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5篇.docx
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5篇 一、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本学年我连续担当三年级(4)、(5)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并帮助两个班主任进展班级治理.(4)班有学生 48 人,其中男生24 人,女生 24 人;(5)班有学生 49 人,其中男生 25 人,女生 24 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根底的学问、概念把握还算坚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把握还好.但马虎大意的还比拟多,敏捷性不够,应用力量较差.但总的来说大局部学生对数学比拟感兴趣,可承受力量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局部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准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肯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学习习惯培育,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连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仔细书写的根底上才有可能仔细思索.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加孩子的自信念,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纳各种鼓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1、“时、分、秒“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是秒的熟悉和时间的简洁计算,这些内容是在学生熟悉整时、半时、分的熟悉以及知道了1时=60分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以后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及其他时间单位打下良好根底.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个单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加、减法估算.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以及学习了近似数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后面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打下根底. 3、“测量“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是毫米、分米、千米、吨的熟悉.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千克和克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做预备. 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学生今后能自主进展更大数的计算打根底. 5、“倍的熟悉“这个单元你主要的内容就是倍的熟悉以及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已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 6、“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笔算乘法.这些内容是在学生以前学习表内乘、除法以及笔算加法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打根底. 7、“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并熟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根底. 8、“分数的初步熟悉“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熟悉和分元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减数的简洁计算及简洁应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以及整数的计算等的根底上进展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为今后学习更为简单的分数计算及应用打根底. 9、“数学广角集合“这个单元主要内容就是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一些排列、组合、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数学思维方法打根底. 本册教材的重点: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倍的熟悉. (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4)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5)分数的熟悉. 本册教材的难点: (1)1毫米、1千米、1吨的表象建立以及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万以内数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以及加、减法的估算. (3)“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以及能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位叠加乘法. (5)分数的意义以及整数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三、本册教材的任务和目标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展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展估算. 3、初步熟悉简洁的分数,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局部名称,初步熟悉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熟悉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展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洁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索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8、经受从生活实践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四、实行的详细措施 1、采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先在课前对马上学习的内容进展预习和提前思索,在课堂上充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加学习. 2、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合理、细心地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尽量做到少而精. 3、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的不同层次,在课堂和课后多关注中等生以及思维较慢的学生.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有针对性的为家长供应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计二十周,国庆放假一周,正常上课19周,每周6节(每班)正课,共计114课时,安排如下: (一)时、分、秒6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2课时左右 (三)测量13课时左右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6课时左右 (五)倍的熟悉7课时左右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20课时左右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10课时左右 (八)分数的初步熟悉12课时左右 (九)数学广角(集合)5课时左右 (十)整理和复习13课时左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2 一、 学生状况分析: 1、学问与技能: 学生已经比拟娴熟地把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并能够利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熟悉了长度、质量单位,能比拟正确地利用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另外已经能熟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能根据左西右东的挨次观看方位图和地图。能进展简洁的统计,并制作成方块统计图,对“肯定”、“可能”、“不行能”等有肯定的熟悉。 2、数学思索方面: 学生已经根本能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已经能在经受观看、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进展思索,所不同的是不同学生的思索层次和水平。学生的表达力量也不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地进展,同样,少数学生的思索离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需要不断地加强训练。 3、解决问题方面: 学生利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加,能依据一个场景和若干个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能逐步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算法)解答同一问题。少数学生由于数学思索进展的滞后,也影响了解决问题力量的进展。 4、情感和态度方面。 学生们已经能从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胜利,在此根底上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得到加强。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活动中获得学问,体验胜利的喜悦。同时我们也发觉少数学生由于自身或家庭的缘由,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对学生投入缺乏,情感进展受到肯定的制约。 二、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数与代数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活整十数)、比拟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拟简单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状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拟简洁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量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量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非常之几米、几角是非常之几元。 能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拟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熟悉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推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熟悉千米、吨。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展简洁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的三视图,能比拟两个外形相近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有那些一样、哪些不同。能依据比拟简洁的视图要求拼搭几何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熟悉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把简洁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洁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区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熟悉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能选用相宜的面积单位估量、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能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图形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结合实例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洁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展比拟、分析。 2、数学思索经受在实际情境中熟悉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西安市世界中的现象,进展数感。 经受利用已有的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进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力量。 在应用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展抽象思维。 经受探究简洁的搭配规律、寻求各种搭配方案的过程,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有条理地思索并进展符号感。 在简洁的几何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讨论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外形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探究厂方、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展观看、试验等数学活动,进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力量。 在讨论求一组数学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展统计观念。 初步具有清楚地表达自己思索过程的力量。 3、解决问题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学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进展应用意识。 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根底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学会依据要解决的日常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洁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加统计观念。 