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共同富裕是几千年来我国广大民众的根本诉求,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在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中,先民们认为“天地之大德日生”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 照”,即天地最大的美德是孕育出生命并无私承载和维持生命的延续,他们对天地日月进行 的思考,成为了共同富裕的理念的滥觞。他们主张,人类要学习天地日月无私养民的优良品 格,效法自然,公平惠及,万类不遗。从易经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损上益下, 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到礼记“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从老子“损有 余而补不足”到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着不同 的表述方式。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之一。孔子至卫国,见人口繁庶,即表 达出安置百姓应先加以“富之”再施以“教之”的见解。他所期求的富民之策,不仅意在“博 施于民而能济众”,还需依势顺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二孟子强调“制民之产”的重要性, 将“养生丧死无憾”视作王道开端。在与滕文公的对话中,孟子清晰地提出“民之为道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产业代表人民富裕,是政治稳固、国家安定的基础。管子一书集中吸收先秦各学派思想,在治国牧民诸篇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 民” “仓縻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表明共同富裕的观点已突破儒家学术范围,上 升为整个知识界的思想共识。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才是共同富裕,才是古代传统社会真正的“治人”标准,这种以保养 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构成中华5000多年 文明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历朝君主和广大民众产生深远影响。(摘编自人民日报高翔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夙愿) 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这其中,除了完善初次分配、 再分配的相关制度,也要充分发挥三次分配的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 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我国,三次分配所指向的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早已有 之,多元的社会力量也一直都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的社会土壤中,家庭是进行道德实践的首要场所。这种道德实践融于家庭生活,体现 在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等过程里。在“推己及人”的机制下,个人将自己与亲人的感通和理 解的方式用于感通与理解他人,形成从个人到公共的连贯的道德实践。可见,家庭的纽带作 用能否发挥是社会成员能否基于“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而自发分配的源头,因而是三次分 配能否形成可持续运转的基石。在具体的实践中,社区不仅指代社会成员居住的小区,还包含所在的工作机构、服务提供场 所、兴趣爱好社团、网络虚拟社群等。在社区中,个人经由某个维度上的相似性而拥有共同 的经历,并由此将从家而生的、具有特殊体验的道德观念拓展开来,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交往 中建立道德共识。因此,要激发社区的内生力量,建立生活、工作、兴趣等多维度的互助网 络,为三次分配提供信任支撑和组织基础;与此同时,要对接社区内外的资源,促使外界的 多方力量参与到社区内的三次分配中。(摘编自罗婿三次分配增进民生福祉,全民参与迈向共同富裕)存在对立关系。材料一用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引进棋局中对“布局”的解说。虽说形势不同,布局不 同,但所有的布局都是要站在现在考虑未来,对未来做出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实”二字, 把材料由下棋引到对人生的思考,柳青在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 处常常只有几步。"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必不可少。材料二从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破局”思维入手,谈到人生要有破局意识。“破局”, 简而言之就是打破局面、解决困局。不破则不立,人应该有破局的勇气,能拿出自信与勇敢, 审视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打破困住自己的牢笼,不自我设限,不束手就缚。两则材料的表述都可以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来立意。也可以 二者兼顾立意,比如可以这样来立意一一规划未来善布局,面对困境敢破局。【评分标准】等级方面:高考作文评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基础等级为内容和表达两项, 内容主要包括题意、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等五个方面,表达主要包括文体、结构、语言、 书写等四个方面。发展等级以深刻、丰富、文采、创新为衡量标准。基础等级分数要与发展 等级分数相匹配,发展等级不能跨越基础等级。字数方面:4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 分,不再扣字数分。25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 给1分或2分,不评。