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第828409期.pdf
-
资源ID:95815485
资源大小:13.03MB
全文页数:9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第828409期.pdf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精华版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读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列各题。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裁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0004(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地形土壤热量A.B.C.D.(2)亲嘴楼 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亲嘴楼 逐渐增多。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3)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 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答案:DAC【提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低,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青海、西藏地区海拔高,地形起伏较大,热量不足。综上所述,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地形和热量.故选D。(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亲嘴楼”说明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拥挤,反映的是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所以要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故选A o(3)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 逆城市化 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并不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缓慢。故选C o2、2月 2 1 日,2 0 2 1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 三农 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图和新乡村建设一角冬季拍摄的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o扩建村落0保留村落/6新建村落。移拆村落/现 状 道 路/./新建道路 公交站点(1)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乡村人口密度B.提高乡村人口素质C.邻里和睦,城乡一体D.合理布局,方便出行2(2)根据图片信息,图中的新乡村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岭南地区B.皖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答案:D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新建村落和扩建村落都沿道路建村,村落旁边有公交站,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出行,ABC错误,D 正确。故选Do(2)根据图片信息,冬季该地区的植被还是绿色,说明应该是常绿林,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同时图中的建筑特色类似于徽派建筑马头墙,B 正确。故选B。3、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丙、丁代表的城市群依次是()A.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渝3B.川渝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C.川渝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D.珠三角川渝京津冀长三角(2)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最合理的是()挖掘地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发挥成渝的辐射作用,优化城市体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分工协作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减缓碳达峰进程A.B.C.D.答案:BB【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乡区位分析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4、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4工业总产值(亿元)产 业 结 构(%)/W 1山2005(年)6050403020101980 1985 1990 1995 2000-35 000-30000.25 000.20000-15 000-10000-5 0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工业总产值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I业总产值的增长图(1)关于城市化对该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B.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小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2)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A.B.C.D.答案:AC【提示】城市化的利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对策。【解答】(1)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A正确;城市化发展,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业应朝着集约化的城郊农业发展,所以生产活动密度会增加,B错误;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对降水的滞留作用会降低,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C错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环境容量应该减小,D错误。故选Ao(2)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正确。故选Co5、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乡资金、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不断流动和集聚,使城乡空间结构以及作用机制发生改变,出现新的特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产长期集中在矿区和城区,城区的发展受矿区的牵引作用较为强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城矿乡的空间结构。图1示意我国某煤炭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前后的城乡空间结构演进模式(非正常排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rw 41人n域 Ann,J)|优旭)F I(1)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是()A.B.C.D.(2)阶段时,该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情况为()A.城镇空间分散发展速度缓慢B.城镇空间聚合发展速度缓慢C.城镇空间分散发展速度较快D.城镇空间聚合发展速度较快(3)推动该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迁移产业结构演变市场扩大交通网络完善A.B.C.D.答案:BA6D【提 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 答】(1)略。(2)略。(3)略。6、图6是某城市各等级超市空间分布演变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图 6(1)关于该城市各等级超市空间分布演变的叙述,正 确 的 是()A.各等级超市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B.郊区的人口数量逐渐超过中心城区C.便利的交通促使各等级超市向郊区发展D.