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必刷题库08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2021高考化学专题复习08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单选题1.与 IC1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下无砸的是-i反应进程A.反应比要容易发生是因为反应活化能大B.反应和均为放热反应C.H2(g)+2ICl(g)=I2(g)+2HCl(g)AH=-218kJ-mol-1D.反应和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g)+4HF(g)的 反 应 热 为化学健C-HC-FH-FF-F健能/(kJ-mol-1)414489565155A.-1940 kJ-moF1 B.1940 kJ-mol-1C.-485 kJ-mol-1 D.485 kJ m o r13.实验室中可利用FeCCh和 O2为原料制备少量铁红,每生成160g固体铁红放出130kJ热量,则下列有关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FeCO3(s)+1/2 O2(g)=Fe2O3(s)+2CO2(g)AH130kJ-molB.4FeCO3(s)+O2(g)=2Fe2O3(s)+4CO2(g)AH=+260kJ mor1C.4FeCOj(s)+O2(g)=2Fe2O3(s)+4CO2(g)AH=260kJ mol-1D.4FeCO3(s)+O2(g2Fe2O3(s)+4CO2(g)AH=+130kJ m oL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已知 H 7aq)+0H (aq)=H2O(l)AH=-57.3kJ-mol1,则 H2so4 和 Ba(0H)2反应的 AH=2x(-57.3)kJ-mol-B.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1 O2(g)=CO2(g)+2H2(g)AH=-1 9 2.9 kJ m o,则 C H 3 0 H(g)的燃烧热为 1 9 2.9 kJ-moHC.C(g)的燃烧热为 2 8 5.8 k5 moH,M 2 H2O(g)=2 H2(g)+O 2(g)A H=+5 7 1.6 kJ mol-D.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 8 0 0 kJ-moH,则;C 6 H l2 O 6(s)+3 O 2(g)=3 C O 2(g)+3 H 2。)A H =-1 4 0 0 kJ-mol-5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开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我国从2 0 0 0年起逐渐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因为二氧化氯杀菌、消毒能力强,持效长氧化镁可用来制造耐火石专和用烟等明帆能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可做为净水剂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给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可减少光化学烟雾的发生A.B.C.D.全部6 .已知:(1 )Z n(s)+y 02(g)=Z nO(s),”=-3 4 8.3 kJ/mol 2 A g(s)+;O2(g)=A g2O (s),A/7=-3 1.O kJ/moL则 Z nO(s)+2 A g(s)=Z n(s)+A g2 0(s)的 等 于A.-3 1 7.3 kJ/mol B.3 1 7.3 kJ/mol C.-3 3 2.8 kJ/mol D.-3 7 9.3 kJ/mol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同温同压下,H 2(g)+C L(g)=2 H C l(g)在 光 照 和 点 燃 条 件 的 不 同8 .氨气还原法可用于消除NO对环境的污染。放电己知:N 2(g)+O 2(g)=2 N O(g)4 =+18 0.5 0 k J-m o l 4 N H 3(g)+5 O 2(g)=4 N O(g)+6 H 2 O(g)AH2=-905.48 k J-m o 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反 应 使 用 催 化 剂 时 的 不 变C.反应、均属于氮的固定D.4 N H3(g)+6 N O(g)=5 N2(g)+6 H2O(g)=-!8 0 7.9 8 k J-m o l19.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24LCO2与足量NazCh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ONAB.lmolCH4与足量的C1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NAC.已知反应 2sO2(g)+O2(g)=2SC h(g)A”=-akJ/moL 当生成 NA 个 SO3 分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0.5akJD.在 ILO.l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O.INA10.25,lOl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Imol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约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H3coOH(iiq)+NaOH(aq)=CH3coONa(aq)+H?O AH=-57.3 kJ/tnolB.Ba(OH)2(aq)+H2SO4(aq)=BaSO4 J+2H,O(1)AH=-114.6 kJ/molC.2C8HI8(l)+25O2(g)=16CO2(g)+18H,O(1)AH=-11036 kJ/mol25D.C8HI8(D+y o2(g)=8CO,(g)+9H2O(g)AH=-5518 kJ/mol11.25,101 kPa下,32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时,放出763.3U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H?OH(1)+30i(g)=2CC)2(g)+4H20(g)H=763,3kJ/molB.CH3OH(1)+-O2(g)=CO2(g)+2H20(g)H=763.3 kJ/mol2C.2CH3OH(1)+3O2(g)=2CO2(g)+4H2O(1)H=763.3 kJ/molD.CH3OH(1)+-02(g)=CO2(g)+2H2O(1)H=763.3kJ/mol21 2.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I2(g)+H2(g)2 H I(g)AH=-9.48 kJ-mol-1L(s)+H2(g)2 H I(g)H=+26.48 kJ 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产物比的产物稳定B.I2(s)=I2(g)H=+17.00 kJ-mol1C.的反应物总能量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D.Imol k(g)中 通 入 1 mol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 kJ1 3.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A HC.