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资源ID:95747714
资源大小:41.2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彻科学发 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 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 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 内涵。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 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 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 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一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 蕴) 材料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 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则,借力 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 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山地旅游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我们举办万峰林峰会,旨在践行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凝聚大家的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 设,促进绿色发展,奋力开拓一条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黔西南的乡村聚集着丰富独特的 山地旅游资源,我们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景区化建设美丽乡村,全域化打造旅游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纥入寇,不应便来犯边,但须设备,不足为虑。(2)李绛屡陈古今,并言事宜,是忧危之事。14、两则文体中,李吉甫的形象存在较明显的区别,为什么?请简要说明。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杏花天嘲牡丹辛弃疾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渔阳辇鼓边风急。人在沈香亭北。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注】本词作于南宋庆元元年或二年(1195或1196年),附词大阁居带湖。太真:J指杨贵妃。辇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 妃曾在此赏牡丹。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以设问为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也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B. “渔阳肇鼓” 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C. “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 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16、有人评论本词“表面为嘲牡丹',实者讥讽恋花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 解。三、默写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落笔便显露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用“," 从追忆往昔的角度间接表露了对归园田的渴望。(2)种树郭龚驼传中,柳宗元以种树类比治民,借郭橐驼,的养树之 道批评了官员繁政扰民的做法。(3)朝天子咏喇叭中,王磐通过写军民“”的心理,以及喇叭祸害百姓,甚 至造成“”的惨象,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四、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阳刚与阴柔是古典美的两种形态。阳刚之美所涵纳的是对立、严肃、雄健、气势等美学特征,呈现出一种放浪恣纵、倔傲不羁、飘逸旷达的风貌,令人产生奋发、昂 扬、激越的美感情绪。曹操与王熙凤之奸雄而可爱,就具有这种气势和风貌。曹操刺 董卓是 果敢与英豪!给人以昂扬激越的美感。|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真有“翔万众”之气势I当然,曹操与王熙凤都不是单纯的阳刚美,更多情况下是刚柔相济, 寓刚于柔,寓壮于谐。曹操的审美品格是多维的也是统一的,即“单一的杂多”(歌 德)。他有时飞扬跋扈,,如雷霆、如电击、如崩崖裂石之严与厉;而有时又十分 宽宏大度、从谏如流,如清泉、如和风、如拂柳散花之平易而近情理。凤姐也是如 此,谐与诈相揉,情与理相兼,经常 o她之“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其形态和表情,正是一种于柔媚中蕴含 之气的阳刚美。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A.多么独断专行B.何等独断专行C.何等刚愎自用D.多么刚愎自用最恰当的一组是()妙趣横生杀戮风趣横生杀伐风趣横生杀戮妙趣横生杀伐19、请仿照画框的句子,另选三国演义或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写一句人物 评语。要求句式结构一致、修辞手法一致,不要求字数一致。20、请简要分析画横线短语单一的杂多的构成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一项关于一心多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一边模拟驾驶一边记忆单 词,并心算数学题。在20。名受试者中,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速度降低了近20%,记忆 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分别下降了 30%和10%。有趣的是,其中有5个人没有任何变化! ,记忆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也没有下降,就好像他们根本没有进行多任务处理一 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所谓的“一心多用超能力者”,其实和普通人一样,也不 可能同时完成两个任务,只是能以极快的速度切换任务。这种能力缩短了注意瞬脱的 时间。一心多用超能力者相当罕见,我不会指望自己是其中一员。但如果,可以 在网上进行一心多用超能力者测试。即使事实证明你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这些测 试也有助于向你证明一心多用是多么困难,有多大的害处。21、文中第二段“一心多用超能力者”为什么要加引号?请简要说明。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五、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育涉及的范围几乎与我们的生活一样宽。