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大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
资源ID:95740220
资源大小:19.3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大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课题: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 .认识“呈、雕”等7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奇妙、呈现”等16 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天空的奇妙的。学习重点:1 .认识“呈、雕”等7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奇妙、呈现”等16 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天空的奇妙的。学习难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天空的奇妙的。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文通过描绘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 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文中所写事物都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但在作者眼里却备.注(需要标注 的其他内容)有如此美的发现,也启发读者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这个世界是奇妙的,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第二至十六自然段分别。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开具体的描写。写天空主要是通过对太阳、云彩、雨水、群星等事物的描写来实现的;写大地则主要聚焦于植物的生长、冬天的冰雪等几个事物,通过对这此事物的描写来展现大地的生命力。一、教学导入出示课题,学生齐读,引导学生理解“奇妙”。(奇特、美妙),提问:你觉得世界有什么奇妙之处?指名儿位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奇妙景象。小结:大自然的很多事物就是这样让人感到奇妙。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彼得.西摩去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要求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要求2:边读边思考:“我们奇妙的世界”究竟“奇妙”在何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第二步:互学要求(1)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以下生字、词语:“呈、芒、型”是后鼻音;“幻”是前鼻音。“蜡烛的“蜡”是虫字旁,“烛”是火字旁。(2)交流“我们奇妙的世界”究竟“奇妙”在何处。第三步:展学要求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天空、大地两个方面)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 个角度分析):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堂开始即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第二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2.划分结构,学习第二至八自然段,了解天空的奇 妙。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划分文章结构。2、带着问题默读:第二至八自然段这一部分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天空的?第二步:互学要求小组合i乍学习,讨论:为什么作者说这些事物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第三步:展学要求全班交流,品读文本。(1)作者对“太阳”的描写。(2)作者对“云彩”的描写。(3)作者对“雨点”的描写。(4)作者对“水洼” “群星”的描写。第三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3.指导书写。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观察。第二步:互学要求L指生说说书写注意点。2 .教师范写。3 .学生练写。第三步:展学要求展示、反馈评价。三、教学总结.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和概括。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题: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大地的奇妙的。2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3 .能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学习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大地的奇妙的。2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学习难点:能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第十七、十八自然段回应开头,再次强调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 只要我们仔细地去寻找。课文关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的描写,既有相似备注(需要标注 的其他内容)之处,也有不同。相似之处有两个:第一个是两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你看天空的珍藏”和“再看大地的珍藏一一”,一个“再”字串联起两部分的内容;第二个是两部分都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至八自然段是按照一天的时间推移来写的,“清晨一一落日黑夜”;第九至十六自然段则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生动的语言是本文的最大特色。课文每一段都很简短,大多数段落只有一句话,却充满诗意和回面感。比如,大雨过后,地上形成众多小水洼,这一个个小水洼,却成了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再如,秋风阵阵,树枝摇动,树叶飘洛,漫天的叶子飞舞,多美的图画。文中的色彩极多,让人目不暇接,写清晨的天空用了粉红色和蔚蓝色,写夕阳下的天空用了金色、红色和紫色,写水果用了鲜红色、深紫色和浅黄色。课文对事物的描写动态居多:太阳升起落下,云彩飞行,雨点降落到大地,蝴蝶翩翩起舞,树枝颤动,树叶很多事物借助联想变得美起来:由水洼想到镜子,由闪烁的群星想到千万支发光的小蜡烛,由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想到-颗颗珍珠天地间的平凡景物,就这样通过作者的笔,每一片云彩,每一颗星星、每一粒种子、每一滴水珠都拥有了神奇,拥有了生命。一、教学导入复习导入。L出示一组动词(第1课时所学的词语):升起、呈现、降落、映射、变幻、闪烁。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运用这组词语,说说文中描写天空的内容。2.小结:作者抓住与天空密切相关的事物,通过表现它们的动态,呈现天空在一天里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这些事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写“大地”的这部分内容,继续领略这奇妙的世界。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学习第九至十六自然段,了解大地的奇妙。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默读第九至十六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读者的视线从“天空”转向“大地的呢?第二步:互学要求思考1:大地这部分内容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思考2:文中明确写了夏日、秋天和冬天,春天在哪里呢?思考3:为什么作者认为看到的事物是有生命的?小组交流,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第三步:展学要求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 个角度分析):自学环节的问题着眼于作者的写法,引导学生关注看似平常的一个“再”字,体会文章过渡的巧妙和自然。主问题1预设答案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看似平凡,但它们不断地变着戏法,那样富有生命力,使我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活力。就像文中所写的事物都是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却如此美好、有趣,一切都是神奇的。第二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2.学习第十七、十八自然段。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默读出示第十七、十八自然段,提问:你发现作者强调了什么?第二步:互学要求提问:第十七自然段列举了几样极普通的事物:卵石、模型、羽毛,它们美在何处?主问题2预设答案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获得美的发现,只有坚持观察、寻找,我们才能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更好地体验奇妙的世界。第三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3.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写一写它 们的美。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写一写生活中让你感觉到普通而又美的事物。第二步:互学要求 同桌交流修改。第三步:展学要求 全班展示。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 个角度分析):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普通而又美的事物。第四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4.指导书写。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观察。第二步:互学要求1 .指生说说书写注意点。2 .教师范写。3 .学生练写。第三步:展学要求展示、反馈评价。三、教学总结本课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了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发现的奇妙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