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以及史学新动态帮助学生构建和梳理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和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进行分析和合理的论述,尝试从历史的角度揭示现实问题。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包含“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四个子目的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本课主要讲述了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具有转型意义的变化。经济方面的变化有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手工业生产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商人群体化(商帮)、白银货币化等;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有阳明心学兴起、黄宗羲等人的新思想、小说市民化、西学东渐等。 本课内容相对庞杂且理论性、逻辑性较强,需要教师借助历史人物或紧扣一条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和梳理,以便建立知识联系和形成知识脉络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对本课的部分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如资本主义萌芽、利玛窦等相关史实。但本课多数内容涉及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的主干内容,如农业生产商品化、白银货币化以及阳明心学等问题缺乏系统的学习,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长期的历史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对明清历史形成僵化的认识。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掌握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变化的史实,并进一步探究导致明清时期诸多领域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对传统中国的影响从而丰富其固有的历史认识。本课是高中古代史学习的最后一课,需要做好收官,同时开启近代史的学习,注意衔接。四、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明中叶以后通俗小说代表“三言”“二拍”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观念方面出现的一些变化2.结合晋商的个人经历,认识到当时中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3.通过研读史料,探究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经济变迁影响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变迁的基本规律。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明中叶以后的中国在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探究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理解经济变迁影响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变迁的基本规律。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内容庞杂,需要设计一条线索使其变得清晰明确,山西是晋商发源地,可发掘本地教材,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利用山西商人的经历反映出明清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梳理出明清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有意义、可理解的知识结构,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经济领域)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意识(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社会意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社会存在的变化。从国家新旧对比的角度,展开本课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增加了必要的教学资源,如白银货币化、阳明心学等,形成逻辑认知。最后自然生成明清转型艰难这一结论认识。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天乩之白蛇传说图片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什么身份?是书生吗?其实在明代冯梦龙所编的通俗小说警世通言中,讲述白蛇故事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对主角许宣是这样描述的: 材料一 绍兴年间,杭州临安府过军桥黑珠巷内,有一个宦家,姓李名仁。见做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为邵太尉管钱粮。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排行小乙,他爹曾开生药店,自幼父母双亡,却在表叔李将仕家生药铺做主管,年方二十二岁。 -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教师:材料中许宣是什么身份?(学生:经营药铺的商人)教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关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南宋时的话本西湖三塔记又有了许多改变。明末冯梦龙改编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恐怖的神怪故事变为反对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在唐人小说中,类似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许宣这样角色的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南宋奚统制之子。