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 1+E 214.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L(g)+H 2(g)=i 2 H I(g)A/=-9.4 8 k J m o l-L(s)+H 2(g)2 H I(g)H=2 6.4 8 k J-m o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产物比的产物稳定B.Im o l k(s)转化为Im o l L(g)需要放出热量C.的反应物总能量比 的反应物总能量低D.Im o l L(g)中通入1m。旧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 8 k J1 5.已知在 2 5 时:2 c(s)+O 2(g)=2 C O(g)H i =-2 2 2 k J/m o l2 H2(g)+O 2(g)=2 H2O(g)H2=-4 8 4 k J/m o lC(s)+O 2(g)=C C)2(g)Hj=-3 9 4 k J/m o l则 2 5 时,C O(g)+H 2 O(g)=C O 2(g)+H 2(g)的反应热 也 为A.-8 2 k J/m o l B.-4 1k J/m o l C.-3 12 k J/m o l D.+8 2 k J/m o l1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则C(石墨,s)=C(金刚石,s)AH 0,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可知AS 则 Im o l 氢气与 l m o l氟气反应生成2 m o i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5 4 6.6 k JB.5 0 0、3 0 M P a 下,将0.5 m o l N 2(g)和1.5 m o 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 H.3(g)放热19.3 k 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 H2(g)2 N H3(g)AH =-3 8.6 k J.m o E1C.H+(a q)+O H-(a q)=H2O(1)AH=-5 7.3 k J-m o F1 则H 2 s o 4 (a q)+C a(O H)2 (a q)=C a S O4(S)+2 H2O(1)AH=2 x(5 7.3)k J m oD.在 10 1 k P a 时,2g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 8 5.8 k 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 H 2 (g)+O 2 (g)=2 H2O(1)AH=-5 7 1.6 k J.m o E 二、多选题1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键能越小,表示化学键越牢固,越难以断裂B.成键的两原子核越近,键长越短,化学键越牢固,性质越稳定C.破坏化学键时消耗能量,而形成化学键时释放能量D.键能、键长只能定性地分析化学键的强弱三、填空题2 0.根据信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化合物A X3和单质X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 Xs,回答下列问题:已知A 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 3.6 和7 6 ,A X5的熔点为1 6 7 室温时A X3与气体X2 反应生成I m o l A X s,放出热量1 2 3.8 kJ。该 反 应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为。(2)在 2 5、1 0 1 kPa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 kJ,其燃烧生成的 CO 2 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 0 0 g CaC0 3沉淀,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在一定条件下,将 1 m o l N 2 和 3 m 0 I H 2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氨气,达到平衡时N 2 的转化率为2 5%,放出Q kJ 的热量,写出N 2 与 H?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能量E增加(4)化学反应N 2+3H 2 k 2NH3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 m o l N+3 m o l HA E=a kJ-m o l N2(g)+-m o l H2(g)A E=b kJ1 m o l N H3(g)t A E=c kJ1 m o l N H3(1)试写出N 2(g)和 H 2(g)反应生成N H 3的热化学方程式:。(5)N aBH M s)与 H z O 反应生成N aBO 2(s)和氢气,在 2 5、1 0 1 kPa下,已知每消耗3.8g N aBH M s)放热2 1.6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 1.如表中的数据是破坏I m o l 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物质ChBr2hH C1H BrH IH2能量(kJ)2 431 9 31 5143236 62 9 8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H2 B.Ch C.Bn D.h(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 F B.H C1 C.H Br D.H I(3)X2+HZ=2HX(X代表Cl、Br、I)的 反 应 是 吸 热 反 应 还 是 放 热 反 应?。(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 出 或 吸 收 的 热 量 最 多 的 是。2 2.工业上制二甲醛是在一定温度(2 30 2 8 0)、压强(2.0 1 0.0 M Pa)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反应器中发生了下列反应:CO(g)+2 H 2(g)?CH 30 H(g)A H i=-9 0.7 kJ-m o l 1 2 cH 30 H(g)C H3O C H3(g)+H2O(g)A/2=-2 3.5 kJ-m o l-1 CO(g)+H2O(g)=C O2(g)+H2(g)”3=-41.2 kJ-mol-1 反应器中的总反应可表示为3CO(g)+3H2(g)一 CH30cH3(g)+CCh(g),计算该反应的NH=四、实验题2 3.某实验小组用0.50 rn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进行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装 置 中 碎 泡 沫 塑 料 的 作 用 是。(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生 成 1 mol比0(1)时的反应热为-57.3 kj-mol J:(3)取 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温度次数起始温度tI/终止温度t/c温度差平均值42七)/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30.1227.027.427.233.3325.925.925.929.8426.426.226.330.4近似认为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0 g-mL1,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C尸则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AH=(取小数点后一位)。