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深入推进“常有健康”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docx
-
资源ID:95725541
资源大小:17.2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常州市深入推进“常有健康”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docx
常州市深入推进“常有健康”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 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的措施落实在以患者思维办医、以医 者初心行医、以政者担当治医上,体现在全省综合医改工作中走在前上, 全力打造“常有健康”民生名片,努力建成长三角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 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常州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 健康支撑,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持续推进医疗资源布局调整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促进全市医疗资源布局与城市 能级提升相匹配。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7张以 上,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1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 州中心医院、市一院新北院区,完善市二院阳湖院区,在城市南北两极扩 容优质医疗资源。实施市一院及周边片区提升、市二院延陵院区建设、市 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优化老城厢就医环境和服务功能。启用市儿童医院 新院、市七院二期、漂阳市中医医院新院、武进人民医院南院二期。推动 各区域医疗资源均衡一体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 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牵头 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资源规 划局、市住建局、晋陵公司,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2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村区 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市建成消化内镜、康复疼痛等各类功能中心50个。 规范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二级医院均争创为社区 医院,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 向注重服务全覆盖,优化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依托村党群服 务中心建好用好村卫生室,90%村卫生室达到省定基本标准。(牵头单位: 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3 .提升社会办医质量水平。推动社会办医国际化、多元化发展,与公 立医疗机构形成差别化发展、功能化补充。支持社会力量在康复、护理、 安宁疗护等短缺领域举办医疗机构,优先引进集团化、连锁化机构。加强 行业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骗取社保资金、虚假宣传和违法广 告、过度医疗等行为,探索建立不良医疗机构退出机制。(牵头单位:市 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各辖市、区政 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二、深化三医联动、医防协同改革创新出台常州市关于深化三医联动、医防融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着力 破解“三医”之间、“医防”之间体制机制障碍。到2025年,市域内就诊 率保持在95%以上、市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92%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 疗量占比提升至60%o4 .探索分级诊疗常州路径。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创新城市医联体改 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优秀医务人员下沉,实现服务能力、就医满意度 提升。发挥医保基金作用,建立与参保人员区域就诊率关联的“总额预 算、合理超支分担、结余奖励”医保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做实做细家庭医 生签约服务,围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等重点人群,聚焦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健康管理,建立健全分级分类、 双向互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畅通家庭医生首诊、双向转诊服务通 道,开展家庭医生团队上门巡诊服务;深化签约居民健康数据共建共享, 支持家庭医生调阅居民完整健康数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家庭 医生服务更便民。对医共(联)体的诊疗秩序、服务能力、资源利用、医 保基金使用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等开展整体绩效考核。最终建立起 以医联体和医共体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统筹推进体系、以社区医生出诊与咨 询为主要服务方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机制、以数据共享和双向转诊为主要支 撑模式的技术保障渠道“三位一体”的分级诊疗制度,努力闯出分级诊疗 新路径真效果。(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财政 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 开区管委会)5 .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建立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片区责任 制,完善网格化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推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 深度协作,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机制。筹建常 州康复医院。聚焦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老年人和职业人群等开展针对 性的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健全医防融合考核方式,将慢性病管理、 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等公共卫生监测指标,纳入医共(联)体绩效考核。到 202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达到43%以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 9%o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各辖市、区政府,常 州经开区管委会)6 .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 用结算办法,探索建立以诊断准确率为核心的医保支付评估体系,DRG支付 标准向高难度技术病组倾斜,对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基层特色科室 等给予医保政策支持。省内率先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 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上门提供医疗服 务等收费政策。探索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非挂网医用耗材和重大医疗设备部 门集中采购。到2025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 提高至35%以上。(牵头单位:市医保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卫健 委,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三、重塑公立医院发展优势出台常州市“龙城强医”工程实施意见,通过建名院、创名科、 树名医,聚力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7 .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纵深推进以市一院、市二院和市中医医院为 龙头的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到2025年,集团 内医疗机构全国绩效考核成绩明显提优进位,市一院力争进入前80强,市 二院力争进入前100强。以打造辐射长三角国际化研究型医疗机构为目 标,高水平建设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中心医院。(牵头单位:市卫健 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8 .建强重点学科专科。实施“固原筑峰”工程,每年至少投入5000 万元,通过竞争方式、集中资源培育1-2个常州“高峰学科”品牌。实施 第四周期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形成肿瘤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优 势学科群,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以上工程研究 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3个以上。开展同种异体肝移植、第三代辅助生殖等 先进技术,扶持20个以上薄弱专科发展,提升市域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 力。高标准建设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建成全市共享的动物实验 室、生物样本库,新增2-3个学科进入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学科排行榜前百强。(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医保局;责任单 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9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市卫健委和红十字会每 年至少筹集2000万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启动医药卫生人 才研修项目,每年遴选支持100名人员赴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院校、科 研院所或先进地区研修,鼓励脱产攻读世界名校、双一流大学或国内专科 排名前10医院的在职博士。