怎样提升青少年的审美修养,不同的 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充分发挥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益性公共文化场所的功能;也 有人认为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并努力将学科教学与美育相融合;还有人 认为青少年应在日常生活里感悟美、发现美。你认为对青少年的成长,哪一种美育途径更重要?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感悟与思 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应以保护乡村 文化为主”于文无据,材料三从三个方面解读了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强调“以 保护乡村文化为主”。故选D.2、答案:D解析:A. “没有就说法绝对,材料一 “在新农材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 GDP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必要性。B. “只要.就”说法绝对, 材料二“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全山报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台然的法则“只是强调遵报的理念和法则,选项变为充分条件,C.强加因荣,材料三”以美丽乡 村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载体,契合了美丽中国建设中对多村板块的诉求。在中国 乡村振兴战路中,我国民族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见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故 选Do3、答案:C解析:C ”说明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于文无据,材 料三原文是说恩施州“在乡村文化服务上,引导村民深度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活力得 以彰显”,并没有强将“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故选Co4、答案:有助于信息的传递与获取。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共鸣。解析:短句的表达效果有: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 快,节奏感较温,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的和谐,富有音 乐美感,读来朗胡上口等材料二“编自杨永英在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 会”开幕式上的政静”是一篇开幕式上的致静,作为政辞更多地使用短句,可以从 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分析景表达效果。“凝聚大家的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绿 色发展,奋力开拓一条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一黔西南山地之贵,贵在生态绿水青 山、天地人和“厚植生态优势,让山更青,让水更秀,让天更蓝,让土更净,让乡村 更美”运用短句,语言形式简短,有助于听者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在这春风激荡的 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 幕”我们将以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为新起点,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交 流合作,共建美丽热西南,共道发展新篇章! “作为开幕式致辞的开头语和结束语, 使用短句,作简短的开场白和简短有力的收束语,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共鸣。5、答案:舍米湖村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哪些举措对摆手舞加以利用。舍米湖村的村民在对摆手舞的有效利用中获得哪些好处。解析:题干设置的论点是一个活着的文化要素必然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要求结 合材料三中的个案)舍米湖村摆手舞,为该观点补充论据。材料三中的个案3“舍米 湖村摆手舞”,“摆手狮原本是土家族察把中的一种狮蹈,在舍米湖村至今仍保留着 摆手堂等遭迹,当地政府从支持非遗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破效不堪的摆手堂进行修 复,复原了传承空间”主要介绍了摆手舞的起源,当地政府对摆手堂的修复等内容。 而要论证的观点是” 一个活着的文化要素必然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侧重表现“活看的文化要素一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也就是对传统文化要素,如“摆手 舞”,如何传承、保护,以及当代的人如何有效利用等,由此可知,应该补充的论据 有西方面:舍来湖村在传承的基德上通过移些举措对摆手舞加以利用;士舍米湖 村的村民在对摆手舞的有效利用中获得哪些好处。6、答案:B解析:B. “都饱含作者对人物的憎恶唾弃”错,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 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 用,因此作者对他是憎恶唾弃的。但文本一结尾写李先生从楼梯滚下,是为了凸显人 物面对战争时畏惧胆小的心理,并没有饱含作者对他的憎恶唾弃。故选B。7、答案:A解析:A.“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过于拔高,文本一仿用朱熹 中庸章句语句为标题只是单纯的模仿。故选A。8、答案:可以使历史背景的切入更自然,故事更真实;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具时代感;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变化的历史原因,深刻理解主题。解析:文本一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 把守”突然砰砰地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等内容以及文本二中“是 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一八吗?(回忆)日本兵开到沈 阳,那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等内容都交代 了“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时故事具有真实性,也使情节中的历史背景融入得更 加自然。文本一中”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凸显了主人公李先生畏惧逃避和狭隘自 私的形象特点,而文本二中此背景的切入,也体现了青工、青工、汉子等人物面对战 争时的各自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具时代感。两个文本中“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的切入,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变化的历史原 因,深刻理解主题,在阅读中探究社会环境带给人们的生存状态的影响等问题 9、答案:(相似的心态)对不好的生活境遇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外来欺压都有畏惧 逃避的心态(不同的思想根源)李先生有狭隘自私的思想,他只想保全自己的小家 庭,也难以割舍相对安稳的生活;汉子有封建落后的思想,他把人生不幸归结为命不好,也找不到生活出路。