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完全空白的,评。分。 附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中书省所草拟颁发出的文告命令,门下省颇有不同 看法,有时还有错误,有没有指出纠正?原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本来是为相互防止发生 过错和失误。人的意见,常常有所不同,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追根溯源都是为了公事。有 的人对自己护短,不愿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人家有所批评,便怀恨在心。有的人为了 暂且避开私人的嫌隙,互相顾惜面子,明知政策有错,也立即施行,难以违背一个官员的私 情,可以立刻成为万民的大害,这实在是亡国的施政方式,你们特别需要注意防范。隋朝时 候内外大小百官,办理政事因为模棱两可(没有主见),而招致灾难和变乱,人们大多不能 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当时都认为灾祸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当面顺从,背后乱说,不认为会 有祸患;后来到大的祸乱发生,家和国统统丢失,即使有摆脱险境的人,纵然没有遭到刑罚 或处死,也都是辛酸悲苦,仅仅能免于一死,深受世人舆论斥责。你们身为大臣特别应该灭 除私情秉公办事,坚守正道,凡事互相启发帮助,不要上下随声附和J唐太宗于是下令各 个部门,如果颁发出的文告命令没有做到稳妥方便,官吏必须上奏指出,不能只顺从圣旨上 的意思推行实施,必须尽到一个做臣子的职责。贞观四年,太宗问大臣萧墙:“隋文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萧璃回答说“(隋文帝)克制自 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不怕辛苦,思行善政。每次上朝处理政务,有时要忙到太 阳偏西,五品以上的官吏,都要与他一起坐谈国事,值宿守卫,传送晚饭来吃,他性情虽然 说不上仁义开明,却也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王。”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个人性格过于明察,但内心并不能辨明臣子(用人不准)。心里糊涂就不能通达彻见,性 格过于明察就对事情容易多疑,他又是靠欺骗前朝皇帝的遗孤寡妇来夺取江山登上皇位的, 经常害怕群臣不服,因此,他不肯相信手下的每个官员,每一件事他都自己判断决定,即使 劳神费力,也不能全都处理得合情合理。朝中的大臣全知道他有不信任下属的想法,也不敢 直率说话,丞相以下的官吏,处理政务都遵奉顺从罢了。我的想法却不是这样,因为天下如 此之大,事情如此之多,千头万绪,一定应该根据情况而变动,事情都交付百官商议,由宰 相筹划,事情稳妥方便了,才可以上奏皇上,下令天下执行。怎能在一日处理如此多的重要 事务,凭一个人的思虑就独断专行呢。况且一天处理十件政事,有五件不合理,处理合理确 实好,那些处理不合理的又能怎么办呢?日积月累,甚至好多年,背离常理的事情很多以后, 国家能不灭亡吗?哪如广泛地任用贤良的人才,皇帝在朝廷密切关注政事,严肃法纪,谁还 敢胡作非为呢?材料三: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过去的 劳动组织关系带来了冲击,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和先进的算法,劳动市场 的原有供需模式被深度重塑。对于目前在城市较为普遍的零工经济、共享经济和自雇就业等 “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现有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并没有很快地 适应和兼容。数字技术出现后对现有劳动就业体系的冲击,一方面导致了部分群体的收入受损甚至是失业 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垄断,数字企业很容易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在“赢者通吃”格局 下,很容易加剧社会收入差距中的贫富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就业领域新业态、 新模式对现有劳动者保障体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措施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必 然会对就业市场带来冲击,这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数字变革时代下的劳动力供需发展动向,从 构建更具灵活和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不断修正和完善与数字时代劳动力市场相匹配 的政策支撑体系,从而逐步构建一个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再就业培训的全 生命周期教育体系,在增加数字底层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弥补“数字鸿沟” 对就业体系的冲击。(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朴素的共同富裕观念源自我国古人对“天地之道”的探求。B.为了表明共同富裕的观点已经突破了儒家的学术范围,作者列举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张以 及管子的治国之道加以证明。C古代传统社会的“治人”标准是要物质和精神共同发展,做到共同富裕。D.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在分配制度上,既要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的相关制度, 也要充分发挥三次分配的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慈善公益事业在我国早已有之,多元的社会力量也曾经在我国的分配 制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B.如果能够发挥家庭纽带的作用,社会成员就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而自发分配。C.被重新塑造的劳动市场供需模式是数字技术对以往劳动组织关系带来冲击的突出表现。D.