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pdf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8分.1-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 分.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球技时,研究乒乓球的运动可作为质点来处理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一定的物体,无论处于什么地理位置,重力都相同B.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其儿何中心C.人在地面受到重力的同时,也对地球产生引力D.在太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3.用力F i单独作用于某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为3m/s2,力 F2单独作用于这物体可产生加速度为5m/s2,若F I、F2同时作用于该物体,不可能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m/s2 B.4m/s2 C.7m/s2 D.10m/s24.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说法正确的是()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5.在平直公路上,汽 车 以 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A.50m B.56.25m C.75m D.150m第1页 共1 8页6.如图所示,在 u=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 0 k 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g=10N/kg.A.10N 向右B.10N 向左C.2 0 N 向右D.3 0 N 向左7.如图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在2-4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0-2 s内的加速度是2.5 m/s2,2-4 s 内加速度为零,4-6 s内加速度是-lOm/s?C.物体在4-6 s 内的平均速度为5m/sD.物体在0-6 s内的位移大小为35m8.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了一个质量为1.0kg的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0N.某时刻弹簧秤的示数变为8.0N,重力加速度g 取 10m/s2,关于电梯此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0m/s2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0m/s2C.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0m/s2D.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0m/s29.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用力水平推车,但车仍然静止,表 明()A.推力越大,但汽车仍然静止是因为汽车太重B.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C.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也发生变化D.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因此汽车仍然静止10.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 s内与第2 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510()A.第 I s 内的位移为3m第 2 页 共 1 8 页B.第 2 s末的速度为5m/s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D.物体在5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1 1.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竖直立在地面上的轻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从小球与弹簧开始接触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OA.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B.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越来越小,方向一直向下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先变大后又变小,方向一直向下D.小球运动最低点时,向上的加速度最大1 2.如图所示,用力F 向上拉起两重物A.B,A、B 的质量分别是1kg、2kg,A、B 之间的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30N,g 取 10m/s2.为保证A、B 之间的轻绳不被拉断()A.两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不能大于5m/s2B.F 的大小不能超过45NC.两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不能大于10m/s2D.F 的大小不能超过30N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 空2分,共16分.13.(6 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 B和 O C为细绳。(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 1 中 与 B 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o第3页 共1 8页S 2国1(2)在本实验中,F i 和 F 2 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 i与 F 2 的合力;F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图2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3)对 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某同学有以下认识,以上操作可以减小误差的是。A.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取得越大越好B.细绳以及弹簧测力计所在平面必须与木板平行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用铅笔画出两个定点的位置时,应使这两个点的距离尽量远些D.作图要用细芯铅笔,图的比例要适当大些,要用严格的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图旁要画出表示力的比例线段,且注明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1 4.(1 0 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的质量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 的关系时,作 出 a-3 图象容易更直观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祛码盘和祛码的总重力大小.第4页 共1 8页(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取车的质量M=0.5 kg,改变祛码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最不合适的一个是A.m i=4g B.m2=10g C.m3=40g D.014=500g(4)在平衡小车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该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如图丙所示为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 明 实 验 存 在 的 问 题 是.三、解答题:本题共3 小题,共 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3)摩托车在50秒末时的速度大小16.