中心城区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2)与大卖场相比,便 利 店 和 社 区 店()A.店 址 数 量 更 少B.人 口 规 模 更 大C.商 品 种 类 更 多D.服务范围更小答案:CD【提 示】7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不同等级之间的超市,相互距离是不同的。且由于交通通达度较高,各等级超市逐渐向郊区扩散。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等级越大的超市人口规模更大,B 项错误。图中无法判断中心城区是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 项错误。(2)服务场所的等级不同,服务范围、种类、数目等也不同。大卖场相较于便利店和社区店等级更高,其数量会更少,人口规模更大,商品种类更多,服务范围更大。故正确选项为D。7、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推测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少B.地形条件复杂C.农业发展条件优越D.基础设施发展落后(2)江西省在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A.注重发展新型城镇B.均衡城镇的分布C.扩大城市规模D.迅速增加城镇人口答案:DA【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8(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江西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普遍存在交通、供水、供气等问题,城镇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故选D o(2)江西省在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发展新型城镇,提高整体城镇化水平;城镇分布受地形、河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统一要求均衡分布;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带来更多的城镇化问题,因此要控制大城市规模:迅速增加城镇人口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城镇化问题,不利于城镇化质量提升。故选A o8、目前全球4 0 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左右。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 G D P 总量的四成。下图为2 0 13 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比较图。(1)据图可知,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A.资源能源短缺明显B.内部经济差异更大C.环境污染问题较轻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为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型升级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答案:9B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京津冀城市群资源能源较丰富;工业区都有环境污染严重问题;京津冀城市群虽然内部差异大,但经济发展后劲足。故选B o(2)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产业转型是发展新兴工业或第三产业;应合理控制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的措施。故选C o9、下图为某城市土地租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I处地租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交通通达度高B.环境优美宜人C.居住人口多D.建筑物高大密集10(2)I I 处可布局()A.化学工业园B.高级住宅区C.物流仓储区D.大型批发市场(3)图中四条曲线不能准确表示该城市主要街道的是()A.B.C.D.答案:AB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远近,从图中可以看出I处地租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其影响因素可能是交通便利,A正确。故选A o(2)从图中可以看出I I 处形成地租较高,且靠近河流,环境较好,可能布局高级住宅区。故选B。(3)城市主要街道,交通便利,地租应较高,地租等值线应向外凸,处部分向中心凸出,不应该是城市主要街道。故选B。1 0、不透水面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地表形成的诸如停车场、房屋和道路等人工地表,除道路外多呈斑块状。城市空间扩展使得大量不透水面取代了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景观,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其高比例的不透水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质量。下图示意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1叶叶K)!-OF()k57 Q-87d5432+1989年-2002年2015 年20 25 30 35 40距城市中心距离时上海(1)造成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时空变化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处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B.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C.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异很大D.气候、地形和水文因素不同(2)针对不透水面斑块,上海今后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其聚集度B.提高其连通度C.减少其数量D.缩小其面积答案:AD【提示】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1、牛胡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辗湖的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2(1)导致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2)河流裁弯取直可以()A.增加航运距离B.增加河道淤积C.减弱洪水灾害D.减小河流流速答案:AC【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故选A o(2)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C正确,D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A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B错误。故选C。1 2、读我国某处海岸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 3(1)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2)与该景观成因相似的地貌是()A.溶洞B.海蚀崖C.河漫滩D.沙丘答案:A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2)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答】(1)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故选Ao(2)该地貌是海水侵蚀地貌,A溶洞为流水侵蚀形成,B海蚀崖为海水侵蚀形成,C河漫滩为流水沉积形成,D沙丘为风力沉积形成。故选B13、读地貌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14扇形地上部砾石 细沙 沙土 黏土 地下水位 地表径流(1)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2)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答案:CB【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2)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解答】(1)沉积物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错误: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B错误;扇形地中下部排水条件良好,且土壤深厚肥沃,适合农耕,C正确;1 5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发展农耕容易出现次生盐碱化,D错误。故选C。