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pdf
-
资源ID:95797337
资源大小:6.06M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pdf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一、按要求填空。(5分)1.(5分)按要求填空。(1)子曰:“譬如为山,,止,吾止也。”(论语子罕)(2),清辉玉臂寒。(杜 甫 月夜)(3)念去去、千里烟波,o (柳 永 雨霖铃)(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不向人生屈服,不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对上层统治者蔑视和反抗的一句是:“,!”二、按要求选择。(5 分)2.(2 分)小松最近学习成绩滑坡厉害,如果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3 分)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A.经常光顾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一大共同特点。B.既然小茗同学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向他表示感谢。D.拙 作 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三、现代文阅读。4.(1 9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作为事件的舞蹈汪安民许久以来,舞蹈就像其他艺术类型一样,都被看作是模仿,或者是对故事的模仿和再现,或者是对美的模仿和再现-在此,舞蹈被看作是一种身体叙事,动作和姿态要么是通向故事的媒介,要么是通向美的媒介。人们将姿态看作是符号,要破译它的符号意义。这样的舞蹈,就特别强调情节的编排,强调动作和姿态的编排,仿佛作家在编排自己的文学细节和故事一样。而一旦我们将舞蹈仅仅看作是身体之力的消耗和运动,是没有外在目标的运动,那么,它就不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而舞蹈,也不是因为要制造出某种美而舞蹈:它是身体之力过于饱和以至于需要释放和消耗而舞蹈。如果说,我们感觉到舞蹈中的某种美的话,这种美并非舞蹈的追求目标,而是生命之力驱使身体运动而带来的附加效果-因此,舞蹈的目标不是去表达某种美,美只是运动的效果。这样,我们对舞蹈的关注就不是所谓的舞蹈之美,而是舞蹈之力,是舞蹈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我们要确定的是:这是痛苦之力,还是快乐之力?抑或是痛苦或快乐彼此交织的力?因此,我们要关注的是这种力的运转过程,也就是舞蹈的动作和姿态本身。o就像我们讨论痛苦或者快乐的时候,我们总是要确定这种痛苦或快乐的强度一样。或者说,只有强度才能描述痛苦或者快乐,也只有强度才能描述力、运动或者姿态。如果说,舞蹈只是痛苦或者快乐的力的形式的话,那么,我们要看重的就是它的强度,就是舞蹈的力的强度。对舞蹈而言,姿态的衡量和评估就是看它是否保有强度、保持多大的强度。最核心的是,要让动作获得强度,就是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事件。一般的运动和姿态都不是事件,它们都在一个逻辑链条内,它们是可以预测的。我们可以以足球为例:足球最精彩的瞬间都是难以预料的。大部分时间球场上的运动员的动作都是可以预料的,运动员跑位,接球,停球,带球,传球,射门,基本上都有一个预期和合理性,但是,一旦一个球员做出了一个无法预料的动作-比如,他在接到一个传球后,不是按照大家预期的那样将球停下来然后射门,而是直接面对着飞来的球,背对球门,突然倒钩射门-这一动作在足球运动中是有目的性的动作,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个动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之外,它就构成了一个动作事件-事件会引发整个球场的突然激荡。这个不可预料的动作事件因此就有了属于它的强度,球场运动的强度显著地提高了。一场球赛的质量就在于它充满强度的事件的频率,没有事件的球赛显得平淡无奇。这个动作因为它的突发性而有了自己的特殊的分量。在这个意义上,它堪称舞蹈-舞蹈就是赋予动作以强度,就是动作的事件化。动作的事件化,摆脱了目的论-所有的有目的动作都是非事件化的,人们能够预料到它的方向。而舞蹈的动作总是画出了一条出乎意料的线,这条动作之线,是突然的拐弯和曲折,它的速度莫测变幻,它并不寻求均匀和谐。每个舞蹈的姿态都有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潜能,它向各种方向开放,向各种动作开放,向各种速度开放,最终它向各种强度开放。它是上一个瞬间的结束,也是下一个瞬间的开端,它包孕了过去和未来,它总是不可预料、诡异和断裂式地导向下一个瞬间。因此,舞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事件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姿态的变异性、姿态的潜能、姿态的不可预料性组成。