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贞观政要》.docx
-
资源ID:95812299
资源大小:47.2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贞观政要》.docx
文言文专题训练-贞观政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摘自贞观政要)【注】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1下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B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C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D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欲不夺农时”与“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夺”字含义不相同。B“克己自励耳”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相同。C“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两句中的“率”字含义不同。D“敦行礼让”与“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昀一项是()A贞观二年,京城蝗虫猖獗,太宗到田野视察,吞下蝗虫,自此蝗虫不再成灾,这里虽有迷信的成分,但体现出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B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在二月为太子举行加冠礼,太宗认为二月举行会影响春耕、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加冠礼仪改在十月举行。C贞观十六年,米价较低,太宗认为,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采取提高粮价、减少赋役、不占用农时等措施,让百姓更加富裕。D唐太宗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要求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让百姓既富裕又有尊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2)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文中王珪是如何和太宗谈论以民为本的问题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节选自贞观政要)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是/B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臭/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C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D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请至于再三”与“因其固然”(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B“诚不可施于百姓”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C“每节己以顺人”与“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D“联安得闻此言”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以大禹凿九山,通九江而没有人抱怨与秦始皇营建宫室却遭到人民非常反对之事对比,向大臣阐述了做事要贵顺物情之理。B唐太宗要求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之事过于豪华就必须停止供应,从而使得贞观年间社会崇尚简朴风俗。C贞观二年,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是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唐太宗考虑到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不允许修建。D魏征认为上有所好,下边必然变本加厉,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国家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的欢乐就会灭亡。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10文中魏征认为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答案1、B句意: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祐吉祥,怎么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道,自然规律就常与吉祥交汇,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阳禁忌呢?农时很要紧,不能耽误片刻。“若动静必依阴阳”,“阴阳”是“依”的对象,不要断开;“不顾理义”,“理义”是“不顾”的对象,不要断开;且“依阴阳”和“不顾义理”构成反向对举;“福祐”是“求”的对象,不要断开,且和后面的“其可得乎”构成反问句,排除A;“若所行皆遵正道”,“正道”是“遵”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C。“甚要”强调“农时重要”,“不可暂失”是具体的做法,两个事件,中间断开,排除D。2BA.正确。“而欲不夺农时”的“夺”,耽误,占用;句意:而又想不占用农时。“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夺”,夺取;句意: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B.“含义相同”错误。“克己自励耳”的“克”,克制;句意:不断克制告诫自己。“能克终者盖寡”的“克”,能够;句意:但能够把整一件事做好的就寥寥无几了。C.正确。“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的“率”,大都;句意: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钱。“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率”,遵循,遵从;句意:这就是我敢于索性去死不管你的原因。D.正确。“敦行礼让”的“让”,谦让;句意: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其言不让”的“让”,谦让;句意:他说话不谦让。3C“提高粮价”错误,由原文“既属丰稔若渐,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可知,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依据。4(1)他们难道不想使百姓安定吗?只是背离了用来使百姓安定的正确方法。(2)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自己身上,还怕(或“避免”什么疾病呢?5通过秦始皇、汉武帝的事例要求太宗止兵戈、息土木,使百姓安定;通过随场帝的教训要求太宗小心谨慎、善始善终。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大臣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建宫室,人力既已用尽,灾祸也就接踵而至,他们难道不想使百姓安定吗?只是背离了用来使百姓安定的正确方法。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自承受了隋朝遗留下来的弊病,懂得怎样去改变,不过刚开始还比较容易,要坚持到底就很难。