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五县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五县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 40.0分)1.绝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蛋白质 B.核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甘酸2.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能被唾液淀粉酶催化水解。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的叙述正确的 是()A.唾液淀粉酶能催化纤维素水解B.唾液淀粉酶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起催化作用C.低温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D.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3.如图所示为ATP的分子结构图,a、b、c 表示相应的结构,、表示化学键。下A.I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molB.a 表示腺口票吟,是一种含氮碱基,P 表示磷酸基团C.b 表示腺喋吟核糖核甘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4.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有氧气参与的阶段是()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 D.第一、二、三阶段5.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 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 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6.图甲、乙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质证分数为10%解打自 澄清的的、3()11溶液 培 养 液 有 灰 水甲A.装置甲中A瓶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B、D两瓶中应加入等量的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装置C、E用于检测CO?C.该实验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D.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滨麝香草酚蓝溶液来代替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在滤纸条上随层析液扩散最慢的色素是()A.叶黄素 B.叶绿素a C.胡萝卜素 D.叶绿素b8.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光照由强变弱,则短时间内C5的 含 量()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9.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0001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mol)是()2、ou-w哝WXQ*A.1210.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B.“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干燥无氧储藏水果”,能减弱水果细胞呼吸,延长保质期D.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可避免因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而影响作物产量1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复制发生在()A.分裂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1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裂期的()A.前期和末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中期第2页,共36页13.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分裂舛裂.c d分裂A.a cB.bdC.b-cD.e-f14.在细胞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化、衰老及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缩小B.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15.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矮茎与红花B.猫的白毛与蓝眼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D.果绳的红眼与白眼16.下列基因型的个体属于纯合子的是()A.HhB.TTmmC.RRTtD.ddFf17.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检验杂种F,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18.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部 分()A.测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D.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矮茎=1:11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a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关于此实验描述正确(性生殖am(雄性生殖urn的 是()A.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B.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基因型有DD,Dd,ddC.甲和乙中的D 和 d 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抓取2 次所得子代基因型的比值应为DD:Dd:dd=l:2:12 0.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个体,至少连续自交几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A.3 B.4 C.5 D.621.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和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有另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 b 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22.基因型为AaBbCcDd和 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为 AABBCc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B.C.D.三8 6 32 6423.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I B.2 C.D.2o io 32 1624.某种小鼠的体色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B 都是黑鼠,F i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体色表现为9 黑:6 灰:1 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若 Fi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1黑:2 灰:1 白C.F2灰鼠中纯合子个体占,D.F2黑鼠有4 种基因型2 5.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纤维长度为6 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 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 乙(AaBbCc)杂交,则 Fi的棉纤维长度范围是()第4 页,共 36页A.6 14厘米 B.6 16厘米 C.8 14厘米 D.8 16厘米26.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占()OA.I B.J C.I D.J9 9 9 927.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杂交时对父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一套袋-人工授粉一套袋B.孟德尔只通过研究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就发现了分离定律C.分离定律是指B产生的2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自由结合D.选择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C.减数分裂间期 D.减数分裂末期29.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能够维持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过程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染色体复制和蛋白质合成30.如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图所示的细胞为()/启,A.初级精母细胞/(;XB,初级卵母细胞(“够,c.次级卵母细胞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1.图甲丁为蝗虫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4321相对数量A.图中甲可表示减数分裂I前期B.图中乙可表示减数分裂口前期C.图中丙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D.图中丁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A aB I)A B 2 1 A l :l aB s l ab 一二一配子间 1 6 种结合方式|4种表现型(9 :3 :3 :1)工 子 代 中 有 9种基因型A.B.C.D.33.如 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图1图2A.B.C.D.34.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B.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X染色体分开后未移向两极导致的C.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来自祖辈中的祖父或祖母D.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935.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它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和细胞膜的流动性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第6页,共36页C.受精作用后受精卵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十分活跃,开始个体发育过程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36.如图为某生物细胞,A和a、b和b、D和d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是()A.A和a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B.A(a)和D(d)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C.A和a、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A和a、b和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自由组合37.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二倍,该切片取自()A.人的小肠表皮 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 D.牛精巢38.下列有关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摩尔根的实验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C.用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即可验证假说是否正确D.依据摩尔根的假说,B红眼果蝇应该有两种基因型39.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区分红色和绿色B.由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不存在等位基因C.男性患者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是0D.男性中不存在色盲基因的携带者40.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 W,公鸡是Z 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i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C.让B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尾二、探 究 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 5 0.0 分)4 1 .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I 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 反应阶段,反应场所是在。