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DBJT13-150-2012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doc

    • 资源ID:95937125       资源大小:2.72MB        全文页数:1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JT13-150-2012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doc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150-2012建设部备案号:J12090-2012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engthening structuresby Self-Compacting Concrete2012-05-28 发布2012-07-01 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发布DB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engthening structuresby Self-Compacting Concrete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150-20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090-2012主编单位:福州大学福建省中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批准单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2 年 07 月 01 日2012福州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的通知的通知闽建科闽建科201218 号号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泉州市市政公用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由福州大学、福建省中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主编的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经审查,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 DBJ/T13-150-2012,自 2012 年 7 月 1 日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该标准由省厅负责管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二 O 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关于同意福建省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关于同意福建省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结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建标标备建标标备201288 号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你厅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的函(闽建科函201284 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项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J12090-2012。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一二年六月七日二一二年六月七日1前言为了规范自密实混凝土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规程。福州大学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工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建设厅等下达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研制与配合比优化、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构件受力性能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同时将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多个省内外重要工程,积累了自密实混凝土生产、施工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闽建科201128 号文件“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项目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通知”的要求,主编单位与参编单位对福州大学在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加固结构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充分考虑了当前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最新编制信息和我省的相关规定,同时还参考、借鉴了国外自密实混凝土的有关规程,完成了本规程的编写工作。本规程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最后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审查定稿。本规程共分9个部分,两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要求;4.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定;5.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6.自密实混凝土性2能检测;7.自密实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8.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工程的施工;9.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质量验收等。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负责。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函告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址: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邮编350108)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名单:主 编 单主 编 单 位:位:福州大学福建省中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参 编 单参 编 单 位:位: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主要起草人:郑建岚罗素蓉王国杰王雪芳杨嘉红吴文达张锡安陈增鹏陈亚亮吴建雄林月云范炜黄利频张会芝庄金平审审查查人:人:黄文巧李镇华彭伙水王世杰陶其东张天宇邹可建3目次1 总总 则则.12 术语、符号术语、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63 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要求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要求.113.1 一般规定.113.2 水泥.113.3 矿物掺合料.113.4 骨料.123.5 水.133.6 外加剂.134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44.1 一般规定.144.2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154.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74.4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225 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255.1 一般规定.255.2 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255.3 自密实混凝土的运输.276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检测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检测.2846.1 一般规定.286.2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检测.286.3 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306.4 自密实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检测.307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自密实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317.1 设计规定.317.2 加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17.3 