实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嫁接。在这里,二狗首 先成为村庄习惯法的反面典型,才可能成为现代法律的反面教材。这出小品的逻辑和白 毛女的逻辑基本一致,黄世仁首先是违背村庄伦理道德的负面人物,然后才可能成为 党和国家的阶级敌人。笔者把以上不同法律的翻译关系称作“法律嫁接”,这一概念有 助于我们研究不同法律的彼此影响和交错状态,同时也看到,习惯法既受外来因素的影 响,又能保持自身一定的独立性。“戏曲普法”蕴含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它有助于我们将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 转向''传播过程”。与法律史学家只通过文本探讨中国历史上法律与戏剧之间的关系不 同,进行当下“戏曲普法”田野工作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追踪普法剧本的写作、修改、 演出以及效果等内容。“戏曲普法”涉及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地方、中国与西方等多重 关系,是法律与社会科学界未来值得努力探索的一个领域。(摘编自尹揩“戏曲普法”的人类学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6日)材料二:理解了人类学与法学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我们便能理解法律人类学对中国的重要 意义。对于域内而言,自新世纪开始,中国法学开始系统性地反思既往过度以城市为中 这个梦境表明现实中的盖青们可能存在的精神困境,他们内心有渴望,有追求,但现实 却常常是不能得到相应的回应,他们不满于现状却又无力改变,只能通过梦境对这不尽 如人意的现实进行无奈反抗。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守恩,以尊抄,稍迁诸卫将军。建立已卒,家于潴,守恩自京师得告归,而契丹灭 晋。昭义节度使张从恩与守恩姻家,乃以守恩权巡检使,以守潞州,而从恩入见契丹。 从恩既去,守恩因剽劫从恩家黄,以潞州降汉。汉高祖即位,以守恩为昭义军节度使, 徙镇静难、西京留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守恩性贪邨,人甚苦之。时周太祖以枢密使将白文阿等军西平三叛,还过洛阳,守 恩以使相自处,由年出迎。太祖怒,即日以头子命文珂代守恩为留守,而守恩方旗馆谒, 坐于客次以俟见,而吏弛报新留守视事于府矣。守恩大惊,不知所为,遂罢去,奉朝请 于京师后隐帝杀史弘学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日陛下始睡 裳矣闻者皆缩头。显德中,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以卒。呜呼!道德仁义,所以为治,而法制纲纪,亦所以维持之也。自古乱亡之国,必先 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乱与坏相乘,至荡然无复纲纪,则必极于大乱而后返,此势之然 也,五代之际是已。若文珂、守恩皆位兼将相,汉大臣也,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易 置之,如更戍卒。是时,太祖与汉未有间隙之端,其无君叛上之志,宜未萌于心,而其 所为如此者,何哉?盖其习为常事,故特发于喜怒颐指之间,而文珂不敢违,守恩不得 拒。太祖既处之不疑,而汉廷君臣亦置而不问,其上下安然而不怪者,岂非朝廷法制纲 纪坏乱相乘,其来也远,既极而至于此欤!是以善为天下虑者,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 渐也,可不戒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守恩传论,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日/陛下始睡觉 矣/B.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日/陛下始睡觉 矣/C.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Ld/陛下始睡觉 矣/D.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日/陛下始睡觉试卷第10页,共19页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i项是()A. “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B. “守恩性贪鄙”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鄙”意思相同。C. “肩舆”,即肩上的轿子,代步工具,抬行的人数代表了不同的等级。D. “而守恩方诣馆谒”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中的“诣”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恩翻脸无情,对于亲家张从恩,没有想着他让自己守潞州的恩情,反而趁机夺 取了他的家财.,献出潞州向汉投降。