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目.pdf

    • 资源ID:95797541       资源大小:17.52MB        全文页数:1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目.pdf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目 录无机化学.1无机化学实验.5分析化学.11分析化学实验.16有机化学.19有机化学实验.27物理化学.34物理化学实验.40化工原理.44化工原理实验.47化工热力学.50化学反应工程.54化工工艺.57传递过程原理.68化工制图.74仪器分析.77电工学.81环境工程.84海洋资源化学.87生物化工.89精细化学品化学.94海洋腐蚀与防护.98化学文献检索.101金工实习.104化工设备机械基础.106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113无机化学开课院系:化学化工学院课 程 编 号:0 8 n o 2 1 0 1 2 2 7、0 8 1 1 0 2 1 0 1 2 2 9课程英文名称:In o r g an i c C h e m i s t r y课程总学时:8 5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推荐使用教材:无机化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总学分:5学 分:0编者: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出版时间及版次:1 9 9 4.4、第三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无机化学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完成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有一个突跃。本课程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讲授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物质存在的形态、物质结构、热力学、动力学四大平衡的知识,为后继课程及化学实验打下理论基础;又要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讲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包括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单质的性质制备,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乃至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熟悉其新兴领域。重点掌握元素周期律、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四大平衡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实验课程配合,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化学专业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从事专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考试形式:笔 试 为 主(最终成绩结合平时成绩给出)。授课模式:讲 授(多媒体辅助+学生参讲讨论)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H-早 下授课内容教学要求学 时第一章绪论了解化学发展史、化学的分类,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史。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化学的发展史,无机化学的发展第二章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掌握:气体定律及其应用;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依数性的定量关系及其应用;胶体的特性。了解:气体扩散定律;气体分子运动论4第一节物质的状态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气体分子运动论液体的蒸发第一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第三节胶体溶液溶胶的制备方法,溶胶的性质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初步掌握:各种状态函数的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热效应、标准摩尔吉布斯自山能变、爆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断及温度影响了解:反应热的测量5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节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热效应计算方法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热和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嫡,吉布斯自由能第四章化学反应速度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了解:反应速率理论4第一节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方法第二节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第三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第五章化学平衡掌 握:可逆化学反应的特性;标准态,标准平衡常数表示方法,平衡移动计算了解:经验平衡常数4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第三节化学平衡的平衡移动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第六章均相和多相平衡掌握:一元和多元弱酸碱的解离平衡,水解平衡、缓冲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原理和计算,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了解:近代酸碱理论,活度、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的概念6第一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强电解质溶液,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二节溶液的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和pH,缓冲溶液,酸碱理论第三节盐的水解盐溶液pH的计算,影响盐水解的因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掌握:氧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能斯特方程及有关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元素电势图。了解:电解定律;常见化学电源8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第二节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的应用第三节电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电解定律,分压定律,新型化学电源(自学)第八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掌握: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取值;运用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正确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正确理解核外电子排布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以及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变化规律。