解析:从相似的心态看:由“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 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这有 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可以看出,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的汉子对 不好的生活境遇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外来欺压都有畏惧逃避的心态。从不同的思 想根源看:由“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 知道一一“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 去”可以看出,战争中的李先生有狭隘自私的思想,他只想保全自己的小家庭,也难 以割舍相对安稳的生活;由“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先生 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可以看出,汉子有封建落后的思想,他把人生 不幸归结为命不好,也找不到生活出路。10、答案:D解析:“德音”是“奉”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 “送”的宾语是“史 官”,要连在一起,应是“故不可书以送史官”,排除B; “昭然”修饰“制令”, 要连在一起,“天下”指“天下的人”,是后句主语,所以是“制令昭然/天下”,排 除Co译文:当面听奉圣明教诲,没来得及实行,总称作机密,因此不能写下送给史 官;至于已施行的,制令已写得很明白,天下人都能得知,也就是史官的记载,不必 等到起居郎写下以后授给史官了。故选:D。11、答案:B解析:B. “含义不同”有误,根据句意“因此很受皇帝信赖“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 疑”,两句里“见”都是表被动,被。故选:Bo12、答案:C解析:C. “羊士谓、吕温因为极高的文辞修养得到李吉甫的提拔或垂爱”分析有误, 原文表述为“吉甫早岁知奖羊士谓;又司封员外郎吕温有词艺,吉甫亦眷接之”,意 思是“李吉甫早年曾提拔羊士谓;另外司封员外郎吕温擅长词赋,李吉甫也垂爱礼遇 他”,没有说羊士娉是因为极高的文辞修养得到李吉甫的提拔。故选:C。13、答案:(1)如果回纥入侵,不应马上就来侵犯边境,只须设防,不必担忧。(2)李 绛则多次陈述古今之事,并阐明事理,这才是忧心国事的表现。解析:入寇:入侵;便来:马上来;但:只。译文:如果回纥入侵,不应马上就来 侵犯边境,只须设防,不必担忧。屡陈:多次陈述;言:阐明;是:这;是忧危之 事:判断句。译文:李绛则多次陈述古今之事,并阐明事理,这才是忧心国是的表 现。14、答案:出处和选材不同,文本一为正史相对全面公允,文本二为个人著作可能片 面偏颇。解析:第一则文本选择旧唐书,作为正史,相对公允,写到他能及时指陈朝廷得 失,体察百姓疾苦,为官正直。文本一种就提及“宪宗潜知其事,未周岁,遂擢用李 绛,大与绛不协”,李吉甫与李绛非常不和。文本二作者就是这个与李吉甫关系不合 的人李绛写的,作为个人著作,难免担忧个人情绪,可能会有失偏颇。【参考译文】文本一:李吉甫,字弘宪,赵郡人。二十七岁,任太常博士。宰相李泌推崇并看重他的才 干,对他礼遇很厚。陆贽任宰相以后,他出任明州员外长史,过了一段时间遇到大 赦,起任忠州刺史。进京以后,改任中书舍人。宪宗初即位,中书小吏滑涣与知枢密 宦官使者刘光琦关系亲密,窃取朝政大权,李吉甫请求罢黜他们。他的建议都被采 纳,因此很受皇帝信赖。从员外郎出朝为官,滞留在江淮十五年多,详知民间疾苦。 等到这时担任宰相,选用众多人才,获得很高的赞誉。李吉甫早年曾提拔羊士谤;另 外司封员外郎吕温擅长辞赋,李吉甫也垂爱礼遇他。充任淮南节度使,皇上亲自到通 化门城楼为他饯行。在扬州,每遇朝廷得失,他都秘密上疏指出。又在高邮县修筑堤 坝灌溉水塘,灌溉良田数千顷,百姓得到很大好处。八年十月,皇上到延英殿询问时 政记记载何事。皇上问:“偶尔有时不记,为什么? ”李吉甫说:“当面听奉圣明教 诲没来得及实行,总称作机密,因此不能写下送给史官;至于已施行的,制令已写得 很明白,天下人都能得知,也就是史官的记载;不必等到起居郎写下以后授给史官 了。”这月,回纥部蓬南下越过沙漠。朝廷大为恐慌,认为回纥声称讨伐吐蕃,实际 意在入侵。李吉甫上奏说:"如果回纥入侵,不应马上就来侵犯边境,只须设防,不必 担忧。”九年,他又请求在经略故城设置宥州。宪宗同意了他的奏请。李吉甫初任宰 相时,中外延颈望其风采。执政以后,人们心里都疑忌畏惧他。宪宗私下得知了这一 情况,不到一年,就提拔任用李绛,他与李绛非常不和。然而李吉甫生性谨慎小心, 即使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无所伤害。文本二:皇上非常高兴,宰相李吉甫迎合皇帝意旨,上奏说:"陛下的恩威流布润泽,华夷 仰戴,如今已天下太平,可以享受安乐。”皇上大笑。李绛上奏说:“西戎侵扰,距 离京城,最近的只有数百里,烽火相连,边境多次告警。怎能高枕无忧?"皇上退朝, 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刚才李吉甫上奏说,如今已太平无事,劝我放松享乐。李绛 则多次陈述古今之事,并阐明事理,这才是忧心国事的表现。李吉甫谄媚奸邪,只想 着讨我欢心;李绛忠诚刚直,言语深远,是真宰相啊。”15、答案:D解析:D. “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错,“若教解语 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意思是,牡丹如果会说话的话,就会像倾国美人西施一 样,一个就够用,足使夫差误国。作者的意思是真正祸国的未必是女子。启发读者思 考真正误国的是那些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故选D。16、答案: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粉饰太平、倾人误国。 下阕开头写一掷千金买栽牡丹之风,其实是讥讽权贵富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 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睫误国。解析:词的上片借嘲牡丹嘲笑杨太真。开头两句以牡丹与杨太真作比。两者的共同点 是“颜色”,即在艳丽这一点上,牡丹可以和杨太真相媲美,李白说:“名花倾国两 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此处与之同意。“渔阳”二句化用白居易和李白诗意,言安 史之乱将发,形势危急,而杨太真“人在沉香亭北”,“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 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杨太真外传),以讨好君王,谋取 个人和家族私利,并导至社会危机。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 粉饰太平、倾人误国。词的下片针对“一国如狂不惜金”的恶习而发。罗邺牡丹 诗说:“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屋事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若教解语倾人国。 一个西施也得”,东坡云:倾国姿容别,多生富贵家。倾国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人 貌美,二是指倾覆国家。这里似乎二意皆用,既指花又指人。言好花于社会无益,女 色祸国也未必都是事实,否则“一个西施也得”,主要在于君王是否致力国事,而不 在于有多少美女。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耳贵 误国。17、答案:(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只吹的水尽鹅飞罢18、答案:B解析:第一空,多么:表示程度很高,偏口语。何等:用于感叹语气,表示不同寻 常,书面语。