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pdf
语 文 全 书 备 课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标本学期是第十册,其中精读课,略读课,古诗,口语交际课,习作课,七色光课。(一)、知识目标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有一定的速度。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达到300字的速度。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意义。4、在理解课文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5、学写读书笔记和日常应用文。(二)、能力目标1、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2、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牢记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2、教育学生铭记前父母对自己的亲情,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熏陶和启迪。二、具体教材内容、教学建议和方法1、识字、写字教学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阅读教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 0 0 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环境中的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3、习 作(写话)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课内习作半学年8 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4、口语交际教学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表达要有条理,证据、语调适当。在交际中注意语文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5、语文七色光为解%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为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课 题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主题“质朴纯真”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 最后的常春藤叶和 古诗三首,展现了古今中外对这一美好品质共同追崇的价值观,从故事情节中把握,从人物形象中感受,从浸透着情感的关键词句中体会,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关键。“能说会写”围绕单元主题真情表达、真诚倾吐,指导学生树立“吐真言,表真情”的写作态度,从课文中汲取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语文七色光”有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积累、扩展、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导练、导学相结合。教学重点 从故事情节中把握,从人物形象中感受,从浸透着情感的关键词句中体会。通过品析具体的语句,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情,体会人物的品质。学情分析教学难点 表达能做到有条理,突出重点;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能够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并抓住要点。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17个汉字,会 写 18个汉字。尽量做到书写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有耐心。会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并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感受事倩所表达的意义和教训。课时分配 最后的常春藤叶(2 课时)古诗三首(2 课时)修鞋 姑 娘(1 课时)信 箱里的花束(1课时)能说会写一感动(1 课时)写 自己经历过的事情(2 课时)习作讲评课(1 课时)语文七色光一(2 课时课 题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材分析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记叙文,一 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大部分。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在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从人物形象中感悟,从浸透着情感的关键词句中体会,在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感受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较深入地认识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较深入地认识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并会灵活运用。教学目标 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尽量做到书写美观。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并会灵活运用。理解故事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学习主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准备1.把文中带破折号的句子分类写在小黑板上。2.小黑板抄写“外面砖墙上。”和“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两个句子。教学流程集 体 备 课二次 备 课 预习设计1.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2.试着理清课文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3.查找作者“欧 亨利”的相关资料。4.找一找文中的破折号,查找破折号的几种作用。第 一 课 时一、引入文本,简介作者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得以永恒。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 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 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情感。二、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1.每组的1号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预设:易读错的字音。数 和 颤 闷预设:难读的词语。纠结凝视预设:难理解的词语。筹莫展凄风苦雨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意义段。预设:学生会把2、3自然段划分到文章的第二部分。点拨:课文的13自然段是这个故事的开端部分,写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3.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资料,教师适当补充。三、精读品析,理解感悟(一)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13自然段,明确这部分是故事的开端。(二)第二部分1.交流预习时找到的这部分文中的破折号,结合课前查找的破折号作用畅谈自己的见解。2.