到2025年,引育医学相关专业博士 120名、 博士后80名,引进全国专科排名前20的创新团队10-15个。新增省级以 上医学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3-5名,国家级专业学(协)会副 主委1-2名。(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责任单位:市科技 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10 .提升公立医院运行效能。落实“两个允许”规定,健全适应医疗 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突出贡献医务人员倾 斜。探索实行医院院长、科主任年薪制。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医 院发展规划、经费核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的重要依据。鼓励高水平医 院按规定自主设置岗位标准、自主公开招聘、自主聘用人员。加强医院管 理干部梯队建设,定期举办干部能力培训班。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 投入责任,通过财政适度保障、盘活现有资产等方式化解公立医院历史存 量债务。积极探索医疗资源建设和投入机制,全面实行公立医院国有公司 代建制。(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 社局、市医保局、晋陵公司,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11 .推广智慧医疗服务应用。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 建设。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医保脱卡 支付、门诊一码通办,住院自助登记、出院床边结算。公立医疗机构100% 建成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行“一体化”互联网医院共享服务,实现检 验检查、住院床位、手术等全场景预约,互联网医院业务占比不低于5九 医学影像云应用向心电和病理服务延伸,推动检查结果跨机构共享互认。 到2025年,三级医院云胶片替代率达80%。(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 单位: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提高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 治能力,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水平。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持 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疾控机构改革,构建完善市、辖市 (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二级以上公立 医疗机构全面建成公共卫生科,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 设,形成工作职责更明确、服务更规范、保障更有力的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健全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重点加强质量安全、服务行为、医疗费 用、行业秩序监管。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服务。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13 .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多渠道多源头的监测预警体 系,开展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分析、集中研判。 巩固常态化下“一触即发”的指挥体系,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全面提 升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重症救治能力和公立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优 化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提升本地卫生应急物资供应能力。(牵头 单位: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辖市、区 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14 .提升全民急救能力。新增院前医疗急救站点13个,实现城乡偏远 地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全覆盖。强化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科学、动态 评估候诊患者病情及潜在风险,优先诊治病情危重症者。持续推进院前医 疗急救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全市院前急救一体化、智慧化调度。实施全 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针对重点人群、特殊行业、高危职业开展急救 知识培训和技能强化,大型工矿企业、基层社区、公共交通、旅游景区、 大型商超、学校教师等一线工作人员培训率不低于50%,高中学生、机关工 作人员实现全覆盖,确保市级急救证取得人数超过全市成年人群的1%O加 强公众急救科普知识培训,辐射人群达到10万人次。(牵头单位:市卫健 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市文广旅局、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市红十字会,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五、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巩固发扬孟河医派特色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 求。到2025年,常州市建成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市。15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医疗集团作用,市中医医院力争 进入全国绩效考核前50强,武进中医医院创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漂阳 市、金坛区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 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标准化中医馆。二级以上公 立中医医院高标准建设治未病科,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建设一 批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创建省级中医康复中心。(牵头单位:市卫 健委;责任单位: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16 .实施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工程。推动孟河医派文献传承和活态传 承,成立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以孟河医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为载 体布局全球孟河医派传承网络,设立孟河医学科研专项。打造古代经典名 方、孟河医派名医验方效方及中医药制剂转化中药新药的常州模式。提升 孟河医派四大故居展陈水平,建设孟河医派博物馆青果巷等分馆,扩大孟 河医派文化传播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市文广旅局,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六、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向外借助高水平医科大学医工融合资源活力,向内挖掘本地生物医药 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内生动力,建立“产医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构 建全市大健康、多业态发展格局。17 .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搭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 “四方联动”临床研究应用、人才学术交流等协同平台,实现产业需求与 临床需求畅通对接。对本地企业生产的国家谈判药品,做到“有需必 采”。鼓励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常州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创新名优产品 目录内产品。(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医保局;责任单位:市科技 局、市工信局,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18 .推进医工交叉融合。加快建设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工交叉研究 院,建设细胞与基因药物制备中心、医学大数据中心、临床生物样本库中 心、医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等四大科研创新载体。鼓励推动高等院校与常 州生物医药企业等开展产学研合作,衍生一批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企业。加 强常州中以创新园与以色列顶尖科学院所合作交流,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 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中以常州创新 园;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 会)推进“常有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常有 健康”三年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按 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卫生健康领域的事权和支出 责任,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大对卫生健康工作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财政资金 绩效管理体系,落实项目实施单位绩效主体责任,开展新建重大项目事前 绩效论证和事后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 向、效果导向,将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紧密结 合,加强跟踪问效、强化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