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从而善始善终。”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诫自己的原因。”贞观二年,京城大旱,蝗虫成灾。唐太宗亲自到田野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就捡起了几只并骂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老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右的臣子大惊,连忙制止说:“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便一口将蝗虫吞下。从此,蝗虫不再成灾。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说:“皇太子即将举行加冠礼,在二月里举行才吉祥,请陛下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太宗说:“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这样做怕要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礼仪改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月里举行最好。”太宗说:“阴阳讲究禁忌,我从不信那一套。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祐吉祥,怎么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道,自然规律就常与吉祥相会。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阳禁忌呢?农时很要紧,不能耽误片刻。”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因此,他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不丰收,人们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既然粮食对国计民生关系如此重大,我又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能够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造福于民。我常常想赏赐天下百姓,使他们都富裕有尊严。现在我减少赋役,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家家户户能够恣意地耕种,这样(他们)就富裕了。我还重视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让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这样(他们)就有尊严了。只要天下都能这样,我即使不听音乐,不打猎,也乐在其中了!”6、C句意:因为他(炀帝)暴虐,所以顺应天命陛下取代他。如果陛下知足,那么现在的尊贵富足就可满足;如果陛下不知足,就超过现在一万倍也不会知足。“为”意思是“因为”与后面的“无道”构成动宾结构,后面断开;“故”表结果,一般放在句首,应在“故”前停顿,排除AB。“更万倍过此”,“更万倍”作状语修饰“过”,“此”为“过”的宾语,“此”后断,开整个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7BA.正确。坚决地;本来。句意:所以公卿再三上书。/顺着它本来的身体结构。B.错误。实在、确实;如果。句意:实在不可以强加在百姓身上。/如果能做到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C.正确,两句中的“以”均为表目的的连词,可翻译为“来”。句意: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D.正确。都是怎么,哪里。句意:我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8C“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是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说法错误,原文是“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靡费良多”,可见,公卿上书请求修建一座暖阁给唐太宗居住是依照礼的规定,且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宫中非常潮湿。选项为强加因果。9(1)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2)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享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这样,是因为劳苦疲惫。10过于奢侈,贪得无厌。滥用刑罚。上行下效。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自古帝王凡是有兴土木的大事,必须以物资人力来衡量利弊。当初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的人力极多,而没有抱怨的人,是因为顺应了力量,众人能享受建设成果。秦始皇营建宫室,但人民非常反对,因为(秦始皇)是为了满足其私欲,建设成果不和人民一起享受。朕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于是不再建造。古人曾说:不要用无益的事物,去损害有益的事物不看见足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心思不被扰乱。本来就知道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就像雕镂器物、珠玉服玩,如果只知道享受它们,那么灭亡的时候就能数着日子到来了。自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服装器物,都得符合品级,不符合他的级别而超规格使用的,应一概禁绝。”所以二十年来,风俗简朴,衣服没有锦绣,财产富饶,没有饥饿的坏情况。贞观二年,公卿上奏说:“依礼中所讲的,六月夏日,可以居住在凉台。但是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宫中非常潮湿,所以请求修建一座暖阁让您居住。”太宗说:“朕有哮喘病,难道会不怕潮湿?但如果修建的话,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以前汉文帝想修建露台,却因为怜惜十户百姓家产(而放弃这个想法),朕功德比不上汉文帝,如果耗费的东西却超过了他,难道是做百姓父母一样的君主的办法吗?”所以公卿再三上书,太宗就是不允许。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臣说:“用华丽的方式装饰宫殿,游览、观赏池台,是帝王想做的事情,(也是)百姓不希望(帝王)做的事情。帝王想要做这些的原因是要享乐,百姓不希望的原因是(那样会造成他们)劳累疲弊。孔子说: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话,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累疲弊的事情,实在不可以强加在百姓身上。我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件事都可以自己决定,当然能自我约束,如果百姓不想做,就要顺应他们的情况。”魏征说:“陛下本来已经爱民,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臣听说:为别人着想的人能康健,为使自己快乐而自私夺利的人不能长存。隋炀帝思想贪得无厌,只喜欢奢侈,主管官员一旦有大工程,稍不如意,就以严刑待之。上级喜欢的,下级就千方百计奉承,长此以往,直到灭亡的一天。这不只是书中记载,陛下也目睹过。因为他(炀帝)暴虐,所以顺应天命陛下取代他。如果陛下知足,那么现在的尊贵富足就可满足;如果陛下不知足,就超过现在一万倍也不会知足。”太宗说:“爱卿说得很好!不是你,我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