B.周太祖非常反感王守恩的做法,当王守恩以使相自居,坐轿子出来迎接他时,他当 天就直接免去王守恩的官职。C.欧阳修认为,道德仁义和法制纲纪都是国家所需要的,如果国家动乱,首先破坏的 一定是道德仁义,然后才是法制纲纪。D.欧阳修认为,周太祖在免去王守恩的官职时,他与汉朝的关系并没有出现裂缝,应 该也没有无视君主的反叛之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坐于客次以俟见,而吏驰报新留守视事于府矣。(2)是以善为天下虑者,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渐也,可不戒哉!14.周太祖随意更换白文珂和王守恩的职务,作者总结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分析。【答案】10. B II. B 12. C 13. (I)坐在客位等候接见,而官吏急速来禀报新留 守到府中办公了。(2)因此善于为天下考虑的人,不敢忽视细微的事,而常常杜绝不好的征兆,能不引 以为戒吗!14.周太祖在一时喜怒、颐指气使之间破坏法制纲纪已经习以为常;白文珂不敢违背,王守恩不能抗拒; 汉廷君臣对这种现象也是置之不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后来汉隐帝杀史弘肇等人,召群臣上殿安慰开导,群臣恐惧,没有敢说话的人, 只有王守恩上前对答说:“陛卜终于睡醒了吧。”隐帝杀的不只是史弘肇一人,还有其他人,用“等”表示其他人,“史弘肇等"做“杀''的宾 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恐惧”的主语是“群臣”,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鄙,意思相同”错误。前者是“粗鄙”的意思,后者是“见识浅陋”的意思,前后意思不 同。“守恩性贪鄙'的意思是“王守恩生性贪委粗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的意思是“先帝不 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D.“而守恩方诣馆谒”的意思是“而王守恩正前往馆舍拜见”,“执图诣寺后”的意思是“拿着 图来到寺庙的后面“,所以两个"诣''都是"前往、至'的意思。故选B。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首先破坏的一定是道德仁义“错误。由原文“呜呼!道德仁义,所以为治,而法制纲 纪,亦所以维持之也。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可知,唉!道德仁义, 是用来治理国家的,而法制纲纪,也是用来维持国家的。自古以来动乱灭亡的国家,一 定首先破坏它的法制,然后跟着发生动乱。由此可知,应该是首先破坏的一定是法制。 故选C。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俟”,等候;“弛' 急速;“报”,禀报:“视事”,办公;“而吏驰报新留守视事于 府矣”,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吏驰报新留守于府视事矣”。(2) “是以“,因此;“微”,形容词做名词,细微的事;“渐”,不好的征兆。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盖其习为常事,故特发于喜怒颐指之间“可知,大概他们已经把这事认为是习以 为常的,所以只是发生在一时喜怒、颐指气使之间。由此可知,周太祖在一时喜怒、颐 指气使之间破坏法制纲纪已经习以为常。由原文”而文珂不敢违,守恩不得拒”可知,白文珂不敢违背,王守恩不能抗拒。由原文“太祖既处之不疑,而汉廷君臣亦置而不问,其上下安然而不怪者,岂非朝廷法 制纲纪坏乱相乘,其来也远,既极而至于此欤“可知,周太祖既已处之不疑,而汉廷君 臣也置之不去过问,这样上下心安理得不以为怪的现象,难道不是朝廷的法制纲纪坏乱 相继,它的由来久远,已达到极点而终到这地步吗!由此可知,汉廷君臣对这种现象也 是置之不理。参考译文:王守恩,因父亲的恩荫补官,逐渐升迂为诸卫将军。王建立死后,在潞州安家,王 守恩从京师得假归家,而契丹消灭了晋。昭义节度使张从恩和王守恩是亲家,于是任王 守恩代理巡检使,来守潞州,而张从恩去见契丹人。张从恩离去后,王守恩趁机剥掠劫 夺张从恩的家财,献璐州向汉投降。汉高祖即位,任命王守恩为昭义军节度使。改任静 难军节度使、西京留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守恩生性贪委粗鄙,人们深感痛苦。当时周太祖以枢密使身份率领白文珂等军队 往西平定三个反叛的节镇,回来经过洛阳,王守恩以使相自居,坐轿子出来迎接。周太 祖发怒,当大使用札子命白文珂代替王守恩为留守,而王守恩正前往馆舍拜见,坐在客 位等候接见,而官吏急速来禀报新留守到府中办公了。王守恩大惊失色,不知所措,于 是罢官离去,在京师奉朝请。后来汉隐帝杀史弘肇等人,召群臣上殿安慰开导,群臣恐 惧,没有敢说话的人,只有王守恩上前对答说:“陛下终于睡醒了吧。”听的人都吓得 缩头。显德年间,任左金吾卫上将军而死。