在唐宋传奇、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市民小说里,主人公却变为“生药铺主管”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一、现象之新(1)小说的市民化1.新主角 材料二 据粗略统计,在“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其中,喻世明言十一篇,警世通言十三篇,醒世恒言九篇,约占四分之一;此类作品在“二拍”中所占比例更大,初刻拍案惊奇十六篇,二刻拍案惊奇十八篇,几近二分之一。作品以如此铺张的笔墨描写“市井细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罕见其匹的。 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教师: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市民成为明代小说中的新主角)教师:市民成为小说的主角,这俨然成为明清小说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此外,明代小说在故事情节中反映的价值观念也与以前有所不同。警世通言中的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篇就折射了这一历史现象2.新观念材料三 这篇小说描写了宋金和他的妻子刘宜春的悲欢离合。商人刘有才最初选择宋一作他的女婿只是贪他是个好劳力,“看他一表人才,又会写,又会算,招得这般女婿,须不辱了门面”。这种“门面观”已不是看等级,而是看人的使用价值。后来,当宋金一病不起,失去使用价值时,刘有才便在行船途中将他抛弃于荒野,只道扔掉了一个累赘,从此再不相见。谁知宋金后来偶然发财,成为家资万贯的富商,当宋金化名钱员外再来向刘家求婚时,刘有才“求之不得”,殊不知钱员外正是被他抛弃于荒野的宋小官人。发了财的宋金终于和他的妻子团圆了。小说虽然对刘家夫妇的势利眼予以辛辣讽刺,作品的立意是赞扬刘宜春“从一而终”的坚贞,但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金钱在市民婚姻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教师:这个故事反映当时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婚姻观念?学生:重视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 材料四 这一时期用超过方言的通俗语言叙述的白话小说数量急剧增加,创作出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长篇巨著。木氏认为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的繁荣孕育了出版文化,知识分子成为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这些都是白话小说发展的背景。上田信著,高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教师:明代小说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城市经济的繁荣;知识分子的推动;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业得以发展的物教师分析:总的来看,无论是明代市民通俗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份变化,还是以金钱作为婚姻新砝码等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明中叶以后的社会呈现出一种“重商”的社会风气,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市民阶层也得到了壮大,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明明代社会悄然孕育社会转型的新因素。明中期以后的社会为何会形成“重商”的社会风气呢?商人的地位为何会提高呢?或许,我们可以从16世纪初期晋商的经历中寻找到一些答案。(2)儒学的社会化1.阳明心学的流行榆次常氏是我国福建至欧洲腹地的万里茶路的开拓者,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是有名的儒商世家。常家庄园因此也便有了“中国儒商第一家”的美誉。 _刘元亮教师:常氏家训缘何由过往的“学而优则仕”转变为“学而优则贾”?学生:风气的转变。材料五 朱子学重视沉思默想来修得儒学伦理,而陆九渊的思想与之不同,认为伦理自在心中,观察心的变化就能够得到真理。这种思想孕育出这样一种意识:没有时间做学问的人,只要有心,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也能够成为儒学所要求的真正的人这一意识支撑起商人的伦理。16世纪王守仁在陆九渊的基础上创造出阳明学。这一思想能够被商人等广大社会阶层所接受,原因就在此。 上田信著,商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教师:陆王心学中的哪些内涵会对明代山西商人产生影响?有什么影响?学生:内涵理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天理;致良知等。影响鼓励人们奋发立志,为明中叶商人提供依据 材料六 心学由心求理,以心包容万有,对释道皆有包容倾向。释、道皆有直接普世化倾向,而儒学虽有普世关怀,却必须通过精英主义折射体现使自身多一分普世性。复因以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良知”为依据来追求与天理万物的同一和更彻底的自由,心学便突出了儒学自身直接普世化的道路。 赵轶峰:明代中国历史趋势:帝制农商社会教师:明代阳明心学的流行对传统儒学有何影响?学生:促进儒学普世化、社会化,适应了当时社会变化的要求教师:阳明心学使探索圣人之道从高不可及降落下来,适应了全社会世俗化的变迁。在阳明心学的刺激下,明朝后期兴起了一批具有反传统精神的思想家,他们在正统的程朱理学之外,提出了一系列能够反映社会变迁的新思想。2.新思想的萌发 材料七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造就了一批胸怀远大、视野开阔的思想家。明朝中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市民阶层的不断成熟和壮大,封建社会的内部格局及利益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面临一个走向经世致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绝好契机。明末清初王朝鼎革,使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天崩地裂”的动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一代思想家普遍感到,封建社会已到了穷途末日,必须另找出路。 李明伟:综合与凝滞:清前期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发展教师:明末清初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哪些?