(2)图 中 代 表 的 物 质 是,代 表 的 物 质 是,代表的物质是(3)图中B过程表示三碳化合物的 o(4)夏季晴朗的白天1 2 时左右,由 于 作用,叶片气孔关闭,图中(1/n)过程首先受到影响,光 合 作 用 强 度(增强/减弱)4 2 .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一株开黄花的植株与一株开白花的植 株(P黄花x 白花)进行杂交,、表示相关过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B中的白花植株基因型为,与 P中的白花植株基因型(填”相同”或“不同”)。(2)B中黄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其原因是P中白花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F 2 中黄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o(3)F 2 中显性植株随机传粉,后代显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oP 黄花x白 花F.出 花 白 花F2黄 花 黄 花 白 花4 3.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D、d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 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第8页,共36页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甲乔化蟠桃X 矮化圆桃4 1004 2乙乔化蟠桃X 乔化圆桃3 01 301 4(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O(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4 4.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根据下列细胞分裂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填序号)。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 此 细 胞 将 要 进 行 的 主 要 变 化 是。(2)图所示为雄性动物睾丸中的细胞分裂图,该细胞处于 期,对应于图中的 段;该生物体产生A b 精子的概率是。(3)某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图的过程中,会出现 个四分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 条。(4)图细胞和图细胞所代表的生物(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生物,原因是。图 为 甲(由基因A/a控制)、乙(由基因B/b控制)两种人类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5sr0217LH1203LQ8A13口41-09O正常男女幽 忽 甲 病 男 女四 小 乙病男女 两病男女(1)甲病是 遗传病;乙病是 遗传病。(填“常染色体隐性”、“X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或“X染色体显性”)(2)基因A/a和基因B/b遗传遵循的遗传学规律是,口-6的基因型是。(3)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H I-1 1与H I-1 3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中患甲种病的概率为,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第10页,共36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选:Co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醐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本题考查酶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酶的化学本质及其基本组成单位,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答案】D【解析】解:A、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不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A 错误;B,唾液淀粉酶是胞外酶,在细胞外才能起催化作用,B 错误;C、低温会抑制唾液淀粉醐的活性,不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也不能破坏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C 错误;D、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D 正确。故选:D。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所需的活化能。本题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B【解析】解:A、化学键与化学键都为特殊化学键,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同,Imol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高达30.54kJ,A 正确;B、a 表示腺甘,由腺喋吟和核糖组成。P 表示磷酸基团,B 错误;C、b 表示A M P,即腺喋吟核糖核甘酸,可以作为合成ADP的原料,也能作为RNA的原料,C 正确;D、ATP中特殊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容易脱离,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D 正确。故选:B,图中:a 表示腺甘,由腺喋吟和核糖组成;b 表示腺甘一磷酸,又叫腺喋吟核糖核昔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c 表示腺昔三磷酸(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表示特殊化学键,其中很容易断裂与重新合成。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与 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答案】C【解析】解: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有氧气参与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即H和氧结合产生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并生成大量的ATP。故选:Co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IC6Hl2。6(葡萄糖)史2c3H4。3(丙酮酸)+4m+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3(丙酮酸)+6H2O)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J+6Ch2 12H20+大量能量(34ATP).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答案】D【解析】解: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A 错误;B、剧烈运动时,人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B 错误;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是厌氧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C 错误;D、受涝时,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 正确。故选:D。第12页,共36页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l2。6,2c3H6。3+能 量(少量),或 C6Hl206%C2H50H+2c。2+能 量(少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细胞呼吸作用产物进行分析比较。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6.【答案】C【解析】解:A、装置甲中A 瓶中加入NaOH溶液,其作用是排除空气中CCh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A 正确;B、B、D 两瓶中应加入等量的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装置C、E 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CO2,B 正确;C、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组和乙组都是实验组,相互对照,c 错误;D、CO?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漠麝香草酚蓝溶液来代替,D 正确。故选:Co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装置甲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其中瓶中质量分数为10%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瓶中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2,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瓶中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3、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4、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答案】D【解析】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一胡萝卜素:橙黄色miniii一叶黄素:黄色一 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所 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溶解度最高,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溶解度最低,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故选:D。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8.【答案】B【解析】解: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光照由强变弱,光反应减弱,ATP和 H 生成减少,导致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的C5减少,但短时间内二氧化碳固定消耗的C5不变,因此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减少。故选: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 H 与氧气,以及 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Ch被 Cs固定形成 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 H 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答案】D【解析】解: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0 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是6 m L,即每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6 m L,当光照强度为20001X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是17m L,则光第14页,共36页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为23mL。故选:D。图中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增大,测得的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大后稳定不变,根据: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求出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要会分析坐标曲线,分析坐标曲线首先看横坐标自变量-光照强度,再看纵坐标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代表净光合速率,最后看曲线的走势,这是看坐标曲线的步骤。明确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10.【答案】C【解析】解:A、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体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无法吸水,最终因失水过多而死亡,A正确;B、“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流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 O 2,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C、在低氧、零上低温和一定湿度的条件下储藏水果,可以减弱水果细胞呼吸,延长保质期,C错误;D、长期种植同种作物,土壤肥力会下降,从而影响产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农业生产中常采用轮作方法进行耕种,D正确。故选:C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2、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而水果、蔬菜储臧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11.【答案】A【解析】解: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核D N 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选:Ao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 N 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1 2.