就此,姿态不是通向结局,也不是通向明确目标,它不是在一个充满逻辑的轨道上起舞。它只是在自己的强度上起舞,只是以事件的方式赋予自己以强度。(有删改)(1)第段中的“破译它的符号意义”具体是指。(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放到第段划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或者说,舞蹈采取怎样的运动方式呢?我们如何去描写、衡量和评估这种力的运动?力,或者姿态,或者动作,它们又如何运转呢?对力的最合适的评估方式是来确定它的强度。A.B.C.D.(3)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作家编排文学细节和讲述故事是为了消耗身体之力。B.所谓舞蹈之力是痛苦之力和快乐之力加上的总和。C.假如动作出乎意料,那么这个动作就获得了强度。D.舞蹈姿态的优美与姿态的强度决定了舞蹈的质量.(4)第 段“足球”的例子是如何论述观点的?(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那时我是弟弟梅子涵我是在下乡前两天买下 静静的顿河的。那四本一套的书,放在书店右面那个蛮高的橱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总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儿。整整五年,它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动过,它的左边是 月亮和六便士,所以我既记住了肖洛霍夫,也记住了毛姆。站在那个位置,看着那蛮高处的名字,再忘记非常难!这是一个永远安静的小书店,在我上中学的路上,它的旁边是粮店,每个月我都会跟着外祖母到这儿来买米,我背回去。我上了三年中学,可是却在中学待了五年。后面的两年不毕业,也不上课,有的同学待在家里,有的在学校和马路上闲逛。我是属于闹逛的,这个很小的书店也是我闲逛的地方。加上上课的那三年,我也是常常逛进去,虽然并不总是买书,但是成为了习惯。这些年,我经常讲那本法国的 星期三书店给儿童们听,讲的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进这个小书店。那本书里的小女孩,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都走进巴黎的一个小书店,坐在沙发上看漫画,对面的沙发上也总是有一个老先生坐在那儿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读厚厚的历史书的老人成为她童年的星期三情景。我们那个时候的书店不开架,也没有地方坐,我们是站在柜台的外面看橱架上的书。我很想请营业员把 静静的顿河拿下来给我看看,可是不好意思。因为我只是想翻一翻,没有准备买。买这一套书要好几块钱,不是想买就可以买的。让别人拿下来给我看,可是又不买,我的性格里没有这样的脸皮厚。有一次,我还是看着橱架上的 静静的顿河的时候,女营业员突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然后退后一步靠着橱,看着我,虽然没有什么笑容,但是目光和气。她一定是记得我,看见我总是远远地看它。一个人,目光和气地看着别人,可能比笑容满面更令人安定。我很意外,就急急忙忙地翻了一下书,记住了一个叫格里高利的人物名字,记住了哥萨克和文字里的一点儿词句感觉,那词句感觉和家里有的苏联小 说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不一样,那时,都叫苏联小说,不叫俄罗斯小说。可是我没有买,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原处,说了声“谢谢阿姨”,就赶紧走了.星期三书店中的老先生每个星期三下午来,到书架前取下那本历史书看,看得很缓慢。他已经很老了,没有把书买下来,但是又希望读完,这情景,不但看漫画的小女孩看见,年轻的女营业员也看得清清楚楚。再过两天我就要下乡了。妈妈给了我钱,让我买所需要的日用品,还剩了一些钱,所以就又逛到这儿来了。她正坐在那儿打毛衣。我说:“阿姨,我 要 买 静静的顿河。她立刻放下毛衣,站起来,把四本一起取下来,惮了惮书上的灰,放到我面前。我没有翻看就付了钱,她用印着“新华书店”几个字的纸拦腰把书包了一圈,递给我,好像是对我,也好像是对站在另一边的男营业员说,放在这里几年了,放也放老了,总算卖掉了。男营业员说,正好你明天退休,你欢送它,它也欢送你。他们就哈哈笑起来。我看看她,心想,以后来就看不见她了。我对她说,过两天我就要去农场了。她问,是去黑龙江吗?我说,是去郊区农场。她“哦”地出了一口气,说,那很近,小孩子跑得很远会苦的。其实我是想跑得很远的,可是因为出身不好,只能到郊区农场去。我从书店走出来,回家去。听见她在后面喊我:“弟弟!”上海的大人,尤其是女性的大人,喜欢喊男小孩“弟弟”。我停下来,转过身。她说:“弟弟,旁边那本书,我帮你放在下面橱里了,在角落里,你如果以后要买,就对他说,我也会跟他说的,只有一本,卖 掉 了 就 没 有 了“静静的顿河也没有了,是吗?”“没有了,只有一套。”放在下面橱里角落的就是 月亮和六便士。星期三书店里,到了圣诞节前一天,老人又来看书,可是那书不在架子上了。他问年轻的女营业员:“是卖掉了,是吗?”营业员说:“是卖掉了。被人当作圣诞节礼物买走了。”然后她从下面的橱里取出一个包扎好的漂亮礼物,递给老人,说:“爷爷,圣诞节快乐!”