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常春藤的语句。3.指读琼珊看见落叶后对苏艾说的话。比喻句: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点拨:她一把自己的生命与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联系在一起。4.指导朗读:在学生体会琼珊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比喻句,指导省略号的读法。(三)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句子。通过品析“风吹雨打、仍旧、深绿、傲然”感受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那种顽强的生命力。2.质疑:是什么使琼珊重燃生的欲望?(四)第四部分1.小组讨论: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2.交流、体会破折号的作用。3.小组讨论: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去感受。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1.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目?小组讨论f全班交流。2.总结提升:“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本文中起到了情节线索的作用。第 二 课 时一、自读全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三、总结写作方法。1.小组交流讨论本文的写作方法。2.各小组汇报交流。互相补充。四、积累内化。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至少积累三个好词和一个佳句。五、识字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时,要行款整齐,有 定 速 度.六、语文实践。小练笔:当琼珊知道贝尔曼先生的死因之后,她会怎么说、怎么做?试着写一写。七、当 堂 检 测给下面的拼音填上汉字组成词语。1 i an c ha n y a n()合()抖()烦2.读下面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军 珊 苏 艾 脚 动3.比一比,给下面的字组词。艾()珊()联()挪()哎()删()连()那()八、写一写.在听完苏艾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为什么始终没有凋零的解释后,琼珊的心理是复杂的,自己能绝处逢生是以牺牲老贝尔曼为代价,生命是如此地来之不易,那么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她再面临绝境时,她会以种什么态度来面对呢?发挥想象写一段心理描写。板书设计最后的常春藤叶明线:琼珊病重病危转好脱离危险暗线: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生病病危送进医院去世课 题古诗三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教学难点借助书下注释,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至少认识7个生字,会 写10个生字。尽量做到书写美观。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大部分学生能借助书下注释了解三首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流程集 体 备 课二次 备 课 预习设计1.认真读古诗,画出难读的字词和不易理解的词语、诗句,能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初步理解。2.熟读古诗,试着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尽量能诵读古诗,完成以下问题:搜集诗人资料。了解古诗的大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二、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1.前三组的二号同学各读一首古诗。2.交流诗人资料。教师适当补充。3.指生读古诗,交流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三、研读解诗意、美读悟诗情(一)过故人庄1.指读古诗,分句理解诗意。点拨:“斜”是“斜立”的意思。“待”是“等”的意思。2.交流整首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诵读古诗。(二)客至1.指读古诗,分句理解诗意。点拨: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佳肴,宴席不够丰盛;家境贫寒,没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客人。2.交流整首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诵读古诗。(三)游山西村1.指读古诗,分句理解诗意。2.交流整首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1.诵读三首古诗。思考: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交流时各小组互相补充、质疑。客至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纯真的情感,组成了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游山西村全诗以游村为线索,将秀美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有机结合,表现了优美的意境。3.背诵三首古诗。第 二 课 时一、全班齐背古诗。二、畅谈古诗的大意。三、识字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时,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四、迁移练习。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查阅写作背景,展开合理想象,改写一篇记叙文。当 堂 检 测1.多音字组词。斜 还 舍 2.比一比,给下面的字组词。邀()腊()柱()蓬()遨()蜡()拄()篷()3.句子天地。(1)这次期末语文考试,我们班同学的普遍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2)广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修改病句:板书设计:2.古诗三首探望老友把酒话家常纯朴好客淳朴的乡情民风课 题修鞋姑娘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1.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至少认识4 个生字。2.从课文的情节叙述和人物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小练笔”写在小黑板上。教学流程集 体 备 课二 次 备 课 预习方案1.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2.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朗读课文。二、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1.每组的三号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预设:主要内容学生应能概括出来。段落的划分,分歧应该也不大.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1.小黑板出示讨论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3.各小组交流展示。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质疑、评价。4.指导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5.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6.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四、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1.