加固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57.4 加固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77.5 加固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17.6 加固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427.7 构造规定.438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工程的施工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工程的施工.468.1 一般规定.468.2 界面处理.478.3 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488.4 钢筋混凝土板加固施工方法.498.5 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施工方法.508.6 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施工方法.508.7 钢筋混凝土墙体加固施工方法.518.8 拱桥加固施工方法.518.9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施工方法.518.10 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529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质量验收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质量验收.539.1 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检验.539.2 自密实混凝土检验评定.549.3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质量验收.545本规程用词说明本规程用词说明.55附录附录 A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检验方法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检验方法.56A.1 坍落度筒法.56A.2 L 型流动仪法.57A.3 J 环试验方法.59A.4 稳定筛试验.63A.5 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64附录附录 B 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检测方法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检测方法.65B.1 圆环法.65B.2 平板诱导开裂法.67条文条文说明说明.716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 and 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63 Materials.113.1 General.113.2 Cement.113.3 Mineral Admixture.113.4Aggregate.123.5 Mixing Water.133.6Admixture.134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144.1 General.144.2 Target Mean Strength.154.3 Procedure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Mix Design.174.4 Trial Mix,Adjust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Mix Proportion.225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255.1 General.255.2 Produc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255.3 Transport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276 Requirements and Inspec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2876.1 General.286.2 Workability of Fres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286.3 Mechanical Properties.306.4 Long-Term Properties and Durable Properties.307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trengthened withSelf-Compacting Concrete.317.1 General.317.2 Flexural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Flexural Members.317.3 Shear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Flexural Members.357.4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Compression Members.377.5 Shear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Compression Member.417.6 Shear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Frame Joint.427.7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Members.438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Structure Members Strengthened withSelf-Compacting Concrete.468.1 General.468.2 Interface Treatment.478.3 Placing On Site.488.4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Strengthened with Self-CompactingConcrete.498.5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Strengthened with Self-CompactingConcrete.508.6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Strengthened with Self-CompactingConcrete.508.7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Strengthened with Self-CompactingConcrete.518.8Arch Bridge Strengthened wi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5188.9 Masonry Structure Strengthened wi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518.10 Curing.529 QualityAcceptance of Structures Strengthened withSelf-Compacting Concrete.539.1 Quality Inspec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539.2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549.3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Structures Strengthenedwi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5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55Appendix A:Test Method of Workability of Fresh Self-CompactingConcrete.56A.1 Slump.56A.2 L-Box Test.57A.3 J-Ring.59A.4 Sieve Segregation Test.63A.5 Test Method for Slump Loss.64Appendix B:Test Method of Cracking Behaviors of Self-CompactingConcrete.65B.1 Ring Test.65B.2 Inducing Crack Test.67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7111 总 则1.1 为规范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工程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质量检验评定有据可依,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制定本规程。