重视就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对现有劳动者保障体系的影响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 质要求。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商君书日: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B.荀子明确表示,“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C汉代董仲舒、王符日:“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D.春秋时期有子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主张“养万民”“生百物二4,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请 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4分)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做到共同富裕?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王树增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 25。从 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一条狭窄弯曲的碎石路从 朝鲜半岛东海岸的咸兴一直向高原的深处爬去,蜿蜒伸过狼林山脉凌乱而巨大格皱之中,小 路所经过的地方的名字听上去令人毛骨悚然:死鹰岭、剑山岭、荒山岭、雪寒岭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坐在直升机上往下看,他看见的是一个雪雾迷漫的世界。在这个一 直令他心存戒心的混沌世界中,史密斯企图发现冰雪上有一支蠕动着的队伍:这支队伍没有 明显的国籍标志,士兵的棉衣近似于裸露岩石的颜色,其中有的士兵因为没有棉衣而把棉被 蒙在头上,棉被也不是一律军用制式的,间或有些是农家的碎花棉被。这样的一支队伍如果 此刻在盖马高原上应该会很醒目。史密斯在盖马高原上什么也没看见,尽管他命令直升机的驾驶员飞得再低一些。这时,在朝鲜半岛北部的西边,战场西线中国军队的进攻已经开始了。盖马高原距西部战线几百公里,史密斯的心里空旷而不安。听说中国人隐蔽的本事很大,但是,他们总不能像糠鼠一样在土层下行走吧?陆战一师的侦 察机飞到鸭绿江边的渡口,回来报告说确实没有大兵团接近的痕迹。直升机发动机的声音震耳欲聋,使史密斯的心情更加烦躁不安。为了能把地面上的情况再看 清楚些,史密斯打开了舱门,猛烈的寒风立即穿透他厚厚的皮夹克,刀子一般刺入了他的骨 髓中。极度的寒冷!史密斯看了一眼挂在舱门边的温度计,温度计的表面已经结了冰霜,他用皮手套擦了擦,最 后勉强看清了刻度,气温已是零下40!史密斯关上舱门,身体僵硬地坐着,思维也僵硬了,他觉得自己的大脑都已结冰了。感恩节那天,东线的美军和西线的美军一样,官兵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在美第十 军的指挥部里,节日气氛被夸张渲染的程度让包括史密斯师长在内的很多军官都感到不自 在。银器和刀叉,还有鸡尾酒和精美的姓名卡片,这些应该摆在加利福尼亚海滩上的东西现在荒 诞地出现在这个遥远的远东战场上,令军官们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怪诞情绪中。更令军官 们感到怪异的是军长阿尔蒙德眉飞色舞的表情,将军在餐桌的一端不断地开着军中常见常听 的猥琐玩笑,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去,然后反复讲述他亲自飞到鸭绿江边的惠山镇, 与美第七师的官兵们以中国满洲为背景合影留念的情形。尽管第七师师长戴夫巴尔告诉他 说,士兵中已有18人冻掉了双脚,但令阿尔蒙德感兴趣的事是立即向麦克阿瑟报告好消息。 就在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在感恩节的宴会上大讲特讲第七师的“光荣”时,巴尔师长小声 地对史密斯师长说出了他对美军在东线行动的忧虑:“是他逼着我不顾一切地前进的,没有 侧翼的保护,天气极其恶劣,我手头上的补给从来没有超过一天的用量,好像占领鸭绿江边 的一个前哨阵地,就他妈的赢了这场该死的战争了,这真让人弄不明白!在这个根本没有路 的鬼地方,咱们还是小心点为好!”巴尔师长的担心在不久后被残酷地证实。他的美第七师在感恩节得到短暂的满足之后,立即 陷入了盖马高原的狂暴风雪中,他们在严寒里一步步地走进了中国士兵铺设的死亡陷阱。 此刻,直升机上的史密斯师长再次透过舷窗往地面上看,盖马高原上正在刮风,旋转的北风 把雪粉吹起来,使高原一片迷蒙。也许中国军队真的还没赶来?史密斯想,从中国俘虏单薄的衣服上看,他们不可能经受住如 此的寒冷,他们如果一动不动地在这里的雪地上趴上哪怕半个小时,他们就会被冻死一一无 论如何,中国士兵也是人。史密斯错了。就在史密斯的直升机下,数万中国士兵正潜藏在北朝鲜盖马高原这迷蒙的冰雪之中。他们没 有被冻死,他们还活着,他们在等待着攻击的命令。(节选自远东:朝鲜战争)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陆文虎在战事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战争文学却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与小说等虚构文学比肩并立 的非虚构战争文学,因有了王树增的战争文学,而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水准。法国作家萨 特曾预言非虚构文学“将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形式二当今之世,这种文体的成熟,已经树立 了标杆,构建了系列,形成了规模,显示了魅力,使得我们可以从此不必再拘泥和纠缠于“报 告文学”“纪实文学” 一类并不准确的名称,而使用“非虚构文学”来指代这一类作品。王 树增生当其时,为非虚构战争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王树增把浓厚的现实情怀、真实的历 史叙述、完美的文学手段较好地结合起来。对一名成熟作家来说,写作没有问题,王树增倍 感困难、用力最多的是搜集历史细节。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朝鲜战争亲历者遍布 世界各地,普遍采访实难办成。