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五、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六、小练笔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当 堂 检 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爆 冽 寻 电 感 攀 卷 尴 尬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难 钉 背 还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艰辛()寻找()板书设计修鞋姑娘“我”:怀疑一不放心一蒙上阴影一窘急了一尴尬一惭愧一保证修鞋姑娘:热情、周到一诚实、善良课 题信箱里的花束教学重点深刻领悟娜塔娅美好心灵,有感情朗读部分重点句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中娜塔娅“送”的内涵及花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教学目标L 了解娜塔娅主动帮助邮递员阿姨送信及给女教师送花的故事,领悟娜塔娅的行为和语言,欣赏娜塔娅如花般美好的心灵,并受到熏陶与感染。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与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品味语言,感情朗读部分重点句子,在读中提升情感。教学流程集 体 备 课二 次 备 课预习方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2.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3.课文中写“娜塔娅”做了哪几件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板 书“信箱”。信箱里通常装的是什么?可是在一位女教师的信箱里却有一束鲜花,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快乐读书屋 信箱里的花束这篇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二、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1.每组的四号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1.小黑板出示讨论问题。你认为“娜塔娅”是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体会到的?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从“娜塔娅”的语言、心理、神情、动作的描写来感受她的美好品质。3.各小组交流展示。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质疑、评价。交流汇报中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1)娜塔娅是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明确这是全文的中心句。(2)今天我只有一份报纸吗?(3)是的,但这张报纸上的文章都很有趣。这是报纸主人与娜塔娅的对话。说明了什么?(4)她说不定正坐在门口等呢!(5)她一定会这么说:“今天小邮递员没有来,一定是感到厌烦了!”(6)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段话描写了什么?四、总结全文,揣摩写法1.生自由朗读全文。2.小组交流本文的写作方法。3.总结提升:课文中多处关于人物语言、心理、神情、动作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使课文充满了生活情趣。当 堂 检 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看报偏僻娜塔娅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乐 塞 奔三、修改下列病句。1 .我们学校展现出一批助人为乐的同学。2 .打篮球、踢足球、踢毯子、书法、跳绳,这些体育活动我都爱参加。板书设计信箱里的花束娜塔娅乐于助善良懂事善解人意课 题能说会写一感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树立“吐真言,表真情”的写作态度。教学难点表达能做到有条理,突出重点;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能够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并抓住要点。教学目标1.本次能说会写围绕“感动”这个话题,通过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激发学生追求友好、善良、淳朴、真诚等美好品质,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有耐心。教学流程集 体 备 课二 次 备 课预习方案 刘翔的图片。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1.教师配乐讲述: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 II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2.交流感受:这则公益广告看过吗?你有什么感受?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自读文字说明,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2.小组交流:如何说才能打动、感染听众。三、开拓视野,感 受“感动”1.明确任务:像电视广告中这样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小组内交流你课前搜集的让自己感动的故事。2.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交际要点。3.小组派代表交流。余生评价。4.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再听刘翔获得冠军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八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四、互动交流,重 温“感动”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12”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3.开展活动。在 音 乐 感恩的心中结束。板书设计能说会写感动表达能做到有条理,突出重点;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能够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并抓住要点。课 题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教学难点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L 按 照“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表达出真情实感”的要求完成本次习作。2.会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并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感受事倩所表达的意义和教训1。3.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并锻炼自己修改习作。教学流程集 体 备 课二次 备 课预习设计 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阅读相关的习作。回顾本单元课文,体会写法。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从你懂事到今天,一定做过许许多多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习作 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1 .交流预习,明确习作内容。质疑: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2 .