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
资源ID:95754438
资源大小:67.91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皇帝的传说3 篇课文。既有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也有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童话 般生活的故事,还有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 的阅读兴趣。课文编排祖先的摇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 容说一说;羿射九日要求和同学交流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皇帝的传说要求借助 图示,讲一讲皇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本册第二单元已安排“读句子,想象 画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根据课 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 文内容。本单元3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 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 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单元核心目标】1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能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 .能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宽思维空间,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 法,培养创造性想象能力。【单元任务群目标】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34个1可语。2.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森林一望无边祖先的摇篮想象祖先的生活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蛔4热爱生活发出感慨:感叹祖先的美好生活【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 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 人和自然能和谐相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 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 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像,再现原始 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 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 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 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 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25羿射九日【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思维能力: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审美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课前解析】关注课题:神话是经过了 “想象”的加工,成为了 “神化” 了现实生活,这是一个古 老的神话,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关注课文:既要引领学生体会羿的形象,又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要素即学习默读,不指读。 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关注生字:本课形声字较多,如“稼、值、滋、熔、裂、箭"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 读音都有一定关联,在识字中复习形声字构字规律,并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稼” 读作四声,在“庄稼”中读轻声。本课需要重点指导点的书写:“觉”第二笔是点,切勿写成竖,运用对比记忆法区分 “学字头”和“小字头”;“类”上半部分的“米”最后一笔是点,切勿写成捺;“艰”的 “又字旁”第二笔是点,不是捺;“炎”的上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点,下半部分“火” 最后一笔是捺,需要区分。关注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借助图片理解教抽象的“光明、苦海、 生机”,借助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艰难、炎热、花草树木”。【教学目标】1 .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12 个词语。2 .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3 .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12 个词语。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3 .选用关键词,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4 、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1 . 一个太阳照耀着大地是什么情境?(生畅所欲言)2 .如果天上有十个太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畅所欲言)3 .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就跟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揭题,教师板书课题:羿射九日,学 生齐读课题。4 .(出示课件4)简介羿:后羿,五帝时期人物,嫦娥的丈夫。他在年仅五岁时被父母 抛弃,自幼在山林中成长。他善于射箭,后来成为射师,曾经帮助帝尧射下九日,匡扶黎民。 人们尊称他为“羿、大羿”。(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大地上一个太阳和十个太阳的情景, 为后文羿为什么要射日有了初步认识,引发学生的共鸣,为下文学习做铺垫。)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2)学生自由读课文。2 .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6)出示词语:射值熔类艰箭裂炎退庄稼滋腾指名拼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教师强调读音:“值、熔、射、庄”是翘舌音;“滋、窜”是平舌音。“腾、庄、 熔”是后鼻音。“稼”读第四声,在“庄稼” 一词中读轻声。