她买下了那本历史书送给老人。阿姨是以另一种方式为我包扎好,藏在一个角落里,心意都暖和,因为我在看 静静的顿河的时候,也一直都看 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见了我的看。下乡的十年里,度过着另外的生活感觉,竟然没有想去买那本被藏在角落里的书,后来等我想起这事,书店已经不在了。粮店也不在了。只有我的想起还在。我一直纳闷的是,在我们不上学的那个年代,苏联小说、英国小说,其实是不可以出现在书店的,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我搞不大懂。(1)第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具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2)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那时我是弟弟”所蕴含的情感。(3)联系全文,赏析结尾段。(4)本文叙事中多次穿插了 星期三书店这本书,请对这一构思特点加以评析。6.(1 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金)辛愿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袂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注】辛愿:金代诗人,一生寥落。词中钦叔、裕之,皆词人忘年挚友。“挥毫落纸”出自杜甫 饮中八仙歌中 的“挥毫落纸如云烟”一句。“蓬瀛”,借指翰林院。(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A.临江仙B.踏莎行C.苏幕遮D.沁园春(2)对词的上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谁识”句劈头发问,奇峰突起,直泄胸中隐痛。B.“少年”句抒写少年心事,高气盖世,豪宕不羁。C.“清朝”句运用反语点缀,含讽刺揶揄愤懑之意。D.“萧萧”“白发”句状景绘人,叹好友暮年凄凉。(3)下阕是怎样抒写“留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7.(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周广传周广,字克之,昆山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历知莆田、吉水二县。正德中,以治最征授御史,疏陈四事,略言:三代以前,未有佛法。况刺麻尤释教所不齿。耳贯铜环,身衣赭服,残破礼法,肆为淫邪。宜投四裔,以御脑魅。奈何令近君侧,为群盗兴兵口实战!禹戒舜曰:“毋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周公戒成王曰:“毋若商王纣之迷乱,酗于酒德。”今之伶人,助慢游迷乱者也。唐庄宗与伶官戏狎,一夫夜呼,仓皇出走。臣谓宜遣逐乐工,不得籍之禁内,乃所以放郑声也。陛下承祖宗统绪,而群小献媚荧惑,致三宫锁怨,兰殿无征。义子钱宁本宦竖苍头,滥宠已极,乃复攘敢货贿,轻蔑王章。甚至投刺于人,自称皇庶子。僭逾之罪所不忍言。陛下何不慎选宗室之贤者,置诸左右,诸义儿、养子俱夺其名爵,乃所以远佞人也。近两京言官论大臣御寇不职者,陛下率优容,即武将失律亦赦不诛。故兵气不扬,功成无日,川原白骨,积如丘山。诸统兵大臣如陈金、陆完辈可任其优游玩寇,不加切责哉!请定期责令成功,以赎前罪。宁见疏大怒,留之不下,传旨谪广东怀远驿丞。宁使人遮道刺广。广知之易姓名变服潜行四百余里乃免 世宗即位,复故官。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擢福建按察使。镇守中官以百金馈,广贮之库,将劾之,中官惧,谢罪,自是不敢挠。六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墨吏望风去。明年拜南京刑部右侍郎。居二年,暴疾卒。嘉靖末,赠右都御史。(节 选 自 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注】丹朱:尧的儿子。放郑声:出 自 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放:禁绝、排斥、抛弃之意。(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嶙陈四事周二年,暴疾卒(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季为淫邪A.侵犯B.宣扬C.恣纵D.宽缓甚至投利于人A.锋刃B.刺射C.指责D.名帖(3)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应有三处停顿,请 用“/”标出。广知之易姓名变服潜行四百余里乃免(4)把第段画直线句译成现代汉语。镇守中官以百金馈,广贮之库,将劾之,中官惧,谢罪,自是不敢挠。(5)第段中上疏内容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6)归有光在 玉岩先生文集序中评价称:”天下称武宗之世,能以直谏显者,自公(周广)之外,不过数人耳。”你认同吗?请加以分析。8.