学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市民阶层的不断成熟和壮大;满人代汉人 材料八 宋代的知识分子,包括创立了朱子学的朱熹他们在内,比起通过出版方式让他们自身的思想问世,大部分是通过与知识分子同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普及思想的。但明朝末期的李贽却是通过出版著作而获得了读者。-上田信著,高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教师:与宋代朱熹等人相比,明末李贽等人的思想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学生 出版著作教师:李贽等人的思想是通过出版印刷的方式扩散的,而非“朋友圈”书信的方式这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但这种传播方式是依赖于一个基本的条件出版业的发展 教师:明朝时候,不仅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小说开始销售一些带插图的精装本,像本草纲目等实用书籍尽管篇幅巨大,也得以出版问世。请大家根据课本完成表格除此之外,新思想的传播也自然得此便利。明朝灭亡而代之以满族清朝这对汉族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这使汉族知识分子不禁产生了这样种反省:在消灭了元朝这样一个异民族统治政权以后,汉族所建立的明王朝为何会走向灭亡?为何被满洲人所灭?于是,明朝末期出现了一批试着去深入思考的知识分子。 材料九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上田信著,高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教师:材料反映黄宗羲的真正主张是什么?学生:以公利为先教师:黄宗羲的思想目的在于阐明明朝灭亡的原因,提出应对的具体办法。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质疑皇权从何而来。他认为皇帝权力是为了担当公利而诞生的,当统治者试图实现自己的利益时,其统治也就丧失了正统性。与黄宗羲齐名的顾炎武明确地将“天下”与“国家”区分开来。 材料十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皇帝的姓)改号(国家的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著,C清)黄汝成集驿;日如录集释教师:顾炎武认为“亡国”“亡天下”分别指的是什么? 学生:“亡国”指改朝换代;“亡天下”指民族沦亡教师:对顾炎武而言,天下是文明,国家是政权。将两者区别开来,只要保持天下的秩序,即便政权变化也无妨。他把朱子学里模糊不清的国家体制和文明体系区分开来。黄宗羲与顾炎武没有把文明和民族联系起来进行理解,而王夫之的思考却带有民族主义色彩。 材料十一 夫人之于物,阴阳均也,食息均也,而不能绝乎物。华夏之于费软,教穷均也.聚析场也,而不能绝于夷狄。所以然者何也?人不自听以绝物,则天雄我是爱更不自的以美的地维绝示大意:华夏民族如果不划清与夷狄的界限。地维就会断裂王夫之:黄书教师:关于华夷关系,王夫之的主张是什么?有何特点?学生:明确华夷区别 特点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 材料十二 当时一些进步报刊,如江苏杂志、国民日日报公开使用黄帝纪元。尊黄帝为始祖、为国魂在尊皇排满的思想下,当时不少革命者纷纷以黄字命名,如章士创笔名黄中黄,陈天华笔名思黄等等。 王兴国:王船山(黄书)与近代尊黄思潮的兴起教师:王夫之的尊黄思想对近代有何影响?学生:促进近代民族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十三 纵观明夷待访录。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其中以制度限制君权、臣为君主师友而非仆委、以公天下为法要而止等等。无不振章而私法非法、宰相执政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多途取士、君主三妻而止,无不振聋发聩,超越古人。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对(明爽待访录)的一种新解读教师:黄宗羲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学生:虽然没有脱离传统儒家,但强调民本精神、限制君权教师:虽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也不可能跳出时代的局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明末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 除了思想方面的上述条件,山西商人经商致富还有哪些时代赋予的条件呢?(三)经济的多元化 1.农业生产商品化 材料十四 首先,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四乡,从明中叶以来,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代。可见,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也就是说,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当然是乡村工业、原始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因忙于工业而无暇顾及,不得不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教师: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农村在经营重心和经营方式上有何变化?学生:重心以丝织业为主业,以农耕为副业。方式雇佃农耕地教师:这种主业与副业倒置的现象,截然不同于传统农村,这也是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主要特征。 材料十五 江南是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地区,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几千万匹棉广地区输入襄花。山东、河南等植棉区,由于不善织布,每年却要从江南大量输入棉布,而向布但由于区域内调剂和向福建等地输出,江南每年要从华北地区输入北花,甚至从湖江南等地源源输出棉花。 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教师:明代棉布生产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对商帮产生有何作用?学生:特点:棉花与棉布生产基本脱节。作用有利于地域商帮在棉花、棉布的大规模长距离贸易中兴起教师总结:由于棉布生产集中在江南一隅以及全国棉花和棉布生产的脱节,就形成了北花南运、南布北销的商品流通格局。这样的花、布流通格局,就为徽州商人、洞庭商人、山陕商人、福建商人和广东商人从事大规模、远距离的棉花棉布贸易提供了可能。总之,这种农业生产商品化和棉布生产特点就为山西商人经商致富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和商业条件。 