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 周语》.docx
-
资源ID:95811770
资源大小:46.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 周语》.docx
文言文专题训练-国语·周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裸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 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则大徇。耨获亦如之。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镈,不解于时,财用不乏,民用和同。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节选自国语·周语,有删改)【注】籍千亩:国王和贵族在自己的籍田(王的籍田指百倍于村社农民的王田,即千亩;诸侯的籍田百言)上举行祭礼。从周天子开始,每年春耕时,周王都要在自己的籍田上举行籍礼,并把它作为一件大事,从立国后一直延续下来。粢: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庬:大。覛:察看。瘅:厚;盛。鬯:香酒。耨:除草的农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B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C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D其后稷省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与“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两句中“蕃”字含义相同。B庶民指一般的民众,如诗大雅灵台中的“庶民攻之,不日成之”。C“稷则遍诫百姓”与“诫子书”(诫子书)两句中“诫”字含义相同。D天子,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如木兰辞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是民众在乎的大事,古代主管农事的稷官是很重要的官职。B古人很重视籍田的仪式,要选一个好天气,各级官员还要各司其职,并要一齐斋戒三天。C农耕仪式是个重要仪式,天子以酒灌地行礼之后饮醴酒,众吏、庶民都随从参加。D农耕是一天当中一定要做的事情,早晨、中午、下午都要务农,晚上农闲时可演习武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2)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5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即位后要去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为什么虢文公认为这是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事情?根据选文谈你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周制有之曰: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百官各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间,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节选自国语·周语,有删改)【注】火朝觌(dí)矣:指阴历十月。立冬前后心宿现于晓晨。觌,见。饩(xì):生肉,此指食物。彝:常法。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B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C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D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聘”有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的含义,天子往往派人去聘问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诸侯。B“遂假道于陈”中的“假”指借,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假”不相同。C“以承天休”中的“承”指承受,与登泰山记中“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承”相同。D“居大国之间”的“居”指处于,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的“居”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襄公路过陈国时,看到陈国的环境以及君王和大臣的表现,见微知著,回去后跟定王预测陈侯虽无大的灾祸,国家也一定会灭亡,后来陈侯被夏氏所杀。B在周的秩官篇有这样的规定:即使是敌对的国家的使者到了,各种官吏也要按照各自担负的职责来供应物品,让这些使者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C陈侯不考虑继嗣常法,抛弃他的妻妾,带领他的臣下到夏氏家里去干淫乱的事,单襄公认为陈侯的这种行为是侮辱陈侯自己的姓氏,也触犯了先王的法令。D单子的论述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引古证今,环环相扣,逐层剖析,细致淋漓,最后归结出“其香能久乎”的结论,水到渠成,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2)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10如果你是陈国的一名谋士,根据文本内容你能给出一些什么建议来保全陈国?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D句意:然后由稷检查质量,太师负责监察;司徒检查民众的耕土,太师负责监察。结束之后,宰夫陈设宴席,膳宰负责监察。膳夫在前引导,天子享用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百官依次品尝,庶民最后进食。“太史监之”主谓宾都全,“之”后断开;且“司徒”是“省民”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B;“太师监之”主谓宾都全,“之”后断开;“毕”是指事情结束,省略了主语,没有宾语,“毕”前后断开,排除C。2AA.错误,“蕃”字含义不同,分别是“繁衍”和“多”。句意: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值得喜爱的非常多。