(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项思尧文集序(明)归有光永嘉项思尧与余遇京师,出所为诗文若干卷,使余序之。思尧怀奇未试,而志于古之文,其为书可传诵 O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韩文公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蛾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顽;而世直以批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道之欤?思尧之文,固无俟于余言,顾今之为思尧者少,而知思尧者尤少。余谓文章,天地之元气,得之者,其气直与天地同流。虽彼其权足以荣辱毁誉其人,而不能以与于吾文章之事;而文章者亦不能自制其荣辱毁誉之权于己:两者背戾而不一也久矣。故人知之过于吾所自知者,不能自得也;己知之过于人之所知,其为自得也,方且追古人于数千载之上。太音之声,何 期 于 折杨 皇华之一笑!吾与思尧言自得之道如此。思尧果以为然,其造于古也必远矣。【注】颉 顽(hdng):不相上下,相抗衡。折杨 皇华:民间小曲。(1)可填入第段横线处的虚词是A之B也C.乎D.兮(2)分析第段引用韩文公话的作用。(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A.骈偶排比B.敷陈直言C.对比映衬D.逐层推进(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四、写作。9.(6 0分)我们总是执着于求之不得的东西,而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或许是那些已经到手的东西。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按要求填空。(5 分)1.(5 分)按要求填空。(1)子曰:“譬如为山,未 成 一 簧,止,吾 止 也(论语子罕)(2)香 雾 云 鬟 湿,清辉玉臂寒。(杜 甫 月夜)(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 沉 沉 楚 天 阔。(柳 永 雨霖铃)(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不向人生屈服,不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对上层统治者蔑视和反抗的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 不 得 开 心 颜!”【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未成一赛(重点字:簧)(2)香雾云鬟湿(重点字:鬟)(3)暮霭沉沉楚天阔(重点字:暮、霭)(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点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二、按要求选择。(5 分)2.(2 分)小松最近学习成绩滑坡厉害,如果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解答】A.意思是“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此处没有君子小人的相关内容,不符合语境。B.意思是“过去了的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还来得及”,这里小松成绩滑坡,可以理解为过去的,勉励他要继续看向未来,符合语境。C.意思是“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思自己有无类似错误”,此处没有与其他人优缺点的比较,不符合语境。D.意思是“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语境没有要作“长远打算”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故选:Bo【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3.(3 分)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A.经常光顾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一大共同特点。B.既然小茗同学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向他表示感谢。D.拙 作 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解答】A.“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前来购物,此处用于学生到老师的办公室,用错对象。B.“不吝赐教”敬辞,请人指教的客气话,句中用在自己身上,不得体;C.“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此处用于别人出力帮助自己,不得体。D.故选:D。【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三、现代文阅读。