出示图片(出示课件7T)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2)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出示课件1012)形近字比较识记:植一值煎一箭容一熔烈一裂谢一射脏一庄编口诀识记“炎”:火上加火很炎热。利用字理识记“炎”。(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后,将本课的生字按课文顺序进行集中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会认字才能通读课文,为接下来理解课 文、分析课文打下基础。)3 .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1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预设: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出示课件14)想一想:描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为何射日(13) 如何射日(46) 射日结果(7)教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三、聚焦“起因”1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羿为什么射日?(出示课件15)(1)(出示课件16)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1:从“很久很久以前”知道了这是故事发生的时间,从“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知 道了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预设2:从“每天轮换”、“光明和温暖”让我感受到万物自由生长,人们安居乐业。(2)(出示课件17)你从“太没意思了”体会到了什么?(3) “一齐”是什么意思?十个太阳“一齐”出来会怎样?(4)(出示课件18)出示图片感受,并进行指导朗读:抓住“太” “一齐”“十个大 火球”“炙烤”这几个词,读出故事的神奇。2 .体会“艰难”:联系第3自然段,想象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带来的后果。(1)(出示课件19)理解“艰难”。教师提问:人们的日子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 词语来概括。(艰难)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大地万物发生了什么变化?(2)图片展示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对大地万物的伤害。(出示课件20)(3)展开想象,大地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出示课件21)(4)朗读指导:注意读好“晒枯、烤焦、蒸干、融化”,感受十个太阳带来 的破坏力,感受故事的神奇。(5)对比感受羿射九日的原因:每天一个太阳值班和十日当空,人们的生活 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22)教师在“起因”后板书:十日当空,万物生灵涂炭(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重在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图片和教师的渲染,让学生感 受高温、干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学生再读文中的相关语句,从而深刻体会十个太阳炙烤大 地的无情凶猛,从而体会到人类迫切希望有人能拯救他们的心情。)四、指导书写1 .(出示课件2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觉、炎、害、类”。2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仔细观察“觉、害、类、炎”上下部分,有什么发现?预设:“类、炎”上窄下宽,“觉、害”上半部分要写扁一些。3 .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出示课件24-27)觉:第四笔是撇,第五笔是横钩,最后两笔撇、竖弯钩要舒展。炎:上半部分“火”要写在上半格,并且上半部分最后一笔都是点,千万不要写成捺, 下面的“火”,最后一笔就是捺。害:第七笔竖要写到竖中线上,而且要连着最下面的“口”字。类:上半部分“米”要写在上半格,并且上半部分第四笔竖要竖在竖中线上,下面的 “大”,第一笔横要长。4 .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 .同桌评议,修改不足。(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要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8、29)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借助关键词和表格中的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这个神话故事。2 .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并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3 、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出示课件30)1 .“射日”识字游戏。2 .回顾羿为什么射日?二、精读细节,感悟神奇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说一说:羿是怎么射日的?(出示课件31)3 .神奇的数字。(出示课件32)交流语句: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 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 太阳,嗖地就是一箭。(1)边默读边思考:这里真的有“九十九座高山” “九十九条大河”吗?你 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翻过跨过来到(2)谈谈感受。(对羿一心为民的精神感到无比敬佩。)预设:他如此艰难,难道他就不觉得苦吗?因为他一心想着一一射掉太阳, 让老百姓早点摆脱苦难,过上好日子。只要一想到老百姓,再苦再累,他也不怕。(3)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句话。4 .神奇的动作。(1)指名读。请其他同学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动词体会羿的特点。(2)做“登、搭、拉、射”的动作来体验一下。(3)朗读指导。抓住动词,将自己当作羿,读一读。教师板书:搭上拉开(4)仿照课文写一段动作描写的句子。(出示课件33)提示:放学铃响了,同学们是怎样离开教室回家呢?填空:同学们 书包,座位,教室,学校,高高兴兴回家了。5 .(出示课件34)交流语句: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 噗噗地掉在地上。(1)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噗噗”可以感受到羿的本领高强,太阳很快就被射下来了。(2)词语积累(表示声音):沙沙 哗哗 滴滴 咚咚6 .神奇结果。(出示课件35)(1)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有什么反应?(2)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的“害怕”和“慌慌张张”。教师板书:一口气7 .想一想为什么羿留下了一个太阳?