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各类分布图8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原子结构研究历史,波函数和原子轨道,量子数A-A-H-第一节核外电子的排布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第三节元素周期表及元素性质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周期性,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第九章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特点;正确判断分子的构型;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简单双原子分子;分子的极性及分子间作用力了解:键长、键角等键参数概念8第一节化学键离 子 键(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共 价 键(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金属键理论第二节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第十章晶体掌握:四晶格能的计算;离子极化对性质影响了解:七大晶系,十四种点阵,晶体缺陷等基本概念2第一节晶体微观点阵结构晶体和非晶体,七大晶系,十四种点阵,晶体缺陷第二节离 子 晶 体 特 点,AB型离子晶体晶型第三节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特点,金属晶体的密堆枳第四节离子极化离子极化力和变形性的影响因素,离子极化对性质影响第卜一章配位平衡掌握:离配位化合物命名;异构现象;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和应用;配位平衡的移动的有关计算了解:鳌合物的特点及应用8第一节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命名,类型,空间结构第二节配位化合物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配位平衡常数,影响因素,配位平衡的移动第十二章P 区元素掌握:P 区元素的电子构型;卤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氧族、氮族、碳族、硼族元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一些基 本 概 念(惰性电子对效应,氢桥键,等电子体)了解:氢和稀有气体的有关性质14第一节第二节氧族元素第三节氮族元素第四节碳族元素第五节硼族元素第六节氢和稀有气体第十三章S 区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掌握:s 区元素的电子构型;1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氨化物、氢氧化物等)性质及其递变规律;L i,B e 的特殊性第十四章d s 区元素掌握:d s 区和s区元素性质异同;C u (I)和 C u (I I),H g (I)和 H g (I I)的转换条件,配合物的形成;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铜、锌副族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C u(I)和 C u(H)、H g(I)和 H g(n)的相互转化,贵金属的提取;I A 族 与 I B 族,1 I A 族 与 I I B 族之比较第十五章d区元素掌握:d区元素的电子构型;T i,V,C r,M n,F e,N i 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8T i,V,C r,M n,Fe系元素,伯系元素,过渡金属通性第十六章稀土元素掌握:僚 1 系收缩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注: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习参考书(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无机化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无机化学(上、下册),宋天佑,高等教育出版社。3.“大学化学”(上、下),傅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4.G e n e r a l C h e m i s t r y (D a r r e l l D.E b b i n g,5l h E d i t i o n,p u b l i s h e d b y H o u g h t o n M i f f l i nC o)o5.G e n e r a l C h e m i s t r y (K e n n e t h W.W h i t t e n,7 1 E d i t i o n,S a u n d e r s C o l l e g e P u b l i s h i n g)o无机化学实验开课院系:化学化工学院课程编号:081102102221、081102102223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课程总学时:102 总学分:3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 分:推荐使用教材:基础化学实验(I)编者: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校合编一-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无机部分)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3 年 7 月,第 1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经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实验,训练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作风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联想。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部分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锻炼学生对实验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本课程要求学生实验前充分预习,认真实验并记录,实验后认真写实验报告。要求教师仔细备课,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结束后,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考试形式:考查。由预习报告、预习效果、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期末考查综合评定。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项目序号实验、实习授课内容学时(周)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发性实验1仪器的认领与洗涤,有效数字运算方法42溶液的配置和滴定操作43制备氯化钠(粗盐的提4纯)4三草酸 合 铁(山)酸钾的制备45I;八+广平衡常数测定-一滴定操作46反应焰变的测定47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48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P H计的使用49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41 0磺基水杨酸合铁(I I 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51 1综合实验:表面处理技术(山大基础化学实验I,1 6 1页)61 2期末实验考试41 3卤素,氧,硫41 4氮族41 5硅,硼,铝,锡,铅41 6S 区金属41 7d s 区金属铜,银,锌,镉,汞41 8d区金属铝,钵,铁,钻,银41 9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 鉴 定(补充实验)52 0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62 1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42 2设计实验: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或零排放制备聚铝42 3设计实验:含 铭(VI)废液4的处理24设计实验: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4附:实验目的和要求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仪器的认领与洗涤,有效数字运算方法4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规则;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学会刷洗、洗涤剂洗涤玻璃仪器,学会电子天平的使用;掌握有效数字,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概念2溶液的配制和滴定操作41学习试剂的取用,台秤的使用等基本操 