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
资源ID:95796975
资源大小:5.22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51小题,共 51.0分)1.最新研究表明,自2005年以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有逐渐缩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B.植被覆盖率提高C.矿物燃料使用减少 D.氟利昂排放减少2.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着地球等其他星球。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A.木星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B.木星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C.木星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D.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3.2019年 3 月,我 国“超级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和天马望远镜团队首次成功实现联合观测,这标志着FAST具备了联合组网观测搜索宇宙无线电信号的能力,使其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读图回答3 6 题。(1)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 D.太阳系(2)最有可能干扰“超级天眼”搜索宇宙无线电信号的是()A.天气变化 B.太阳辐射 C.流星现象D.太阳活动(3)若“超级天眼”搜索到地外文明,则该星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可能是()A.坚硬的表面 B.强烈的光照C.存在液态水 D.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4)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A.太阳辐射非常强 B.太阳活动干扰少C.天气变化影响小 D.人类活动干扰少4.行星冲日指的是地外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下列天体中能发生行星冲日的是()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5.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现在来看,2012年太阳活动波澜不惊,灾 难“预言”不攻自破。结合如图,回答89题。(1)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分别是()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太阳风 D.耀斑和黑子(2)关于图中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色球层 B.一光球层 C.一日冕层 D.一日冕层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7.如图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回答11 12题。第2页,共38页平均年轮宽度F./:mtn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I960(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2)此图反映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A.影响地球气候,进而影响植物生长B.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8.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分布均匀B.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C.太阳辐射能提供了目前人类利用的所有能源D,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9.2018年8月13日,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达到极大值,不少爱好者都扛着摄影装备走出城市,来到户外进行观测。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完成1415题。(1)流星体属于()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2)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C.减少了流星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10.关于第四纪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寒冷,被子植物出现 B.冰川范围扩大C.冷暖交替,寒冷期,海平面下降 D.海陆分布形成11.大量的铁、金、银、铭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12.2019年 2 月 2 日5 时 54分,新疆塔城市(46.73N,83.34E)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时,塔城地区大部及克拉玛依、博州、伊犁、阿勒泰等地部分地方震感强烈,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18 19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2)此次地震发生时,已经起床的塔城市小明同学会感觉到房屋()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B.只有上下颠簸C.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晃动13,2020年 8 月,东阳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4页,共38页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层和层属于地壳C.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不包括层(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1 5.读图,回答23 24题。(1)关于该地貌说法正确的是()A.扇形地下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适合农耕B.从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颗粒物逐渐变大C.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D.地表物质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2)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源头 B.河流出山口 C.河流中下游 D.河流入海口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红色地层指示还原环境B.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氧化环境C.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深海环境D.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17.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下列关于其形成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石灰岩可溶性强 B.气候温暖降水充沛C.植被稀疏容易风化 D.流水侵蚀作用强18.以下关于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水平方向上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C.近地面大气中杂质含量一般为陆上少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D.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19.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从39千米高空跳下,下落途中()A.大气温度一直升高 B.温度先升高后降低C.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D.大气气压一直降低20.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折射作用 D.散射作用21.近年来,东阳市江北街道利用温室大棚发展了冬季草莓采摘游活动。图中温室大棚的主要作用是()A.增强太阳辐射强度B.增加土壤肥力C.降低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2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包括地壳和地幔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D.减少温室大棚内地面热量的散失位于软流层以上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B.C.D.2 3.在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河西走廊上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回答32 33题。第6页,共38页(1)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D.流水侵蚀(2)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24.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 要 是()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25.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35 36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海滩26.某网络公司推出一项绿化公益活动,手机用户通过步行等低碳行为在网上种植虚拟树,然后由公益机构以用户名义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真树。