(12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lkg、mB=3kg的物块A、B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第5页 共1 8页上,在F=13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HA=Q2、HB=O,取g=10m/s2.求:(1)物块A、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2)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大小;(3)某时刻A、B的速度为v=2 m/s,此时撤去推力F,求撤去推力后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17.(14分)如图所示,质量mi=lk 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第6页 共18页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2 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6=3 7 ,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 i n 3 7 =0.6,c o s 3 7 0 =0.8,g=1 0 m/s2,乙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轻绳OA受到的拉力大小;(2)求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3)若物体乙的质量m 2 =5 k g,缓慢增大物体甲的质量,当物体甲的质量m i =2 k g时物体乙刚好开始滑动,求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第 7 页 共 1 8 页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8分.1-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 分.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球技时,研究乒乓球的运动可作为质点来处理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解答】解:A、乒乓球的大小和旋转对乒乓球的运动影响很大,研究乒乓球的运动不能作为质点来处理。故 A 错误。B、船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茫茫大海很小,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故 B 正确。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不能当作质点来处理。因为杂技演员的动作、造型等对观赏、评判等影响很大。故 C 错误。D、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影响不能忽略,不能把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故 D 错误。故 选: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一定的物体,无论处于什么地理位置,重力都相同B.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C.人在地面受到重力的同时,也对地球产生引力D.在太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解答】解:A、由于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故质量一定的物体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不相同;故 A 错误;B、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几何中心上;故 B 错误;C、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人在地面受到重力的同时,也对地球产生引力,故 C 正确;第8页 共1 8页D、在太空中飞行的物体仍然受重力作用,故 D 错误;故选:Co3.用力F i单独作用于某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为3m/s2,力 F2单独作用于这物体可产生加速度为5 m H,若 Fi、F2同时作用于该物体,不可能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m/s2 B.4m/s2 C.7m/s2 D.10m/s2【解答】解:当二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同时,合加速度最大。即为:amax=ai+a2=3+5=8m/s2当二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时,合加速度最小。即为:amjn=ai-a2=5-3=2m/s2所以合加速度的范围是:2m/s2a8m/s2,故 ABC错误D 正确。故选:D。4.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解答】解:小球必定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假设有弹力,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和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弹力垂直于斜面向上,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将向右上方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故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故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两个力。故 A 正确,BCD错误。故选:A。5.在平直公路上,汽 车 以 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A.50m B.56.25m C.75m D.150m【解答】解: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o=匕=匕 p s =7.5s10sC L -L第9页 共1 8页所以汽车刹车在7.5 s 内的位移与1 0 s 内的位移相等。x=v o t o+a t02=1 5 X 7.5 寺 x 2 X7.52m5 6.2 5 m故选:B o6 .如图所示,在 u=0.1 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 0 k 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 0 N 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g=1 0 N/k g.A.1 0 N 向右 B.1 0 N 向左 C.2 0N 向右 D.3 0N 向左【解答】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u F N=0 X 2 0 X 1 0 N=2 0 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为水平向左。物体的受力如图,则 F t=f+F=u mg+F=20+1 0 N=3 0 N,方向水平向左。故选:D。NG7 .如图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在2-4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0 -2s 内的加速度是2.5 m/s2,2-4s 内加速度为零,4-6s 内加速度是-l O m/s?C.物体在4-6s 内的平均速度为5m/sD.物体在0-6s 内的位移大小为35m【解答】解:A、物体在2-4s 内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正确。B、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得物体在0-2 s 内的加速度是a)=2.5m/s2,2-4s 内加速度为a 2=0,4-6s 内加速度是a 3=l O m/s 2.故 B正确。第1 0页 共1 8页C、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知物体在4-6 s 内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为0,故 C 错误。D、物体在0-6 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在0-4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x=x 2+1 0 X 2=35m。故 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8.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了一个质量为1.0kg的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0N.