作2学习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水容法,介质溶法,稀释法3掌握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涂油和排气泡法4学会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5学会移液管的洗涤和使用6学会正确掌握滴定终点3制备氯化钠(粗盐的提纯)41掌握提纯氯化钠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溶解,沉淀,常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利烘干等基本操作 3 了解Ca Mg S O F等离子的定性鉴定4三草酸合铁(in)酸钾的制备41以自制草酸亚铁为原料制备铁的化合 物2 了解2价铁和3价铁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其离子的鉴定方法5G 右+广平衡常数测定一一滴定操作4测定1-r +i2的平衡常数,加强对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理解并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练习滴定操作6反应燧变的测定4测定过氧化氢稀溶液的分解热,了解测定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习温度计,秒表的使用和简单的作图方法7化学反应速度和活化能4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过二硫酸镇和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8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一一pl l 计的使用4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进一步掌握滴定原理,滴定操作及正确判断滴定终点,学习使用pH 计9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4学会装配原电池,掌握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1 0磺基水杨酸合铁(I H)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5了解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测定及其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测定P H 2.5时磺基水杨酸合铁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 1表面处理技术61 了解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2 了解非金属电镀前处理一化学 镀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3 了解电镀的原理 及 操 作 方 法 4 了解钢铁发蓝,铝阳极氧化的原理及处理方法1 2期末实验考试41 3卤 素 氧 硫41学习卤化氢的制备方法并验证其性质 2 掌握卤素单质和离子的氧化性,还 原 性 变 化 规 律 3掌握卤族含氧 酸 盐 的 性 质 4 了解卤素离子的鉴定方法 5 掌握过氧化氢,硫化氢及硫的不同价态含氧化物的主要性质6掌握实验室制备金属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条件 7掌握不同价态硫离子的分离和检出方法1 4氮族41 验证亚硝酸,硝酸及其盐的部分性质,掌 握 离 子 鉴 定 2 了解白磷的性质,验证磷酸盐的溶解度,掌握磷酸根离 子 的 鉴 定 3 掌 握 价 A s(I I I),S b (I I I),B i(I I I)氢氧化物的酸碱性,还原性,五价态氧化性,以及硫化物生成与溶解的变化规律1 5碳 硅 硼 铝 锡 铅41掌握一氧化碳的制备及其性质2 掌握碳酸盐和硅酸盐的水解性,硼酸和硼砂的重要性质与鉴定,了解利用硼砂珠实验对某些物质进行初步鉴定的操作方法及 现 象 3掌握锡(n)锡(N)铅(I I)氢氧化物的酸碱性,锡(n)的还原性,铅(I V)的氧化性,锡,铅难溶盐的生成与性质。1 6S区元素41熟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某些盐类的溶解 性 2 学习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3利用 N a K N H J,Ca2*,B a2 等离子的特性,自行设计方案对混合液中各离子进行分离和检出。1 7d s 区 金 属 铜 银 锌 镉 汞41学习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和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2 掌握铜和汞的氧化态变化1 8d区金属41学习和掌握铁,钻及银的氢氧化物及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2 学 习 和 掌 握 M的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3学习和掌握M的还原性及其变化规律4学习掌握F e*F e3 Co2,N 等离子的鉴定方法5学习掌握钛帆铭 铳 各 元 素 氧 化 态 的 氧 化还原性,难溶格酸盐的生成和溶解以及铭的鉴定1 9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5巩固和进一步掌握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和检出方法及其巩固检出离子的操作20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61增加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 了解从植物,土壤中分离和鉴定化学元素的方法2 1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41设计升华提取单质碘的仪器装置,画出装置图2找出合适的提取方法2 2设计实验: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或零排放制备聚铝4设计制备硫酸铝的实验步骤2 3设计实验:含铭废液的处理4设计对含倍(V I)废液处理的方案及含量的测定方法24设计实验: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41 学会肥料样品式样溶液的制备方法2掌握蒸播法的原理和方法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无机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三版2.无机化学实验,青岛海洋大学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3.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三版4.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三版分析化学开课院系:化学化工学院课 程 编 号:081102101231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总学时:51含实验或实践学时:推荐使用教材:分析化学总学分:3学 分:编者:武汉大学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0年3月,第四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分析化学课是化学类、生物类以及医学、地质、环境类等专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专业的基础。定量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定量分析化学课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以及有效数字的意义与应用。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4.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5.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工、医药、生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承;在阐明经典定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以拓宽学生眼界、启发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考试形式:期末闭卷考试为主(70%),期中及随堂测验、作 业 为 辅(30%)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授 课 模 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各章节授课内容绪 论(2 学时)内 容: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和目标。