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 i有偏差,产 生 偏 差 的 原 因 不 可 能 是(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 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04溶液的温度(4)若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稀氨水分别和1L1 m o ll”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小、AH2,AH3,则AHI、AH2,用的大小关系为24.50mL0.50moi/L盐酸与50mL0.55moi/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温度产飞 纸 板碎纸条(1)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 大 偏 小 “无影响)(2)碎纸条的作用是.(3)实验中(填“能”“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4)某同学用0.25mol/L的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l/终止温度t/C温度差平均值H2SO4NaOH平均值(t2-t,)/125.025.225.128.53.4224.925.125.028.33.3325.625.425.529.03.5近似认为0.55mol/LNaOH溶液和0.25mol/LH2s04溶液的密度都是I g W,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AH=(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上述实验结果的数值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在 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04溶液的温度参考答案1.A【详解】A、反应比反应的速率慢,说明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大,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故 A 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和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都大于生成物,则反应、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 B 正确;C、反应、反应总的能量变化为218kJ,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反应的焰变之和为 H=-218kJmo,故 C 正确;D、反应中氢气参与反应,反应产物中都是化合物,则一定存在化合价变化,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生成物中有碘单质生成,则也一定存在化合价变化,所以反应剩余氧化还原反应,故 D 正确;故选Ao【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2.A【分析】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值即为反应热,依据化学反应的焰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得到反应的焙变。【详解】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含有4 个 C-H键,1 mol甲烷含有4moi碳氢键,同理,Imol四氟甲烷含有4moi碳氟键,化学反应的焰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CH4(g)+4F2(g)=CF4(g)+4HF(g)AH=(414KJ morX4+155KJ m orX 4)-(489KJ mol-1X4+565KJ mol-1X4)=-1940KJ mol1,故选Ao3.C【解析】【详解】160g铁红的物质的量为Im ol,每生成160g固体铁红放出130kJ热量,生成2moi FezCh放出260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4FeCO3(s)+O2(g)=2Fe2O3(s)+4CO2(g)AH=-260kJ/mol,故答案选C。【点睛】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特别注意在所写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写下AH的“+,与”一,、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AH应用空格隔开。若为放热反应,AH为“一”,若为吸热反应,AH为“+”,由于A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计量数必须与A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AH的单位为kJ/mol o4.D【详解】A.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ImolHzO所放出的热量,生成2mO1H2O所放出的热量为2x57.3kJ,但生成硫酸钢沉淀的反应还要放出热量,则 H2sCU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小于2x(-57.3)kJ.mol1,故 A 错误;B.由燃烧热的概念可知,甲醉燃烧应生成液态水,则CH30H的燃烧热一定不为192.9kJ-mol-1,故 B 错误;C.H2(g)的燃烧热是 285.8kJm o H,生成液态水,则 2H2O(1)=2H2(g)+O2(g)H=+571.6kJmol1,故 C 错误;D.燃烧热是指I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mor,则;C6Hl2。6(s)+3O2(g)=3CO2(g)+3H2O(1)H=-1400kJmol-1,故D 正确;故选D。5.D【详解】酸雨的形成有两种,一是烧煤,含硫的煤燃烧时放出二氧化硫导致硫酸型的酸雨;再就是汽车尾气、硝酸工业排放的是氮氧化物,导致适硝酸型的酸雨,正确;二氧化氯常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正确;氧化镁的熔点高,是很好的耐火材料,正确;明帆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因此明矶可作净水机,正确;玻璃、陶瓷和水泥是三大硅酸盐材料,正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NO和CO反应生成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因此给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可减少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正确;综上所述,全部正确,答案选D。