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走访 人物,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节选自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6,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的标题是“谁能在战争中取胜”,这个标题以疑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能引起读 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B.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者能够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 但是不如采用第一人称更能体现作品的真实性。C “极度的寒冷!” “史密斯错了 J这两句都是独句成段,都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D.文本一开篇写到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确切的气温,这样基于非虚构的创作 便于把读者带入情境当中。7,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当今和平的年代,非虚构战争文学逐渐成熟,与小说等虚构文学比肩并立。B.战场上已有美国士兵冻掉了双脚,是因为以戴夫巴尔为代表的美国军官们只想立战功, 对战士们漠不关心。C. “他们没有被冻死,他们还活着,他们在等待着攻击的命令J三个句子短促有力,增强 了语势,表现了中国军队以坚韧的毅力静待战机开启,面对艰苦的作战环境敢于亮剑、勇于 胜利的精神。D.我们使用“非虚构文学”来指代战争文学这一类作品,使得我们可以从此不必再拘泥和纠 缠于“报告文学” “纪实文学” 一类并不准确的名称。8,坐在直升飞机上,史密斯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二称赞“王树增把浓厚的现实情怀、真实的历史叙述、完美的文学手段较好地结合起 来”,请简要分析在文本一中“完美的文学手段”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日:“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 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 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以 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 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须灭 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J因令诸司,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 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琨曰:“隋文帝何如主也? ”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 或至日戾,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飨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太 宗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 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 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 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 一曰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口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 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节选自贞观政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 百司/每事皆自决断B.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 百司/每事皆自决断C.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 百司每事皆自决断D.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 百司每事皆自决断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拟相防过误”与“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本”字含义相同。B. “因令诸司”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C. “皆委百司商量”与“如土委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D. “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与“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两句中的“察”字含义 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书省、门下省要相互纠正在颁发诏令时出现的错误,如果门下省所颁发的皇帝诏令不合 规范,中书省就要驳正违失。B.隋文帝事必躬亲,使大臣们无法过多参与政事,即使隋文帝决策失误,也少有人劝谏。C.唐太宗认为萧璃对隋文帝的了解不全面,在唐太宗看来,隋文帝之所以如此勤勉,和他自 身性格有很大关系。D.唐太宗认为天下之大,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诏令在颁布之前,应该先和百官商量,同宰 相谋划。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4分)(2)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4分)14 .