目前已累计植树5000多万棵,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可视化的“真树”。手机用户查询“真树”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7.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子放在阳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结(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C.气温日较差大小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甲箱温度计示数与乙箱温度计示数差异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28.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这种现象和这段时间都叫作“晨昏蒙影”。“晨昏蒙影”现象主要体现了大气的()A.反射作用 B.吸收作用 C.辐射作用 D.散射作用3 0.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回答42 43题。第8页,共38页(1)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2)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31.如图中各箭头及代表符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请回答44 45题。(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B.C.D.(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A.B.C.D.32.下列四幅图表示气流运动方向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3 3.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形成“罗莎”台风的天气系统的是()(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一乙一丁一丙一甲 B.丁一丙一*甲一乙丁C.乙T甲,丙 一 丁 D.乙T甲一丙一丁T乙3 5.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o、TH T2、T a,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o。据此完成50 51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o B.Ti C.T2 D.T3第10页,共38页(2)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9.0分)3 6.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图1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在距离地球约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 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图2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系宜居带有外移趋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2019年10月,美国在该星某陨石坑内发现了富含矿物盐的沉积物,表明坑内曾有盐水湖,说明可能有适宜存在的条件。(2)TRAPPIST-1相当于太阳系中的_ _ _ _ _ _ 星球。(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 密 切 关 系 的 是。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地球上有可见光地球处在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4)太阳系宜居带外移对太阳系各行星带来的影响说法,下 列 正 确 的 是。A.木星表面气温逐渐升高B.金星将更适宜人类居住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D.土星卫星将持续增多3 7.图为我国东部某个山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所示自然环境中,可 能 发 生 的 自 然 灾 害 有。山洪泥石流龙卷风滑坡A.B.C.D.(2)村 庄 建 在 沟 口 可 能 引 发 什 么 后 果。山洪冲毁房屋泥石流冲毁掩埋房屋滑坡掩埋房屋造成人员死伤B.0C.D.(3)在图中abed四个地点中,较 适 合 建 房 屋 的 地 点 是:发生泥石流时较适合 人 躲 避 的 地 点 是。第12页,共38页3 8.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河流在A、B、C 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以 作用为主;B:,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为主;C:,以 作用为主。(2)A 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峡谷深,落差大,水能资源;C处河段特征:流速慢,泥沙沉积,江面宽广,利于。(3)若河流A 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 形 成 的 地 理 景 观 最 有 可 能 是。而 刁 较硬岩层较软岩层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4)请为我国西北治理土地沙漠化提出几条可行的建议。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最新研究表明,自2005年以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有逐渐缩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氟利昂排放减少。故选:D。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有逐渐缩小趋势的原因,熟记相关知识即可。2.【答案】D【解析】解:A、木星与太阳的距离比日地距离远,故错误。B、木星公转轨道位于小行星带和土星之间,故错误。C、木星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但该特点对地球生命的影响较小,故错误。D、木星体积和质量较小,产生了强大的引力,吸引了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流星体,对地球起到保护作用,故正确。故选:D。木星和土星属于太阳系中的巨行星,体积和质量较大,产生的引力吸引大部分流星体撞向木星和土星。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木星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熟记相关知识即可。3.【答案】【小 题 1 A【小题2】D【小题3】C【小题4】D【解析】第14页,共38页1【分析】天体系统由大到小有四个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天体系统层次的划分。【解答】解:“超级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能够观测到银河系以外的宇宙射线,可探测的最高基本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A 正确,BCD错误。故选:A。2【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影响地球的气候;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 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答】解:超级天眼”搜索到的宇宙无线电信号主要是无线电短波信号,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的传输,D 正确。天气变化、太阳辐射和流星现象都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的传输,ABC错误。故选:D。3.【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有: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本题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解答】解:坚硬的表面不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A 错误。行星上存在生命,应具有适宜的光照条件,而不需强烈的光照,B 错误。存在液态水,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C 正确。地外行星存在生命,其公转方向并不需要与地球公转相同,D 错误。故选:Co4.【分析】晴天多、大气污染小、能见度好、夜晚时间长的地区更有利于天文观测。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贵州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射电望远镜观测所需的条件。【解答】解:A、太阳辐射的强弱对射电望远镜的观测影响不大,故错误。B、该地与其他地区相比,接受的太阳活动干扰相差不大,故错误。C、该地位于贵州的山区,天气变化较大,故错误。D、该地位于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人口稀疏,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故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解:根据材料,冲日现象发生的行星为地外行星,即公转轨道在地球之外的行星,因此四个选项中火星会发生行星冲日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冲日是位置天文学的一个名词,是从一个选定的特定天体上(通常是地球)为基准,观察另一个天体与参考天体(通常是太阳)的相对位置时。当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但特定天体位于参考天体及另一个天体的中间;参考天体相对于另一个天体的位置,谓之冲。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能发生行星冲日的是天体,理解即可。5.【答案】(小 题1 A【小题2】C【解析】1【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11年。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分层,属于最基础的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解答】第16页,共38页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太阳色球层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故 A 正确,BCD错误。