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
资源ID:95794111
资源大小:2.18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历史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60.0分)1.如图是1975年在贵州省兴义县猫猫洞出土的一把距今14000年的鹿角铲,其制作过程首先是在截断鹿角的一端刮出一个约45度的刃口,然后再加以磨制。据此可知,该远古人类()A.已经掌握磨制技术B.进入了新石器时代C.会种植和栽培水稻D.处于父系氏族社会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主要属于()la t酒F更四 斗 方 尊 三 角 援 无 人 面 及 方 鼐 乐 府 皆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3,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有一座泰伯庙(又名至德庙),是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的祠庙。这座祠庙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古代政治制度()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4.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被称为正义战争,其依据是商汤和周武王()A.建立了新的朝代 B.都是有作为的君主C.讨伐暴政,顺应民心 D.发动了诸侯间争霸战争5.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A.元谋人牙齿化石 B.河姆渡聚落的遗址C.司母戊青铜方鼎 D.司马迁的 史记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7.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A.原始人群时期 B.旧石器时代 C.金石并用时期 D.新石器时代8.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早期人类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这个时期应当是()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仰韶文化时期 D.氏族公社时期9.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0.某同学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位著名思想家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 上“无为”。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11.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12.“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A.郑国渠 B.长城 C.都江堰 D.黄河1 3.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14.“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 指()A.中央集权制度 B.皇帝制度 C.三公九卿制 D.郡国制度15.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刑部1 6.秦灭六国后废止六国旧钱,通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该措施主要有利于()第 2 页,共 16页A.秦国最终完成统一 B.彻底消灭六国势力C.加强经济交流联系 D.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7.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最基本的措施是()A.建立皇帝制度 B.实行三公九卿制C.修筑万里长城 D.全面推行郡县制18.“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这种局面开始于()A.夏启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明太祖19.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 籍 是()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20.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黄巾起义 B.州牧割据 C.宦官专权 D.光武中兴2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高祖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始皇的政治制度相比,最大的差别 是()A.皇帝的权力 B.中央机构的设置C.地方制度 D.根本目的22.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繁荣景象,其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23.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思想()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儒家学说2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不同西周朝物 汉1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 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 必 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沙 武 田 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 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 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2 6.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摘编自 美 陆 威 仪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蚣为相。田蚣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摘编自任世江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第 4 页,共 16页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两汉时期在文化上也取得巨大成就,请列举三例。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再加以磨制”可以得出,该远古人类已经掌握磨制技术,故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磨制鹿角,而不是磨制石器,故排除B。C、D两项结论无法由材料信息得出,均排除。故选:A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再加以磨制”。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答案】B【解析】A.根据材料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等关键信息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极少用于农具。故A项排除。B.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种类众多,图片所示的四件青铜器中,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都是礼器,三角援戈是兵器。故选B项。C.根据材料可知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都是礼器,三角援戈是兵器,再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可知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都是礼器,三角援戈是兵器,再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故D项错误。故选:Bo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种类众多,图片所示的四件青铜器中,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都是礼器,三角援戈是兵器。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史料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3.【答案】C第 6 页,共 16页【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一种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的社会制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袭制是权力继承的制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的祠庙”并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尊祖念根的观念,体现的是宗法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以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为特征,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的祠庙”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宗法制的历史影响。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判断一场战争的正义性,主要是看它符不符合人民的利益,故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被称为正义战争,其依据是商汤和周武王讨伐暴政,顺应民心,故C项正确;A项、B项 和D项都不是判断战争性质的依据,故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时考生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中关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本题。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5.【答案】D【解析】元谋人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早于炎黄二帝的传说时期,故AB两项错误。司母戊青铜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己发现的古代最大青铜器,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故C项错误。司马迁的 史记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实,因此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司马迁的 史记,故D项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史料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炎黄二帝传说的时间的识记,结合选项史料出现时间分析。本题考查对炎黄二帝的传说和 史记史料价值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 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故只有D正确。A、B、C均不具体表现,不是原因,更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氏族社会相关的知识点。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根本原因”。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是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大约距今7000-5000年,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故D项正确。A B 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距今的时间和新石器时代的时间。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明特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 8 页,共 16页8.【答案】A【解析】从对石器的打制上判断,该时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故A正确。B、C、D均是磨制石器,均不符合。故选:Ao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9.【答案】A【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强调用“德”教化百姓,通过对祖先功绩的追忆,达到“民德归厚”的目的,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o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在治国的方略上,他 主 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10.