(出示课件36)教师明确:羿不但本领高强,而且有勇有谋,一心为人民着想。教师板书:留下一个太阳(设计意图:从学生感觉神奇的地方入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 边读边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故事内容的神奇。阅读教学,要边理解边读, 通过朗读,感知故事内容,通过理解,更好地朗读课文,从而体现阅读的指导作 用,并为学生讲故事奠定基础。)8 .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后,大地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同学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37)交流语句: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 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1)理解“滋润”、“生机勃勃”。(2)词语积累(AABB式):历历在目恋恋不舍(3)图片感受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的景象。(出示课件38)(4)发挥想象,“勃勃生机”的大地还会有哪些景象?(出示课件39)(5)(出示课件40)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表达。教师板书:万物出现勃勃生机9 .学完课文,你觉得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课件41)预设:羿是一个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处处为大地万物着想的大英雄。教师板书:无私奉献 大英雄10 请你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出示课件42)起因经过结果十个太阳炙烤着羿射下了九大地上重新现大地,人类的日子很 个太阳,留下了 出了勃勃生机。艰难。最后一个。(1)这就是羿射九日的故事。我们可以像这样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来理清故事的思路,讲述故事。在讲故事时一,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就更 好了。(2)同桌两人合作讲故事。要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有条理地 讲述;能选用关键词句;能适当展开想象,讲出故事的神奇。(3)个性展示,学生评价。尝试运用关键词句讲出故事的神奇。(出示课件43)填空复述故事:课文讲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 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生活十分艰难,(神箭手羿)用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让 大地重新回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9.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和同学交流。(出示课件44)三、指导书写1 .(出示课件45)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弓、值、止匕、艰”。2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观察“值、艰、此”左右部分的宽窄,有什么发现?预设:“值、艰”左窄右宽,“此”左右均匀。3 .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出示课件4649)弓:共三笔,第一笔横折,第二笔横,第三笔竖折折钩。值:三横靠左不靠右。止匕左边最后一笔是提,竖弯钩在竖中线右侧。艰:捺变长点,竖提压竖中线。4 .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 .同桌评议,修改不足。(设计意图: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学做小老师、参与写后评议 等多种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去。)四、课文小结,拓展延伸1 .课文小结(出示课件51)本文讲述了十日当空,万物生灵涂炭,羿射到了多余的九个太阳,表现了羿无私奉献的 精神,敢于担当的气魄,体现了上古时代人类的征服自然美好愿望。2 .了解神话特点,拓展阅读。(出示课件52、5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超凡的想象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出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如 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夺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 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使课内阅读得到延伸,推荐阅读,让学生多读, 实现“读一篇,带一本,会一类”的效果。)五、课堂演练,巩固重点(出示课件5456)【板书设计】原因 十日当空, 万物生灵涂炭羿射九日无私奉献 大英雄翻过跨过来到 经过 搭上拉开一口气留下一个太阳结果 万物出现勃勃生机【教学反思】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 充满神奇的幻想色彩,适宜学生借助课文识字、朗读、复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 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让教师时时引领学生把目光瞄准文本的语言表达, 在读读、品品、说说、练练中,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感受文本语言在刻画人 物形象,传达情感意思上的巧妙,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1 .紧扣“射日”,“瞻前顾后”,逐步深入。在教学第一部分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炙烤”与“艰难”。观看关于旱灾的图片, 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禾苗被晒枯”“土地被烤焦” “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沙石好像都要熔化”等语句来体会干旱高温带来的灾难,再想象 还会有哪些景象,结合图片,学生更容易对文章产生共鸣,感受老百姓生活的艰难,明确羿 射九日的目的与迫切心情。2 .品析词句,感受人物形象。在教学羿射九日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翻过九十九座 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说明羿为射日付出了艰辛,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九 十九”在这里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羿射日的不易。抓住文中描写射日的关 键句,让学生圈画关键动词,紧紧抓住“翻、跨、登、搭、拉、对准”等关键词反复朗读体 会,通过想象,羿无私奉献的大英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3 .借助表格,帮助复述故事。