故选:Ao2【分析】太阳大气层自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是太阳大气层的分层状况,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片,图中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内层,是光球层;是太阳大气层的中间一层,是色球层;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日冕层,C 正确,A、B、D 错误。故 选:Co6.【答案】C【解析】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故选:Co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7.【答案】【小 题 1】A【小题2】A【解析】1【分析】相关关系是指两种事物之间具有关联,正相关是同步变化,负相关是大致相反的变化。反比是指两种事物的变化呈等比例的相反变化。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相关、负相关和反比关系的区别。【解答】解:根据材料,年轮宽度大时黑子相对数较多,年轮宽度小时黑子相对数较少,而且它们并不是等比例变化,这种关系符合正相关的特点。故选:A,2【分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 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激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很容易分析解答。【解答】解:图示是黑子数的变化与树木年轮的曲线变化图,且二者呈正相关,即黑子越多,树木年轮越宽,是太阳活动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其余选项无关,故 A 正确,BCD错误。故选:Ao8.【答案】D【解析】解: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故 A 错。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故 B 错。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故 C 错。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故 D 对。故选:D。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并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太阳辐射能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9.【答案】【小 题 1 B【小题2】C【解析】1【分析】第18页,共38页流星现象是流星体与大气层摩擦而产生的发光、发热的现象。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流星体和流星的概念和特点。【解答】解:流星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绕着恒星太阳公转,B 正确,ABC错误。故选:B。2.【分析】地球的大气层能够减少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避免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保持地表适宜的温度,提供生命呼吸所需的氧气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大气层的主要作用.【解答】解:A、流星现象产生的热量不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故错误。B、流星现象不会导致射向地球的紫外线减少,故错误。C、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其对地面产生的撞击,故正确。D、流星现象不会导致地球昼夜温差的变化,故错误。故选:Co10.【答案】C【解析】解:从第四纪开始,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模式。寒冷期,冰川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AB错误,C 正确。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于现代,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而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陆地上新的造山带是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最剧烈的地区,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 错误。故选:Co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本题考查了第四纪的相关知识,调用课本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难度一般。11.【答案】A【解析】解:读文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可以知道:大量的铁、金、银、铭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前寒武纪地层。故选:Ao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解题关键是学生要了解大量的铁、金、银、铭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前寒武纪地层,熟记基础知识解决问题。12.【答案】【小 题1】A【小题2】A【解析】1【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17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该题目难度较小,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解答】解: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而题干中的震源深度16km,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故选:Ao2.【分析】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横波传播。纵波到达地表会使物体发生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会使地表物体发生左右摇摆,横波到达时建筑物容易倒塌。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的特征,较为简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20页,共38页解:结合分析可知,地震发生时,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因此人们先感觉到纵波,后感觉到横波,因此应该先感觉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A正确。故选:A o1 3 .【答案】D【解析】解: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削弱太阳辐射,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减少作物水分蒸腾。故选:D。(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2)黑色尼龙网起到的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的蒸腾作用。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1 4 .【答案】【小 题 1】B【小题2】C【解析】1 【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 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 9 0 0 公里深处,在 80 k m 4 0 0 k m 处是软流层;地幔以下大约5 1 0 0 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 1 0 0 63 71 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 4 0 0 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解答】解:A、地壳在海洋中较薄,不会缺失,故错误。B、图中是硅铝层,是硅镁层,两者统称为地壳,故正确。C、图中是地壳中的硅镁层,不是软流层,故错误。D、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整个地壳,包括地幔的一部分,故错误。故选:B。2.【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相关知识。【解答】解:读图可知,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所以C正确。故选:Co15.【答案】【小 题1】A【小题2】B【解析】1【分析】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几种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了解冲积扇的形成,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解答】解:A、扇形地下部水源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是农业发达区,故正确。B、根据河流在不同河段的作用不同,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分析图中的沉积物的颗粒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变小,故不符合题意。C、在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土层薄,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也不是绿洲的分布区,故不符合题意。D、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所以此图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不第22页,共38页符合题意。故选:A。2.【分析】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为山麓冲积扇,地貌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B 正确。