第 1 章定量分析 概 述(4 学时)内 容:定量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及分析结果的表示;包括复杂物质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分析示例。滴定分析法概述: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重点);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结果计算(重点)。第 2 章 误 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8 学时)内 容:测量误差的表征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误差的来源和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重点);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频率分布、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测量精密度的表征:极差、平均偏差、标准差(s 和。);平均值的标准差(s和。);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已知。求N的置信区间;从 s 求口 的置信区间(难点);显著性检验:u 检验法;t 检验法;F 检验法,异常值的检验;减小分析误差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消除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重点);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定义;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数据运算规则(重点)。第 3 章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9 学时)内 容:1.酸碱平衡Brosted酸碱理论及酸碱共辄关系;酸碱反应平衡常数:心、福、心,和心活度与浓度;热力学常数、浓度常数和混合常数;酸碱物质在水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重点):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一元酸碱和多元酸碱各型体的摩尔分数及分布图(重点);优势区域图;酸碱溶液p H 的 计 算(难点):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方法(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一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及弱酸弱碱混合溶液;多元酸(碱)溶液;弱酸及其共较碱混合溶液;强酸(碱)溶液;混合酸(碱)溶液;酸碱缓冲溶液(重点):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配制(难点);常用标准缓冲溶液。2.酸碱滴定法酸碱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区间及滴定指数(重点);影响指示剂变色区间的因素;常用酸碱指示剂;混合酸碱指示剂。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滴定曲线(重点);一元弱酸(碱)滴定可能性的判据(重点);一元强酸(碱)和弱酸(碱)混合溶液分别滴定可能性的判据;多元酸(碱)逐级滴定的可能性的判据及各类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终点误差:代数法计算强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弱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难点);误差公式的应用。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重点):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C02在酸碱滴定中的影响;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第 4 章 络合滴定法(9 学时)内 容:概述:无机络合剂与有机络合剂;EDTA的性质及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重点);络合平衡: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络合物各种型体的分布:主反应和副反应;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M、Y和 M Y);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重点);络合滴定原理:络合滴定的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终点误差公式及其应用;单一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滴定的可能性(重点);滴定的适宜pH 范围及缓冲剂的作用;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分别滴定的可能性及酸度控制(难点);使用掩蔽剂进行选择性滴定;其他滴定剂的应用;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第 5 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7 学时)内 容:概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条件电位(难点)及决定条件电位的因素(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生成沉淀的影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历程及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反应与诱导反应);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曲线(难点);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重点);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重点);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难点);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重点):高锦酸钾法;重铭酸钾法;碘量法;浪酸钾法;铀量法。第 6 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7 学时)内 容: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沉淀重量分析法的步骤;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和称量形的要求;溶解度和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重点);沉淀类型:沉淀的形成过程(难点);VonWcimam公式及应用;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重点):共沉淀;后沉淀:沉淀沾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重点);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重点);沉淀的过滤、洗涤;称量形的获得。常用沉淀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重点):M 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第 7 章 吸光光度法(4 学时)内 容:概述:吸光光度法的特点;光的基本性质;分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产生及特征。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Lambert-Beer定 律(难点);吸光度的加和性;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目视比色法;吸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重点);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重点):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重要的显色剂;光度法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重点);吸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工作曲线法;多组分分析;光度滴定法;络合物组成的确定;有机试剂的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其它方面应用简介。