交流预习,明确习作要求。质疑: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明确要求:(1)写清楚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情;(2)要结合本单元诗文中的人和事,对自己的做法和表现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3)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三、联系课文,体会写法1 .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同桌交流:联系本单元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把事情经过写清楚的?2 .怎样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3 .怎样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小组交流讨论。四、范文引路小组内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习作,汲取小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 二 课 时一、回顾生活,明确习作内容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活,选择最想写的一件事。二、起草习作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能说会写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习作要求:1 .写清楚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情;2.要结合本单元诗文中的人和事,对自己的做法和表现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3 .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 题语文七色光教学重点在趣味练习中感受汉语的魅力和学语文的快乐。教学难点抓特点,找规律,积累相关的词语和名言。教学目标 在字词的运用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积累相关的词语和名言,陶冶情操,培养美好的品质。在趣味练习中感受汉语的魅力和学语文的快乐。教学流程集 体 备 课二 次 备 课预习方案 归纳整理本单元形近字。搜集描写人物神态及心理活动的词语。搜集有关人物美好品质的词语及名言。第 课 时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语文七色光。二、练 11.明确:每组的两个字都是形近字。2.小组讨论: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全班交流。3.学习根据讨论出来的方法独立给生字组词。全班交流,及时订正。4.小组交流课前归纳、整理的本单元形近字,辨字组词。教师补充:哪()至()饮()挪()到()吹()5.学生自选其中的两组词语各写一个句子。三、练 21.自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给词语分类。3.全班交流,及时订正。四、日积月累1.自读词语及名言,明确这是一组有关美好品质的词语及名言。2.小组交流:词语及名言的大意。选派代表全班交流。3.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物美好品质的词语及名言。第 二 课 时一、知识窗1.自由读文,交流大意。2.介 绍“赤子之心”的含义、出处和用法。3.介绍孟子的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4.尝试背诵孟子的话。二、动脑筋1.学生独立补充词语。2.把名言填写完整。3.小组合作编写类似的练习,看哪组编得好。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语文七色光一辨字组词:哪()至()饮()挪()到()吹()孟子的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大海之歌”为主题,编 排 了 我爱大海 沧海日出两篇主体课文;在“快乐读书屋”中 选 编 了 探索海底世界和 归航。儿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海。“能说会写”紧 扣“大海之歌”这一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了解大海,表达对大海的了解、认识或向往。”语文七色光”中 的“日积月累”、“知识窗”、“大家一起来”也围绕单元的主题编排,使单元的学习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要点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大海,激发热爱大海的情感;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三是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适用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爱大海学习作者抓住大海的颜色、声音特点,借助多种手法,进行细腻描绘。色彩变化无穷,形状姿态万千,声音各具声势,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的方法。本文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详尽而条理清晰地展示出大海由清晨到上午,到傍晚及到入夜各个时段的变化过程的写法,也值得学习。学 习 沧海日出中描画细腻,想象丰富的写作方法。“快乐读书屋”第i篇全文采用了“分一总”结构。第二篇细致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教学重点1.能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3.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4.了解一些基本的、适用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情分析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2.能用不同的习作形式表达自己爱大海的情感,做到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1 7个汉字,会写2 3个汉字。能够做到书写规范美观,有一定速度。2 .紧扣课文的描写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其表现手法,初步认识写景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深切感受如何描写景物,如何突出景物特点。3.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4.增进学生对大海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的情感。5.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积极参与、敢于表达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有耐心。6.能用不同的习作形式表达自己爱大海的情感,做到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课时安排我 爱 大 海(2课时)沧海 日 出(2课时)探索海底世 界(1课时)归 航(1课时)我所了解的大海(1课时)习作:我 爱 大 海(2课时)习作讲 评 课(1课时)语文 七 色 光 二(2课时)教学内容3.我爱大海教材分析 我爱大海这篇写景散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按时间顺序,具体描写了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以及人们的感受。让我们看到了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作者抓住大海的颜色和声音特点,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进行细腻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感受大海的沉静、凄凉和恐惧,还应该结合课后练习使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课 文 按“总分总”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2至5自然段为学习重点。