1.2 本规程适用于工程结构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所进行的结构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1.3 加固工程采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具有中文标识的出厂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同时,监理工程师应做好检查验收、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1.4 应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5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的结构设计、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自密实混凝土 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自密实混凝土是在较低水胶比条件下,通过复合高效外加剂,合理使用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优化混凝土集料的级配而配制出的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穿越钢筋能力、抵抗分离能力的新型材料。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中仅靠自重就能填充到复杂模型的各个角落,而均匀自密实成型,同时硬化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2.1.2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 workability of fresh self-compactingconcrete新拌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是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穿越钢筋能力和坍落度经时损失的总称。2.1.3 胶凝材料 binder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2.1.4 胶凝材料用量 binder content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2.1.5 浆体体积 paste volume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外加剂与水所占的总体积。2.1.6 水胶比 water-binder ratio单方混凝土中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之比。2.1.7 浆骨比(体积):paste-aggregate(volume)ratio单方混凝土中胶结料、外加剂与水的体积与骨料总体积之比。32.1.8 矿物掺合料掺量 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2.1.9 外加剂掺量 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2.1.10 自密实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unit weight of freshself-compacting concrete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单位体积质量。2.1.11 坍落扩展度 slump flow用坍落度筒装满自密实混凝土,端部抹平,不需插捣,沿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测量水平面上混凝土坍落后直径大小的平均值。2.1.12 中边差 slump difference between middle and border用坍落度筒装满自密实混凝土,端部抹平,不需插捣,测量坍落后中部和边缘的坍落度差值。2.1.13L 型仪流平度 performance of SCC flowing through L box采用带钢筋网片 L 型流动仪测定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平程度。2.1.14 J 环试验 J ring test采用 J 环与坍落度筒测定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平程度和穿越钢筋的能力。2.1.15 自密实混凝土自生收缩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SCC与外界无水分交换时,由于水泥水化消耗了内部水分,使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下降,所产生的体积收缩。2.1.16 自密实混凝土干燥收缩 drying shrinkage of SCC自密实混凝土在干燥空气中,混凝土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水泥石毛细孔和水泥凝胶体失去水分,使混凝土产生的体积收缩。2.1.17 自密实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volume stability of SCC自密实混凝土在无荷载作用下保持其体积不变的能力。42.1.18 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 cracking-behaviors of SCC在约束条件下,抵抗收缩应力导致自密实混凝土开裂的能力。2.1.19 粗糙度 roughness老混凝土表面的粗糙程度,用灌砂法测老混凝土表面平均灌砂深度。2.1.20 刻槽密度groove density采用刻槽法对老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时,评价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指标。2.1.21 已有结构加固 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structures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2.1.22 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e member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2.1.23 重要构件 important structure member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2.1.24 一般构件 general structure member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2.1.25 增大截面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R.C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2.1.26 二次受力 secondary load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加固前结构(或构件)由于自重等初始荷载已经作用于原结构上,原结构(或构件)已有一定的初始应5力应变,加固后新加固部分与原结构(或构件)存在应力、应变差值的现象。62.2 符号2.2.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cu,i第 i 组的试件强度(MPa)mfcun 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fb胶凝材料 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mwa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用水量(kg);ma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骨料总质量(kg);mb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c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FA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粉煤灰用量(kg);mSG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渣用量(kg);mSF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硅灰用量(kg);mSP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外加剂用量(kg);mg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g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s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w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7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cp水泥占胶凝材料的质量比;FAp粉煤灰占总胶凝材料的质量比;SGp矿渣占总胶凝材料的质量比;SFp硅灰占总胶凝材料的质量比;s砂率();c水泥密度(kg/m3);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FA粉煤灰的密度(kg/m3);SG矿渣的密度(kg/m3);SF硅灰的密度(kg/m3);w水的密度(kg/m3);a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为 1;cc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ct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s砂率();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APV/浆骨比;TPV/单方混凝土中浆体体积;TAV/单方混凝土中骨料体积;W/B 水胶比;8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n 试件组数。2.2.2 抗裂性能指标t0搅拌混凝土加水的时间(min);t1混凝土平板或圆环试件裂缝出现的时间(min);t2混凝土平板试件裂缝出现贯穿的时间(min);T1混凝土平板或圆环试件初裂时间(min);T2混凝土平板试件裂缝贯穿时间(min);A混凝土平板试件开裂面积(mm2);Wi混凝土平板试件第 i 根裂缝的平均宽度(mm);Li混凝土平板试件第 i 根裂缝的长度(mm);N 混凝土平板试件总裂缝根数。