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325015232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3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为培养高等学校的学生所应具有的中国 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而设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在校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 辉煌成就,把握中国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本质特点,能够对中国文化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评判, 从而为更新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心理素质,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文化体系提供养料和借鉴。二、课程说明1 .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国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振奋民族 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掌握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与特征、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方面的知 识和理论。提高学生的文史素养,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 我国的国情。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 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拓展文化素质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与相关课程衔接:先行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后续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方古代文学专题陕南文化概论学时:总学时32学时,周学时2学时开课学期:第5学期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6 .考核方式:开卷考查(笔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课堂讨论20%、实践论文20%、期末笔试60%o7 .教材: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8.教学参考资料: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粱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张岱年著,文化与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顾伟立著,中国文化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了解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掌握 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文化的功能教学难点:文化的功能授课时数:2教学内容:1 .“文化”的涵义2 .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3 .文化的功能4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形成教学目标:通过对历史地理环境的介绍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 文化的辨证关系,了解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长期束缚于封建肌体,其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事实, 进而对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基础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教学重点: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5 课时数:4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 .传统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 .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三章古代礼制教学目标:了解礼的起源、礼的意义,我国古代礼制的内容,及其社会作用,对礼制在中国社 会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教学重点:礼对中国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教学难点:礼及其产生授课时数:2基本内容:4 .礼及其产生5 .礼的内容五礼简介6 .礼对中国社会的作用与影响第四章宗法制度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这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中国 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和 行为习惯。因此在介绍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教学难点:宗法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授课时数:2教学内容:7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8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9 .宗法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中国的婚姻文化教学目标:认识人类的婚姻现象,了解人类婚姻的演进和模式及其意义;对我国的婚姻制度形 成全面的了解,对我国的婚姻问题形成认识。教学重点:我国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中国婚姻制度与中国社会授课时数:4教学内容:10 .婚姻及其婚姻形式11 我国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12 中国婚姻制度与中国社会第六章中国人的姓名字号教学目标:了解姓的起源、意义 认识中国人的姓、名、字、号的产生,形成对中国“根文化” 的认识。教学重点:姓的意义教学难点:根文化的形成及其价值授课时数:2教学内容:1 .姓的意义2 .姓的产生3 .根文化的形成及其价值4 .名的产生及其意义5 .字、号6 .避讳第七章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及机构设置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机构设置的变迁,对古代 的官僚制度形成客观的评价。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授课时数:2教学内容:1、秦代前的分封制2、秦代至清代的帝国制3、清代以后至现代的共和制第八章中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的官学、私学等教育形式、内容的变迁,书院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 影响,对古代的教育思想有充分的认识、评价。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授课时数:4教学内容:1 .古代的学校教育2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3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第九章 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教学目标:了解古代的官吏的产生形式,正确认识评价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对科举制度 有全面的认识和合理的评价;了解八股文的成就、特点及其影响。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影响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授课时数:4教学内容:1 .先秦的寻访制2 .春秋、战国的养士、客卿制、功勋制3 .汉代察举征辟制4 .隋唐以后的科举制5 .科举制的影响6 .八股文第十章中国古代的岁时历法教学目标:了解历法的种类及其意义,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历法有所了解;了解中国古代纪年、 纪月、纪日的方法,为阅读古代文献奠定基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纪年的方法教学难点:历法及其意义7 课时数:2教学内容:1 .历法及其意义2 .中国古代纪年的方法3 ,中国古代纪月、纪日的方法第十一章儒家思想教学目标:了解儒家思想的内容以及人情化的伦理亲情、汉代儒家神学化的天人观念、宋代儒 家哲理化的理欲之论和儒家人生哲学模式等。教学重点:儒家思想及其演变教学难点: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授课时数:2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及其演变2 .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3 .能用汉语表达主要的儒家文化和与此相关的某些文化现象第十二章道家与道教教学目标:掌握道家的主要哲学思想;道教与道家的关系,对道教形成与发展、基本信仰及其 道教活动等;能够运用这些思想分析中国文化中的某些现象教学重点:道家的哲学思想和道家理想人格教学难点:道家的哲学思想和道家理想人格4 课时数:2教学内容:1 .道家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变2 .道家的哲学思想和道家理想人格3 .道教的形成与发展4 .道教的基本信仰及其道教活动5 .道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