唉!道德仁义,是用来治理国家的,而法制纲纪,也是用来维持国家的。自古以来 动乱灭亡的国家,一定首先破坏它的法制,然后跟着发生动乱。动乱和毁坏相继,以至 于纲纪荡然无存,那就必定要达到大乱后终能反正,这是事势发展的必然。五代的时候 就是如此。像白文阿、王守恩都位兼将相,是汉的大臣,而周太祖用一个枢密使的礼子 就改换了他们的职务,就像更换防守的士兵一样。这时,周太祖与汉还没有裂痕的端倪, 那种无君叛上的想法,应当还没有在心中萌发。而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呢?大概他们已经把这事认为是习以为常的,所以只是发生在一时喜怒、颐指气使之间, 而白文珂不敢违背,王守恩不能抗拒。周太祖既已处之不疑,而汉廷君臣也置之不去过 问,这样上下心安理得不以为怪的现象,难道不是朝廷的法制纲纪坏乱相继,它的由来 久远,已达到极点而终到这地步吗!因此善于为天下考虑的人,不敢忽视细微的事,而 常常杜绝不好的征兆,能不引以为戒吗!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有叹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货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叹”字统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营造了悲凉的氛围。B.诗歌前两联叙写诗人自身以及国家的境况,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C.颈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借“穷猿”“老马”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D.尾联诗人回忆武德至开元年间的盛况,认为苍生能再次过上安定的生活。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诗人壮志早已衰退,年老仍漂泊他乡,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 处境穷困、有家难回的哀伤之情;天下战争频发,民不聊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 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叹当今百姓难以过上往昔盛世安定的生活,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意对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 “尾联诗人回忆武德至开元年间的盛况,认为苍生能再次过上安定的生活”错,尾联 意思是如今已经很难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的生活了,天下苍生怎么才能 再次生活安定?故选D。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 人壮志难酬的感慨。“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 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 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天下战争频发,民不聊生,客居试卷第14页,共19页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 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 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内心的悲愤的诗句是“,(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 ",可却遭 到谗邪小人的离间,以致步入了困窘之境。(3)贾谊在过秦论中将陈涉与秦王朝对比,以“,” 极言陈涉起义时装备简陋,但却影响巨大,豪俊并起,以致强秦亡于朝。【答案】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馔”“竭“竿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放风筝最重要的是在放线收线之间要控制得宜。风太大,风筝陡然向高处跃起,左 右摇晃,这时候把线拉得太紧,一不小心风筝便会倒栽下去。风筝栽下去时不要慌,赶 快把线一松,它立刻又会浮起,有时候风筝已落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 挽救起来。凡事不可,放松一步,往往可以 ,放风筝亦如此。技术差的人,看见风筝要栽筋斗,便急忙往回收,这样反而会增加其危险性,以至于不可 收拾。风筝落在树梢上也不要紧,这时把线放松,乘风势轻轻一扯,风筝便会重新升起; 性急的人若用力拉,风筝与树便愈纠缠不清,直至人把风筝扯碎为止。放风筝时也可表现出战斗精神。