神话故事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故事性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个故事脉络 清晰,充满幻想色彩,非常神奇。因此,把“讲故事”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在学生识记生字 的基础上,再用简单语句概括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为后面讲故事提供语言支架,接着让 学生借助表格,理清文章顺序,最后,示范讲故事,既给学生提供了讲故事的方法,又构建 了讲故事的支架,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3.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4 .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并能运用。5 .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 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 .能根据表格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 和同学交流。3 .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4 .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 .自主阅读:李时珍。2 .实践活动:(1)给同学推荐一部印象最深的动画片。(2)给父母讲你觉得最神奇的故事。【单元任务群设计】23祖先的摇篮【核心素养目标】25黄帝的传说【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和造船的故事。思维能力:感受黄帝的品质,能就自己觉得黄帝聪慧、善良、细心的内容和同学交流。审美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黄帝的品质,感受黄帝的发明和创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 很大改善。【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既要引领学生体会黄帝的形象,又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要素即学习默读,不指 读。能根据提示:黄帝看到什么一一想到什么一一怎样做的一一结果怎样,有条理地讲述故 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聪慧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的8个字中,“传、理、段”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 宽窄、高低关系。“段”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是左窄右宽。注意“段”字右边“殳”字上 面部分不能写成“几”。“帝、忽”是上下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观察 清楚。注意“帝”字上面部分不能写成“立”。“忽”字上面部分“勿”字上面部分不能写 成“匆”。“启、通”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左上包围的“启”撇要舒展,左下包围的“通” 捺要舒展。“由”是独体字。关注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通过近义词理解“忽然、便利”,借 助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首领、启发、发展”。【教学目标】1 .认识“帝、创”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帝、传”等8个字,会写 “传说、首领”等12个词语。2 .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3 .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和造船的故事。【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黄帝的品质,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和造船的故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帝、创”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帝、传”等4个字,会写 “传说、首领”等词语。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3 .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故事。【教学过程】4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4)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预设:盘古开天辟地炎帝种庄稼尧帝凿井。2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一一黄帝的传说。教师板书课题:黄帝的传说, 学生齐读课题。3 .人物介绍(出示课件5):黄帝,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 人。黄帝本姓公孙,因为出生于轩辕之丘,因此号称轩辕氏。(设计意图:一组神话故事的图片唤醒学生对神话的认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 学习兴趣。介绍黄帝让学生对人物进一步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初读课文(出示课件6)(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2)学生自由读课文。2 .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帝创推尊启召按设材改替待由段供开火车拼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教师强调读音:“创、召、设”是翘舌音;“尊、材”是平舌音。“创、供”是后 鼻音。“待”是多音字,这里读“d音”。生字宝宝们可调皮啦,现在脱掉了拼音小帽,变了样儿,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出 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出示课件8、9)男女赛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辨析多音字“待”的读音。表示暂时停留时读“ddi”,如“待会儿”;表示等 候、对待、招待时读“ddi”,如“等待、看待”。带入句子再齐读。(出示课件10)(2)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出示课件11)加一加:仓+ h创 户+口=启 刀+口 =召 扑安二按 木+才=材 彳+共二共换一换:没7+1=设堆- +才二推3 .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2)默读课文,说一说:黄帝带领人们发明了哪些东西? 教师板书:造车造船(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后,将本课的生字按课文顺序进行集中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会认字才能通读课文,为接下来理解课 文、分析课文打下基础。