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福建省漳州市高考物理毕业班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
2021届福建省漳州市高考物理毕业班模拟试卷(一)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8 小题,共 30.0分)1.在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尔理论可以成功解释原子的核式结构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C.0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铀元素的半衰期为7,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铀元素的半衰期也发生变化2.如图,曲面EC是半径为R=加 的 斜 弧,C端切线水平且与水平面以相连,在CE上固定一光滑木板CD,CD与C4平滑连接,质量为m=0.2kg的小滑块从水平面上4处以初速度%=4m/s向左运动,恰好可以到达木板的。端,下滑后停在B处,A B =3 B C,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由题中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C B AA.滑块与水平面4C的动摩擦因数B.木板CD与水平面的夹角C.滑块在木板CD上下滑时重力的平均功率D.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3.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间站,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空间站轨道高度离地397 k m,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营10年以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站建设,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太空的热情,平时同学们也会更多的交流和天体运动有关的问题.(1)如图所示,小明设想了这样一个情景,在地面上建造一根很高的石柱,可以通过爬石柱走到空间站上去.石柱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为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角速度相等C.a点的线速度比b点的大(2)B.a、b两点线速度相等D.a点的角速度比b点的大不同高度的卫星获取地面图片的清晰度不一样.卫星离地面越近时,获取图像的分辨率也就越高.则图像的分辨率越高的卫星()A.向心加速度越小 B.角速度越小C.线速度越小 D.周期越小(3)在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发射一个飞行器,不计空气阻力,如果初速度为7.9 km/s(第一宇宙速度),则此飞行器()A.会落回地面 B.会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C.会绕地球做椭圆运动 D.会挣脱地球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4)针对上题中小明的设想,同学们的想法各不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设想非常好,将来可以建造这样的柱子,通过柱子直接登上空间站B.小明的设想想法很好,我们登上月球也可以用这个固定在地球上的柱子C.小明的设想是不科学的,该高度的空间站绕地球的线速度很快,而石柱的b点速度比它小得多,人必须要很大的速度才能和空间站相对静止D.随着时间推移,如果空间站没有动力将会越飘越远4.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三个带电质点4、B、C,4和C围绕B做匀速圆周运动,B恰能保持静止,其中4、C和8的距离分别是人、L2,仅考虑三质点间的库仑力,则4和C的:()-A B CA.线速度之比为产 B.加速度之比为(各尸L1L2C.电荷量之比为S D.质量之比为台L2L1A.质点在前20s内通过的路程为175mB.第40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C.第45s末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D.第5s末质点的加速度比第45s末的加速度大二、多 选 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7.0分)6.如图所示,不计电阻的足够长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在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为d,其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电流传感器与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接在导轨上端。质量为加、有效阻值为r的导体棒48由静止释放沿导轨下滑,该过程中电流传感器显示电流的变化,电流最大值为棒下滑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不计电流传感器内阻及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A.电 流 达 到 前,传感器显示的电流均匀增大B.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当C.棒4B的最大速度大小为改也mgD.棒AB下落过程机械能的减小量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7.如图所示,滑轮4可沿倾角为。的足够长光滑轨道下滑,滑轮下用轻绳挂着一个重力为G的物体B,下滑时,物体B相对于4静止,则下滑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A.B的力口速度为g sin。B.绳的拉力为Geos。C.绳的方向与光滑轨道不垂直 D.绳的拉力为G8.如图所示,在 小B两点固定的等量异种电荷的连线上,靠近负电荷的b点A b B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带负电荷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A.质点的动能越来越大 B.质点的动能越来越小C.质点的电势能越来越大 D.质点通过各点处的电势越来越高9.下列五幅图于教材,分别对应五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8.分f同的作用力。食在晶体D.小 草I的露珠E拉 力 大i K/板 的曳力A.微粒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B.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C.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D.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E.洁净的玻璃板接触水面,要使玻璃板离开水面,拉力必须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其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10.(1)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已知波速=200m/s,且t=0时亥!1,波刚好传播到x=40m处,该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另在 =400m处有一接收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B.=0开始经0.4s,x=40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4mC.接收器在 =1.8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D.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接受器接收到波的频率可能为2HzE.若该波与另一列频率为5Hz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相遇,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三、实 验 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11.(1)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4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B:弹簧固定,用手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祛码若干个。