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5_T 06-2023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南.docx
-
资源ID:95939834
资源大小:325.1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705_T 06-2023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南.docx
ICS 03.100.40CCS A 16DB3705东营市地方标准DB 3705/T 062023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南Guide to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alent2023 - 06 - 05 发布2023 - 07 - 05 实施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705/T 062023目次前言 . III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术语和定义 . 13.1 科技人才.3.2基础科学研究人才 .3.3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 .1113.4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 13.5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 .3.6“5+2+2”产业 .3.7科技成果 .2224基本原则 . 24.14.24.34.44.54.6坚持党管人才 . 2坚持服务发展 . 2坚持科学公正 . 2坚持改革创新 . 2坚持问题导向 . 2坚持分类评价 . 35评价内容 . 35.15.25.35.45.5基本内容 . 3基础科学研究人才 . 3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 . 3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 . 3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 . 36评价指标 . 46.16.26.36.4基础科学研究人才 . 4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 . 4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 . 4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 . 47评价方法 . 48评价实施及应用 . 48.18.28.38.4组织管理 . 4评价机制 . 4评价主体 . 5评价环境 . 5附录 A(资料性)基础科学研究人才评价指标 . 6IDB 3705/T 062023附录 B(资料性)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评价指标 . 7附录 C(资料性)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评价指标 . 8附录 D(资料性)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评价指标 . 9参考文献 . 10IIDB 3705/T 06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东营市科学技术局提出、制定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东营市科学技术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慧彬、李睿、郭坤、王超、马红霞、时红蕾、徐永珍、王晓华、王泰恒、李成凯。IIIDB 3705/T 062023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实施及应用等内容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东营市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3450-2016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GB/T 35397-2017科技人才元数据元素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科技人才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alent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才能,能够胜任某个指定的职责、工作或者角色的人。根据科技人才的工作性质和科技活动特点,分为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4类。来源:GB/T 35397-2017,定义3.43.2基础科学研究人才 fundamental science research talent在科技活动中主要从事基础科学或应用基础科学的学术研究,承担发现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揭示自然现象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引领知识创新重任的人才。3.3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 appli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alent在科技活动中探索基础研究所获得成果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或者针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特定问题和实用目标,主要从事提供新系统、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活动的人才。3.4实验 技术与科 研条件保 障人才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nditionguarantee talent1DB 3705/T 062023实验技术人才是指全面掌握本领域实验进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针对实验工作提出建设性构想,对实验技术、实验能力以及实验室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推动本领域实验技术发展的人才。科研条件保障人才是指从事科研实验、测试、设备、原材料等物质技术条件管理以及对科研辅助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协调以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人才。3.5科 技 管 理 服 务 与 成 果 转 移 转 化 人 才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services andachievement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talent科技管理服务人才是指在科技活动中专职从事科技规划、实施科研项目、组织科技活动等科技管理工作的人才。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是指提供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科技专业化服务的人才。3.6“5+2+2”产业 5+2+2industry以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以及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3.7科技成果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产品。来源:GB/T 33450-2016,定义3.14基本原则4.1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评价工作的领导,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实践中来。4.2坚持服务发展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充分发挥分类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激励导向作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东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3坚持科学公正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建立健全体现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客观公正评价科技人才。4.4坚持改革创新围绕用好用活人才,着力破除科技人才思想障碍和制度壁垒,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4.5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科技人才评价中的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更加注重质量、贡献、绩效,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改进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和方式,创新科技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DB 3705/T 0620234.6坚持分类评价进一步健全各类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5评价内容5.1基本内容5.1.1注重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正向评价与反向评价相结合。5.1.2正向评价突出爱国守法、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团结协作、追求卓越、乐于奉献等情况。5.1.3反向评价突出科研诚信、学风建设情况,在科研项目申请、实施、成果评价、验收等重要节点以及科研活动全过程是否存在科研不端行为。5.1.4可采用民主测评、谈话了解、组织鉴定等方式。5.2基础科学研究人才5.2.1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逐步引入省内外同行评价。5.2.2依据此类人才的评价标准,根据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贡献情况,重点评价省内外学术领域内的同行认可情况。5.2.3可采用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个人述职、答辩结合,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结合等不同方式,宜采用网络评审、视频答辩等信息化评价手段,支持开展匿名评价。5.3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5.3.1以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绩效为主,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5.3.2依据对此类人才的评价标准,根据创新水平、转化效果、产业化贡献、与高校联合技术研发等情况由用户、企业主体、专家等第三方评价产业化程度、经济效益、产品开发等市场认可情况。5.3.3可采用调研座谈、实地调查、评估等方式,充分体现成果和技术应用主体的评价权重。5.4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5.4.1统筹同行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5.4.2实验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对实验技术、实验能力以及实验室建设以及推动本领域实验技术发展做出的贡献。5.4.3科研条件保障人才重点评价其对设备、原材料等物质技术条件管理,对科研辅助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协调,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科技管理效能、技术支持效果方面的贡献,以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5.4.4可采用专家评估、调查、测评等方式,鼓励采用网络等信息化技术评价服务对象认同情况,支持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评价。