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的描写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做到有感情朗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第2、3段。2.在学 习2至5段时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海的,重点体会运用比喻和联想这两种表达方法的好处。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4.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5.认 识“庞、骇”2个生字,重 点 理 解“朝夕相处、博大胸怀、变幻无穷、硕大无朋、浩瀚无际”等词语和描写大海清晨、上午变幻无穷的语句。6.会写其中的11个字,达到书写规范,关注结构笔顺。7.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课前准备写有生字的小黑板、师生查找与大海相关的资料 如描写大海的文章、书籍,描绘大海的图片以及影视资料教学过程第一次备课二次备课预习方案:1.查找与大海相关的资料,如描写大海的文章、书籍,描绘大海的图片以及影视资料。2 .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给课文划分意义段,并概括段意。3 .读课文2、3、4、5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来写大海的。4 .从2、3段中选择印象最深的那个时段的大海,先默读想象并用恰当词语概括这时海的特点,然后尝试用声音表现想象中的画面,最后画出这段中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写法。一、设疑激趣1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关于大海的资料呢?在你的脑海中,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大海?看来,大家对大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大海的文章。2.齐读课题,质疑:作者笔下的大海又是怎么样的呢?二、检查预习尝试指导1 .指小组到台前汇报朗读课文情况,读后强调文中易错字音并领读词语。2.交 流“预习提纲”的第2题,理清文章结构。画出全文的中心句: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在中心句里点出全文的中心词:浩 瀚 无 际 变 幻 无 穷3 .作者心中的海浩瀚无际而又变幻无穷,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和表现海的特点的呢?4.小组内选择印象最深的那个时段的大海按“预习提纲”第4题的提示交流讨论,并做好汇报分工。三、反馈展示1.指小组台前展示2、3段的学习收获。生汇报预设:生1:概括海的特点。生2:读出体现海的特点的句子,谈谈理解,谈时要说出写得好的词句和好在哪里。生3:有感情朗读这一段。在这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同学补充。交流中随机重点研读3个句子。(1)海是雾蒙蒙的灰色,天色也是灰的,海天一色,仿佛一个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陆地。(理 解“海天一色”: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能够解释这个词的意思?)(2)海上风平浪静,连海涛声也格外地轻,好像大海刚刚睡醒。(3)早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此时每个在海中航行的人(生接读:都充满了希望)这段的最后一句又是从航海者的感受来描写大海。(4)小组汇报了第2自然段后让学生总结一下学习这段的顺序和方法,然后提示在第3段汇报时汇报清楚词语“变幻无穷”和“硕大无朋”的意思,分析运用联想的句子,说出作者从哪三方面描写海的。四、积累内化1.把课文第3段分成三层。2.第一层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描写海的颜色的变换,抄写时注意标点的使用。五、再设疑激趣1.背诵第三段。2.傍晚的海和夜晚的海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方案:1.从4、5段中选择印象最深的那个时段的大海,先默读想象并用恰当词语概括这时海的特点,然后尝试用声音表现想象中的画面,最后画出这段中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写法。2.自学课后生字,达到正确书写,每个字能组三个词,查字典 理 解“硕”“凄”的字义。一、设疑激趣1.指生背诵第三段。2.早晨的海让航行的人充满希望,上午的海让航行的人个个热爱海洋,这是海洋美好的一面,既然大海是变幻无穷的,那么它的另一面是怎样的呢?这节课继续学习第三课的4、5段。二、尝试指导生 按“预习方案”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明确汇报分工。三、反馈展示1.小组汇报第4段2.汇报第5段时点拨:(1)抓 住“倒扣的黑箱子”,体会夜晚时大海的漆黑,产生的无边的恐惧,想象战胜这份恐惧需要巨大的勇气,坚定的意志,激起了作者对夜晚大海的喜爱。)(2)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从中点出起强调作用的词语。从作者的联想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积累内化1.大海的变幻无穷和浩瀚无际感动了作者。默读课文2 5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儿个方面来写对大海的深爱的。2.你对哪个时段的海印象最深?3.品读了描写大海的声音、颜色、人们的感受的语句,现在你觉得大海的性格是怎样的?4.现在海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自由默写文中或自己想到的形容海的词语.5.在大家的航海感受中,你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一再强调爱海的句子。作者在开头结尾直白地表达了“我爱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自学为主,落实识字任务(1)听写词语:岛屿仿佛 幕布 罩住 硕大无朋 凄凉 墨黑 怪 兽 白 沫(2)完 成“自选词句”练习。五、课后积累背诵或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板书设计 我爱大海海之声 海之色 海之性格清晨 轻 灰 沉静上午 大 蓝 变幻傍晚 静 蓝 凄凉夜晚 呼啸 黑 恐惧课 题4.沧海日出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2、3 段。2.揣摩作者的观察顺序,领悟作者描写日出景色和声音的方法。3.感受沧海日出的美和壮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4 .认读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5 .会写文中生字,达到正确规范,注意结构、笔顺。6.积累文中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描写声音和日出景色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预习方案:1 .把课文读到正确、流利,理解“晓星残月”“峨岩”“寥寥”“虚幻缥缈”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沧海日出的壮美景观的?请按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意义段。3.品读第二、三段,并练习有感情朗读。一、激趣:大家看过日出吗?能给同学们描述一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篇描写日出的文章 沧海日出。二、初读1 .小组汇报朗读课文,读后认读词语,强调易错字音2.读过课文之后你收获到什么?3.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景色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然后给头脑中呈现的画面起个名字,批注在文字旁边,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三、品读1 .