B.正确,庶民指一般的民众。句意:众吏、庶民都随从参加。/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C.正确,“诫”字含义相同,都是“告诫”。句意:稷就一一告诫百姓。/告诫儿子的家书。D.正确,天子,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句意:现在陛下打算继承先王的事业而废弃那最重要的事情。/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3D“晚上农闲时可演习武功”说法错误,原文“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意思是“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4(1)粮仓建于籍田东南,作物集中收藏在里面,按时令分发作物种子。(2)使供神的祭品匮乏而阻塞民众的财路,以后靠什么向神祈福、役使民众呢?5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可以带动民众致力于农耕,这样才会使供神的祭品丰厚,民众的财路才会不断,向神祈福、役使民众便有了保障。参考译文:周宣王即位后,不去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虢文公劝谏说:“不能这样。民众的大事在于农耕,天帝的祭品靠它出产,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国事的供应靠它保障,和睦的局面由此形成,财务的增长由此奠基,强大的国力由此维持,因此稷是很重要的官职。古时候,太史按时令察看土情,当阳气积聚充足,土气开始活动,房星在中晨见于南天,日月都出现于营室,这时土地便可耕耘了。开耕前五天,乐师报告有当令的和风吹来,天子莅临斋宫,百官各有其职,都一齐斋戒三天。天子还要沐浴饮醴酒,届时,郁人进献香酒,牺人进献甜酒,天子以酒灌地行礼,然后饮醴酒,众吏、庶民都随从参加。到籍田时,稷负责监察,膳夫、农正安排籍礼,太史在前引导,天子恭敬地跟在后面。天子耕一下,百官依次每人耕三下,轮到庶民就耕完了整片籍田。然后由稷检查质量,太师负责监察;司徒检查民众的耕土,太师负责监察。结束之后,宰夫陈设宴席,膳宰负责监察。膳夫在前引导,天子享用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百官依次品尝,庶民最后进食。这一天,乐师带领他的属官审听土风。粮仓建于籍田东南,作物集中收藏在里面,按时令分发作物种子。稷就一一告诫百姓要协力耕耘,说:日夜均等,春雷惊动了蛰伏的虫豸。田地不全部翻遍,将由司寇治罪。于是命令众人道:开始干。农师第一,农正第二,后稷第三,司空第四,司徒第五,太保第六,太师第七,太史第八,宗伯第九,然后天子履行亲耕仪式。收获时也如此。农具都动用起来了,大家都勤奋地从事耕作,整治田界,天天拿着锄具,不错过农时,国家的财物因此而不缺乏,百姓因此而和睦相处。当时,天子的事务只注重于农耕,从不要求自己的官员干别的事而妨碍农务。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因此征伐则有斗志、守备则有财力。像这样,才能取悦于神灵而得到民众拥戴,祭祀能按时供应而国家用度充裕。现在陛下打算继承先王的事业而废弃那最重要的事情,使供神的祭品匮乏而阻塞民众的财路,以后靠什么向神祈福、役使民众呢?”宣王不听劝谏。三十九年,在千亩发生战争,王室的军队被姜氏之戎打败。6、C句意:如今臣虽没有才能,但也是周王的亲族,秉承天子的使命,作为过路的宾客进入陈国,然而有关的官员却不来接待,这是轻视先王的制度啊。“虽”,转折关系的连词,引出的内容为“朝也不才”,与“有分族于周”构成转折关系,“朝也”并非转折的分句,“也”舒缓语气的句中助词,其后不宜断开,排除AD;“于”为动词“到”,是“过宾”的谓语,“以为过宾”是“于陈”的方式,关系紧密,之间不断开,“而”,转折连词,引出下句,置于句首,不能断开,排除B。7CB.“善假于物也”的“假”是“凭借,借助”。句意:于是向陈国借路/善于借助外物。C.错误。“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承”是“捧着,拖着”。句意:以接受上天的赐福/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D.“居则曰”的“居”是“平时、平日”。句意:处在大国之间/你们平日说。8B“敌对的国家”错误,“敌”是“对等,相当,匹敌”的含义,根据后文“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可以推论出“对等,相当”的含义。9(1)这是先王不浪费财物,却能大施恩德给天下的缘故。(2)不妨害(耽误)农事季节,不浪费农民的劳动成果。(这样才能使)人民富裕而不困乏,安逸而不疲劳。10不违背农事季节;注重生产建设;执行与他国之间的交往原则;不荒淫逸乐。参考译文:周定王派单襄公到宋国访问,于是向陈国借路,再去访问楚国。这时,心宿已在早晨出现,(陈国)杂草塞路,不好行走。迎送宾客的人不在边境上,主管路政的司空不巡视道路;湖泊不设堤坝,河上不架桥梁;田野有露天堆积的谷物,场院中的农活还没有结束;路旁没有排列做标记的树木,耕田里的庄稼长得像细草芽;膳夫不供应食物,司里不把宾客引入宾馆。老百姓却要去替夏氏修筑楼台。到了陈国国都,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戴着楚国式的帽子去夏氏家,丢下宾客不见面。单襄公回来,报告周定王说:“陈侯虽无大的灾祸,国家也一定会灭亡。”周定王说:“什么原因?”(单襄公)回答说:“先王教诲说:雨季结束,就修整道路;河水干枯,就修建桥梁;草木凋落,就预备储藏粮食。所以夏令说:九月修路,十月架桥。这是先王不浪费财物,却能大施恩德给天下的缘故。如今陈国已到了心宿晨现的时节,道路还堵塞不通,田野、场院仿佛遭到了遗弃,湖泽不筑堤防,河流不备舟桥,这是荒废了先王的遗教啊!”“周的制度规定说:沼泽地有出产圃草的区域,园囿里有林木和池塘,这都是用来防御灾害的。其余的地方无不是种粮食的土地,农家没有农具闲挂着,田野里没有茂密的荒草。不妨害农事季节,不浪费农民的劳动成果。(这样才能使)人民富裕而不困乏,安逸而不疲劳。现在的陈国,道路找不到,田在草里头,庄稼成熟了也不收割,百姓被陈侯的荒淫逸乐弄得很疲劳,这是废弃了先王的法制啊。”“周的秩官篇有这样的规定:对等国家的使者到了,各种官吏都按照各自担负的职责来供应物品。宾客来了,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一样。所以不论大小来宾,没有不感激盛情的。如果是大国的贵宾来到,(那么管事的官吏)位次还要加高一级,更为恭敬。如今臣虽没有才能,但也是周王的亲族,秉承天子的使命,作为过路的宾客进入陈国,然而有关的官员却不来接待,这是轻视先王的制度啊。”“先王的训令有这样的记载:天道是奖励善良而惩罚淫恶的,所以我们治理国家,不要放纵不法行为,不要沾染怠惰淫乐的恶习,各自遵守自己的法度,来承受上天的恩赐。”“像这样荒废先王的遗教、抛弃先王的法制,蔑视先王的官制、违背先王的政令,还凭什么来保守国家?处在大国之间,而缺了这四者,难道还能长久吗?”周定王八年,陈灵公被夏征舒杀死。九年,楚庄王攻入陈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