发现邻近有风筝飘起时,如果位直方向适宜,便可 斗争。设法把自己的风筝放在对方的线兜之下,然后猛然收线,风筝隧地直线上升,势 必与对方的线兜交缠在一起,两只风筝 时,双方都急于向回扯线,这时候就 看谁的线粗,谁的手快,谁的地势优了。一方不仅可以优胜地扯回自己的风筝,可能还 有一段线,外加一只俘虏。我在一季之中,时常可以俘获四五只风筝。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句子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18. 操之过急 化险为夷 摇摇欲坠19.优胜的一方不仅可以扯回自 己的风筝,外加一只俘虏,可能还有一段线。20.运用对比修辞手法,将风筝落在树 梢上,可以放线轻扯“解救”风筝,与用力拉线会扯碎风筝的做法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放 线与扯线的不同结果,有力地说明了“放风筝最重要的是在放线松弛之间要控制得宜”的 道理。“纠缠不清”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风筝与树之间的缠绕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风筝与树之间难以分开。【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语境''风筝栽下去时不要慌,赶快把线一松,它立刻又会浮起,有时候风 筝已落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挽救起来”“技术差的人,看见风筝要栽筋 斗,便急忙往回收,这样反而会增加其危险性,以至于不可收拾“可知遇事不能慌张, 着急处置可能会“不可收拾”,因此“凡事不可”过于着急,可填写“操之过急”。操之过急: 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第二空,结合后文”风筝落在树梢上也不要紧,这时把线放松,乘风势轻轻一扯,风筝 便会重新升起;性急的人若用力拉,风筝与树便愈纠缠不清,直至人把风筝扯碎为止” 可知“放松一步”“风筝便会重新升起“,可填写“化险为夷”。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 第三空,结合语境“设法把自己的风筝放在对方的线兜之下,然后猛然收线,风筝陡地 直线上升,势必与对方的线兜交缠在一起”“双方都急于向回扯线,这时候就看谁的线粗, 谁的手快,谁的地势优了“可知语境强调两只风筝所处的危F佥境地,可填写“摇摇欲坠”。 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抻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搭配不当,"优胜''是一方的定语,不能修饰“扯回”,应改为“优胜的一方”; 语序不当,”外加一只俘虏”与“可能还有一段线“应互换位置。修改正确后的句子为:优胜的一方不仅可以扯回自己的风筝,外加一只俘虏,可能还有 一段线。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运用对比修辞手法,“风筝落在树梢上也不要紧,这时把线放松,乘风势轻轻一扯,风 筝便会重新升起”中的放线轻扯“解救”风筝和“性急的人若用力拉,风筝与树便愈纠缠不 清,直至人把风筝扯碎为止”中的用力拉线会扯碎风筝的做法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放线 “风筝便会重新升起”与扯线“把风筝扯碎”的不同结果,有力地说明了“放风筝最重要的 是在放线松弛之间要控制得宜”的道理。“纠缠不清”:形容纷乱,理不出头绪。亦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文中“纠 缠不清”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风筝与树之间的缠绕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风筝与树之间难以分开。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为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地球 上就有了风,随之才有了降雨。地球之水得以循环才有了生机和活力的世界。因为水有 热胀冷缩的特性,所以多做饭时,锅底的水烧热后上升,上面的冷水下降,这样循环 下来,整锅水就得以快速沸腾。如果没有水的热胀冷缩,我们就必须一边加热,一边不 停地搅拌,否则下层水沸腾了,上层的水还是冰凉的。水不仅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水在04时热缩冷胀,仅此一点,就让地球上的生命得以产生。冬天,由于太阳斜射,地球气温下降,海洋中的水温也从表面开始下降。 ,那么降温后的水会很快沉到水底堆积起来。海洋表面的水不断降温结冰下沉,直至把整 个海洋全部冰冻起来。这样,地球就变成一个大冰球。而生物的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 从水生到陆生的。