文中两段都是唐太宗与臣子在谈论治国理政,但又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缴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释: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调知荆南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 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缄:读xi6,有花纹的纺织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从湘江抵达洞庭湖,看见远处林立的青峰与辽阔的楚天,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的山 水画面。B.旗梢,即旗旖。词中抓住细节,描写船头上纹丝不动的旗梢,呈现了船只停泊时的景象。 C. “红蓼一湾纹缴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对仗工整,“红”与“白”相对,给人强烈 的色彩感。D. “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作结,耐人寻味,“凉”字既写夜之寒凉也略含心境之凉。 16.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也描写了洞庭湖 的景象。请简要分析杜甫登岳阳楼与本词在写景上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 这一神话的句子是“,:(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 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 未来则可把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似乎变得非常忙碌。若是忙于正事,这样的忙碌本来就 ,因为他在忙碌中能品味到快乐,在忙碌中能发现自身价值并且创造社会价值,在忙 碌中能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满收获,对这样的忙碌我们当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可有些人 总是忙于应酬,忙于当官,忙于赚钱,真是忙得。他在难以摆脱的忙忙碌碌中费尽 心机,但一年到头的收获却o在这个信息过剩、物欲横流的时代,年轻的一代该何去何从呢?你切不可被“忙风”蒙蔽了 双眼,不要随“忙流”而逐下,在诱惑和欲望面前,做欲望的主人还是做欲望的奴隶,这取 决于你能否保持心的从容。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 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年轻人本不该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不应该拒绝任何 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风风火火地闯荡一 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但是我们也要谨记: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我们如果放纵了自己 的欲望,让自己志得意满,让压力和机会支配了自口,那么就会失去心灵的宁静,遗失了回 家的路途。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20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如果你问那手不离纸痛苦不堪的小兄弟,你知道过敏性鼻炎是什么引起的吗?他会很不屑地 斜你一眼,当然知道了,这个季节特有的花粉呗,看看花粉预报就知道了,现在正是蒿草花 粉的高峰期,马上洋草花粉高峰期也该来了,哪儿哪儿都是,躲也没地方躲,真想挖个洞钻 进地里去。是的,98%的人都认为是花粉引起的,这也没错,确实花粉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 罪魁祸首。但是把账全部算在花粉头上有些冤枉,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花粉背后还有推手, 这个推手就是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食物过敏很好识别,吃完某种过敏的食物立竿见影, ,比如吃虾后嘴唇肿或出现皮疹。,往往在进食后数小时甚至数天才出现症状, 且非常不典型,有时很难识别。问题来了,?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有了 过敏症状时要考虑是否跟食物相关,另外也可以通过抽血化验相应食物的IgE、IgG抗体来 找出过敏原。21 .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6分)22 .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个季节是蒿草花粉和接续而来的律草花粉的高峰期,人们 无法避免接触处处都有的花粉J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分)四、写作(60分)23悯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云:“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无其偶。”布局,指下棋时开 局阶段棋子分布的态势,用以引导棋局的走向。对于一盘棋,棋手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规划 未来,在布局中取得优势。其实,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也非常重要。有 人说,人生如棋,布局者生。材料二: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始终提倡要有“破局”思维。有人说,人生如棋,破局者存。上 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 236710111215BCABCACAA二、非选择题。4 .(每点2分,共4分)在差序格局下,社会关系是推己及人。家庭生活的道德实践是三次分配能够可持续运转的 基础,要动员家庭参与到互助帮扶、公益慈善等行动中,形成从个人到公共的连贯的道德实 践。在差序格局下,社会范围是由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要建立社区的互助网络,给予个人 更多元的帮扶他人、助力社会的渠道;要对接社区内外的资源,促使外界的多方力量参与到 社区内的三次分配中。5 .