本文段极具文采,为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应用书面语“何等”。第 二空,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结合后文”而有时又十分宽宏大度、从谏如流”可知,此处体现 曹操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故用“独断专行”。第三空,妙趣横生:洋溢着 美妙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品)。风趣横生:形容十分幽默、诙谐。此处用来 形容凤姐幽默诙谐,故用“风趣横生”。第四空,杀戮:杀害;屠杀。杀伐:征战, 讨伐;严峻、果断;大胆、泼辣。此处指凤姐果断、大胆,故用“杀伐”。19、答案:示例1:诸葛亮辅佐刘后主,真有鞠躬尽瘁之忠诚。示例2: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真有“心较比干多一窍”之聪慧。 示例3:史湘云醉卧芍药圃,真有“是真名土自风流”之洒脱。解析:“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真有“君朝万众之气势” 一句为“人物+事件,真有+评 价+之+性格特点”的句式结构,要求另选三国演义或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可写诸葛亮、林黛玉、史湘云,事件分别是辅佐刘后主、初进荣国府、醉卧芍药圃。 评价分别为“鞠躬尽瘁“心较比干多一窍”“是真名士自风流”。性格特点分别是忠 诚、聪慧、洒脱。综上,可写为:诸葛亮辅佐刘后主,真有“鞠躬尽瘁” 之忠诚。/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真有“心较比干多一窍”之聪慧。/史湘云醉卧芍药 圃,真有“是真名土自风流”之洒脱。20、答案:示例:构成特点:这一短语主要由两个语义相反的词构成。表达效果:相矛盾的词语产生对比,启发人们思考短语蕴含的辩证关系,简洁有力地 强调曹操审美品格多维而统一的特点。解析:从构成特点看,画横线短语”单一的杂多”主要由两个语义相反的词“单一” 和“杂多”构成。从表达效果看,“单一”和“杂多”为两个互相矛盾的词语,同时 使用,产生鲜明的对比,由此启发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思考这两个短语之间蕴含的 辩证关系。该词简洁有力,强调前文“曹操的审美品格是多维的也是统一的”的人物 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21、答案:为了表示此短语含义特殊,指的是能以超越常人的速度极快地切换不同任 务,但不能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解析:“一心多用超能力者”的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根据语境,“其实和普通人一 样,也不可能同时完成两个任务,只是能以极快的速度切换任务”可知,指的是能以 超越常人的速度极快地切换不同任务,但不能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22、答案:一心多用超能力者存在吗这些人的反应速度没有降低你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解析:根据后文“在一项关于一心多用的研究中”可知此处与“一心多用”有关; 再根据后文“一心多用超能力者”可知,此处是问:一心多用超能力者存在吗?前面 说“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速度降低了近20%,记忆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分别下降了 30%和 10%",后面说这5个人“记忆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也没有下降”,对应前面的句子可 知,这里应填:这些人的反应速度没有降低。根据后文“可以在网上进行一心多用 超能力者测试”可知,这是假设你想测试自己,可填:你想看看自己是不是。23、答案:从生活里发现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美, 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有时,她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她却需要你用心 去捕捉。在生活中,美需要你去细细发现。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欣赏的眼光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美随处可 见。城市清洁工就是美的天使。每天,当天蒙蒙亮时,那一阵阵刷、刷、刷的扫地声 就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他们就像时钟一样,准时地 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把我们居住的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干着最脏最累的 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山地旅游产品,加快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 变,把山地变为“聚宝盆”。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文化融合发展。黔西南的乡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 山地文化,我们将发挥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布依戏、苗族歌、彝族舞 "等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和植入文化元素,提升美丽乡村的品读价值,把乡村变成“摇 钱树”。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生态融合发展。生态文明时代,山地最珍贵。黔 西南山地之贵,贵在生态,绿水青山、天地人和。我们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让山更青、让水更秀、让天更蓝、让土更净、让乡村 更美。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合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把黔西南的自然之美、生态之贵 转化成为支撑同步小康的大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将以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 为新起点,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共建美丽黔西南,共谱发展新篇章!(摘编自杨永英在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材料三:以美丽乡村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载体,契合了美丽中国建设中对乡村板块的 诉求。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国民族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9年,恩施州 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1()多年来,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第一,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与升级, 效果明显。恩施州村集体因地制宜,推动耕作技术更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效益凸 显。