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全是冰,那么单细胞生物就难以生存和繁殖,更 难以实现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直至产生人类。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下面句子中的“我们”含义,与文中加点处不相同的一项是()A.在这个意义上,法但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可能改造。B.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全班同学说:“整口做学生的应该好好学习。”C.从1949年到2022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73岁的生日。D.可是和但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答案】21.空气的热胀冷缩还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如果水还是固守热胀冷缩的特性22. B【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紧承第一句话“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结合后文“热空气上升,冷空 气卜降,地球上就有了风”“因为水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知,填入内容是说空气也有热 胀冷缩的特性。故可以填入“空气的热胀冷缩第二空,从后文”水在04时热缩冷胀”可知,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特性与一般情 况下的热胀冷缩的特性是相反的,在温度降低时反而会膨胀。因此可填入“水的热缩冷 胀”,此处分句应带有递进关系,与“不仅”搭配的应为“还”,故可以填入“还有热缩冷胀 的反常膨胀第三空,从后文”那么降温后的水会很快沉到水底堆积起来。海洋表面的水不断降温结 冰卜沉”可知,这是假设水固守热胀冷缩的特性所产生的后果,所以填入句子是对 这种假设情况的描述,故可以填入“如果水还是固守热胀冷缩的特性22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称代词意思的理解能力。文中的“我们”泛指所有人,同时包括了听话人和说话人。A.“我们”泛指所有人,包括说话人自己。B “我们”指对方,不包括说话人自己。C.“我们”泛指所有中国人,包括说话人自己。D.“我们”泛指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包括说话人自己。故选B。八、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焦裕禄赴任兰考时,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上任伊始,他就下乡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和同行的干部一道总结过去治理灾害的经验教训,带领大家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亲自参与全县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他满怀激情,制订改造兰考大地的远试卷第18页,共19页景蓝图,激励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焦裕禄回头思索来时路,低头走好脚下路,抬头眺望前行路,带领人民群众使兰考 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焦裕禄这种“回头一低头一抬头”之间所体现的境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你的学 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不仅赞美了焦裕禄的精神,更引导考生辩证地把握“回头一低头一抬头”三者之间的 关系。回头走好来时路,指的是不忘初心,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思索成败得失,时时警 醒,善于总结,凝聚起继续奋斗的万丈豪情;低头走好脚下路,寓意脚踏实地,实事求 是,埋头耕耘,阵厉奋发,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抬头远眺 前行路,是指孽画美好蓝图,树立远大理想,以美好远景激发不懈奋斗的信心和意志, 集聚起守正创新的强大力量。无论是回头、低头还是抬头,都是为了走好现时路、脚卜路,都是以同样的精神面貌直 面未来,砥砺不息,其中都蕴含着对奋斗历程的欣慰,对人生目标的践行,对灿烂明天 的畅想。考生可以任选回头、低头、抬头之一进行构思,也可把握住三者之间的联系, 以“看路''为论点来写作。