(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貌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河谷出口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故选B o1 4、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山脉,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 河流洪积扇(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下图示意阴山山脉河流与洪积扇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阴山南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阴山南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谷众多D.降水集中(2)阴山南麓 叠瓦状 河流洪积扇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为()A.间歇性下降B.间歇性抬升C.连续性下降D.连续性抬升答案:CB【提示】流水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解答】1 6(1)由图文材料可知,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处形成 叠瓦状 河流洪积扇,因此阴山南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河谷众多。故选C。(2)阴山南坡地处断裂带,间歇性抬升,河谷不断下切;夏季多暴雨,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河流出山口处泥沙间歇性沉积,洪积扇叠加发育,形成 叠瓦状 河流洪积扇。故选B o1 5、钱币被称为 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1)(2)题。(1)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甲图上的景观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D.丁图上的景观(2)对乙图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答案:CB【提示】喀斯特地貌1 7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内景观图为广西的桂林山水,该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故选Co(2)喜马拉雅山脉上雄伟壮丽的景观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故选Bo1 6、辽东半岛位于辽宁省南部,北部宽,南部狭窄,除少数山峰海拔在1 0 0 0米以上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 0 0米以下,山势浑圆,地势平缓。辽东半岛岩溶地貌发育广泛,南部、中部和北部以受侵蚀剥蚀影响的山区为主,东南部的黄海沿岸和西部的渤海沿岸则以侵蚀剥蚀丘陵及堆积、侵蚀平原为主。下图示意辽东半岛夷平面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Cmt*.惊丛承百,/兴 -(1)推测辽东半岛夷平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B.C.D (2)阶 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B.海浪侵蚀C.流水溶蚀D.冰川侵蚀答案:DA修惊1 8【提 示】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 答】(1)辽东半岛夷平面形成先是较平整的石灰岩沉积,再被流水溶蚀成山峰,进一步侵蚀成红色风化壳,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最后堆积黄土。故 辽 东 半 岛 夷 平 面 形 成 的 先 后 顺 序 是 ,选D(2)从材料文字信息可知为岩溶地貌,阶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故 选C。17、观 察 下 图 中 河 流a、b、c三 处 的 位 置 与 、三 处 断 面,回答下列小题。(1)河 流 位 置 与 断 面 对 应 关 系 正 确 的 是()A.(l)a,(2)b,(3)CB.(T)b,(2)a,(3)cC.(T)c,(2)一b,(3)aD.(l)c,(?)a,(3)b(2)与 河 流 位 置a、b、c对 应 的 外 力 作 用 分 别 是()A.侵 蚀、搬 运、堆 积B.侵 蚀、堆 积、搬运C.堆 积、搬 运、侵 蚀D.搬 运、堆 积、侵蚀答案:DA【提 示】流水地貌19解析:(1)本题考查流水地 貌。(2)本题考查流水地貌。【解 答】(1)a处于河流上游地区,地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 V 形河谷;b处于中游地区,以搬运作用为主;c处于河口三角洲地 区,地势平坦、水 流慢,泥沙沉积,河床浅而宽。故 选D。(2)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根据河谷的发育和形态,以及河流断面图分析,图 中 的a在上游,河谷呈 V 形;b在中游;c在下游,河谷较宽。所 以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 运,沉 积。故 选Ao18、牛胡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辗,故称之为牛施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 此,回答下列小题。(1)牛 辗 湖 形 成 的 过 程 为()A.B.C.D.(2)下列关于牛班湖及所在地区的叙述,不 正 确 的 是()A.水 质 较 差B.湖 水 较 浅C.平 原 较 多D.流水沉积形成答案:【提 示】流水地貌2 0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牛转湖形成的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解答】(1)据材料可知,牛粗湖形成过程中,河道逐渐弯曲,最后自然截弯取直,图最为平直是开始,然后图变得弯曲,其次图变得更加弯曲,最后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转湖是图,B 符合题意。故选Bo(2)牛帆湖湖水较浅,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牛胡湖在山区很少,平原较多,湖水流动性差,导致水质一般较差。故选D。19、读 地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流水B.冰川C.海 浪 D.风力(2)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答案:DB【提示】风沙地貌解析:(1)本题考查风沙地貌。(2)本题考查风沙地貌。2 1【解答】(1)读 地理景观图 可知图中的景观为沙丘,可知图示区域为沙漠地带,沙漠地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乎其微,沙漠地带的风力比较大,图中的沙丘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沙漠地带几乎没有海浪和冰川活动。故选D。(2)读图可知图中的左上角标有指北针,即图中的左上角方向为正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形沙丘的凸面是迎着风的,即月形沙丘的凸面的指向就是风的来向,读图可知图中的月牙形的沙丘的凸出面是指向西北的,可知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o20、如图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回答下列小题。(1)该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东部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答案:AD【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22(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图示地貌是溶洞地貌,洞内为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所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因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特征,A 正确;喀斯特地貌一般出现在比较暖湿气候环境,不具有冰川广布的特征,B 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是黄土分布区流水侵蚀的结果,不是喀斯特地貌特征,C 错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往往地形崎岖,土层较薄,不具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特征,D 错误。