同时,学生默读课文时,通过问题引导,初步了解课文结构、内 容。)三、聚焦“造车”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黄帝为什么要造车?是受到了什么的启发?(出示课件 13)1 .黄帝为什么要造车?(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2)(出示课件14)交流语句:那时候,人们出远门都得靠步行,运东西也只能依靠人力,既不方便,又很辛苦。后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发明了双轮车,又驯服了牛和马,用它们来代替人 拉车,出远门、搬运东西方便多了。指名读、齐读。引导通过那时候的人们和现在人们出远门、搬运东对比,感受那时候人们的艰辛。指导朗读:重读“步行、人力”“既又”,读出老百姓出远门和运东西时的 艰辛。(男女比赛读、个人展示读)2 .黄帝造车是受到了什么的启发?(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2)(出示课件15)交流语句:有一年夏天,黄帝正在干活,忽然一阵大风刮来,把他头上的草帽吹掉了。草帽是圆 的,掉到地上后向前滚出了很远。这件事给了黄帝启发,他想,如果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 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就可以用来搬运物品了。指名读、生评价。引导思考:“这件事给了黄帝启发”中“这件事”具体指什么呢?同桌讨论交流,用“”画出相关句子。句式训练:仿照文中的句子,用“如果就”造句。(出示课件16)3 .再读课文第2-4自然段,了解黄帝造车的故事。(出示课件17)(1)借助下面的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的故事。(课后第二题)(出示课件18)黄帝看到什么结果怎样想到什么怎样做的(2)同桌两人合作讲故事,一人问一人答,在用完整的话有条理讲述黄帝造车的故事。(3)学生展示,学生评价。(4)出示范例,齐读。(出示课件19)(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那时候人们的艰辛,明白黄帝为什么要造车的原因。借助问题支架,有条理讲述黄帝造车的故事。)四、指导书写1 .(出示课件20)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帝、传、忽、启”。2 .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书写要点。3 .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出示课件21 -23)帝:最后一笔竖画向下伸展传:第四笔横比第三笔略长;最后一笔点不要忘写。启:第四笔撇画伸展;“口”不要写太大。4 .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 .同桌评议,修改不足。(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提炼书写要点,引导学生注重整体结构和关键笔画,提升了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4、25)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由、理、段、通”这4个字。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3 .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船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1 .“摘星星”识字游戏。(出示课件26)2 .通过提问黄帝“看到什么一一想到什么一一怎样做的一一结果怎样”,回顾黄帝造车 的故事。3 .指名说,生评价。4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和黄帝造车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了解黄帝造船的故事。(出示课件27)(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好故事是要讲出来的, 有了问题辅助讲故事的铺垫,再完整地讲故事就水到渠成,落实了语言实践;学 生评价,是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也是对学生的适时鼓励与不足指导。)二、聚焦“造船”教师提出问题:自读课文第5-8自然段,思考:黄帝造船是受到了什么的启发?(出示 课件28)1 .黄帝造船受到的启发。(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2)(出示课件29)交流语句:一个秋天的傍晚,黄帝干完了活,同大伙坐在河边休息。他看到水面上漂着许多树叶, 其中有一个叶片上有一只蚂蚁,虽然河水很深,蚂蚁却安安稳稳地在上面爬着。黄帝指着那片树叶,高兴地对大家说:“你们看,蚂蚁待在树叶上,就能在河里浮着不 沉下去。如果造一个像树叶一样浮在水面的东西”指名读、生评价。指名交流:黄帝看到了什么?由此受到了什么启发?同桌讨论交流,用“”画出相关句子。(出示课件30)词语积累(AABB式词语):安稳一安安稳稳高兴一高高兴兴 开心一开开心心2 .再读课文第5-7自然段,了解黄帝造船的故事。(出示课件31)(1)借助下面的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船的故事。(课后第二题)(出示课件32)黄帝.2看到什么结果怎样想到什么怎样做的(2)同桌两人合作讲故事,一人问一人答,在用完整的话有条理讲述黄帝造船的故事。(3)学生展示,学生评价。(4)出示范例,齐读。(出示课件33)(设计意图:通过读、说、想、讲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黄帝造船的故事。)三、感悟形象,想象说话1 .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了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你觉得黄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预设:聪明、善良、细心。2 .黄帝造车和造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想一想:当时人们会对黄帝 说些什么?此时的你,又想对黄帝说些什么呢?3 .教师总结:黄帝造车和造船推动水陆交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教师板书:水陆交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感受黄帝的品质,并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四、指导书写1 .(出示课件34)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由、理、段、通”,齐读,巩固字音。2 .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字的结构。3 .指导书写:“由、段”。(出示课件35、36)由:第四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别向下伸出。段: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最后一笔捺画舒展。4 .教师范写。5 .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6 .展示评议,指出不足。(设计意图: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学做小老师、参与写后评议 等多种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去。)