领略日出前柔和明快的美。板书:晓星残月。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在哪段里展现?2 .竣青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呈现了沧海日出的壮美景致。日出前的美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在第三段中画出你认为意境优美的句子。生汇报中教师引导朗读。3 .太阳没有升起之前作者所见的是一种“柔和的明快的美”,听觉上的感受是“静极了”,画出文中描写静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周围的安静的。4 .出示 我爱大海第 5 段中的句子:狂风骤起,海浪呼啸,巨浪也是黑的,像一头庞大的黑色怪兽,咆哮扑来,要吞没海中的一切,也要吞没岸上的一切。与文中描写静的句子对比朗读,找不同,进一步感受写静的方法。四、积累内化1 .抄写体现静的句子.背诵第3 段。2 .模仿文中写静的方法来写一处安静的景物。一段话即可。第二课时一、创境激趣L背诵第3 段。2.沧海日出“美极了,壮观极了,下面让我们感受日出的壮观吧!二、学习指导三、品读展示1 .指导:(1)第一句描写朝霞颜色的变化过程,从“粉红”“橘红”到“鲜红”“通红”,细腻地写出了朝霞的色彩变化过程,预示着太阳距离海平面越来越近,光芒越来越强烈。(2)作者立足鹰角亭,沿着反射的光芒看去,就是一条又宽又长的光彩带子,在作者的想象中,成为一条可以循着走进那太阳的“路”。作者的联想符合当时的情景,写景时的联想要与景色紧密结合。2 .朗读:轻声地美美地读第5 段。四、积累内化1 .说一说沧海日出“美”在哪里,“壮观”在哪里。2 .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描写的生动、准确。(1)东方的天空,()了粉红色的霞光,大海也被这霞光()了粉红的颜色。(2)朝霞渐渐()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以后又变成为()了。(3)开始的时候,它升的很慢,只露出一个(),不久,这()很快的扩大,扩大着,()到后来就不是(),而 是()、()。3.识字和写字。(1)根据学生平时书写容易犯的错误强调个别字的字形。(2)“垠”的意思(边际,界限)。组 词(一望无垠)(平沙无垠)“循”的意思(遵守,依照,沿袭)。组 词(循规蹈矩)(循循善诱)“冉”的意思(姓)冉冉一(慢慢)五、拓展延伸1 .背诵第四自然段。2 .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你看到的日出或日落的景象。3 .阅读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板书设计:沧海日出1 .美极了(1)颜色(2)动态美2 .壮观极了(1)日出(2)仙境教学内容探索海底世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本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用词准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文章还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用语生动、形象、恰当。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教学难点感悟1、2自然段和3、4自然段不同的语言风格。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索海底世界凭借的工具,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认 识“鲸、猾、伺”等 7 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准备生搜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资料、图片教学过程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预习方案:1 .自读课文,解决课文前面的问题。2 .品读3、4 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构段方式和用词的准确、形象。3 .认识课后生字,每个字会组两个词。一、设疑激趣同学们,浩瀚的大海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你们想知道神秘的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去探索美丽奇异的海底世界!二、检查预习尝试指导1 .指小组台前汇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自由读文前提示,读后交流,提示告诉了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哪些内容?3.人类是借助哪些工具探索海底世界的?(1)最初、后来、近代的潜水工具都有哪些?(2)从这些潜水工具的研究过程中,你能看出什么?4.生小组内交流学习3、4段的收获。三、反馈展示汇报预设:生1:朗读课文。生2:指出描写的事物和特点。生3:抓住修饰词感情朗读。生4:总结构段方式。指导预设:1.再读这一自然段,根 据“纤细、庞大、高贵、婆娑、伺机、狡猾、笨重、慢条斯理”等词语,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理 解“慢条斯理”:2.排比句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这么多的海洋生物能用什么样的词来概括?3.作者先告诉我们海底生物的品种多之后,举例说明有哪些,这样写就是总分的写法。下面老师读总起的句子,同学们读分述的句子,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海洋生物的特点。第4段:丰富的海洋生物给海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海底的迷人景色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板书:海底美景合作朗读:女生读描写珊瑚的句子,老师读过渡句,男生读描写鱼群的句子,最后齐读总结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第5段:我们饱览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欣赏了美丽的珊瑚和鱼群,让我们带着探索海底世界的热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积累内化1.组内检测识字。扩展认字:鱼 鳞 嶙 峋 波 光 粼 粼麒 麟 施 磷2.摘记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五、再设疑激趣海底世界是神秘的、诱人的,这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你们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板书设计探索海底世界潜 水 工 具:面罩、氧 气 袋 等 水 肺 潜 水 器海 底 世 界:海洋生物 海底景色(总 分 结 构)(分 总 结 构)教学内容归 航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塑造了一群顽强与海浪搏斗、最终取得胜利的渔民形象。小说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环境描写抓住了海浪的变化特点,用语贴切、优美、精炼。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渔民不怕艰险的精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渔民们在归航途中遭遇的艰险,体会渔民们不怕困难和艰险,勇敢战斗,执着前进的精神,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3.认 识“橹”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4.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知道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用环境衬托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精神。教学过程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预习方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