4.(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作为事件的舞蹈汪安民许久以来,舞蹈就像其他艺术类型一样,都被看作是模仿,或者是对故事的模仿和再现,或者是对美的模仿和再现-在此,舞蹈被看作是一种身体叙事,动作和姿态要么是通向故事的媒介,要么是通向美的媒介。人们将姿态看作是符号,要破译它的符号意义。这样的舞蹈,就特别强调情节的编排,强调动作和姿态的编排,仿佛作家在编排自己的文学细节和故事一样。而一旦我们将舞蹈仅仅看作是身体之力的消耗和运动,是没有外在目标的运动,那么,它就不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而舞蹈,也不是因为要制造出某种美而舞蹈;它是身体之力过于饱和以至于需要释放和消耗而舞蹈。如果说,我们感觉到舞蹈中的某种美的话,这种美并非舞蹈的追求目标,而是生命之力驱使身体运动而带来的附加效果-因此,舞蹈的目标不是去表达某种美,美只是运动的效果。这样,我们对舞蹈的关注就不是所谓的舞蹈之美,而是舞蹈之力,是舞蹈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我们要确定的是:这是痛苦之力,还是快乐之力?抑或是痛苦或快乐彼此交织的力?因此,我们要关注的是这种力的运转过程,也就是舞蹈的动作和姿态本身。就像我们讨论痛苦或者快乐的时候,我们总是要确定这种痛苦或快乐的强度一样。或者说,只有强度才能描述痛苦或者快乐,也只有强度才能描述力、运动或者姿态。如果说,舞蹈只是痛苦或者快乐的力的形式的话,那么,我们要看重的就是它的强度,就是舞蹈的力的强度。对舞蹈而言,姿态的衡量和评估就是看它是否保有强度、保持多大的强度。最核心的是,要让动作获得强度,就是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事件。一般的运动和姿态都不是事件,它们都在一个逻辑链条内,它们是可以预测的。我们可以以足球为例:足球最精彩的瞬间都是难以预料的。大部分时间球场上的运动员的动作都是可以预料的,运动员跑位,接球,停球,带球,传球,射门,基本上都有一个预期和合理性,但是,一旦一个球员做出了一个无法预料的动作-比如,他在接到一个传球后,不是按照大家预期的那样将球停下来然后射门,而是直接面对着飞来的球,背对球门,突然倒钩射门-这一动作在足球运动中是有目的性的动作,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个动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之外,它就构成了一个动作事件-事件会引发整个球场的突然激荡。这个不可预料的动作事件因此就有了属于它的强度,球场运动的强度显著地提高了。一场球赛的质量就在于它充满强度的事件的频率,没有事件的球赛显得平淡无奇。这个动作因为它的突发性而有了自己的特殊的分量。在这个意义上,它堪称舞蹈-舞蹈就是赋予动作以强度,就是动作的事件化。动作的事件化,摆脱了目的论-所有的有目的动作都是非事件化的,人们能够预料到它的方向。而舞蹈的动作总是画出了一条出乎意料的线,这条动作之线,是突然的拐弯和曲折,它的速度莫测变幻,它并不寻求均匀和谐。每个舞蹈的姿态都有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潜能,它向各种方向开放,向各种动作开放,向各种速度开放,最终它向各种强度开放。它是上一个瞬间的结束,也是下一个瞬间的开端,它包孕了过去和未来,它总是不可预料、诡异和断裂式地导向下一个瞬间。因此,舞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事件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姿态的变异性、姿态的潜能、姿态的不可预料性组成。就此,姿态不是通向结局,也不是通向明确目标,它不是在一个充满逻辑的轨道上起舞。它只是在自己的强度上起舞,只是以事件的方式赋予自己以强度。(有删改)(1)第段中的“破译它的符号意义”具体是指 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故事或者美。(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放到第段划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或者说,舞蹈采取怎样的运动方式呢?我们如何去描写、衡量和评估这种力的运动?力,或者姿态,或者动作,它们又如何运转呢?对力的最合适的评估方式是来确定它的强度。A.B.C.D.(3)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CA.作家编排文学细节和讲述故事是为了消耗身体之力。B.所谓舞蹈之力是痛苦之力和快乐之力加上的总和。C.假如动作出乎意料,那么这个动作就获得了强度。D.舞蹈姿态的优美与姿态的强度决定了舞蹈的质量。(4)第 段“足球”的例子是如何论述观点的?(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因此重点关注“破译它的符号意义”一句的上下文。