5.5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5.5.1统筹同行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5.5.2科技管理服务人才重点评价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推进重大科技活动的管理协调能力及取得的成效,服务对象满意度以及业内认可,社会认可情况。5.5.3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重点评价其提供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科技专业化服务,落实并完成技术转移项目等方面的贡献。3DB 3705/T 0620235.5.4可采用专家评估、调查、测评等方式,宜采用网络等信息化技术评价服务对象认同情况,支持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评价。6评价指标6.1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宜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评价标准是科学成果的原创性、创新程度、贡献程度和影响广度。详细评价指标见附录A。6.2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宜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与应用的能力。评价标准是专利的水平、创新要素的集成度、技术开发的成熟度、知识产权的营运效果、中试以及二次开发的市场化水平等。详细评价指标见附录B。6.3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宜着重评价考核工作绩效,引导其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评价标准是实验技术装备的良好维护、升级和使用、重大装备的共享效果、对科学研究顺利开展所提供的信息、装备、财务等要素支撑和保障等。详细评价指标见附录C。6.4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宜着重评价其科技、金融与市场要素整合,专利商业化、成果转化能力、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评价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数、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标准制定等。详细评价指标见附录D。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评分制,评价指标逐层细化为三级,二级指标为所对应三级指标得分之和,一级指标为所对应二级指标之和,总得分为一级指标之和。进行科技人才评价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三级指标中的部分指标作为评价指标。8评价实施及应用8.1组织管理8.1.1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引导相关单位落实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精神。8.1.2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及科技人才智力密集单位负责结合实际建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自主组织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工作。8.1.3建立科技人才盘点专家库。8.1.4宜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评价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8.2评价机制8.2.1优化简化评价程序,按照评价任务和评价对象特点合理设计评价程序,着力简化评价环节,规范评价时间,减少评价频次。4DB 3705/T 0620238.2.2科学制定人才评价方案,避免多个类似人才项目同时支持同一人才。8.2.3建设多元化评价队伍,培育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等第三方评价机构,合理吸纳国内外同行专家,培养高素质科技评价从业人员,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8.2.4推动建立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拓宽科技社团、企业和公众参与评价的渠道。8.2.5创新人才评价方式,“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按照科技活动分类,体现科技创新规律和特点。8.3评价主体8.3.1用人单位是人才评价的主体,支持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制度和管理体系,自行使用评价结果,自行实施评价信息管理。8.3.2优化用人单位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健全科技人才评价组织管理,建立开放合作的有效评价机制,确保科技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科技活动。8.3.3支持用人单位探索建立团队和人员联动考核机制,对团队带头人和承担不同任务的成员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把在团队中的贡献和协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8.4评价环境8.4.1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建立健全申报、审核、公示、反馈、申诉、巡查、举报、回溯等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8.4.2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实施退出和问责机制。8.4.3引导科技人才良性竞争和有序流动,保障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8.4.4建立科技人才评价绿色通道,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可放宽评价条件。8.4.5对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纳入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和连续考核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可试行在一定期限内免评。8.4.6积极培育发展科技人才第三方评价机构,鼓励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开展独立评价。5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学术水平学术成果1出版专著/译著情况2制定技术标准规范3发表研究报告4承担国内外重大课题学术活动5召集/主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召集/主持/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学术论文7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8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9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同行评价10顶尖专家评价认可度11国际专家评价认可度12国内专家评价认可度研究成果创新活动13开创新的研究领域14创造性的解决学术问题15创新的学术观点16开创新的研究方法17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学科发展18某学科的奠基人19某学科的学术带头人20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负责人21产学研合作机构负责人人才培养团队建设22科研团队整体的综合实力23科研团队创造成果数量24科研团队对社会贡献教书育人25培养硕士以上人才数量26为社会举办培训课程数量27培养的青年人才入选人才工程情况社会贡献产业带动28推动东营市“5+2+2”产业发展29研究成果转化情况模式创新30开创新商业模式31在重点产业发展、盐碱地综合利用、黄河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创造新模式DB 3705/T 062023A A附录A(资料性)基础科学研究人才评价指标基础科学研究人才评价指标如下表所示。6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创新成果项目承担情况1国家级科技项目(项)2省级科技项目(项)3东营市科技项目(项)4企业自研项目(项)专利申请授权5发明专利申请数(项)6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数(项)7发明授权专利数(项)8实用新型授权专利数(项)出版论文专著9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10出版高水平专著数量11被SCI、EI、ISTP收录获得奖励12国家级科技奖励(项)13省部级科技奖励(项)14东营市科技奖励(项)人才培养团队建设15学历提高人数16职称晋升人数17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数18培养的青年人才入选人才工程情况创新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率19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占总成果的比例20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比例直接经济效益21技术创新人才新产品开发占产品数比例22技术创新人才创造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DB 3705/T 062023B B附录B(资料性)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评价指标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评价指标如下表所示。7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与保障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1入选重点实验室或创新平台2研制实验仪器设备3研制应用系统4开发仪器设备功能实验室/创新平台保障5仪器设备的正常操作与维护6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与方法的制定与改进人才培养团队建设7学历提高人数8职称晋升人数9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数实验成果科研成果10发表相关实验研究与论文11出版实验技术相关专著12获得科研成果奖或技术教学成果奖重点实验室建设与技术标准13主持完成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14主持或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率15科研成果占总成果的比例16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比例DB 3705/T 062023C C附录C(资料性)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评价指标实验技术与科研条件保障人才评价指标如下所示。8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技术转移政策研究与制定1制定相关政策文件2撰写相关研究报告3撰写决策咨询报告4撰写行业发展报告达成协议5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数6转移转化项目投融资协议额完成转移7技术转移数量8项目实施产业化数量取得效果经济效益9技术转移后到账资金10项目产业化实现销售额11项目实现税收总额人才培养12培养技术经纪人数量政府认可13获得各级政府奖励数量社会效益14对产业升级影响15对就业带动作用DB 3705/T 062023D D附录D(资料性)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评价指标科技管理服务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评价指标如下表所示。9DB 3705/T 062023参考文 献1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6号)2 关于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鲁发20202号)3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指引(试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