故选:Bo16.【答案】D【解析】解: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故 A 选项错误。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故 B 选项错误。破碎贝壳指示滨海环境,故 D 选项正确。珊瑚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因而珊瑚化石指示浅海环境,C 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岩石转化的知识,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岩石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17.【答案】C【解析】解:广西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质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植被茂盛,C 符合题意。故选:Co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四绝”。本题考查桂林山水成因,属于基础题,认真审题并获取有用信息是关键。18.【答案】C【解析】解:干洁空气的组成成分中,氮气和氧气约占99%,氮气和氧气是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A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下垫面,海洋上水汽来源比陆地丰富,因此大气中水汽含量水平方向上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B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主要来源于下垫面,杂质来源陆地大于海洋、城市大于乡村,因此近地面大气中杂质含量一般为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C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D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o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大气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高层大气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大气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19.【答案】C【解析】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平均高度为12千米,离地面12千米至50千米为平流层,离地面50千米以上高层大气。题意表明,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从39千米高空跳下,此人应从平流层跳下,下落途中经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气温向下降低,对流层气温向下升高,因此下落途中大气温度先降后升,A、B错误,C正确。海拔越低,空气密度越大,往往气压越高,因此下落途中大气气压一直升高,D 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大气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高层大气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大气垂直分层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次啊了信息第24页,共38页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20.【答案】D【解析】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散射作用有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波散射作用较强.故选:D.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散射作用有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黄昏天空是明亮的等实例.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实例即可,属于基础题.21.【答案】D【解析】解:北方冬季寒冷,为了保证蔬菜生长需要的温度条件,蔬菜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故选:D。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保温原理。22.【答案】B【解析】解: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而不是整个地幔,故不符合题意;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故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故正确;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而岩石圈除地壳外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所以岩石圈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但不会缺失,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o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本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的特点,岩石圈的范围是常考知识点也是学生易错点,掌握岩石圈的范围关键是找好软流层的位置.2 3.【答案】【小 题1】B【小题2】D【解析】1.【分析】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包括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城(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本题以“蜂巢”地貌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答】解: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 如“蜂巢”,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故选:B 2.【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城(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解答】第26页,共38页解:A、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说明岩石的表面被风化侵蚀了,所 以 蜂巢”形成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故不符合题意。B、火山堆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图中的蜂巢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故不符合题意。D、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故正确。故选:D。24.【答案】B【解析】解: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是因为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河流中泥沙堆积而形成的.故选:B.被搬运的物质因外营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以及含溶解质的水溶液受蒸发或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积聚过程,其含义比沉积作用更广,但两词经常通用.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堆积作用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25.【答案】【小 题1】B【小题2】C【解析】1【分析】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不同位置的外力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解:砾石滩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在河流的凸岸,砾石容易沉积形成砾石滩,B正确。河源与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A、C错误。入海口是指河或者川流入海里的入口,即淡水和海水混合的区域,一部分地域为陆地,一部分地域为大海。由于流速慢,因此主要沉积的是细小的泥沙,D错误。故选:B,2【分析】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外力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各种景观成因的分析。【解答】解:图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风化球是外力风化作用形成,海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风蚀蘑菇,C正确,A、B、D错误。故选:Co26.【答案】A【解析】解:手机用户查询“真树”,即用户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树木的长势、高矮等外部特征,因此需要对树木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而地理信息系统恰好具备这样的功能,A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灾害的评估,B错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于定位和导航,C、D错误。故选:A,3 s技术的联系与区别:GPS-确定位置、速度和时间。R S-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遥感图象。G1S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模型和各种专题地图,显示信息数据的空间分布。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第28页,共38页行解答。27.【答案】【小 题 1】D【小题2】B【解析】1【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