2.2.3 新老混凝土粘结锚固强度h老混凝土表面的刻槽密度;n刻槽个数;e每个槽的平均宽度(mm);a粘结面长度,沿此方向间隔刻槽(mm);b粘结面宽度,顺此方向间隔刻槽(mm);hs刻槽平均深度(mm);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MPa);1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2界面剂影响系数;3刻槽密度影响系数;p为整体混凝土的纯剪强度设计值(MPa);9抗剪钢筋植筋率;As抗剪钢筋截面面积(mm2);S 粘结面面积(mm2);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MPa)。2.2.4 加固结构承载力计算2.2.4.1 材料性能Es0原构件钢筋弹性模量;Es新增钢筋弹性模量;fc0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0、fy0原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y、fy新增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2.2.4.2 作用效应及承载力N构件加固后轴向力设计值;M 构件加固后弯矩设计值;V构件加固后剪力设计值;M0k加固前受弯构件验算截面上原作用的弯矩标准值;s新增纵向钢筋受拉应力;s0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或受压较小边钢筋的应力。2.2.4.3 几何参数h0、h01构件加固后和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hw构件截面的腹板高度;As0、As0原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s、As新增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2.2.4.4 计算系数1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10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1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的比值;c新增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s新增纵筋强度利用系数;vs新增箍筋强度利用系数;增大系数或提高系数。113 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自密实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取样、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要求。3.2 水泥3.2.1 水泥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要求,其品种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的规定。3.2.2 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自密实混凝土,不宜采用早强型水泥。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以及设计、施工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等级。应使用旋窑生产的质量稳定、合格的水泥。3.2.3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3.3 矿物掺合料3.3.1 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可选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粉煤灰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矿渣应符合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与福建工程建设地12方标准粒化高炉矿渣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J13-66)的有关规定。3.3.2 配制强度等级不低于 C50 自密实混凝土的粉煤灰宜选用级粉煤灰,配制强度等级低于 C50 自密实混凝土的粉煤灰应选用级以上(含级)的粉煤灰。3.3.3 当使用其它品种矿物掺合料时,应对其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指标进行试验,确认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3.4 骨料3.4.1 骨料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与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泵送自密实混凝土所用骨料尚应符合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中对粗、细骨料的要求。3.4.2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为 2.63.0,其通过公称直径 315m 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宜少于 15%;含泥量不应大于 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0.5%;3.4.3 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可以采用花岗岩、石灰岩等粗骨料。为了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胶结料用量和砂率,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破碎或二次回破的连续级配粗骨料。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0%;含泥量不应大于 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0.5%;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选择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 25 mm。不应大于 3/4 倍的最小钢筋净距,不应大于增大截面最小尺寸的 1/4。当采用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13宜符合表 3.3.3 的规定;表表 3.4.3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泵送高度(m)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501:3.0501001:4.01001:5.03.5 水3.5.1 拌制自密实混凝土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3.6 外加剂3.6.1 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3.6.2 配制自密实混凝土所采用减水剂的减水率不宜低于 25。144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拌合物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设计要求。为了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配合比设计应遵循满足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前提下的最大密实度原则,最大程度地降低浆骨比。4.1.2 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4.1.3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工作性要求,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穿越钢筋能力以及坍落度经时损失。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检验方法见附录 A。4.1.4 自密实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可参照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和附录 B 进行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收缩开裂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相关的指标要求。4.1.5 为了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无引气的自密实混凝土其表观密度不宜低于 2300kg/m3。4.1.6 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 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 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 1/2。4.1.7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 4.1.7 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15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表表 4.1.7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干燥环境0.30.061.