(2)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抓住语段的话题中心,然后根据语句间的内在逻辑去分析和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善于防止命题人的逻辑陷阱,比如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等,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善于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顺序,看语段的论点和论据以及所采用的论证方式等。(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分析全文论证结构的话,考生首先应该找出作者的观点,再分析为了引出观点作者都写了什么,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都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解答】(1)通读此段可知句子含义与前面的意思有关。前 文 说“许久以来,舞蹈就像其他艺术类型一样,都被看作是模仿,或者是对故事的模仿和再现,或者是对美的模仿和 再 现-在此,舞蹈被看作是一种身体叙事,动作和姿态要么是通向故事的媒介,要么是通向美的媒介”,可见舞蹈的符号意义与“故事”或 者“美”有关;而“破译”就是“看懂、理解”。因 此“破译它的符号意义”就 是 指“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故事或者美”。(2)此段说的是“舞蹈之力”,强调要关注“力的运转过程”“舞蹈的动作和姿态本身”。而需要排序的四个句子,思考的是舞蹈本身的动作,是探讨如何描写、衡量和评估这种力,因此排序为,而是对的回答,且能够与横线后面“就像我们讨论痛苦或者快乐的时候,我们总是要确定这种痛苦或快乐的强度一样”衔接。据此可知正确排序为:。故 选C。(3)A.“作家编排文学细节和讲述故事是为了消耗身体之力”错,原文第一段是“这样的舞蹈,就特别强调情节的编排,强调动作和姿态的编排,仿佛作家在编排自己的文学细节和故事一样”,可见作家只是作者打的一个比方,想要说明的是舞蹈强调编排情节等。B.“总和”错,原文第二段是“痛苦或快乐”,是选择关系,而不是说的“总和”。D.“优美与决定了舞蹈的质量”错,原文第二段谈的是“舞蹈强度”的问题,没有说 到“质量”;且根据原文第一段“舞蹈被看作是一种身体叙事,动作和姿态要么是通向故事的媒介,要么是通向美的媒介”,舞蹈强调动作姿态优美是别人的看法,不是作者的关注点。故选C。(4)“足球”是一个例子,考生要分析出它是如何论证观点的。其实就是分析出论证过程,分析论证目的。原文先说“我们可以以足球为例一旦一个球员做出了一个无法预料的动作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个动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之外,它就构成了一个动作事件-事件会引发整个球场的突然激荡”,先写球员做出了一个无法预料的动作,就是构成了一个事件,事件引发了整个球场的突然激荡;接 着 写“这个不可预料的动作事件因此就有了属于它的强度,球场运动的强度显著地提高了。一场球赛的质量就在于它充满强度的事件的频率,没有事件的球赛显得平淡无奇。这个动作因为它的突发性而有了自己的特殊的分量”,这是说明足球最精彩的瞬间都是突然性产生的强度构成的;最后 说“在这个意义上,它堪称舞蹈-舞蹈就是赋予动作以强度,就是动作的事件化”,可见这是运用类比法论证舞蹈也是如此,动作的不可预料即事件化,使动作获得了强度。(5)本文的观点句在第三段“最核心的是,要让动作获得强度,就是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事件”。先看前面两段都说了什么。第一段,先说对舞蹈一般看法,舞蹈被看作是一种身体叙事,用动作和姿态来讲述故事或者展示美;然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就不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而舞蹈,也不是因为要制造出某种美而舞蹈;它是身体之力过于饱和以至于需要释放和消耗而舞蹈”“舞蹈的目标不是去表达某种美,美只是运动的效果”,也就是说作者首先厘清讨论前提,舞蹈之美不是舞蹈的追求目标,而是身体之力运动的效果。第二段,作者先提出“舞蹈之力”的说法,再指出“舞蹈只是痛苦或者快乐的力的形式的话,那么,我们要看重的就是它的强度,就是舞蹈的力的强度”。第三段,作者提出了观点之后,用“足球”为例论证,先 说“我们可以以足球为例一旦一个球员做出了一个无法预料的动作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个动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之外,它就构成了一个动作事件-事件会引发整个球场的突然激荡”,提 出“事件”的概念,并通过足球的例子来阐述“事件”的内涵;然 后 指 出“这个不可预料的动作事件因此就有了属于它的强度,球场运动的强度显著地提高了。一场球赛的质量就在于它充满强度的事件的频率,没有事件的球赛显得平淡无奇。这个动作因为它的突发性而有了自己的特殊的分量”,引 入“强度”的说法,这样就论证了观点:要让动作获得强度,就是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事件。第四段,论 述“动作的事件化,摆脱了目的论-所有的有目的动作都是非事件化的,人们能够预料到它的方向,也就是说阐释舞蹈动作事件化的效果,是使舞蹈姿态和动作充满不可预料的可能性。