四、课文小结,拓展延伸1 .课文小结(出示课件38)本文讲述了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车和船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2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9)黄帝生活在五千多年前,据说他一生下来就异常聪慧。黄帝发明和创造了很多东西,如 衣冠、宫室、蚕桑、文字、音乐、历法,还发明了著名的指南车。五、课堂演练,巩固重点(出示课件4042)【板书设计】水陆交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造车黄帝的传说造船【教学反思】黄帝的传说是一篇神话故事,写了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按照黄帝“看到什么一 一想到什么一一怎样做的一一结果怎样”叙述故事,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从故事中也 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聪慧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1 .多形式读,读好故事。教学时通过默读黄帝造车部分的内容,达到练习、巩固默读之目的。通过朗读课文重点 段落,引导学生感受人们的艰辛,了解造车原因。指名读、齐读、男女赛读、展示读等多种 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好故事,为后面的讲故事做好铺垫。2 .搭建支架,讲好故事。为了完成“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的教学目标,我分层设计, 层层推进:1.引导学生找到黄帝“看到什么一一想到什么一一怎样做的一一结果怎样",为 讲好故事搭建支架;2.根据问题辅助展开练习,引导学生口语借助文中词语讲故事,为讲好 故事找到支点。这样的分层推进,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使学生感知了故事大意,又能借助 问题深入到故事内容,”完整地讲故事”的目标达成水到渠成。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推荐传递的魅力,提升表达自信,向别人分享更多美好的东西。语言运用: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思维能力:掌握推荐方法,让自己讲述的内容更吸引人。审美创造: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课前解析】关注口语交际要求:教材从说和听两方面对学生口语交际提出要求。说的方面,要求注 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听的方面,要求认真听,了解别人想讲的内容。这是在一年 级培养学生大胆说、认真听的基础上的发展,也是在二年级上册基本上前几次口语交际培养 学生“说清楚,听明白”具体化技能的提升。【教学目标】1 .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2 .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3 .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 .讲述的情节要吸引人,讲述的语速要适当,让别人听清楚。2 .注意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引入话题: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画片的 世界,去感受动画片带给我们的乐趣。(出示课件2)教师出示课题:口语交际:推荐一 部动画片2 .欣赏图片,打开思路。(出示课件3)课件出示米老鼠和唐老鸭魔法奇缘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螺丝钉等动画片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动画片的名称。3 .结合经历,交流讨论。(出示课件4)同学们,你们看过什么动画片呢?你喜欢哪些动画片?喜欢动画片里的什么呢?和大家 交流一下吧。(生畅所欲言)4 .引导理解“推荐”的含义:推荐是将最吸引人的地方介绍给别人,让别人也喜欢,也 想去看,这就是推荐。(出示课件5)(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百标,采用了看图片猜 名称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勾起回忆、感受乐趣,从而激发交流的热情。)二、学习推荐,练习说话1 .方法指导。很多同学喜欢看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可是老师没有看过,谁能把这部动画片推荐 给老师,让老师也有想看的兴趣呢?(1)指名说。(2)学生评价优点和不足。(3)同桌讨论,交流方法:如果请你介绍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你要从哪些方面介绍呢?(4)教师小结推荐方法:(出示课件6)用一两句话说说对这部动画片的感觉。(说印象)说说最吸引我的动画人物。(说人物)把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讲给别人听。(说故事片段)2 .指导倾听。(出示课件7)这样推荐,我们就大概了解了这是一部怎样的动画片了。同学们听得很清楚,所以弄清 了向别人推荐一部动画片的方法。(听清楚)3 .推荐建议。先用一两句话说说这部动画片给你留下的印象,再向同伴说说这部动画片里有意思的人 物。(出示课件8)4 .范例欣赏。以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为例。(出示课件9、10)(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注意推荐的方法。(2)指名回答:你认真听了他的推荐吗?他的推荐什么地方特别吸引你?你觉得他的 推荐怎么样?(出示课件11)教师小结:范例通过说印象、说人物向我们推荐了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这部动画片, 推荐的时候我们要用合适的语速,不快也不慢,才能让别人听清楚!(出示课件12)以大耳朵图图为例。(出示课件13、14)(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注意推荐的方法。(2)指名范例中推荐的方法。教师小结:向别人推荐时,如果能将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故事讲出来,就更能吸引别人。 说故事片段这是一个好方法。(出示课件15)5 .推荐练习:以葫芦娃为例。(1)说印象:葫芦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说人物:葫芦娃这部动画片中最吸引你的是谁?为什么吸引你?(3)说故事片段:葫芦娃中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给大家讲一讲。(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按要求推荐动画片,注意“说什么”以及“如何 说”,听的同学也要注意“听清楚”。这样学生在推荐的时候才能有观众,才能实现快乐分 享,才能有交流的欲望,从而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三、小组合作,自由练习过渡:同学们学会了通过说印象、介绍有趣好玩的人物、讲述“最吸引你的故事片段” 来向别人推荐动画片,现在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推荐一部动画片吧!1 .小组交流,推荐练习。(出示课件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