故选Ao(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图示景观为喀斯特地貌,我国石灰岩集中分布地区在云贵高原,其中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云贵高原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因此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南方地区,D 正确;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典型,A 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大多地势低平,多沉积作用,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小,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错误;我国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以沉积地貌为主,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 错误。故选D。21、1998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石灰岩广布的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一一乐业天坑群(甲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甲 乙(1)甲图所示地貌形态与乙图中的哪一种地貌形态成因相同()A.B.C.D.(2)形成这种地貌的地质作用是()23A.海浪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答案:CB【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甲图所示景观为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的溶蚀(化学侵蚀)作用形成。为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形成,C对。故选C(2)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o22、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地貌类型名称为()A.风成地貌B.喀斯特地貌C.海岸地貌D.冰川地貌(2)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A.气候地形B.植被土壤C.地形岩石D.气候岩石答案:B24D【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中 石钟乳、地下河 等关键词可知,为喀斯特地貌,故选B。(2)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为主)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因此其形成主要与岩石、气候有关,土壤、植被、地形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故选D。23、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表示意我国某城市2014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户籍常住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年份2014 年201.-1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全市常住人口(单位:万人)238024152426241524202418户籍常住人口(单位:万人)142014251429143314401445外来常住人口(单位:万人)960990997982980973(1)2017年以来,该城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环境污染严重B.学历要求提高C.适婚人口不足D.经济结构调整(2)该城市目前最可能处于()A.虚假城市化阶段B.再城市化阶段C.郊区城市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D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25(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解答】(1)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该城市外来人口比重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但 2017年以来该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该城市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其他均不属于主要原因。故选D。(2)目前,该城市外来人口数量大,且户籍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全市常住人口呈现波动变化,说明其城市规模应该会继续扩大,故其目前最可能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故选C。24、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发展,受入学制度等因素影响,出生且生长在城市的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下图示意我国某年不同年龄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农村的比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农村的比例总体较低,主要是由于()户籍制度严格生活条件较稳定回流成本较高城乡生活方式差异A.B.C.D.(2)与 14 岁二代流动未成年人相比,1316岁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农村更多考虑()A.收入水平B.受教育机会C.人居环境D.医疗保障答案:CB【提示】2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抑制人口流动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本题考查人口回流的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1)二代流动未成年人的父母来城市时间较长,生活条件相对稳定,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出生且成长在城市,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故乡的生活方式,也制约了回流,正确。故 C选项正确。故选Co(2)与 1 4 岁相比,131 6 岁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人数更多(或回流率更高),主要因为他们处在学龄,受入学制度等因素影响,在迁入地可能无法获得较好的教育机会,只得选择回到老家接受教育。故 B选项正确。故选Bo25、2000年以来,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移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迁往外省的人口主要集中于沿海的华东6 省市,迁入人口相对集中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8 个省区。图4 是福建省各地市行政区划图,下表为某年福建省部分区市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小题。福州厦门泉州龙岩三明外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1.67.423.231.626.9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2.445.424.912.815.3(1)影响表格中福建省各地市人口迁移方向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2)外来人口迁入比重大对厦门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27增加劳动力加剧环境问题拉低房价促进消费A.B.C.D.(3)根据 推拉理论,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移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A.农村经济振兴B.城市居民升学和就业压力减轻C.交通信息技术发展D.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答案:AD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表格中福建省各地市人口迁移方向,沿海各地市以迁入为主,迁入人口相对集中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等经济相对落后的8 个省区。内陆各地市以迁出为主,迁往外省的人口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的华东6 省市。因此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A。(2)加剧环境问题是不利影响,排除。外来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住房紧张,房价上涨,拉低房价不正确。增加劳动力促进消费是外来人口迁入产生的积极影响。故选D。(3)根据材料可知,目前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移方向仍然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从经济欠发达到较发达地区。