【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上无为,结合所学可知,老子主张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没有这一思想,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老子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上无为”。本题考查对老子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看,在纷争割据的时代,各诸侯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在兼并战争中覆灭,法家思想正好适应这一需要,故B正确。A D是变法带来的作用,排除。C是无关项,排除。故选:B o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相关改革的情况。关键信息是: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 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都江堰,故选C;郑国渠在关中,长城在北部边塞,不符合“川西平原”,排除A、B;黄河不是符合“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排除D。故选:C 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川西平原”“工匠精神”,联系所学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分析解答。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是土地买卖的前提,据此依据材料“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可知B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第 10页,共 16页C在西周出现,排除。D是无关项,排除。故选:B 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4.【答案】C【解析】根 据“秦朝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表明秦朝创建的中央官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建立的中央官制,故C正确。A明显错误,故排除。皇帝制度是中央官制,排 除B。郡县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故选:C。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是: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1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B正确,排除A C;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下的主要机构,排除D。故选:B o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主要考查秦朝的监察制度。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三公的主要职责,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1 6.【答案】C【解析】注意限定信息“社会发展角度”,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这有利于加强经济交流联系,故C项正确。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是在秦朝统一后,故A B项错误。秦朝统一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主要是加强经济交流联系,与农业发展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故选:C o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需要结合秦朝统一货币的作用分析,同时注意把握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及其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限定信息 社会发展角度”,对秦朝统一货币作用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1 7.【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正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排除A B;输出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排除C。故选:D。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区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 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局面指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而开创这一局面的是秦始皇,故C项正确;夏朝和周朝时还没有皇帝和君主专制制度,故排除A项和B项;早在秦朝就己经开创了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不符合材料中设问,故排除。故选:C o本题考查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时考生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中关于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本题。第 12页,共 16页本题考查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1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故 B 项正确;A 项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排除;C 项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排除;D 项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史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 合 史记的特点和地位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 史记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20.【答案】C【解析】A.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造成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具体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州牧割据是宦官专权造成的结果,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外戚宦官专权造成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 c 符合题意;D.光武中兴是刘秀开创的社会发展、政治清明的局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o本题考查两汉衰亡,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外戚宦官专权造成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本题考查两汉衰亡,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两汉的衰亡属于重点知识,考生应扎实掌握。2 1.【答案】C【解析】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地方制度不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故C正确;ABD都是西汉对秦朝制度的继承,排除。故选:C o本题考查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政治制度与秦朝的不同。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2 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开皇之治是隋文帝统治时期;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所以,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的是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故选:A o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2 3.【答案】C【解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主要是说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此时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故C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不符合汉初统治思想,排除A:法家学说主张法制,是秦朝时期信奉的统治思想,排除B;儒家学说主张实行德治,不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D。故选:Co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查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一般在王国建立初期,大多信奉道家学说,以实现与民休息,恢复经济发展;经济恢复后大多采用儒家学说,规范等级秩序以维护王朝统治;王朝发生战乱时期大多信奉法家第 14页,共 16页学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统一。24 .【答案】A【解析】公元前20 7 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 6-前20 2年爆发了刘邦与项羽之间为争夺帝位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 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因此,本题空白处政权为西汉,建立者是刘邦,A正确;刘秀建立东汉,三国时刘备建立蜀国,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B C D 不符合题,排除。故选:A 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亡汉立,结合汉朝的建立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亡汉立,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刘邦于公元前20 2年建立汉朝。25 .【答案】【小 题 1】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小题2寻访金人的名号。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小题3】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学生结合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和 史记的特点来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学生结合丝绸之路开通的过程和意义来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的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汉朝的思想和政治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汉朝时期的思想政治以及对外关系发展的表现,学生要有极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 6 .【答案】【小 题 1】制度:郡县制和皇帝制。举措:将全国划分为1 3 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其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小题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设五经博士等。(答出两点即可)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中 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答出两点即可)【小题3】史记、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小问,要结合秦汉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影响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汉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第 16页,共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