如选择将“看路”作为论点,可以分别从问头总结反省、低头埋 首奋斗、抬头眺望未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选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来辩证看待三者关 系,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最后阐明“回头一低头一抬头"都是为看路”,号召当代青 年全力以赴,努力奋斗,走好时代之路、青春之路。立意:1 .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2 .回望来时路,启航新征程。3 .眺望远方路,走好脚下路。4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心、过度以规范为定见,从而可能忽略了一线城市以外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对法律运 行的复杂过程相对盲视的价值取向。坦率地讲,现代法学的制度构造和知识体系舶来于 西方,其作为一个移植性的狭序安排在中国现实土壤中,确实不可能仅仅通过立法过程 对文本规范的建构来实现。法,不仅仅是一个规范问题,甚至根本上不是一个规范问题, 而是生命铁序。以高傲的西方经脸自居,完全忽视了规则的文化维度、语境意义与地方 性知识之特征,认为不需要去建构和孕育现代法律体系与中国现实深度咬合的社会根性, 这是中国法学“本本主义”的显著问题。好在随着中国文化自觉的日益清晰,以及法学 交叉学科研究的日趋拓张,中国法治建设在吸收世界优秀制度文明成果的同时,越发重 视中国经验本身。当摆脱了 “轮椅”状态的法律学人重新站在真实的大地上,在研究方 法上便会越来越多地重视在场性价值,重视局内人视域,重视对基层与远山的温泗关切。 这一 “接地气”的研究理路与价值主张,携带着法律人类学的力量,为理解复杂的中国 不断积累着本土智慧与体验样本。而如果将视野拉长到国际,“以世界为田野” 一直是中国人类学人的梦想。如高丙 中教授所言,中国的人类学前辈学人们当然知道人类学田野包括世界而非以国内为限, 然而,人类学视野和活动空间的内敛性一直是中国人类学界的遗撼。多方面的历史条件 制约着人类学家的选择。其一,中国的国力(包括课题资助能力)和国情使政府和非政 府组织有时顾及不到,把资源投到耗费不菲却不能立孕见影地解决国内急迫问题(如国 绕温饱问题的物资生产等)的人类学课题上。其二,中国所处的现代化发展阶段的社会 心态、集体意识不便于学者到国外社会开展调查研究。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并长期伴随 着外来入侵造成的众多的生命牺牲和“国耻”的不断累积,国人在心理上与西方主宰的 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比较敏感的。当“以世界为田野”的研究无法有效发生时,其现实后 果之一,便是在我们推动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对沿线国家缺乏在场性的深 度理解。“晚近许多这方面的法律著作都是应急之作,只是对有关国家法律制度进行肤 浅的介绍,而忽略了这些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历史背景、文化意蕴和社会情境。这些著作 不仅在学术上无价值,在实践上也有误导之虞。”(摘编自熊浩法律人类学的学术意义与中国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走这条路是现代国家发与农村传统习惯法嫁接的“戏曲普法''的典礼,其中二 狗是这两种法律逻辑的反面教材。B. “法律嫁接”有助于我们研究不同法律的彼此影响和交错状态,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看 到习惯法自身所保持的独立性。C. “戏曲普法”田野工作相较于法律史学家的文本探讨工作,特点在于可追踪普法剧本 从写作到演出效果的全过程。D.在“一带一路”的推动和实施过程中,对沿线国家缺乏在场性的深度理解,说明“以世 界为田野”的研究暂时难以推进。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戏曲普法”蕴含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在这一领域法律与社会科学界未来还有很大 的探索空间。B.由于可能忽略了一线城市以外真实的社会需求,现代法学是不可能只通过建构文本 规范来实现的。C.当法律学人摆脱“轮椅”重新站在真实大地上,就能理解复杂的中国,同时具备法律 人类学的力量。D."以世界为田野”而不限于国内是中国人类学人的梦想,但他们的梦想却被国力和国 情的限制打破。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线中最能概括“戏曲普法''特点的一项是()A.深入基层,了解农村群众广泛认同的熟悉的习惯法。B.不断创作新的“戏曲普法”剧目,进行乡镇、农村巡演。C.将国家法律嫁接在习惯法之上,达到传播法律的目的。D.提升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现代发和习惯法之间差异的认知。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西方通常的观点以为,法律意味着客观的、抽象的、理性的正义,只会出现在文本 之中。