(g=10 m/s2)上述两种方案中,你 认 为 更 易 于 测 出 准 确 数 据 的 方 案 是。该同学在重2 N的木块上加放了 1个祛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则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某同学准备测量一只电阻的阻值,采用的方法是: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该同学选择X I。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测量,发现指针转过角度太小(如图甲)。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成 倍率的挡位进行测量;进行欧姆挡调零,将待测电阻接在两表笔之间,待指针稳定后读数,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那么测量结果为 0。(2)准确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供选用的器材有:A.电源E:电动势约为6.0 V、内阻忽略不计;B.电 流 表 量 程50 m A.内阻 =2 0 0;C.电流表4:量程3 0 0巾人 内阻上约为4优D定值电阻R o:阻值为2 0优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 0 0;F.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a.要求电表指针至少三分之一偏转,设计出可能的方案后,进行实物连线。b.测得电流表4的示数是1 1,电流表4示数是/2,则&的 表 达 式 为。1 2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1 0。,满偏电流办=3 6 4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6 U的电压表,应_联(填“串”或“并”)一个(填“大”或“小”)电阻,则该电阻的阻值R =_2四、计 算 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 3 .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绝缘的 环形细圆筒轨道竖直放置,环的半径为R,圆心。与4端在同一竖直线上,在0 4连线的右侧有一竖直向上的场强E =詈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圆筒的C端由静止释放,进 入 连 线 右边的区域并从该区域的边界水平射出,然后,刚好从C端射入圆筒,圆筒的内径很小,可以忽略不计.(1)小球第一次运动到4端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大?(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多大?14.如图,粗糙水平桌面离地面高九=0.2小,物体4和物体B质量都为1kg(都可 与 噌 f看作质点)放置在距水平桌面边獴C点4m处的。点。现用尸=9N的恒力推物 体4物体4与桌面动摩擦因数 1 =0.2,物体B与桌面动摩擦因数%=0,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F,最后物体B冲出C点后落地时速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求:(1)物体8在C点处的速度为多大?(2)在力户作用时间内,物体4和B-起运动的位移是多少?15.如图所示,为压缩式喷雾蓄器液桶的示意图,现倒入6.5L药液后,上部封闭有la tm的空气2 3关闭阀门后开始打气,打气过程中药液不会向外喷出,桶内外 车/空气均视为理想气体,且温度保持不变.;/(i)如果每次能打入1砒6的空气0.5 3要使蓄液桶内空气的压强达到4 a tm,应打气几次?5)假设药液喷出的整个过程,蓄液桶内的空气等温膨胀,请问桶内气体吸热还是放热?这个压强能否使蓄液桶内的药液全部喷完?简要说明理由.1 6.如图所示,有位于竖直平面上的半径为R的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其上半部分处于竖直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下半部分处于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带正电为q的小球,从轨道的水平直径的M端由静止释放,若小球在某一次通过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零,求:(1)磁感强度B的大小,及以后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最大压力。(2)若要小球在圆形轨道内作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从轨道的水平直径的M端下滑的所需的最小速度。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夕衰变所释放的电子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是原子核内部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电子释放出来;半衰期的大小与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本题考查了玻尔理论、能级、衰变、半衰期、核反应方程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A.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现象,故 A错误;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故 B 正确;C/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电子释放出来,故 C 错误;。.半衰期的大小与温度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分别对全过程和4 到。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联立求出木板CD与水平面的夹角。通过CD的长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滑块在上的运动时间,从而得出在CD上下滑时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从而得出摩擦产生的热量。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平均功率公式的综合运用,注意联立动能定理方程组时只能求出sin。,不能求出,在解决本题时通过几何关系求出CD的长度L=2Rsin。是关键。4B.设木板C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一 w iggc+%BC)=0.对4 到。过程,由动能定理得:一/nng -爪9,(2RsE0)s汾9=0-gm诏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当c=4&c由式可以求出p n g/c,代入式可以得出sin。,从而得出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由两式无法求出滑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故A错误,8 正确。C C O的长度L =2 R sine,滑块在C D上下滑的加速度a =gsind,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P=若皿可以求出滑块在木板上C D下滑时重力的平均功率,故C正确。.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皿诏,从而得出整个过程的摩擦热,故。正确。本题选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故选:A o3.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B【小题4】C解析:根据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及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同,进行求解。本题是同步卫星和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的求解,不难。A D因为空间站可视为地球的同步卫星,其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所以b点与a点的角速度相等,故A正确,。错误;B C.根据U=3 a =(bra 6,故%畛故 错误。所以本题选A。据题,图象的分辨率越高,卫星离地面越近,r越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找出向心加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再分析即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明确常见的功与能的关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知识结合研究卫星的各个物理量的变化。