同时,在一些以纺织业为主业的江南市镇中也出现了自由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材料十六 然而,对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不能估计过高,它只是稀疏地出现在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等个别部门中,而且先天不足,好景不长。明代江南地区在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繁荣之后,到天启、崇祯年间,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危机铺天盖地地袭来,很快便把这种脆弱的“萌芽”摧残了。 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教师:明代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何难以继续发展?学生:只存在于个别生产部门;先天不足;明末政治经济的摧残教师:从事大买卖需要巨额的投资,若非大商人根本无法进行。山西商人有什么筹集资金的方法呢? 材料十七 第一,“合伙”。这在史料中有记载,即几个人完全平等,共同出资参与经营。如,乔贵发与秦姓老乡开起了乔秦两家的大公司”广盛公”。 二,委托资本。把资金委托给有商业才能并且值得信赖的人,由这个人作为出资者的代理人负责赚钱。如,阎维藩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经理。百度百科教师:山西商人获得资金支持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与人合伙;替人理财;教师:这些筹集资金的方法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人的一个变化,即商人的群体化商帮的出现。自明代中期起,全国各地陆续兴起一支支地域商帮,成为明清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具体标志2.商人的群体化 材料十八 所谓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团体。明中叶以前,中国的商人活动从未出现过很有特色的商人群体,大都处于有“商”无“帮”的分散经营状态,明中后期商帮的形成,正是当时商人队伍壮大,商人地位提高和商业竞争激烈的典型反映。 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教师:商帮有什么特点?学生:地缘与血缘关系相结合;自发形成,商人互助;以会馆为固定联络处所)教师:以山西商人为代表的晋商等商帮的兴起还需要哪些条件?3.白银货币化 材料十九 明中期开始的这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客观上推进了商品流通的进程,为商人大规模开展经营活动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民间行用白银货币化的时代,正是各地商帮先后产生的时代。 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教师:白银的广泛使用对商帮有何作用?学生:推进商品流通,为商人的经营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教师:白银货币化为何会在明代中后期实现? 材料二十 中国的这种全球化贸易,使大量生丝、丝绸、棉布流向各国,由于海外各国始终处在结构性贸易逆差之中,导致白银货币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弗兰克研究,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37000吨和75000吨白银,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其中17世纪为13000吨,18世纪为26000吨。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另外,有3000吨到10000吨,甚至高达25000吨白银是从美洲直接通过太平洋运到亚洲,而这些白银大多数也最终流入中国。此外,日本至少生产了9000吨白银,也被中国吸收。因此,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将近48000吨白银,通过马尼拉获得1000吨甚至更多的白银。这些加起来,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教师:明代白银为何能够成为主要货币?学生:长期对外贸易顺差带来白银大量流入材料二十一 洪武八年(1375)是宝钞开始推行的时间,以此为限,大致到洪武二十年(1387)的十几年间,是民间使用宝钞相对比较顺畅的时期。事实上,明初日积月累,宝钞在流通中投放多而回笼少,很快就出现了弊病。官吏利用发行宝钞之机,营私舞弊。自洪武二十一年(1388),契约中出现了民间以白银为通货的交易,说明宝钞壅滞不行以后,银在民间交易中迅速抬头。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教师:明代白银能够成为合法通货的原因还有什么?学生:宝钞通胀、官吏腐败致使宝钞难行教师:白银货币化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 材料二十二 由于明代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联性,明朝货币经济对世界性白银的需求和供给的高度依赖,一旦内部和外部发生迭加性危机,基于国家官僚体制的僵化,社会必然丧失应对能力和手段明朝覆灭于1644年“甲申国变”,其中的原因很多,而崇祯末年发生的海外白银供给的骤然短缺直接引发了白银价格上涨和通货紧缩,间接导致铜钱贬值和通胀,以及国家经济基础解体。白银繁荣于大明帝国之际,无意之间,也埋下毁灭的种子。 朱嘉明为白银帝国作序明朝统治在白银货币化过程中是被削弱而不是被强化了,由此王朝拥有的资源更多地让位给市场,国家作用则更多地让位给社会,王朝权力的衰落不可避免。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教师: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有何关系? 学生:明朝官府对社会资源的垄断被打破,集权统治被削弱,间接带来了明朝的灭亡。教师总结:就经济角度看,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的大规模流通,有利于商帮群体的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发达,社会各阶层对商人观念由“贱商”趋向“重商”,也有利于商帮的兴起。但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看,白银货币化冲击了明清集权统治,这或许也是当时明清统治者始料未及的吧。 山西商人能够经商致富,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领域和思想文化观念方面的积极变化,而更多商帮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等级观念,以至于明中后期出现了士商融合的迹象和弃儒经商、弃农经商的社会风气。