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16:实现收入分配公平.docx
-
资源ID:9587320
资源大小:202.0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16:实现收入分配公平.docx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图示反映的是我国近几年基尼系数(指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数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变化情况。针对图示反映的问题,积极的应对办法是( )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拓展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和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ABCD22021年4月16日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2021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7%。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4%、19.5%、17.0%、10.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43,比2020年同期缩小0.09。由此可以推断出(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国落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日趋优化ABCD3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下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实现状态a向状态b的转变,有利于(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决定分配的机制,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调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劳动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ABCD4如图所示为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当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利益矛盾不断加剧,收入分化加速的时期。我国当前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国家提出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是( )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健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通畅的劳动力流动市场ABCD5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在初次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的是(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B提高最低社会补助标准C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D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6“十三五”期间,中国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中国人的消费观已不仅仅是“维持生活”,正向“享受生活”升级。由此可推断出(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居民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以享受型为主ABCD7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需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这有利于(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消除贫富差距充分尊重知识、尊重技术,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创新性人才的转移性收入,保障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ABCD8第三次分配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重视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有助于(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ABCD9我国分配制度建设正呈现出新亮点。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下列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解正确的是( )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漏,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提倡奉献精神回报社会,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ABCD10对下列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多劳多得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多劳不多得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初次分配领域也应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分好蛋糕意味着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ABCD11某国企作为高铁行业的核心平台,员工薪酬却和一线城市相差甚远,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为此,该国企通过股权激励推行薪酬改革。科技骨干小肖以120万元现金入股,一年后,一笔80万元的股权奖励就落到他头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该改革确立了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按要素分配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再分配理顺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ABCD12渐进性延迟退休是2021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由于住房、教育、医疗支出的压力,部分人质疑渐进性延迟退休,他们担心过了40岁就找不到工作,也担心行业间的退休待遇差距会越来越大,可见,推进渐进性延迟退休需要(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消除行业间退休待遇差异劳动者自觉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ABCD1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但目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比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改变这一现状,必须( )消除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技术工人获得感完善技术工人的培养措施,优化劳动力结构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运用再分配调节机制,提高技术工人工资水平ABCD14根据中国网的报道,进入2021年以来,天津、江西、黑龙江、陕西、新疆等地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包括上海、安徽、吉林在内的多个地区明确调整并在酝酿有关方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会增加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ABCD15“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一直以来,各地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在2021年地方两会上,“引才留才”的热度依然不减各地纷纷出实招持续加大引才留才力度,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尊重知识和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再分配坚持人才报酬与劳动效率同步提高坚持共享发展,努力缩小收入差距ABCD16“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健全覆 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实现公共服务全面均等化缩小个人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利,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ABCD1A【详解】:由图示可知,我国基尼系数总体下降,但仍超过国际警戒线,这说明我国存在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故入选。:拓展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与解决图示中收入分配不公平无关,故不选。:健全和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体现效率,会拉大收入差距,故不选。故本题选A。2C【详解】:材料没有体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我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国落实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符合题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43,比2020年同期缩小0.09,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3D【详解】:状态a向状态b的转变意味着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增加,这有利于调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符合题意。: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决定分配的机制不能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排除。: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增加并不意味着调节过高收入,排除。故本题选D。4C【详解】: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国家提出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通畅的劳动力流动市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能够为提高劳动报酬创造良好的条件,符合题意。: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会减少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不利于增加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不符合题意。: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会拉动收入差距,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5A【详解】A:题干强调初次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A符合题意。BC:社会补助、个人所得税属于再分配,不是初次分配,BC不符合题意。D: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属于第三次分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6B【详解】:经济发展水平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决定因素。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中国人的消费观已不仅仅是“维持生活”,正向“享受生活”升级。由此可推断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居民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正确。: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与收入分配格局无直接关系,排除。: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直接推动恩格尔系数降低,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结构优化,向享受型消费升级,正确。:“人民生活以享受型为主”的说法不符合事实,而且材料也不能得出该结论,排除。故本题选B。7C【详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属于再分配范畴,说法错误。:按知识、技术要素分配不属于财产性收入,说法错误。: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价值,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观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点睛】8C【详解】:第三次分配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这体现了第三次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符合题意。:市场机制是以利益为杠杆的。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在自愿基础上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不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错误。: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通过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主要是帮助低收入者,而不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错误。故本题选C。9B【详解】:第三次分配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这意味着第三次分配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漏,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符合题意。:第三次分配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但分配公平不意味着分配均等,错误。:目前,我国提倡的是兼顾效率和公平,而不是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排除。: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这意味着第三次分配提倡奉献精神回报社会,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C【详解】: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错误。:漫画中多劳者并未多得,多劳不多得不符合收入分配公平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符合题意。:无论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非会员。:该选项内容不是漫画表明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11C【详解】:该国企为了留住人才,通过股权激励推行薪酬改革。科技骨干小肖以120万元现金入股,一年后,一笔80万元的股权奖励就落到他头上。这说明按要素分配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该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改革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收入分配方面注重提高效率,不体现确立了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错误。:该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改革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不涉及理顺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错误。故本题选C。12B【详解】:为推进渐进性延迟退休,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符合题意。:行业间退休待遇差异客观存在,只能缩小,不能消除,说法错误。:题干强调为推进渐进性延迟退休而解决诸多现实问题,该选项有助于劳动者就业,但无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排除。故本题选B。13C【详解】:“消除收入分配差距”,这一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完善技术工人的培养措施,优化劳动力结构。有利于解决“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比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的问题。符合题意。: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解决“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比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的问题。符合题意。:“提高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次分配。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A【详解】: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符合题意,应选。:与题意不符,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而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不是仅仅上调公有企业,非公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样需要上调,不选。:与题意不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来说是增加了负担,但是能够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并不是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选。故本题选A。15A【详解】:引才留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需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符合题意。:“坚持人才报酬与劳动效率同步提高”属于初次分配范畴,而不是再分配,错误。:材料不涉及共享发展,而且也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排除。故本题选A。16C【详解】:应该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故不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人们生活得以保障,从而能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故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有利于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故正确。: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社会保障是通过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故不选。故本题选C。答案第17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