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展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沟通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索与所选用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常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存数学活动阅历。能利用估量,推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学问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获得数学学问,初步进展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学问,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进展息息相关。 在教师的详细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教学措施。 1、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实物,加强直观教学。 2、依据教材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课堂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讨论。 3、加强课题“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景创设”的讨论,以课题指导课堂教学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课程改革理念学习和课改实践,不断转变观念,提高熟悉,实践教法和学法的变革,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5、课堂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沟通,真正做学习的仆人。 6、教学中留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开掘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培育学生兴趣,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7、留意培优、补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3 一、班级学生状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试验教材,对一些根底性的数学学问有了初步的熟悉。学生已经比拟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熟悉到数学学问无处不在,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根底,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根底学问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育,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熟悉,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育他们的计算力量及空间思维力量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力量。最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查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展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展估算。 3、初步熟悉简洁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局部的名称,初步熟悉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洁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识别四边形,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展测量。 5、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熟悉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 行简洁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熟悉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展一些有关时间的简洁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把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索方面 1、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敏捷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详细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阅历。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舞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奇怪心,能积极参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舞和帮忙下,能克制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念。 3、经受观看、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索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觉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准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6、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多实行嬉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当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看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拟好玩的作业,比方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4 一、学情分析划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一些根底性的数学学问有了初步的熟悉。学生已经比拟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熟悉到数学学问无处不在,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根底,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试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构造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表达了前几册试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试验教材仍旧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阅历与体验、表达学问的形成过程、鼓舞算法多样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表达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良笔算教学的编排,表达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育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忙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把握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本册试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减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简单性和娴熟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开程式化地表达“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试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留意表达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挨次、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实行了新的措施。 (1)细心设计教学挨次,加大教学的步伐。计算的教学挨次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学问本身进展的规律。试验教材仍旧依据计算教学的根本挨次安排教学内容,但是依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简单性和娴熟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详细步骤,因而削减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削减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削减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削减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削减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伐,节约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究和思索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消失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则,避开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试验教材依据学生已有根底,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问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把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消失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争论沟通,总结笔算时应留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开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状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舞学生采纳不同的方法计算,培育学生多样、敏捷的解决问题力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开头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把握所学学问,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规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共有45人。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根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大局部学生上课时都能积极思索,能够主动、制造性的进展学习,能够把握所学的学问技能,到达该册的目标要求。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进展不全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留意因材施教。有个别学生力量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年的学问质量验收的状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拟大,针对这些状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根底学问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混合运算,以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中,运算挨次应当是怎么的为内容,进展学习。并结合详细情境,学习怎样列初步的混合计算的算式。b学习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详细情境,感受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探究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适宜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d、学习年、月、日的有关学问。熟悉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推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熟悉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育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e、通过钱币熟悉小数,并学会简洁的小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小数的加减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从多方位观看立体图形。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详细事物或图形熟悉周长。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详细情境,感知图形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校园中的测量”“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感受胜利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提醒学问间的联系,探究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培育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敬重学生个体差异,鼓舞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意培育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新意识。 6、注意让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进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殊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范文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