第五段,再次强调“舞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事件的过程”“以事件的方式赋予自己以强度”。答案:(1)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故事或者美(2)C(3)C(4)“足球”的例子中,球员做出了一个无法预料的动作,就是构成了一个事件,事件引发了整个球场的突然激荡。足球最精彩的瞬间都是突然性产生的强度构成的。用类比论证舞蹈也是如此,动作的不可预料即事件化,使动作获得了强度。(5)首先,厘清讨论前提,舞蹈之美不是舞蹈的追求目标,而是身体之力运动的效果。接着指出关注舞蹈之力,必须看重它所表现的痛苦和快乐之力的强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观点:要让动作获得强度,就是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事件,并以足球运动为类比,阐释“事件”的内涵。然后阐释舞蹈动作事件化的效果,是使舞蹈姿态和动作充满不可预料的可能性。最后重申:舞蹈就是一个充满事件的过程,以事件的方式赋予自己以强度。【点评】做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重在防止逻辑陷阱。比如本题第(3)题,B项,“痛苦之力和快乐之力加上的总和”的表述曲解了文意。原文第二段是“就像我们讨论痛苦或者快乐的时候,我们总是要确定这种痛苦或快乐的强度一样”,是 用“或”表示选择关系,而不是叠加关系。5.(2 0分)阅 读 下 文,完成下列各题。那时我是弟弟梅子涵我是在下乡前两天买下 静静的顿河的。那四本一套的书,放在书店右面那个蛮高的橱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总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儿。整整五年,它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动过,它的左边是 月亮和六便士,所以我既记住了肖洛霍夫,也记住了毛姆。站在那个位置,看着那蛮高处的名字,再忘记非常难!这是一个永远安静的小书店,在我上中学的路上,它的旁边是粮店,每个月我都会跟着外祖母到这儿来买米,我背回去。我上了三年中学,可是却在中学待了五年。后面的两年不毕业,也不上课,有的同学待在家里,有的在学校和马路上闲逛。我是属于闲逛的,这个很小的书店也是我闲逛的地方。加上上课的那三年,我也是常常逛进去,虽然并不总是买书,但是成为了习惯。这些年,我经常讲那本法国的 星期三书店给儿童们听,讲的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进这个小书店。那本书里的小女孩,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都走进巴黎的一个小书店,坐在沙发上看漫画,对面的沙发上也总是有一个老先生坐在那儿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读厚厚的历史书的老人成为她童年的星期三情景。我们那个时候的书店不开架,也没有地方坐,我们是站在柜台的外面看橱架上的书。我很想请营业员把 静静的顿河拿下来给我看看,可是不好意思。因为我只是想翻一翻,没有准备买。买这一套书要好几块钱,不是想买就可以买的。让别人拿下来给我看,可是又不买,我的性格里没有这样的脸皮厚。有一次,我还是看着橱架上的 静静的顿河的时候,女营业员突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然后退后一步靠着橱,看着我,虽然没有什么笑容,但是目光和气。她一定是记得我,看见我总是远远地看它。一个人,目光和气地看着别人,可能比笑容满面更令人安定。我很意外,就急急忙忙地翻了一下书,记住了一个叫格里高利的人物名字,记住了哥萨克和文字里的一点儿词句感觉,那词句感觉和家里有的苏联小 说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不一样,那时,都叫苏联小说,不叫俄罗斯小说。可是我没有买,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原处,说了声“谢谢阿姨”,就赶紧走了。星期三书店中的老先生每个星期三下午来,到书架前取下那本历史书看,看得很缓慢。他已经很老了,没有把书买下来,但是又希望读完,这情景,不但看漫画的小女孩看见,年轻的女营业员也看得清清楚楚.再过两天我就要下乡了。妈妈给了我钱,让我买所需要的日用品,还剩了一些钱,所以就又逛到这儿来了。她正坐在那儿打毛衣。我说:“阿姨,我 要 买 静静的顿河。“她立刻放下毛衣,站起来,把四本一起取下来,惮了弹书上的灰,放到我面前。我没有翻看就付了钱,她用印着“新华书店”几个字的纸拦腰把书包了一圈,递给我,好像是对我,也好像是对站在另一边的男营业员说,放在这里几年了,放也放老了,总算卖掉了。男营业员说,正好你明天退休,你欢送它,它也欢送你。他们就哈哈笑起来。我看看她,心想,以后来就看不见她了。我对她说,过两天我就要去农场了。她问,是去黑龙江吗?我说,是去郊区农场。她“哦”地出了一口气,说,那很近,小孩子跑得很远会苦的。其实我是想跑得很远的,可是因为出身不好,只能到郊区农场去。我从书店走出来,回家去。听见她在后面喊我:“弟弟!”上海的大人,尤其是女性的大人,喜欢喊男小孩“弟弟”。我停下来,转过身。