个案1春沟村春沟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最终形成“赏花 一采果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模式,改变了传统花木产业的单一性,促使其向 现代花木产业转型。第二,在乡村环境建设上,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优化村民生活空间。美 丽乡村要建,更多村庄的基本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也亟须改善。截止到2017年底,恩 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空间变得整洁、靓丽,层 次感增强。个案2A村清晨,我经过一位清洁工身旁时仔细看了看他的模样一一灰白的头发,一张满是 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苍凉。那双紧握扫把的手啊,又粗又短,可能是成年累月劳 作的缘故,看上去像一把弯曲着的铁耙。他亲切地与路人打着招呼,露出的笑容是那 么的质朴与满足。望着他黝黑的皮肤和略显疲惫的身影,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中午,火辣辣的阳光直射着大地,当我迈着匆匆的脚步经过一个路口时,忽然看 见一位交警的衣服大片大片地被汗水浸湿了。可他依然很专心的注视着红绿灯的变 化,指挥着车辆和行人们安全地通行。此时的他,是那么地可爱和可敬。古人说:“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只要用心,生活中的 美不胜枚举。美的极致便是安详,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人如果能抛弃偏执,丢 下无谓的烦忧,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的美 和喜悦便会不请自来。生活不都是快乐和幸福,同样生活也不可能全是落寞和寂寥。用一种欣赏美的眼 光去看看阳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花草树木,清新而爽 快,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大海,寥廓而深远。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练就一种修养,一 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 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解析: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当下,无论是高雅艺术进校园、大中 小学生的艺术展演,还是国博门前排起的长队、走红一时的“故宫跑”,美育活动的 确越来越多。但对于如何真正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审美修养,怎样才是全面有效的美育 途径,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人们对于美育途径的论 证。材料中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强调公益性公共文化场所的美育功能,也可以理 解为“全民美育”或“公共美育”,第二种强调学校这一教育主体的美育作用,第三 中强调青少年个人对美的感悟力,即自我美育能力。对此,试题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回 答“对青少年的成长,哪一种美育途径更重要”的问题。对此,首先可对“美育”给 出正确的解读,避免产生误区。比如,有些人对美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美 育就是写字画画、唱歌跳舞之类,将美育局限在了艺术教育范畴之内,而忽视了人的 内在精神的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出材料第一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存 在此类误区。从而指出,事实上,美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可见的技能上,更体现于内 在的修养中。德国哲学家席勒说,人只有在完整而自由的状态下,才成为一个真正的 审美者。而美育中所包含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中的深层次内容,正是影响一个人情感、 趣味与气质的关键因素,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一个人的为人准则与行事风格。对 此,则可选择第二种或第三种美育途径,指出学校教育、个人感悟等对于人审美素养 的作用。参考立意:1.把学校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2.美育之根 本,在于自身之修养。3.营造全民美育氛围,助力社会审美提升。材料作文写作策 略: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 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议:是对材料中提供 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 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提:提出论点(或观 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 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 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 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深:深入分析。 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结:收敛全篇,总结 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 足。习近平同志就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指出"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在美丽 乡村建设启动以前,进出A村的主要是一条土坯路,2014年后,政府修成了 3.5米宽 的水泥路,并建起了垃圾池。第三,在乡村文化服务上。引导村民深度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活力得以彰显。在 美丽乡村建设中,恳施州以建构文化活动物质空间为基础,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 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在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同时,政府还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并提升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认同。个案3舍米湖村摆手舞摆手舞原本是土家族祭祀中的一种舞蹈,在舍米湖村至今仍保留着摆手堂等遗 迹,当地政府从支持非遗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破败不堪的摆手堂进行修复,复原了传 承空间。四,在乡村社会治理空间上,不断推动村寨特色化发展。城乡空间治理根本区别 在于对不同因素的关注,乡村的空间治理离不开乡村性因素的结合与反馈。因此,具 体的空间治理与文化传承应该结合地方性与地方经验。