4图象的分辨率越高,星离地面越近,轨道半径r越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 m 4T T2G =ma=mra)z=m r-rr2可知r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线速度越大,角速度越大,周期越小,故A B C错误,。正确。故选D。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是最大的环绕地球运动的速度;物体要脱离地球的引力成为人造行星至少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物体要逃到太阳系外最小的发射速度是第三宇宙速度。本题考查第一宇宙速度的含义,内容简单,只要多读课本,熟记基本知识就能顺利解出。当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做平抛运动,轨迹为抛物线;当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做离心椭圆运动,当超过第三宇宙速度时,飞出太阳系外.故4C O错误,B正确。故选B。根据u=3 r,当柱子很高时,其线速度超出了第一宇宙速度,物体早就与柱子脱离;空间站绕地运动,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经分析可知,小明的设想是不科学的,该高度的空间站绕地球的线速度很快,而石柱的b点速度比它小得多,人必须要很大的速度才能和空间站相对静止。本题是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活应用,不难。4B.根据u=3 r,当柱子很高时,其线速度超出了第一宇宙速度,物体早就与柱子脱离,所以4、B项错误;D空间站绕地运动,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项错误;C.经分析可知,小明的设想是不科学的,该高度的空间站绕地球的线速度很快,而石柱的b点速度比它小得多,人必须要很大的速度才能和空间站相对静止,故C正确。故选C。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的应用,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知识,本题类似于双星问题,关键抓住条件:角速度与周期相同。4和C围绕B做匀速圆周运动,B保持静止,由于是稳定的结构,故A、C角速度相等,B保持平衡,根据。=5判断线速度之比,根据a=/r判断向心加速度;对a、C分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对B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最后联立求解判断电荷量和质量之比。A、A和C围绕B做匀速圆周运动,而B保持静止,故A 与C角速度相等,根据。=3 r可 知 片=等=白故 A 错误;8、根据an=可知,%=粤=3,故B错误;ac 3%L2C D、对质点B,根据平衡条件,有:上 臂=人 臂 对质点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卜 臂 一 上 濯 聂=加 1人32对质点C,根据平衡条件,有:卜 喑-卜尚为心源有式解得:氏=钓 2,故 C 错误;联立解得:器=葺 故。正确;故选:D5.答案:4解析:解:4、在V-t图象中,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为物体运动的位移,故x=1x(5+10)x 10+10 x10m=1 7 5 m,故 A 正确;B、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故在t=50s时,离出发点最远,故 8 错误;C、在40-5 0 s 内做减速运动,故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 C 错误;D,在u-t 图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第5s末质点的加速度比第45s末的加速度小,故。错误故选:A在u-t 图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代表物体运动的位移本题关键是明确u-t 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问题6.答案:B C解析:解:4、电流达到/7 n前,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为:。=吆 鲤 二 9 一 笔;,由于速度逐渐增大,则加速度逐渐减小,导体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速度随时间不是均匀增大的,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感应电流:i=等,所以传感器显示的电流不是均匀增大,故 A 错误;B、电流达加时导体棒做匀速运动,对导体棒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F安=/ng,B Imd=mg,解得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8=诡,故 8 正确;C、速度最大时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 dvm=Im(R +r),其中=m g,解得导体棒的最大速度大小为%.=立 箸,故。正确;D、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导体棒4B下落过程机械能的减小量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与导体棒电阻产生的电热之和,故。错误。故选:B C。电流达到前,分析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变化情况、速度大小变化情况,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传感器显示的电流的变化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解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根据平衡条件结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解最大速度;根据功能关系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本题主要是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关键是弄清楚导体棒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涉及能量问题,常根据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列方程求解。7.答案:A B解析:解:对4、B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d=m a,解得a=gsin9。因为4、B的加速度相等,则8 的加速度为gs讥。.隔离对B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绳的方向与斜面垂直,如图所示。因为8 的 合 上 才 一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T=G cose.故 选:A B.对整体分析,抓住4 8 的加速度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8 的加速度,再隔离对B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子的拉力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8.答案:A D解析:解:AB,对带负电的质点进行受力分析:带负电的质点受向左的电场力,由于初速度为零,所以向左做加速运动.所以带电质点的动能越来越大,故 A 正确,B错误;C、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带负电的质点做正功,根据电场力做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得出电势能越来越小,故 C错误;。、根据电场线的特点,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而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向左运动过程中带电质点通过各点处的电势越来越高,故。正确.故选:A D.对带负电的质点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知道合力做功量度动能的变化;知道电场力做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固定的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确定电场强度大小,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判断电势高低.9.答案:B D E解析:A图象是微粒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的位置的连线,其实在人两个位置之间运动也是无规则的,选项A错误。