某时刻弹簧秤的示数变为8.0N,重力加速度g 取 10m/s2,关于电梯此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0m/s2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0m/s2C.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0m/s2D.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0m/s2【解答】解: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0N,知重物的重力等于10.0N,对重物有:mg-F=m a,解 得 a=2m/s2,方向竖直向下,则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Zm/s2,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可能向下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故 B 正确,ACD错误。故选:Bo9.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用力水平推车,但车仍然静止,表 明()A.推力越大,但汽车仍然静止是因为汽车太重B.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C.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也发生变化D.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因此汽车仍然静止【解答】解:汽车在水平方向受推力和静摩擦力平衡,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直到汽车开始运动为止,但推力越大时,则最大静摩擦力也越大,故 B、C 正确,A、D错误。故 选:BCo10.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己知第4 s内与第2 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A.第 1s内的位移为3mB.第 2s末的速度为5m/s第1 1页 共1 8页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 2D.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 5m/s【解答 解AC两段时间为相等的时间段,故 x =/-=2a t 2可得:a=竽=6m/s2,第I s的位移s=*x 6 x 1?=3m;故A正确,C错误;B、第2s末的速度:v=a t=6X 2=1 2m/s。故B错误;D、由x=%t 2可得5s内的位移:x=;x 6X 25=7 5m;7S故5s内的平均速度:v=-g-m/s=1 5m/s;故D正确。故选:A D o1 1.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竖直立在地面上的轻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从小球与弹簧开始接触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OA.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B.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越来越小,方向一直向下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先变大后又变小,方向一直向下D.小球运动最低点时,向上的加速度最大【解答】解:A B C、从小球与弹簧开始接触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开始阶段,弹簧的压缩量较小,因此弹簧对小球向上的弹力小于向下重力,此时小球的合外力向下,加速度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k x,随着压缩量的增加,弹力增大,合外力减小,则加速度减小,方向向下。当mg=k x时,合外力为零,此时速度最大;由于惯性物体继续向下运动,此时合外力大小为:F=k x-m g,方向向上,物体减速,随着压缩量增大,物体合外力增大,加速度增大,方向向上。故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故A B错误,C正确。D、小球运动最低点时,弹簧的弹力最大,且弹力大于重力,则小球向上的加速度最大。故D正确。第 1 2 页 共 1 8 页故选:C D o1 2.如图所示,用 力F向上拉起两重物A.B,A、B的质量分别是1 k g、2k g,A、B之间的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30 N,g取l O m/s2.为保证A、B之间的轻绳不被拉断()A.两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不能大于5m/s 2B.F的大小不能超过4 5 NC.两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不能大于1 0 m/s2D.F的大小不能超过3 0 N【解答】解:AC、以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m-m Bg=m Bam;据 题 有Tm=3 0 N所以物体整体上升的最大加速度am=5 r n/s2;故A正确C错误;BD、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m A+m B)g=(m A+m B)am,解得:Fm=4 5 N故B正确D错误。故选:A B。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 3.(6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 (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1中 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6 0 N o第 1 3 页 共 1 8 页(2)在本实验中,F i和 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 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i与 F2的合力;F 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图2 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一旦(3)对 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某同学有以下认识,以上操作可以减小误 差 的 是 BCD。A.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取得越大越好B.细绳以及弹簧测力计所在平面必须与木板平行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用铅笔画出两个定点的位置时,应使这两个点的距离尽量远些D.作图要用细芯铅笔,图的比例要适当大些,要用严格的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图旁要画出表示力的比例线段,且注明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解:(1)根据弹簧秤读数规则可读得其示数为3.60N;(2)F 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 i与 F2的合力要沿对角线方向,F 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要沿A 0 方向,故不符合实验事实的为ACD,符合实验事实的是B;(3)A、实验时两细绳的夹角应近量大点,但不是越大越好,故 A 错误B、实验时应保持拉力水平,故应保持细绳与纸面平行;故 B 正确;C、为了方便而且更加准确确定力的方向,操作时可以使绳套细且长一些,描点时两点应近量距离远一点,故 C 正确:D、为了减小误差,图的比例要适当大些,故 D 正确;故选:BCD。故答案为:(2)3.60;(2)B;(3)BCD。14.(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甲乙第 1 4 页 共 1 8 页(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 A _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的质量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作 出a-i图象容易更直观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祛码盘和祛码的总重力大小.