恩施州关丽乡村建设谈点村在 贯彻国家标准的同时,注重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追求村庄建筑外形改造上达到“天 人合一”;改造同时,还将国家乡村治理念镶嵌到村庄物质空间之中,使家风礼俗、 乡规民约、国家情怀等传统认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嵌交融。(摘编自谭志喜从“乡土中国”至“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 逻辑与路径调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落实国家政策,并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以整体提升新 农村建设水平为着眼点。B.无论是在建设内容上,还是在发展秩序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都与 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C. “天人合一”是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建筑外形改造的追求,也是黔西南美丽 乡村建设坚持的法则。D.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应以保护乡村文化为主,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 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完成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转型,新农村建设就难以启动。B.只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道法自然的法则,就能促进绿色发 展,开拓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C.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契合美丽中国建设乡村诉求,因为民族地 区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重要。D. 一旦缺乏与地方性、地方经验的结合,离开乡村性因素的反馈,乡村空间治理就不 能体现与城市空间治理的根本区别。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沟村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并形成“赏花一采果一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 模式,体现了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B.从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可以看出,恩施州美丽乡村建 设在乡村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C.恩施州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说明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D.材料引用“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强调了建 设美丽乡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重要性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美丽乡村和生态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但材料二作为致辞更 多地使用短句,有何效果?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5、费孝通认为,一个活着的文化要素必然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材料三中的个案3 如果要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还应该补充哪两方面的信息?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右第二章.(节选)【注】茅盾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 张椅子就坐了。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吧。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他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 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 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 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 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 漫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 也有人在那里睡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线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 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 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 旁,想看得仔细点儿。“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 就是东洋人开炮呢!”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 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 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哦你看了半天吗?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 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 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 7兄坦:“东洋兵打败了!”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吗?有点难以相信!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你怎么会知道? ”“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你去看了吗?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 本兵也打宝山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哦?哎”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 0气说:“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那就才了!”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砰砰地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 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哈!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