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1).docx
-
资源ID:95812981
资源大小:47.7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1).docx
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部分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范成大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妲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注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归故里。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参加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作乐府诗-篇,俾鄂人传之。”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沧洲”,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明月浮空,静穆澄澈。诗人凭高望月,既有怡然陶醉其中、超凡脱俗之感,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悲慨之情。B.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诗人视野开阔,“秦”“楚”大地,皓月当空。一个“熨”字,巧用比拟,将“月色”化静为动,神奇生动。而月下江流平静顺滑,如白练般的柔美也随之毕现眼前。C. 词人善用典故,如东晋庾亮之典和苏秦之典,或抒发欣喜之情,暗寓辗转劳顿但功业难成之苦。D. 这首词感喟颇深,却不乏豪放清逸的风韵,意境阔大,想象丰富新奇,语言流畅飘逸。16. 诗人登楼宴饮,凭高赏月,感喟颇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A 16. 上阕回忆起笔,直陈“十年十处过中秋”,暗寓辗转流离之苦。然后描写景物,抒发了对中秋月色和大好河山的赞美,“老子个中不浅”,表达了流离漂泊之后高楼赏月的豪兴。然后触景生情,由眼前离合关河引发山河破碎、年事已高却功业未就的悲慨。最后借“酾酒问蟾兔”表达辞去公务退归田园的轻松喜悦。(答对3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老子个中不浅”,个中,此中。结合注释的典故,词句理解为“老子今夜豪兴不浅”。所以,“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悲慨之情”这一说法不妥。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变化的梳理能力。上阕回忆起笔,“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直陈“十年十处过中秋”,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暗寓辗转流离之苦。然后描写景物,“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这些语句抒发了对中秋月色和大好河山的赞美;“老子个中不浅”,运用典故,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表达了流离漂泊之后高楼赏月的豪兴。然后触景生情,“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妲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由眼前离合关河引发山河破碎、年事已高却功业未就的悲慨。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最后写“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借“酾酒问蟾兔”表达辞去公务退归田园的轻松喜悦。湖南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家山好刘述挂冠归去旧烟萝。闲身健,养天和。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歧路、足风波。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时醉唱里棱罗。天公奈我何。【注】刘述:字孝叔,湖州(别称“水晶官”)人。举进士,神宗时累官刑部郎中。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宋时,词牌名与词的情感、内容已大多没有关联,本词却是个例外。B. “挂冠”用典,指辞官归隐“旧烟萝”代指故乡,透露出故乡风景之美。C. “水晶宫”与“晴溪短棹”暗相呼应,写出江南水乡特色,点出人物活动。D. 这首词不避口语,委婉含蓄,不经意写来,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16. “挂冠”之后,词人感慨颇多。词中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 (1)由“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可以看出词人对功名富贵的厌弃;(2)由“闲身健,养天和”“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可以看出对悠闲自得生活的喜爱;(2)由“天公奈我何”可以看出词人摆脱世俗功名羁绊的豪放洒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D.“委婉含蓄”错误,“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足风波”“家山好”“天公奈我何”等用语直接表露词人对功名富贵的厌弃以及对家乡美景以及生活的喜爱,语言直白。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态度的能力。“挂冠”是指辞去官职,考生需要找出词人辞去官职之后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概括人生感慨。如“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歧路、足风波”是说功名富贵不由人掌控,不要贪恋,并用“歧路”来指之前的为官之路,认为这条道路“足风波”,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对功名利禄以及仕途的厌弃。如“闲身健,养天和”“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时醉唱里棱罗”是说挂冠归乡后,悠闲自得,内心平和,家乡风景优美,可以快意游览,可以时时“醉唱”,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归乡后生活的悠闲之态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如“天公奈我何”是说天公能奈我何,摆脱了世俗的功名富贵,再也不必受庶务的干扰,可以看出词人摆脱这一切的豪放和洒脱。湖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茂陵:汉武帝陵墓。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B. 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C. 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D. 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16. 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5. C 16. 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的英气勃发,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回汉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正是时代的需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在匈奴时”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两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情感主旨的能力。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的是两幅画,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两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回忆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最后总结,这些虚写内容,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苏武被扣以及回到汉朝后的情景以及感情。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在诗歌中提及这样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物,自然抒发了赞美之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抒发歌颂不屈品质的情感。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全诗借凭吊古迹而发出感慨,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这是一种具体的情景的想象,把苏武不同时期的生活面貌以及心理动态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抒发出内心的一种志向,突出表现诗歌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情怀。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B. “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迅速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C. 词的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D. 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溪”,比“一朵云”“一团云”,都更有意境。