根据 推拉理论,农村经济振兴,会减少农村人口外迁,A 错误;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不会减轻城市居民升学和就业压力,B 错误,交通信息技术发展,给人口迁移带来便利,促进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移频率上升,C 正确;我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户籍严控制度就开始松动,D 错 误.故 选 C。26、2020年初,中国大陆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扩散蔓延,疫情覆盖面较广。读 2020年 1 月某时段内,从武汉出发人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28北南南徽庆西东京海苏川湖河湖安重江广北上江四2020.01.1001.22武汉出发的各省人流量(比例)(1)流出湖北的人口中,河南、安徽、湖南和重庆的人口较多,其主要原因是()A.政府安排B.生态移民C.地理位置D.文化水平(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强了流入区和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B.C.D.答案:C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流出湖北的人口中较多的省份,都是距离湖北距离较近的省份。故选C。(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加强了流入区和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29 正确:人口流动为人口空间移动,对整体人口老龄化进程影响不大,错误:大规模人口流动,尤其是集中出行,加大交通压力,错误。故选B27、随着现代通讯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通讯行为可作为描述人们行为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东莞市下辖有3 2 个镇街,其中,长安、虎门、塘厦是东莞市工业重地和商贸中心。通过对东莞各镇街长途通讯行为数据的分析,发现东莞市各镇街与全国各省份之间的联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下表为东莞市部分镇街与全国部分省份联系强度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联系比率(%)9.688.907.66 6.205.70 5.32 4.62 4.61 3.91 3.37东莞镇街长安厚街虎门塘厦东城大朗寮步常平RM南城省份湖南广西湖北四川河南江西 贵州重庆浙江福速联系比率(%)20.02 15.82 8.88 9.237.88 6.99 4.973.88 3.48 2.85(1)长安、厚街、虎门、塘厦镇街对外联系强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务工人员与家人联系密切 当地手机拥有量较大当地与外省经济交流频繁当地生活水平较高A.B.C.D.(2)影响全国各省份与东莞市各镇街联系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人口素质B.区域差异、交通状况C.国家政策、资源禀赋D.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答案:CD【提示】3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外联系强度较大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了联系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解答】(1)长安、虎门、塘厦、厚街均是东莞市工业重地和商贸中心,经济贸易较发达,一方面吸引大量外省人口来此就业,另一方面,东莞与外省的经济交流频繁;与当地手机拥有量大和生活水平关系不大。故选Co(2)联系强度较大的省份都是人口流出的省份,这些省份多为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湖南、广西联系强度居前两名,主要是靠近广东,地理位置临近;联系强度与国家政策、人口素质、区域差异等因素关系不大。故选项D正确。故选D。28、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D.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2)图中序号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A.地是朝鲜族的聚居区B.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C.地有傣族庆典泼水节D.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31答案:DA【提示】区域的含义及特征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分界线。(2)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答】(1)图中斜线为黑河一腾冲的连线,为我国人口分布密度差异的分界线,斜线东南地区人口密度大,斜线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D 正确。故选D。(2)地 为内蒙古高原地区,是蒙古族的聚居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 正确。地为黄土高原地区,当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错误。地为云南,有傣族庆典泼水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错误。地四川盆地居民喜欢吃麻辣的食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错误。故选Ao29、陕西省白河县 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状况,致使其成为特困地区集中连片。近年来,白河政府筑巢,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渐渐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 的 归雁经济,加快了一方群众脱贫的步伐。回答18-19题。陕西省白河县 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 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家乡政府政策支持32A.B.C.D.答案:B【提示】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归雁经济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解:据材料可知,归雁经济促进人回乡,说明城市具有人口迁移的推力,可能为城市生活成本高,生活压力大,故对;农村具有拉力,可能家长政府的支持,故对;可能为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创业技术,回乡创业,故对;气候条件基本不会有变化,故错。故选:B.30、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分布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A、B、C、D四处形成该气候的共同原因是()A.多山地高原,地势高、气温低B.气温高对流旺盛,降水丰富C.位于信风带,沿岸暖流流经D.终年受赤道暖流的影响(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33A.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B.地势平坦的热带雨林气候区C.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形区D.南半球中高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3)下列关于各大洲的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洋洲地形特点是:东部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B.非洲大陆被称作 高原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C.亚洲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多高原山地D.南极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平均海拔第二高的大洲答案:CAC【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世界的陆地与海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了各大洲的地形特点。【解答】(1)ABCD四处属于热带南林气候,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受来自海洋的信风控制,湿润的信风在东部迎风坡形成丰沛的地形雨,降水丰富,且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选C。(2)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