她说:“弟弟,旁边那本书,我帮你放在下面橱里了,在角落里,你如果以后要买,就对他说,我也会跟他说的,只有一本,卖掉了就没有了。”“静静的顿河也没有了,是吗?”“没有了,只有一套。”放在下面橱里角落的就是 月亮和六便士。星期三书店里,到了圣诞节前一天,老人又来看书,可是那书不在架子上了。他问年轻的女营业员:“是卖掉了,是吗?”营业员说:“是卖掉了。被人当作圣诞节礼物买走了。”然后她从下面的橱里取出一个包扎好的漂亮礼物,递给老人,说:“爷爷,圣诞节快乐!”她买下了那本历史书送给老人。阿姨是以另一种方式为我包扎好,藏在一个角落里,心意都暖和,因为我在看 静静的顿河的时候,也一直都看 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见了我的看。下乡的十年里,度过着另外的生活感觉,竟然没有想去买那本被藏在角落里的书,后来等我想起这事,书店已经不在了。粮店也不在了。只有我的想起还在。我一直纳闷的是,在我们不上学的那个年代,苏联小说、英国小说,其实是不可以出现在书店的,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我搞不大懂。(1)第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具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2)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那时我是弟弟”所蕴含的情感。(3)联系全文,赏析结尾段。(4)本文叙事中多次穿插了 星期三书店这本书,请对这一构思特点加以评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重点放在对语言特点的具体掌握上,知道语言特点的种类并能作出准确的回答。(2)本题考查标题作用。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主旨:与 主 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兴 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段的能力。对文章结尾段的赏析主要从结构、内容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所谓个性化解读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小说的写作目的、小说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在小说中所要的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归纳以及概括。【解答】(1)划线句是一段描写性的文句。“她立刻放下毛衣,站起来,把四本一起取下来,惮了惮书上的灰,放到我面前。我没有翻看就付了钱,她 用 印 着 新华书店几个字的纸拦腰把书包了一圈,递给我”这是一段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以“站”、“取”、“撞”、“包”、“递”等动作传递出阿姨为“我”终于能够买下书而欣喜的心情;“放在这里几年了,放也放老了,总算卖掉了”“正好你明天退休,你欢送它,它也欢送你”,这是两个营业员之间的对话语言描写,既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又运用口语,充满了生活气息,传递出营业员带给“我”的温暖的感觉。(2)本题要求分析标题“那时我是弟弟”所蕴含的情感。本文标题是“那时我是弟弟”,“弟弟”一词出现在“我从书店走出来,回家去。听见她在后面喊我:弟弟!上海的大人,尤其是女性的大人,喜欢喊男小孩弟弟”,文中是营业员阿姨对“我”的称呼。由文本情节可知,静静的顿河和 月亮和六便士这两套书在特殊年代得以在书店陈列,可能是出自营业员阿姨的善意,“弟弟”的称呼,传达出阿姨对“我”的温情关怀,暗含着对温暖人情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我”对阿姨的怀念和感激之情。那小说关于买书的情节是一种对少年时代的回忆,表 达“我”对少年时代的怀念之情。(3)结构上,结尾部分“在我们不上学的那个年代,苏联小说、英国小说,其实是不可以出现在书店的,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与开头 部 分“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总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儿。整整五年,它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动过”这一内容相照应,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我一直纳闷的是”“但是它们怎么一直在那儿呢”,作者反复强调“我”的困惑,引起读者对五年来这两本书的猜想,进而联想到营业员的善意、书店的人文气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表达效果上,“我一直纳闷”“我搞不大懂”,作者反复强化的困惑感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