与主观性、娱乐性的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无涉。”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 法。【答案】1.D 2. A 3.C 4.材料从现代法律和农村习惯法之间存在差异入手, 以对小品不能走这条路的分析引出“法律嫁接”的概念、意义和“戏曲普法''的人类学 启示。材料二围绕法律人类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展开,从域内角度分析了法律人类学对中国 法学的积极影响,从国际视角点出了中国人类学界的一些遗憾。5.通过材料一,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法律不是仅仅只会出现在文本之中,它还与主观性、娱乐性的戏曲等 艺术形式相互涉及。以小品不能走这条路为例,“戏曲普法”能够帮助我们把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转 向法律的“传播过程”,还有利于我们追踪普法剧本的演出、效果等内容。不能走这条路就是法律在主观性、娱乐性的戏曲艺术形式中的交融和展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比较材料信息的能力。D.“说明,以世界为田野,的研究暂时难以推进”错误,根据材料二“当,以世界为田野,的研 究无法有效发生时,其现实后果之一,便是在我们推动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 对沿线国家缺乏在场性的深度理解“,其中并无研究暂难推进之意。故选D。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比较材料信息的能力。B “由于可能忽略了一线城市以外真实的社会需求“强加因果关系,根据材料二可知,“现 代法学的制度构造和知识体系舶来于西方”,是“移植性秩序”,由此“不可能仅仅通过立 法过程对文本规范的建构来实现C."就能理解复杂的中国”错误,材料二中只说“为理解复杂的中国不断积累着本智慧与 体验样本D.”他们的梦想却被国力和国情的限制打破”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国力和国情只有制 约了人类学家的选择,并不是打破梦想,而且制约人类学家选择的还有“中国所处的现 代化发展阶段的社会心态、集体意识故选Ao3 .本题考杳学生概括信息和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由材料一“通常的办法,就是宣传中嫁接现代法律与习惯法,达到,转生为熟'的目的'”“戏 曲普法蕴含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它有助于我们将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转向'传播过 程,”等内容可判断,C项是“戏曲谱法”的核心,最能概括“戏曲谱法”。故选C。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材料第段首先指出J国家推行的现代法律和农村传统的习惯法之间存在差异”,然后 开始分析“不能走这条路包含两种法律逻辑及其嫁接关系“,接着阐释“笔者把以上 不同法律的翻译关系称作法律嫁接'”,明确了“法律嫁接”的概念;再论述“这一概念有 助于我们研究不同法律的彼此影响和交错状态,同时也看到,习惯法既受外来因素的影 响,又能保持自身一定的独立性”,即“法律嫁接'的意义。第二段,由'"戏曲普法'蕴含 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它有助于我们将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转向'传播过程可知,第 二段论述了“戏曲普法''的人类学启示。材料二,由“理解了人类学与法学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我们便能理解法律人类学对中 国的重要意义”“时于域内而言,自新世纪开始这一接地气'的研究理路与价值主张, 携带着法律人类学的力量,为理解复杂的中国不断积累着本土智慧与体验样本''可知, 第一段围绕法律人类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展开,从域内角度分析了法律人类学对中国法学的积 极影响。由“而如果将视野拉长到国际然而,人类学视野和活动空间的内敛性直 是中国人类学界的遗憾”可知,第二段从国际视角点出了中国人类学界的一些遗憾。根据上述分析概括主要内容即可,注意分点作答。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题干要求学生就“西方通常的观点以为,法律意味着客观的、抽象的、理性的正义,只 会出现在文本之中。与主观性、娱乐性的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无涉“谈自己的见解, 需要首先看“法律意味着客观的、抽象的、理性的正义,只会出现在文本之中''正确与否, 然后给出理论依据。