这些社会变化的痕迹就在市民通俗小说中得以体现,也在明清之际的儒学中得到了呼应。 材料二十三 清前期治国者并未顺应工业文明萌动的趋向,积极调动有利资源革新进取;而是立足于承袭两千多年农耕文明运势的惯习“持盈保泰”。为维护满族贵族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专制集权体制极度膨胀,厉行文字狱更导致“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闷局面,使政治层面层面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因素难以发育,在遏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清朝闭关自守的消极防御对策.进一步导至致闭塞、停滞、倒退,更加远离世界潮流。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教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固守哪些传统?造成转型之艰的原因? 学生:传统: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专制统治、重总结的古代科技。 原因:经济上固守农耕经济,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政治上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思想;外交上闭关自守。 小结:多年来,1840年鸦片战争被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转型究竟从何时开始? 如果从“转型”的概念出发,其主要标志是经济,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结构性转变,那么恰如赵轶峰教授指出的,君主专制和商品经济繁荣并行,士商融合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并存等迹象,似乎在向我们揭示历史的另一种景象: 明清中国正在帝制框架下向农商为基础的商业化社会演变。八、教学评价设计1、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 .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润关系产生2.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萧、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饭运贸易发达B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C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达3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徽商、音商劳力强大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A.秦汉时期B.陪唐时期C .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 (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现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真二铁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5. 明朝嘉绣、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贾易兴起, 中国海商的足达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租地位。这说明明朝A民间贸易地位远超朝贡贸易B积极参与世界市场贸易C .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海外贸易一度发达6.明代冯梦龙和凌潆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 )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 .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7.心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8.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0. 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已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商品经济发展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11、( 2010全国卷一·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节选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九、板书设计:1、现象之新:文化 小说戏剧的市民化 主角:市民 观念:重商 反映 儒学的社会化 阳明心学:普世化、社会化 影 新思想: 李贽 响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西学东渐:利玛窦 农产品商品化 经济 商人群体化 白银货币化2、传统之固 小农经济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专制统治 古代科技3、转型之艰:(1) 国家政策:抑商、海禁和文化专制等政策;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2) 资金:旧经济观念的影响,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原始积累。(3) 劳动力:重农抑商政策,使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4) 国内市场: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居主导地位;封建剥削严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影响市场的扩大。(5) 国际市场: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大。十、教学反思:本节课经济思想部分内容较难,在讲解时需要辅之大量史实进行讲解佐证,我采用了具有山西特色的晋商贯穿其中,具有逻辑性,完整性。由于资料准备不齐全,无法以某个山西商人的经历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本课突出了核心素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正确看待明清社会转型与西方的工业文明。本课时内容量大,在上课时注意把握重点与时间、适时取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