第 8 章 常用的分离与富集 方 法(1 学时)内 容:概述,沉淀分离法,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共沉淀分离和痕量组分富集,液一液萃取分离法(重点),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萃取体系及萃取条件的选择(难点),其他分离方法简介。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传统手段(黑板+粉笔)与现代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学时分配分析化学的内容总授课学时为51学时,具体分配如下:内 容学时内 容学时绪论2氧化还原滴定法7定量分析化学概述4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7误差与数据处理8吸光光度法4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9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1络合滴定法 9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彭崇慧、冯建章、张锡瑜、李克安、赵凤林编著,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杜,19972.张锡瑜等编著,分析化学原理,科学出版杜,19913.武汉大学等编,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分析化学前沿,高鸿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5.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R.Kellner,J.-M.Mermet,M.Otto,H.M.Widmer,Analytical Chemistry,WILEY-VCHVerlag GmbH,19987.Douglasa A.Skoog,Donald M.West,F.James Holler,Stanley R.Crouch,AnalyticalChemistry,an Introduction,7th Edition,Saunders College,20008.Daniel C.Harri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5th ed),New York:W.H.Freeman,19999.李克安、金钦汉等译,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彭祟慧,酸碱平衡的处理,北京大学出版杜,198211.彭祟慧、张锡瑜,络合滴定原理,北京大学出版杜,198112.常文保、李克安,简明分析化学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分析化学实验撰写单位:化学化工学院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81102102225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教材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编者:武汉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1年5月第四版课程总学时:6 8 总学分:2含实验或上机或听力学时:学 分:周学时:6 学期安排:2006 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教学对象:高等院校化学系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要求具备大学普通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常用试剂的性质和使用常识,具备一般无机化学实验的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验课,二、课程性质:必修课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分析化学实验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密切配合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中的有关理论的理解,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严格训练使学生正确掌握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设计与操作;建 立“量”的概念、“相对误差”的概念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激发实验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总体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及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增 强 对“量”的概念的认识,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基本要求:1.实验要求: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2)本课程主要设置四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质、综合实验、研究型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3)实 验1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于独立分析,力争自己解决;老师亦可提供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4)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才可重做实验。5)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产生的原因,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改建意见或建议。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在记录本上填字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6)主要的实验技能:(1)称量技术(直接称量法、递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2)玻璃 量 器(精密量器和非精密量器)及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3)玻璃量器的校准。(4)常量分析中各类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5)多种样品的溶解及预处理。(6)滴定终点的控制。2 .实验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研究精神。3 .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要求在实验中所有测量数据都要随时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不得记在其它地方,不得随意涂改。常量分析中的典型实验,平行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就在0.3%以内;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不超过 0.3%o4 .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具有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做出结论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它信息源获取必要信息,能独立、正确地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鉴定等),独立撰写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利用一切环节注意能力的培养。开 设“设计实验”课是最有效的教学环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多开设计实验。设计实验的题目应提前两周公布,学生选定题目后,在两周时间内进行准备。查阅有关资料,拟定实验方案(提倡讨论),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对所拟方案进行实验、改进和完善。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并在实验室进行讨论、交流,由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的思路和认识得到升华。设计实验是锻炼和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环形成了本课程的一大特色。