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D1112019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课学期:第6学期总学时:34学时先行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哲学史平行课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西藏经济学后续课程:中小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简介: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强调实证研究, 以跨文化研究视角和整体性视角,通过民族志田野工作,重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传统人类学分 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四个分支学科,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学因为 其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人而备受关注。目前,人类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适性知识,衍生出了心理人类学、宗教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体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历史 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等一大批分支学科,走上了应用性研究的道路。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以人为本理 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授理论知识,将系统讲授人类学的发展历史,介绍西方人类学的传统理论流派 及其对中国人类学的影响,讲述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人类学各分支学科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案例和 人类学影片进行分析。二是引导学生自学,根据我校图书馆现有藏书情况,提供人类学阅读书目供同学们阅读,并 在课堂上独立讲解,以Seminar的形式进行讨论。推荐教材: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目:E 哈奇著,黄应贵等译:人与文化的理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美)古塔弗格森著,骆建建等译:人类学定位,华夏出版社,2005年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凌纯声、林耀华: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民族出版社,2004年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梁钊韬等编著:中国民族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杨圣敏: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了解中外人类学流派和著名人类学家的 思想,熟悉当前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欣赏人类学纪录片,理解应用人类学的具体功能和成功之处。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使其具备一定的人类学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人 类学研究的志趣,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专业基础。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学时)(一)绪论(2学时)目标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历史分期和作用。1 .人类学是什么?2 .人类学的作用。(-)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掌握人类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及其发展历史等知识。1 .人类学的萌芽2 .早期人类学3 .经典人类学4 .现代人类学5 .后现代人类学(三)人类学的主要流派(10学时)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对西方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有所了解,熟悉各派著名学者的理论观点。1 .进化论学派2 .传播学派3 .社会学年刊派4 .功能一一结构学派5 .历史学派(四)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4学时)目标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并对目前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1 .中国人类学的产生2 .中国人类学的初步发展3 .中国人类学的“南派”和“北派”4 .中国人类学的蛰伏期5,中国人类学学科的重建6 .中国人类学学科的兴盛7 .发展新趋势(五)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4学时)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掌握人类学的看家本领一一田野调查的流程和要点,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调查主题2 .选择调查点3 .阅读相关资料4 .制定田野调查方案和提纲(六)人类学田野调查技术(6学时)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掌握人类学的基本调查技术,达到能够进行田野调查的目标。1 .个体访谈2 .问卷调查法3 .座谈会4 .观察5 . 口述史6 .影像技术(七)调查报告的撰写(2学时)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学会撰写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2 .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3 .调查报告撰写程序4 .材料的选择与保密5 .典型调查报告讲解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4学时)讲授教学结束后转入学生课堂分享阶段,每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挑选一本人类学著作精读后,在课 堂上以多媒体形式向老师和同学讲解10分钟,然后进入5分钟的提问环节,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疑惑,主讲人进行讲 解。目的是确保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吸收人类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获取资料、组织材料和随 机应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教学指南本课程的教学将采取以下方法: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学理论方法和最新趋势。2 .实践训练通过课堂讲解和提问,使学生能够真正使用所学到的人类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绪论(2学时)重点:人类学的学科特点难点:历史分期和作用方法:课堂讲授(-)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重点:人类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及其发展历史等知识方法:讲授(三)人类学的主要流派(10学时)重点:西方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有所了解难点:各派著名学者的理论观点。方法:课堂讲授(四)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4学时)重点:中国人类学的历史难点:目前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状况方法:课堂讲授(五)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4学时)重点:人类学的看家本领一一田野调查的流程和要点难点: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方法:课堂讲授(六)人类学田野调查技术(6学时)重点:人类学的基本调查技术难点:达到能够进行田野调查的目标。方法:课堂讲授(七)调查报告的撰写(2学时)重点:撰写调查报告难点:撰写调查报告方法:课堂讲授六、作业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布置书面作业,将其作为成绩的考核依据。七、考核方式木课程为考查课,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完成课堂讲解、回答同学提问和书面作业。八、成绩评定考查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出勤考核占10虬 考查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