16. 词中“作个闲人”中的“闲人”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闲人可以指闲散自在、乐观通达的人,从“且陶陶、乐尽天真”能看出词人的乐观洒脱,而“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勾勒出的也是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状态。闲人还可以指因怀才不遇、不得重用而赋闲归隐的人。从“虽抱文章,开口谁亲”可见,词人心有抱负,却世无知已,无人赏识,不得已而只能做个“闲人”。【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错误,“几时”意为“什么时候”,表达想要归去却不知几时可以归去的无奈,并没有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几时归去”意思是“何时能归隐田园”,可见诗人有归隐的想法;“且陶陶、乐尽天真”意思是“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词人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表现出豪放达观;“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意思是“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这是诗人设想的归隐生活,弹琴饮酒,赏景吟诗。作者描述的是隐居生活,闲散自在,乐观旷达。由这些内容来看,“闲人”的字面意思是指闲散之人。结合诗人的经历来看,他胸怀抱负,有兼济天下的志向,故而“闲”其实并非他一开始的追求,而是在不得已之后的选择,从“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中可见,诗人满腔报国之志无人能够理解,不受重用,不得不宽慰自己,退一步做个成“闲人”。这里的“闲人”其实是指怀才不遇、不得重用而赋闲归隐之人。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现代诗,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刘克庄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1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句绾合全篇,提出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词人与王实之共勉,句短气促,极富鼓舞力量。B. 全词紧扣“忧边”二字抒情言志,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C. 上片写到韩世忠出身行伍,虽无名师和仙人来相助,但却能谈笑中指挥大军,终成抗金名将。D. “北风”是典型的景物描写,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17. 词人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对此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答案】16. D 17. 本词提出任人唯贤的观点。设问。以“未必”二字起句,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举韩世忠的例子作答,提醒注意,引发读者思考。用典。借用韩世忠的典故,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尺度,提拔人才, 让有识之士有用武之地。对比、反问。把张巡、许远等人才与“金汤”等自然条件进行对 比,借反问语气强调任人唯贤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表达方式多样。在写景、抒情手法之外,夹以叙事、说理,于诗中发表议论,直接表达作者任人唯贤的观点。【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 “北风是典型的景物描写”错,“闻说北风吹面急”意思是“听说边境上疾风扑面”,既然说是“闻说(听说)”,即为虚景,是虚写,是借北风吹面,写蒙古兵进逼边境,来势汹汹, 故并不是典型景物。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上阕“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可知,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此句表达了作者任人唯贤的观点。“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为设问、用典,意思是“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自问自答,前句问谁为好汉,后句回答为“韩五”。本句还运用了韩五的典故,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有金汤便可无张许?”“金汤”指城池固若金汤,本句运用反问、 对比手法,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将城池与人才对比,表明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表达方式多样。“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表现国脉衰微,有什么样的人能固守边关为国戍守,直抒胸臆表达对贤能人才的渴望;作者频频使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气呵成,逻辑严密,虎虎有生气。这种宏论高议,以诗的语言和情感发出,更具一种动人的力量。刘词议论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注释:隐括:指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尔汝来去:对话时你来我去,是关系亲密的表现。寻:长度单位。15. 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昵昵”两句,描写了天将亮时小儿女在夜灯下亲昵地私语的场景。B. “忽变”三句,写琵琶曲调变为高昂,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展现了乐音迅疾雄浑的气势。C. “众禽里”三句,写音乐的婉转错杂,于众声中独不闻凤凰的鸣叫。“跻攀寸步千险”两句,夸张地写出曲调由艰涩上升到陡然下降的起落变化。D. 本词展现了弹者高超的技艺和听者欣赏的境界,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16. 为了将无形的音乐表现得更真切可感,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用了很多相似的手法,请从中任选两种表现手法,结合两首作品作赏析。【答案】15. A 16. 比喻。本词将乐声比作男女谈情的私语、勇士猛进的呼喊、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和坠入深渊(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将琵琶声比作“私语”“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冰泉冷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和“裂帛”比喻手法,变抽象为具体(或:将乐声转化为易于感知的其他声响或形象),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真实可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感染力。烘托。本词中“肠中冰炭”是写音乐一会儿让人感受到悲凉的寒意,一会儿又让人领略到欢快的热情,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情波动;“无泪与君倾”是写音乐之动人,让人连连泣下,以至最后再也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琵琶行则有“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都是通过听者的感受或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音乐的艺术效果,令人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回味无穷。对比。本词所写的音乐忽而轻柔,忽而雄壮,忽而切近,忽而悠远,忽而高扬,忽而低沉。琵琶行中,有“大弦”的骤急粗重和“小弦”的轻柔细密,有“间关莺语”的流利宛转和“泉流冰下”的冷涩悲咽这种手法,呈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描写了天将亮时小儿女在夜灯下亲昵地私语的场景”错误,此处并非实写私语场景,而是将琵琶弹奏声比作私语(或从琵琶弹奏声中听出私语况味);另,“天将亮时”的解说亦不合语意,“微明”是指灯光微弱。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比喻。本词中,“昵昵儿女语”“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等句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如“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等都是比喻,将乐声转化为易于感知的其他声响或形象,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真实可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感染力。烘托。本词中,“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写出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 ,而且简直难以禁受,“无泪与君倾”写音乐之动人,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琵琶行中,如“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对比。本词中,上阙描写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对比,“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写出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呈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