五、考试形式:实验设计与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按3:5:2综合评定第二 部 分 课程内容大纲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实 验授课内容授课模式学 时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讲述、示范、实践4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讲述、示范、实践6实验三硫酸镂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讲述、示范、实践6实验四混合碱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讨论讨论、讲述4混合碱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测定实践6实验五E D T A的标定讲述、示范、实践6实验六自来水硬度的测定讲述、示范、实践6实验七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讲述、示范、实践6实验八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讲述、示范、实践6实验九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讲述、示范、实践6实验十海水中可溶性磷含量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讨论讨论、讲述4海水中可溶性磷含量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测定实践6学 习 参 考 书(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 003年8月第一版。2)化学分析基本操作规范,化学分析基本操作规范编写组编有机化学开课院系:化学化工学院课 程 编 号:081102101201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课程总学时:68含实验或实践学时:推荐使用教材:有机化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总学分:4学 分:编者:徐寿昌出版时间及版次:1993年 第2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系统地对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等的讲解,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无机化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前已学习了无机化学。本课程是生命科学、食品工程、材料、化工等非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 3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1.4 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性质1.5 共价键的断裂1.6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8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和重要性1.掌握共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属性及重要参数。2.掌握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及有机反应的类型。3.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弄清与无机化合物的主要区别。5.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原则。6.理解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7.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8.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多媒体教学2第 二 章 烧 始2.1 烷煌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1.掌握碳正四面体的结构、Sp3杂化和。键。2.2 烷炫的命名2.3 烷煌的结构2.4 烷煌的构象2.5 烷慌的物理性质2.6 烷煌的化学性质2.7 烷烧的卤代反应历程2.8 甲烷氯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9 烷炫的天然来源2.掌握烷烧的命名法、常见取代基的名称。3.掌握烷燃的化学性质。4.掌握烷燃卤代反应历程。5.掌握烷煌的构象及锯架式、楔形式和纽曼式的写法。6.理解烷煌的物理性质。7.理解同系列、同分异构、构造异构、反应机理等概念。8.理解游离基的稳定性次序。分子结构模型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4第 三 章 烯 煌3.1 烯煌的结构和命名3.2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法3.3 烯燃的来源和制法3.4 烯煌的物理性质3.5 烯煌的化学性质3.6 重要的烯煌举例1.掌握烯煌的分子结构,Sp?杂化,”键,。键 与“键的异同。2.掌握烯嫌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法,引起顺反异构的结构特征 和E-Z标记法。3.掌握烯煌的化学性质:催化加氢、亲电加成、硼氢化、氧化反应、臭氧化反应、a氢的反应。4.掌握碳正离子的结构及其稳定性。5.掌握烯煌的制备方法。6.掌握亲电加成的反应历程。7.理解烯煌的物理性质。8.理 解HBr的过氧化物效应。分子结构模型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4第 四 章 快 烧 二 烯 燃4.1 快煌的结构和命名4.2 焕燃的物理性质4.3 烘燃的化学性质4.4 乙炊4.5 共辄二烯煌的结构和共辄效应4.6 超共辄效应4.7 共扼二烯烽的性质4.8 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1.掌握快燃及二烯堤的命名法。2.掌握焕煌的三键结构,SP杂化。3.掌握焕煌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焕氢的反应,氧化反应。4.掌握共飘二烯燃的反应:1,4-加成、1,2-加成和双烯合成。5.掌握烷烧、烯燃和焕烧的鉴别、碳 原 子Sp杂 化 与Sp-Sp3杂化的比较。分子结构模型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46.理解焕煌及二烯燃的物理性质。7.理解丁二烯的分子结构及分子轨道、离域。8.理解共辄效应及超共辗效应。第 五 章 脂 环 煌5.1 脂环煌的定义和命名5.2 脂环煌的性质5.3 环烷烧的环张力和稳定性5.4 环烷煌的结构1.掌握脂环煌的命名。2.掌握脂环煌的结构和性质,环的大小与稳定性的关系。3.掌握脂环煌的顺反异构,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船式和椅式、a 键和e 键)。4.理解多环己环煌(十氢秦的顺反异构)。分子结构模型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2第六章单环芳煌6.1 苯的结构6.2 单环芳煌的构造异构和命名6.3 单环芳煌的来源和制法6.4单 环芳煌的物理性质6.5 单环芳煌的化学性质6.6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1.掌握苯分子的结构和杂化轨道理论的定性解释。2.掌握单环芳煌的同分异构和命名法。3.掌握单环芳煌的化学反应。4 .掌握苯环取代基的定位规则。5.通过卤化、硝化、磺化、质子化以及傅-克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理解芳香亲电取代反应历程。6.了解单环芳燃的物理性质。7.了解单环芳煌的来源与制法。分子结构模型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4第七章多环芳煌和非苯芳煌7.1 联苯及其衍生物7.2 稠环芳煌7.3 非苯芳嫌1.掌握秦、意、菲的结构。2.掌握多环芳煌的化学性质、茶的磺化反应、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3.理解芳香性概念、芳香性的判别、休克尔规则。4.了解非苯芳煌的类型和代表物及反芳香性。多媒体教学2第八章立体化学8.1 基本概念8.2 含有一个手性碳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8.3 构型的表示、确定和标记8.4 含有多个手性碳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8.5 外消旋体的拆分8.6 环状化合物的

    注意事项

    本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目.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