【答案】A【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故选:A o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第 16页,共 36页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相同点染 色 体 复 制(蛋 白 质 合 成 和DNA的复制)前期相同,|工核 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点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己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1 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粒,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 色 单 体 为0,染色体加倍末期不同点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相同点纺 锤 体、染色体消失,核 仁、核膜重新出现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答 案】B【解 析】解:A、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该图中一个细胞周期是b-d或d-f,而不能 是a-c,A错 误;B、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该图中一个细胞周期是b-d或d-f,B正确;C、b-c是分裂期,C错误;D、e-f是分裂间期,D错误。故选:B(.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图示表示时,应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分析线段图可知,be、de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ab、cd、ef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bc+cd或de+ef.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特点和细胞周期的概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用图示表示细胞周期并正确区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4.【答案】A【解析】解:A、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变大,A错误;B、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B正确;C、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机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不是一回事,机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C正确;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D正确。故选:A。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细胞的凋亡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5.【答案】D第 18页,共 3 6 页【解析】解:A、豌豆的矮茎与红花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猫的白毛与蓝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果绳的红眼与白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一词,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6.【答案】B【解析】解:A、Hh中有等位基因H和h,所以是杂合子,A错误;B、TTmm中没有等位基因,所以是纯合子,B正确;C、RRTt中有等位基因T和3所以是杂合子,C错误;D、ddFf中有等位基因F和f,所以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Bo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本题考查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明确判断方法,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1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B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据此答题。【解答】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可用测交法;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检验杂种B的基因型采用测交的。综上B正确,A C D 错误。1 8 .【答案】A【解析】解:A、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1:1,这属于“演绎”,A正确;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这属于提出假说,B错误;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属于提出假说,C错误;D、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矮茎=1:1,这属于实验验证,D 错误。故选:A。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T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B 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 i 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采用的方法,掌握各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 9 .【答案】A第 20页,共 3 6 页【解析】解:A、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从而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B、甲、乙袋子模拟的是杂合子Dd个体,袋中两种棋子1:1,表示D:d=l:1,B错、口联;C、由于甲、乙中都有D、d,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从而体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D、抓取次数较少时,可能会存在偶然性,因此要同时进行多组实验,次数越多彩球组合类型的比例越接近D D:Dd:d d=l:2:1,D错误。故选:A o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袋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 0.【答案】C【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n是自交代数。要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 5%以上,即l-(i)n 0.9 5,解得n最少为5,即至少连续自交5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 5%以上.故选:C o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i),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苗【1-(1)n.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延伸规律,明确杂合子自交n 代后,子代中杂合子和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再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该比例最早出现的年代,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 1 .【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 和 b b,则后代为b+b和 b b,比例为1:1.其中b+b 为男孩时,表现为秃顶;b+b 为女孩时,表现为非秃顶;b b 表现为秃顶。因此,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2 2 4故选:C o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 b 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为b b 的个体表现为秃顶;基因为b+b 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现为非秃顶。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运用和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其 中“秃顶”性状的遗传比较特殊,b+b 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现型不同,需要特别注意。2 2 .【答案】D【解析】解:基因型为A a B b C c D d 和 A A B b C c D d 的向日葵杂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为A A B B C c d 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J xix;x i =.2 4 2 4 64故选:D.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本题比较基础,考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2 3 .【答案】B【解析】解: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可以判断无耳垂为隐性,白化病为隐性。设白化病由a 基因控制,有耳垂由B基因控制,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 _ B _,又知他们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a a b b),第22页,共36页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均为A aB b,因而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但患白化病的概率aaB一 占故选:B。由题意知,控制耳垂和白化病的基因位于2 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先根据子代表现型用逆推法推出亲本基因型,然后根据亲本基因型用正推法推出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对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应用,及解遗传题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24.【答案】C【解析】A、F2体色表现为9 黑:6 灰:1白,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B、若 F i黑鼠AaBb与白鼠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 aaBb、aab b,所以表现型为1黑:2 灰:1 白,B 正确;C,F2灰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 b,比例为1:2:1:2,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C 错误;D、F2黑鼠有四种基因型,分另IJ是 AABB、AABb、AaBB、AaBb,D 正确。故选:Co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小鼠的体色为黑:灰:白=9:6:1,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相应的基因用A 和 a、B 和 b 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 _B _,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_bb和 a a B _,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9:6:1”为突破口,准确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进而推断出亲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答案】D【解析】解:棉花植株(AABbcc)与 乙(AaBbCc)杂交,植 株(AABbcc)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2个,植 株 乙(AaBbCc)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3 个,所以%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是15 个,也就是B 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81 6 厘米。故选:D。题干信息: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己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 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 厘米,则相关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为:基因型含有6 个显性 基 因(1种):AABBCC、含有5 个显性 基 因(3种):AABBCcAABbCC、AaBBCC、含有4 个显性 基 因(3种):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含有3 个显性基因(4 种):AABbcc、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