6.B【详解】已知:(1)Z n(s)C)2(g)=Z n O(s),H=-3 4 8.3 kJ/m o l (2)2 A g(s)+;C)2(g)=A g z O (s),A H=-3 1.0kJ/m o 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2)-(1)即可得到 Z n O(s)+2 A g(s)=Z n(s)+A g2O(s)的 =-3 1.0 kJ/m o L-(-3 48.3 kJ/m o l)=3 1 7.3 kJ/m o l,故 B 正确,故选B 7.C【解析】【详解】A.氯化镂和氢氧化钢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能发生,所以选项A错误;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B选项错误;C.石墨变金刚石,曰0,吸收能量,金刚石能量更高,所以更不稳定,所以C选项正确;D.反应的AH只与反应的始末状态有关,与过程和条件无关,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C。8.C【详解】A.反应在电火花作用下N 2与0 2反应产生NO,说明反应发生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A正确;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不能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因此不能改变反应热,故反 应 使 用 催 化 剂 时 的 不 变,B正确;C.反应属于氮的固定,而是氮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没有氮元素的单质参加反应,因此不属于氮的固定,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将-x5,整理可得 4N H 3(g)+6 N O(g)=5 N 2(g)+6 H 2 O(g)=-1 8 07.9 8kJ-m o l-1,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9.D【详解】A.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计算2.24 LCCh物质的量,故 A 错误;B.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是连续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能继续和氯气反应,故最终得到的一氯甲烷分子数小于NA个,故 B 错误;C.根据方程式,2SO2(g)+O2(g)2 S O3(g)AH=-akJ/mol,当生成NA个(ImoDSCh分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O.5akJ,故 C 错误;D.CO32-+H 2O H CO 3+0H ,碳酸根水解导致阴离子个数增多,故 在 1 L0.1mol/L的Na2c03溶液中,阴离子个数大于ONA个,故 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理解,本题中注意生成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确定的,因此反应放出的热量是确定的。10.C【分析】中和热为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Imol液态水释放的热量;燃烧热为I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释放的热量;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根据定义分析判断。【详解】A.乙酸为弱酸,反应过程中伴随着醋酸电离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 A 错误;B.Imol硫酸与Imol氢氧化钢反应除生成2moi水外还有硫酸钢沉淀生成,反应放出的热量大 于 114.6kJ,故 B 错误;C.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则 2mol辛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11036kJ,故 C 正确;D.辛烷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与燃烧热对应,故 D 错误;故选:C11.D【详解】试题分析:25、101 kPa下,32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时,放出763.3kJ热量,25、101 kPa下甲醇是液态的,32g甲醇的物质的量为Im o 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1)+-02(g)=CO2(g)+2H2O(1)H=-763.3kJ/m o l,答案选 D。2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2.C【分析】已知:L(g)+Hz(g)=2H I(g)H=-9.48kJ-mol l;0 I2(s)+H2(g)=2 H l(g)H=+26.48 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可得I2(g)=I2(s)H=-9.48kJmorl-26.48kJ,mor=-35.96kJmorl,根据二者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判断。【详解】A.反应、的产物都是H I,状态相同,稳定性相同,故 A 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2(s)=L(g)H=+35.96kJm o H,故 B 错误;C.由 L(g)=l2(s)AH=-35.96kJm o H,可知L(s)能量小于k(g),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故 C 正确;D.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48kJ,故 D 错误。答案选C。13.B【详解】A.催化剂可降低反应需要的活化能,则过程b 有催化剂参与,选项A 错误;B.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4 H,选项 B 正确;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选项C 错误;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焙变等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图中不能确定正逆反应的活化能,选项D 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焙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烂变、活化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 为解答的难点,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1 4.C【详解】A.由L(g)+H 2(g)=2 H I(g)A”=-9.4 8 k J-m o l T,L(s)+H 2(g)2 H I(g)”=2 6.4 8 k J.m o H可知,两反应的产物为相同状态的同种物质,其稳定性相同,故A错误;B.由L(g)+H 2(g)=2HI(g)”=-9.4 8 k J-m o H,(2)I2(s)+H2(g)2 H I(g)=2 6.4 8 k J-m o r i可知,根据盖斯定律-得,L(s)=l 2(g),/=(+2 6.4 8 k J/m o l)-(-9.4 8 k J/m o l)=+3 5.96 k J/m o l,”(),是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故 B错误;C.