(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取车的质量M=0.5kg,改变祛码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最不合适的一个是DA.mi=4g B.m2=10g C.m3=40g D.m4=500g(4)在平衡小车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该小车的加速度a=0.16 I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如图丙所示为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解答】解:(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拉力大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控制拉力不变而改变小车质量;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 选:A.(2)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拉力的大小不变,A错误;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祛码盘和祛码的总质量,B错误.C、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a-图象容易更直观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C正确.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祛码盘和祛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祛码盘和祛码的总重力大小,D错误;故选:C.第 1 5 页 共 1 8 页(3)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祛码盘和祛码的总质量时,细线的拉力等于祛码盘和祛码的总重力大小,因此祛码质量m 的值要远小于车的质量M=0.5kg,故 m 的取值最不合适的一个是D,此时钩码质量等于车的质量;(4)该小车的加速度a=2 苧.=(3.83-3.52)x12 2K m =0.16m/s2;2x(5xO.O2)(5)从图象可以看出当有了一定的拉力F 时,小车的加速度仍然是零,小车没动说明小车的合力仍然是零,即小车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摩擦力还没有平衡掉,或者是平衡摩擦力了但是平衡的还不够,没有完全平衡掉摩擦力,所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实验前该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故答案为:(1)A;(2)C;(3)D;(4)0.16;(5)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三、解答题:本题共3 小题,共 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15.(1 0 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 图象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 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2)摩托车在0 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3)摩托车在50秒末时的速度大小iV(m s*)O 20 45 75 Z/s【解答】解:(1)如图,v0=0,vt=30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Q=箸=1.5m/s2(2)如图在0 75秒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与图中梯形面积大小相等,即(25+75)x30m=1500m由平均速度的公式有:v=m/s=20m/s(3)当 t=4 5 s时,即时间在45 75秒段:由图:v0=30m/s,a!=lm/s故:v=p0+at,而 t=(50-45)s=5s代入数据解得:v=25m/s第1 6页 共1 8页答:(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为1.5m/s2(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0tn/s(3)摩托车在50秒末时的速度大小为25m/s16.(12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lkg、mB=3kg的物块A、B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上,在F=13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己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HA=0.2、HB=0,取g=10m/s2.求:(1)物块A、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2)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大小;(3)某时刻A、B的速度为v=2 m/s,此时撤去推力F,求撤去推力后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解答】解:(1)设物块A、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HAmAg-HBmBg=(mA+niB)a,代入数据解得:a-2m/s2;方向与力F的方向相同,即方向水平向右.(2)设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大小为F,以物块B为研究对象,贝IJ:F-UBmBg=mBa,代入数据解得:F=9N:(3)撤去水平力F后,物块A、B都做匀减速运动,设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A、a B,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HArriAg=mAaA,UBmBg=mBaB,代入数据解得:aA=2m/s2,aB=lm/s2,v2 A物块A运动的位移为:xx=k=777771=l m,”2 A物块B运动的位移为:x2=2m,“2aB 2x1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为:x=X2-xi=lm.答:(1)物块A、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2m;方向水平向右;(2)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大小为9N;(3)撤去推力后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为1m.第1 7页 共1 8页17.(14 分)如图所示,质量mi=lkg 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0,轻绳OB 水平且B 端与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2 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6=3 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 in 3 7 =0.6,c o s 3 7=0.8,g=10 m/s2,乙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轻绳OA受到的拉力大小;(2)求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3)若物体乙的质量m2 -5 k g,缓慢增大物体甲的质量,当物体甲的质量mi =2 kg时物体乙刚好开始滑动,求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解答】解:(1)(2)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竖直方向,有:FO A C O SO -mig=0,解得轻绳OA的拉力大小FO A=12.5 N;水平方向,有:FO B-mig t an S=O.解得轻绳OB 受到的拉力大小FO B=7.5 N,物体乙受到OB 绳的拉力产总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作用,且后8 =FOB,由平衡条件得f =后8 =7.5N。(3)当物体乙刚开始滑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捐fm=nm2g,由平衡条件得加=n.mgtand,解得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口=0.3。答:(1)轻绳OA受到的拉力大小为12.5 N;(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7.5 N;(3)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第1 8页 共1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