由”不能走这条路包含两种法律逻辑及其嫁接关系为了家庭生计日夜操劳的小 珍,应该受到表扬和鼓励,而成天在外喝酒赌博的二狗,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小珍 喝农药自尽,警察随后赶来将二狗及其赌友逮捕后,村妇女主任的忠告'这可不是家庭 小事,而是侵犯了妇女权益',实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嫁接''可知,不能走这条路 以戏曲的形式分析法律问题,实现法律嫁接,可见法律不是仅仅只会出现在文本之中, 它还与主观性、娱乐性的戏曲等艺术形式相互涉及。由“'戏曲普法'蕴含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它有助于我们将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转向传 播过程“进行当下戏曲普法'田野工作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追踪普法剧本的写作、修 改、演出以及效果等内容“可知,“戏曲普法”能够帮助我们把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转 向法律的“传播过程”,还有利于我们追踪普法剧本的演出、效果等内容。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不能走这条路既体现了主观性、娱乐性的戏曲、舞蹈等艺术形 式,也体现r法律的客观的、抽象的、理性的正义,是二者的融合。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做一场风花雪月的梦陈毓盖青觉得自己是一位秦国女子。她刚刚跟荆轲比完剑,这会儿正要去寻找剑法无敌 的哥哥盖聂。她穿着秦国的衣服,仗一把长剑,款款地走在秦国的旷野上。春意明显地浓了,虽然旱,但草木依旧开始转绿,早开的桃花也已妖妖婢姨地绽放 了,风吹到人脸上有了淡淡的暖意。一行人出了王宫,其中走在中间的一人格外引人注目,此人身长八尺有余,魁梧健 壮,额头高耸,双目长大,容貌并不漂亮,甚至可以算是难看,但有无比的英武与威势。 自然,他就是秦王嬴政了。不知是嬴政走向盖青,还是盖青走向嬴政,总之,这一天他们相遇了,在秦王宫外 的咸阳中道上。话还得从头说起。随着修毒在宫中的势力一天天增长,嬴政的王权已受到直接威胁。 扫除爆毒,这想法已在赢政心中酝酿很久了。这天秦王微服出城,就是约见李斯商讨对 策的。一路行来,秦王趁势向田间劳作的农人询问旱情。已近城外,突然从路两边跳出一 伙黑衣刺客,刀剑出鞘,均是冲着秦王。众护卫奋力护驾,难分难解之际,只见一个蓝 色身影如风卷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一群刺客就如落叶一般静伏于秦王脚下。盖青 就这样站在秦王的面前。一个声音脆脆地说:“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打架,只是看着他们鬼鬼祟祟地躲在暗处, 脸上又都蒙着黑布,料想他们不是好人。”望着眼前这个相貌秀丽、剑法超凡的女子,秦王心中无限欣慰。盖青根本不知道眼 前这个人就是秦王,她留意到他眼中一晃而过的惊喜,又见他神色中那无法隐匿的肃然, 禁不住一抱拳:“公子高姓大名?”“嬴政。”声音一出口,连嬴政自己都吓了一跳,但见 盖青那里没有一点异常反应,也就放了心。盖青又问:'看你也不像坏人,他们为什么要杀你呢?“嬴政神色更加肃然,道:“这 事说来话长,若姑娘愿听,可与我们一起进宫,日后自会明白。”尽管是初次相遇,但盖青心中有种说不清楚的牵挂,她迷惑于他脸上瞬息而变的决 绝与茫然,还有他神情中的肃然。她直觉那是她十八岁的经历无法破译的。但这疑问牵 绊着她,她要去破译其中的秘密。入宫已有好几个月了。当盖青心里明白那人就是秦王的时候,她并没有因此而慌张 而惊喜。仿佛这是在她出生以前心中就已明白了的。反倒在她心中不时会浮起一种说不 清延的忧伤。那忧伤又仿佛是镜中的雾,无法捕捉,无法驱逐。盖青觉得自己像他的一 个侍卫,又像是他的一个知己。她听他向自己倾诉心中的苦闷,和他那统一六国的抱负。 他活在苦恼中,矛盾中,挣扎中。他要和那么多的人和事斗,要和自己抗争。他时而激 昂,时而消沉,时而暴躁如闪电迅雷,时而又恬静若水。她看见过他兴奋快乐地绽放出 孩子似的笑脸,又感受过他无法靠近岸的溺水者的孤独她越来越深地关注这个男人。 他似乎总是在发愁,而且有那么多的事要做。他身边的人把他看成大王,可她只觉得他 可怜。她又一次陷入这种思绪中发呆的时候,她听见他声音低切地对她说:“不用为我 担心,若是你小时候就当过人质,听见吵闹声和马蹄声就吓得偷偷地哭,你就会知道, 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忍受的。“那声音让她的心发寒,她觉得自己的眼泪夺眶而 出,打湿了他扶在案上的大手。“假如活着,这一生必将和这样的男人连在一起,“盖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低吟着,“成 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以他的事业为事业,以他的意志为意志,承载他成功的快乐,也分 担他失意的痛苦。”月落日升,盖青依旧伴随在秦王身边,仿佛他的侍卫,又仿佛他的知己。她觉得没 有人能理解他的柔弱,他们都觉得他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