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2011年7月1日,由原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编制 的青海省地方标准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 (DB63/T993-2011)正式发布并实施,自该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以 来,较好的指导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生 态监测项目的顺利开展。2020年5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邀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专家和省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中心历年起草、制定的规章制度 和地方标准进行梳理和清理。在专家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2011 年公布实施的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已不满足三江源区生 态监测的实际,因此专家组最终认定需对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 规范进行修订。1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起草单位: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协作单位: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草原总站。L3 .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三江源二期工程生态监测项目的不断推进,至2020年 底已完成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的各项任 务。为持续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监测工作,保障生态环境要素监 测数据的连续性,自2021年开始,三江源生态监测专项工作已 纳入各部门例行监测任务,监测目的也已由反映工程实施成效调 整为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因此修订三江源生 态监测技术规范,保证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必要。三、主要起草过程3.1 前期工作依托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的实施,三 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在生态监测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较好 的指导了草地、森林、湿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 气象因子和环境质量监测等地面监测工作和土壤侵蚀、植被长势 和生态环境状况等遥感监测工作,为科学评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 建设一期、二期工程成效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自2021年三江 源地区生态监测工作纳入部门例行工作后,监测目的也发生了相 应的改变,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部分监测指标设置不合理,监测站 点设置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因此,修订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3.2 主要起草过程1、成立编制组标准任务下达后,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标准承担单位 和负责人成立了由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省水文水资源测报 中心、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草原总站参 与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标准编制组,并制定的相应的工作计划,明 确了项目成员的分工。2、资料收集由于本标准的编制,涵盖了草地、森林、湿地、沙化土地、 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气象因子和环境质量监测等不同领域, 涉及了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两种技术手段,因此针对本标准制定 的需求,编制组收集了各行业的相关标准,研读了相关文献。主 要收集的标准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起草规则(GB/T1. 1-202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 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地表水环境 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91. 2-202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标准(试行)(GB36600-2018 )、水位观测标准 (GB/T50138-2010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50159-2015),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2015),地 下水监测规范、湿地分类下水T24708-2009)、沙化土地监 测技术规程(GB/T24255-2009)、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 士保持试验规范(SL419-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林地分类(LYT1812-2021).森林资源规划 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26424-2010)等。(3)研究分析与标准编制在结合我省各行业部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编制任务分 工,按照DB63/T 1789-2020的要求,由各任务承担人提供相应 的内容。