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因此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故C正确;D.由L(g)+H 2(g)=2 H l(g)A=-9.4 8 k J-m o r i 可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I m o l L(g)中通 入l m o l H 2(g),发生反应放热小于9.4 8 k J,故D错误;答案为C。1 5.B【详解】根据所给热化学方程式,依据盖斯定律-沙旺得C O(g)+H q(g)=C O 2(g)+H 2(g)的反应热 H4=A H3H2!H i=-4 1 k J/m o l,B 项正确,答案选B。1 6.B【详解】A.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比金刚石稳定,说明石墨能量低,反应吸热,AH。,A错误;B.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HV),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更多,AH更小,B正确;C.C(s)+H 2 O(g)=H 2(g)+C O(g)为吸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C错误;D.反应自发进行 G=AH-TAS0,若一定条件A G=A H-T A S 0,D 错误;故选B。17.D【解析】【详解】A、H+(a q)+O H (a q)=H2O(l)A H=-a k J/m o l,说明 1 m o l N a O H 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为a k J,A错误;B、CUS O4-5 H 2 O(S)=CUS O4(S)+5 H 2 O(1)H=+b k J/m o l,说明胆矶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为 bk J,B错误;C、因氢气的燃烧热为c k J/m o l,故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 H2。=2 H 2(g)+O 2(g)A H=+2 ck J/m o l,C 错误;D、N2(g)+3 H2(g)2NH3(g)A H=-d k J/m o l,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某容器中投入1m o l N z 与 3 m o i 也 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d k J,D正确;答案选D。1 8.D【详解】A.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能量守恒,I m o l 氢气与I m o l 氟气反应生成2 m o i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5 4 6.6 k J,故 A错误;B.氮气与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如生成I m o l 氨气,放出热量应大于1 9.3 k J,则N2(g)+3 H2(g)2 N H,(g)A H -3 8.6 k J -m o l-1.故 B 错误;c.生成水的同时生成硫酸钙,放出更多的热量,故 c错误;D.g 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 8 5.8 k J 热量,则 2 m o i 氨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 7 L 6 k J 热量,则2 珥 值)+0 2 棺)=2 珥 0(1)加=一 5 7 1.6 k j.m o L,故 D正确。答案:D。1 9.A D【详解】A.键能越大,断开该键所需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牢固,性质越稳定,故 A错误;B.键长越短,断开该键越难,该化学键越牢固,性质越稳定,故 B正确;C.破坏化学键时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时释放能量,故 C正确;D.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化学键越牢固。键能键长可用于定量和定性地分析化学键的强弱,故 D 错误:答案选ADo20.AX3(l)+X2(g)=AX5(s)A/=-123.8kJ mor C2H5OH(I)+3O2(g)=2CO2(g)+3H2O(1)A/=-2Q kJ-mol-1 N2(g)+3H2(g)i2 N H3(g)A/=-4Q kJ-mor1 N2(g)+3H2(g)2 N H3(1)A/=2(a-b-c)kJ-mol-1 NaBH4(s)+2H2O(l)=NaBO2(s)+4H2(g)A/7=-216kJ mol_1【详解】室温时AX3为液态,AX5为固态(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X3(l)+X2(g)=AX5(s)A/7=-123.8 kJ-mol-根据碳原子守恒有:C2H50H 2cCh 2CaCO3.生成lOOgCaCCh沉淀,则乙醇为0.5 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1)+3O2(g)=2CO2(g)+3H2O(1)AH=-2Q kJ-mol1,(3)1 mol N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一-kJ=4Q kJ,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1 x25%2 N H3(g)AH=-4Q kJ mor1。(4)根据箭头的指向可知a、b、c 均为正值,A4=2(a-b-c)kJ-moH,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 N H3(1)H=2(a-b-c)kJ-molL 消 耗 1 molNaBHMs)放热 Z2 1x 63 8 k J=2 1 6 k J,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aBH4(s)+3.82H2O(l)=NaBO2(s)+4H2(g)A/=-216 kJ-mol-1 o21.A A 放热反应 Cl2【分析】(1)破 坏 I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则说明物质越稳定,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2)破 坏 I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则说明物质越稳定;(3)根据新键生成放热情况和旧键断裂吸热情况来计算回答;(4)根据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来判断。