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4.1.8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时所用的原材料应与生产时一致,并根据原材料、具体工程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等技术性能的要求,进行配合比的估算、试配、调整和确定。4.1.9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宜采用体积法,按具体工程提供的混凝土技术要求、施工方案中加固截面的尺寸、钢筋的净距选择原材料,确定配合比。4.1.10 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宜在 450kg/m3550kg/m3之间,且不应超过 600kg/m3,水泥用量不宜大于 500kg/m3。矿物掺合料掺量宜在 20%40%之间。4.2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2.1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6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 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cu,0cu,k1.645ff(4.2.1-1)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2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 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cu,0cu,k1.15ff(4.2.1-2)4.2.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当具有近 1 个月3 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22cu,fcu11niifnmn(4.2.2)式中:fcu,i第 i 组的试件强度(MPa);mfcun 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n试件组数,n 值应大于或者等于 30。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 C30 的混凝土:当计算值不小于3.0MPa 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计算值小于 3.0MPa 时,应取 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 C30 且不大于 C60 的混凝土:当计算值不小于 4.0MPa 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计算值17小于 4.0MPa 时,应取 4.0MPa。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 4.2.2 取值。表表 4.2.2标准差标准差值(值(MPa)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45C50 C554.05.06.04.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4.3.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根据加固截面的最小尺寸、钢筋净距选择粗骨料的最大粒径;2确定混凝土的浆骨比(或单方混凝土浆体体积);3确定掺合料种类、掺量和水胶比;4确定外加剂种类、掺量;5计算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水泥、水、外加剂的用量;6选择砂率,计算每立方米自密实混凝土粗、细骨料用量;7进行自密实混凝土试配;8配合比确定。4.3.2 浆骨(体积)比单方自密实混凝土的浆体体积可按表 4.3.2 选择。当粗骨料粒形饱满、级配较好时,可按低限取值;反之可取较高值。根据选择的浆骨比APV/计算单方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浆体体积TPV/与骨18料体积TAV/。表表 4.3.2自密实混凝土浆骨比自密实混凝土浆骨比粗骨料最大粒径(mm)浆骨体积比APV/单方混凝土浆体体积(m3)TPV/20250.4290.5150.300.3415200.4710.5380.320.3610150.5150.6130.340.38APAPTPVVV/1(4.3.2-1)01.01/TPTAVV(4.3.2-2)式中:APV/浆骨比;TPV/单方混凝土中浆体体积(m3);TAV/单方混凝土中骨料体积(m3);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为 1。4.3.3 确定掺合料种类与掺量: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工作性要求等选择胶凝材料中的掺合料的种类与掺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或钢筋净距或加固截面较小时,应优先选择需水量比小于 1 的优质粉煤灰;在不能保证充分湿养护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粉煤灰掺量;日平均气温较低时,应降低粉煤灰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宜低于 20%,最大掺量不应大于 40%。矿渣不宜单掺,可与粉煤灰复掺使用。复掺时矿渣的掺量不19宜大于矿物掺合料总量的 40%。配制 C60 以上的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掺加适量硅灰,硅灰掺量不宜超过 10%。4.3.4 确定外加剂掺量SPp自密实混凝土的外加剂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外加剂复合而成。自密实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具体工程对混凝土工作性的要求由试验确定。4.3.5 确定水胶比自密实混凝土的水胶比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粉煤灰掺量进行选择。如表 4.3.5 所示。表表 4.3.5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选择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选择粉煤灰掺量强度等级10%20%30%40%C30、C35、C40-0.340.360.320.34C45、C50-0.340.360.320.340.300.32C55、C60)0.280.300.300.320.300.320.280.30C60 以上0.280.300.260.280.26-4.3.6 计算浆体材料中各成分的用量计算浆体材料中各成分的用量根据浆体体积、掺合料掺量、水胶比,计算水泥、掺合料、水的用量。1.胶凝材料总量胶凝材料总量 mboAPwbSFbSFSGbSGFAbFAcbcVmBWmpmpmpmp/00000)/((4.3.6-1)式中:0bm胶凝材料总质量,(kg/m3);20cp水泥占胶凝材料的质量比;FAp粉煤灰占总胶凝材料的质量比;SGp矿渣占总胶凝材料的质量比;SFp硅灰占总胶凝材料的质量比;BW/水胶比;c水泥密度(kg/m3),应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也可取 2900 kg/m33100kg/m3;FA粉煤灰的密度(kg/m3),可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SG矿渣的密度(kg/m3),可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SF硅灰的密度(kg/m3),可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w水的密度(kg/m3),可取 1000 kg/m3。2各种胶凝材料的用量各种胶凝材料的用量boccmpm0(4.3.6-2)boFAFAmpm0(4.3.6-3)boSGSGmpm0(4.3.6-4)boSFSFmpm0(4.3.6-5)3.用水量用水量bowmBWm)/(0(4.3.6-6)4外加剂用量外加剂用量boSPSPmpm0(4.3.6-7)式中:mc0水泥用量,(kg/m3);21mFA0粉煤灰用量,(kg/m3);mSG0矿渣用量,(kg/m3);mSF0硅灰用量,(kg/m3);mSP0外加剂用量,(kg/m3)。4.3.7 选择砂率s自密实混凝土的砂率宜在 45%50%之间,当所选择的浆骨比较小、单方混凝土用水量较高时,宜选取较大的砂率,反之则宜选取较小的砂率。4.3.8 计算骨料总质量TAsasgasVmm/00)1((4.3.8)式中:ma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骨料总质量;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测定;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测定;4.3.9 计算粗、细骨料用量粗骨料用量:0)1(asgomm(4.3.9-1)细骨料用量:0asgomm(4.3.9-2)式中: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22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s砂率();4.4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4.4.1 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应符合 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 244)的规定,并宜与施工采用的搅拌方法相同。4.4.2 试验室成型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4.4.3 每盘混凝土试

    注意事项

    本文(DBJT13-150-2012 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doc)为本站会员(馒头)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