、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4.1 修订原则和依据标准的修订遵循“针对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编制 过程中参考了各行业部门的相关政策、技术标准与规范,具备一 定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4.2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经对现行法律、法规、标准与本标准相比较,为发现相互矛 盾与抵触的条款冲突,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五、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是对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的第一次修订。主 要修订内容如下:(1)更改了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相关内容;(2)增加了 “植被覆盖度监测”的相关内容;(3)更改了 “湖 泊水域面积动态监测”的相关内容;(4)删除了 “沙化土地动态 监测”的相关内容;(5)删除了 “监测站点位布设”的相关内容;(6)更改了 “草地生态监测”的相关内容;(7)更改了 “湿地 生态监测”的相关内容;(8)更改了 “森林生态监测”的相关内 容;(9)更改了 “沙化土地监测”的相关内容;(10)更改了 “水 土保持监测”的相关内容;(11)更改了 “水土保持监测”的相 关内容;(12)更改了 “气象监测”的相关内容;(13)更改了 “环 境质量监测”的相关内容;(14)删除了 “附录B-附录BB”的 相关内容。具体修订内容见表2。表2修订内容一览表序号修订内容修订前修订后备注1规范性引用 文件修订前涉及的相关标准。更新了本文件中涉 及的相关标准2植被覆盖度 监测未规定。补充植被覆盖度监 测内容及其算法依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 生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DB63/T1342-2015)进行修订3湖泊水域面 积动态监测未规定具体算法。对湖泊水域监测方 法进行调整依据高原湖泊、水库水体面 积遥感监测规范 (DB63_T1680-2018)进行修订4沙化土地动 态监测规定了沙化土地冻土监测 相关内容。删除。5监测站点 (位)布设规定了监测站点(位)的 类型和布设要求,规范了 监测点的编码原则。删除。目前各行业部门已经三江源区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调整为 例行工作,原有的站点已满足 工作需要,同时根据行业部门的工作需求,部门已布设的站 点可纳入今后的工作中,因此 删除了站点布设的相关内容。6草地生态监 测样地设置草地监测样地按长期监测 标准样地设计,样地一经 确定,不再轻易变更。样 地的大小至少要满足有效 监测10年,每年7-9月植 被生长盛期监测1期,固 定样地设置的面积不小于 10km2,同时监测位点面积 不小于40mX30m。样方设 置采用固定和随机两种方 法。样地选择应在生态 系统类型一致的平 地或相对均一的缓 坡坡面上,具有一 定的代表性和典型 性,样地的面积大 小按长期监测标准 样地设计,样地一 经确定,不再轻易 变更。7草地生态监 测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草地面 积、草地类型、草地动态 变化、载畜量、利用方式、 盖度、高度、频度、株丛 数、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监测指标主要包括 草地类型、利用方 式、植物种类组成、 高度、盖度、频度、 生物量、叶面积指 数。监测指标删除了草地面积,草 地动态变化、载畜量、株从数 等监测指标,增加了植物种类 组成监测指标8草地生态保 护与建设工 程跟踪监测草地保护工程调查、草地 保护工程植被跟踪监测内 容删除了草地保护工 程调查、草地保护 工程植被跟踪监测 内容。9湿地生态专 项监测监测指标为湿地面积、湿 地类型、湿地动态变化、 载畜量、利用方式、湿地 植被类型、湿地植被面积、 湿地植被分布、植物种类 组成、盖度、高度、叶面 积指数、建群种、草本植 物生物量、灌木群落生物 量、浮游植物生物量、水 生植物现存量、草本植物 群落第一性生产力等监测 指标,增加了生物量指标。监测指标为湿地类 型、湿地面积、利 用方式、湿地动态 变化、植物种类组 成、高度、盖度、 生物量、叶面积指 数。删除了载畜量、建群种、草本 植物生物量、灌木群落生物量、 浮游植物生物量、水生植物现 存量、草本植物群落第一性生 产力等监测指标,增加了生物 量指标10湿地生态专 项监测湿地工程调查、湿地工程 植被跟踪监测内容删除了湿地工程调 查、湿地工程植被 跟踪监测内容。11森林监测专 项监测指标森林面积、林地 类型、森林动态变化、载 畜量、利用方式、郁闭度、 林木种类、高度、叶面积 指数树冠、胸径、生长量、 蓄积量、高度、盖度、频 度、生物量。监测指标林地类 型、森林面积、利 用方式、森林动态 变化、林木种类、 郁闭度、高度、树 冠、胸径、生长量、 蓄积量、叶面积指 数、植被组成、高 度、盖度、频度、 生物量。删除了载畜量指标,增加了植 被组成指标12森林保护工 程跟踪监测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调查、 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植被跟 踪监测内容。删除了沙化土地治 理工程调查、沙化 土地治理工程植被 跟踪监测内容。13沙化土地监 测监测指标:沙化土地面积、 沙丘移动速度、沙化土地监测指标:沙化土 地类型、沙化土地删除了沙丘移动速度,植被类 型;增加了植被组成指标动态变化、植被类型、盖 度、高度、频度、生物量。面积、利用方式、 沙化土地动态变 化、植被组成、高 度、盖度、频度、 生物量。14沙化土地治 理工程跟踪 监测森林工程调查、沙化土地 治理工程植被跟踪监测内 容。删除森林工程调 查、沙化土地治理 工程植被跟踪监测 内容15水文水资源 监测型定了水文水资源监测指 标和方法完善了监测指标和 方法16水土保持治 理工程工程监测内容包括工程类 型、工程规模、工程分布、 工程进度等。删除水土保持工程 实地调查17气象监测规定了气象监测指标和方 法完善了监测指标和 方法18环境质量监 测专专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修改为濒次连 续监测,监测时间 为全年19附录规定了三江源生态监测站 (点)基本信息登记表、 专项监测调查表、统计表, 提供了监测点位示意图。删除了附录B-附 录BB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本标准征求意见工作正在进行中。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 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在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未见同类标准。八、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措施等建议(必要项)由于受监测目的变化的影响,修订前的三江源生态监测技 术规范已不具备指导现阶段反映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监 测需要,建议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 实施。九、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提出下次复审时间,其他应说明 的事项(选填项)本标准对开展三江源地区生态监测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 用,且能够结合各部门实际工作进行业务化开展相关监测工作, 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