(每点2分,共4分)在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将共同富裕作为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使 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政策上,完善分配制度,增进民生福祉,全民参与迈向共同富裕;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 障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8 .(每点2分,共6分)史密斯在飞机上俯视雪原,他对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中国军队充满轻视,此时他思维活 跃,想象丰富,他傲慢地认为中国军队是“蠕动”着的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当史密斯命令驾驶员飞得再低一些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有了不安,冰雪覆盖的盖马高原 看不到中国军队的踪迹,他先前内心对中国军队的丰富想象此时变得空空荡荡。史密斯打开舱门观察,依然一无所获,他觉得自己思维僵硬、大脑结冰了,情况出乎他先 前的想象,此时军情难知,战况难断,他已经紧张到无法思考。9 .(任选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情节上,感恩节晚餐这一部分采用了插叙,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叙事有了波澜。人物上,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段,生动刻画了以史密斯、 阿尔蒙德、戴夫巴尔为代表的美军军官形象。环境上,用史密斯在飞机上的俯视观察,真实客观地还原了当时朝鲜战争严酷的自然环境。 语言上,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13 . (8 分)(1)即使有摆脱险境的人,纵然没有遭到刑罚或处死,也都是辛酸悲苦,仅仅能免于一死, 也深受世人舆论斥责。(“戮,处死”“辛苦,辛酸悲苦”“贬黜,斥责、排斥”各1分,句意1分。)(2)况且一天处理十件政事,有五件就不合理,处理合理确实好,又能把那些处理得不合理 的怎么样呢?(“中,合理、合适、适当”“信,确实”“如何,把怎么样呢”各1 分,句意1分。)14 .(第1点给2分,第2点给1分,共3分。摘抄原句不给分。)第一段是唐太宗对臣子提出要求:一是做官要坚守正道,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自讳过失, 也不能因为怕伤了他人的面子而不讲原则;二是官员办理政事要有主见,要相互启发、帮助, 不要随声附和。第二段是唐太宗对自己的要求:他认为天下之大,事情之多,应广纳贤才,处理政事不能 独断专行。16 .(每点3分,共6分)登岳阳楼主要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两句中用“拆” 仿佛是湖水把吴、楚广袤的区域分裂开来;用“浮”使人想象到洞庭湖包容了万物,日月星 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浣溪沙洞庭主要描写月下洞庭湖的静态之景。“旗梢不动晚波平”是船只晚泊时的 景象,表明此刻风平浪静;“夜凉船影浸疏星” 一句,描绘了一幅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 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的静美的画面,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学生若从手法角度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最高分不得超过4分)17 .(每空1分,共6分)(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18 .(每空1分,共3分)无可非议不可开交寥寥无几19 .(每改对一处给2分,共4分)我们如果放纵了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志得意满,让机会和压力支配了自己,那么就会失去心 灵的宁静,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前文有“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后文的并列短语要与前文对应,“压力 和机会”要修改为“机会和压力”;第二处,“遗失”指由于疏忽而失掉(东西),与“路途” 搭配不当,“遗失”应修改为“迷失”,即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20 .(任选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用了设问,在一问一答中使行文有波澜,有变化。作者先提出问题“年轻的一代该何去何 从”启发读者思考,并引出下文的回答,在回答中明确了 “在诱惑和欲望面前”人应当保持 心的从容。运用第二人称“你”,好像在面对面娓娓而谈一样,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身临其境, 让人感到亲切,便于情感交流。用引号起强调作用。“忙风”指忙碌的风气,“忙流”指忙碌的潮流,这里的风气和潮流指 向的是上文“忙于应酬,忙于当官,忙于赚钱”的忙碌,作者在此强调了自己对“忙风”和 “忙流”的态度。句式前后照应周全。“能否保持心的从容”是两面,照应前文做欲望的“主人”还是“奴 隶”两个方面,这样使句子结构严谨,表达更加有力,感情更加强烈。21 .(每点2分,共6分)马上出现过敏症状;而慢性过敏很隐蔽;如何找出过敏的食物呢22 .(每点1分,共3分)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短促有力,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原文使用了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哪儿哪儿都是”“真想挖个洞钻进地里去”等,语 言平实质朴,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修改后句子成了用书面语表达的长句,语言就失去了活泼灵动的特点,表达效果不如原句 好。23 . (60 分)【解题立意】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布局”,材料二的关键词是“破局”。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 现,两个关键词中的“局”含义并不相同。“布局”中的“局”是指局面、形势。“破局”中 的“局”是指阻隔、壁垒。由此可知,两则材料中的两个概念,即“布局”与“破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