【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 坏 I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高,则说明氢气最稳定,具有的能量最低,故答案为A;(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I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高,则说明HC1最稳定,故答案为A;反应X2+H2=2HX,若 X2为 C b,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243kJ+436kJ=679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432kJx2=864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5kJ,反应X2+H2=2HX,若 X2为 B m 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193kJ+436kJ=629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366kJx2=732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03kJ,反应X2+H2=2HX,若 X2为 L,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151kJ+436kJ=587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298kJx2=596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kJ,因此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反应;(4)因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以氯元素为例计算断开ImolCl-Cl键和H-H 键需吸收能量:243kJ+436kJ=679kJ,而形成2moiHC1放出的能量为2x432kJ=864kJ,所以在C12+H2=2HC1反应中放出864kJ-679kJ=185kJ的热量,同理可计算在Br2+H2=2HBr.L+H2=2HI反应中分别放出103kJ、9kJ的热量。故答案为Cl2o【点睛】反应热411=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其中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即AHM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结果H 0,反应为吸热反应。有的学生在计算时,认为H=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结果正好反了,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22.-246.1 kJ-mol-1【详解】已知:CO(g)+2H2(g)30H(g)AHi=-90.7 kJ mol12 c H 3 0 H(g)C H3OCH3(g)+H2O(g)A“2=-23.5 kJ-mol1CO(g)+H2O(g)C O2(g)+H2(g)3=W1.2 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x2+得 3co(g)+3H2(g)-C H 30cH3(g)+CCh(g)AH=-246.1 kJ/mol o2 3.隔热保温,防止热量的损失 H2so4(aq)+2NaOH(叫尸Na2sO4(aq)+2H2。AH=-I14.6kJ mol-4.0-53.5 kJ-mol-1 b AH|=AH2cAH3【详解】(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稀的强酸、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则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反应用中和热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Maq)+2NaOH(aq)=Na2s04如)+2取0(1)AH=-114.6kJ mol;(3)四次实验温度差分别为4.0C,6.TC,3.9C,4.1,第 2 组误差太大,要舍去,其他三次温度差的平均值为4.0C;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i/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X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 80mLX lg/cm3=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0,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Q=mcT=80gX4.18J/(g)X 4.0=1337.6J=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AHn 13376=53.5kJ/mol,0.025mol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较大,所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 a 正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所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 b 错误;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大,所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 c 正确;故答案为:b;(4)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lLlm olL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均为Im o l,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强碱,一水合氨是弱碱,电离吸热,并且4H均为负值,所以反应热-、AH2,山的大小关系为A H k 孙出,2 4.偏小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不能-56.8kJ/mol abed【分析】为保证HC1反应完,NaOH稍过量,通过测定50 mL 0.50 mo i 盐 酸(0.25mol-L H2SC)4)与 5 0 m L 0.5 5 m o i L N a O H 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At,根据m=pV、Q=c m A t 计算出5 0 m L 0.5 0 m o r L H C l (0.0 2 5 m o l)0.0 1 2 5 m o 1 完全反应生成 0 O 2 5 m o l H 2 O 放出的热量,再换算成反应生成I m o l H z O 放出的热量,即可得到中和热A H。【详解】(1)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热量损失大,求得中和热数值偏小,故答案为:偏小;(2)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3)铜丝具有良好传热性,热量损失巨大,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不能;(4)由表格可知,3 次实验的温度差平均值A t=3.4,溶液质量m=l g/c m 3 x(5 0 m L+5 0 m L)=1 0 0 g,所以 5 0 m L 0.2 5 m o i/L H 2 s o 4 (0.0 1 2 5 m o l)完全反应生成 0.0 2 5 m o l H 2。放出的热量Q=c m A t =4.1 8 J/(g-)x 1 0 0 g x 3.4=1 4 2 1.2 J,则完全反应生成 1 moHO放出的热量=1 4 2 1.2 J x-=5 6 8 4 8 J=5 6.8 k J,即 A H=-5 6.8 k j/m o l,故答案为:-5 6.8 k J/m o l;0.0 2 5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