0处引力与斥力相等,分子力(合力)为零,选项B正确。食盐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选项C错误。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露珠呈现球形,选项。正确。玻璃板与水之间存在分子力,在拉力的作用下,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选项E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布朗运动、分子力曲线、晶体的性质、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分子力等知识。1 0 .答案:B C E解析:解:4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由图可知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向,则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则4错误B、由图可知振动周期为T =OA Sx=40 7n处质点振动一个周期,路程为4个振幅是0.4m,则8正确,C、由x =40 m到 =40 0机距离为 x =36 0,历时t =竺=把=1.8 S,则C正确v 2 0 0。、波的频率为/+2.5Hz,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由于多普勒效应可知接受器接收到波的频率增加,则。错误、要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需要频率相同,则E正确故选:B C E。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由图可知周期,及振幅可确定定时间内的路程;由求传播用时;据多普勒效应确定频率的变化;要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需要频率相同。机械振动问题中,一般根据振动图或质点振动得到周期、质点振动方向;再根据波形图得到波长和波的传播方向,从而得到波速及质点振动,进而根据周期得到路程。1 1 .答案:(1)B;0.3(2)x i o n;1 0 0;(2);Rx解析:本题考查了测定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法和测未知电阻的实验方法步骤。(1)比较两种实验方案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4 中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不稳定,而B 中拉动的是木板,木板运动的速度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稳定时弹簧测力计与木块相对于地静止,此时读数更准确。所以,更合理的方案是8。对木块,由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N=G木 块+m妫码g=4N,在水平方向:f =F=1.2N,滑动摩擦力:f =州,解得:=0.3。(2)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选择x 1 0 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测量,发现指针转过角度太小,说明所选挡位太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大挡,应换成x 1 0。倍率的档位进行测量;由图乙所示可知,测量结果为1 0 x 1 0 =1 0 0。;a:待测电阻阻值约为1 0 0 0,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 0。,为准确测出电阻阻值,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为使电表指针至少三分之一偏转,可以用内阻已知的电流表4 与待测定值阻值串联,然后与定值定值并联,用电流表必 测电流,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b:待测电阻所在电路两端电压为:U=(/2-/I)R(),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为:1=11,待测电阻阻值:R =Kx I 1二3,112.答案:串 大 1900解析:解:把电流表改装成6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大电阻,串联电阻阻值为:6R=(-R g =193X10-3-10=1900/2;故答案为:串;大;1900.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大电阻,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求出串联电阻阻值.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改装,知道电压表的改装原理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解题.13.答案:解:(1)小球由C到4 沿圆筒轨道做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1+cos60)=|m v2,到达4 点时的速度:v=j2 g R(l+cos60。)=,3gR,在4 点,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N-m g =m*,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N=N=mg 4-m-=4mg;(2)小球带正电,进入复合场后,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电场力F=qE=m g,即电场力和重力等大反向,相互抵消,小球所受合力等于洛伦兹力,故小球将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穿过复合场后做平抛运动,最后从C点回到圆筒轨道,穿出磁场回到C的过程中,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Rs讥60=况,飞行时间:t27g竖直方向下落高度:h=gt2=,,O小球在复合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丁=:(R +Rcos600+h)=秒R,Nl o2小球在复合场中做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B=m三,解得:磁感应强度8 =%=叫 解q r q-R解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表达式,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圆周运动以及平抛运动,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对粒子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和功能关系的把握以及运动轨迹的掌握。(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与向心力表达式以及牛顿第三定律,即可求出小球对轨道的压力;(2)根据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结合半径公式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并有几何知识求得磁感应强度8。1 4.答案:解:。)物体8 从C 点做平抛运动下落的时间为t:则/i =:g t 2解得t =0.2 svy=gt=2m/stan450=孙解 得%=2m/s(2)设撤去F 时,物体共同运动了X 2,速度为“1 7(尸-Nimg-427ng)%2=2.2 m v撤去外力后一lHigOcD-%2)=rnvl-m v2联立解得小-1.5 m答:(1)物体B 在C 点处的速度为2 m/s(2)在力产作用时间内,物体4 和8-起运动的位移是1.5 6解析:(1)物体8 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求的抛出时的速度;(2)从。到C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即可A B一起通过的位移本题考查了求8的位移,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律、平抛运动规律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 5.答案:解:(。设应打气r i次,由玻意耳定律,有PM%+n%)=P 2匕其 144P l =l a t m,匕=2 L,V2=0.5 3 p2=4atm解得:n =1 2(次)(i i)气体等温膨胀,内能不变,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蓄液桶桶内气体吸热.当空气完全充满蓄液桶后,如果空气的压强仍大于l a t m,则药液能全部喷出,设最终压强为P 3,由玻意耳定律,有P 3(匕+彩)=P 2匕其中匕=6.5L解得3 0.94atm latm故这个压强不能使蓄液桶内的药液全部喷完答:(i)如果每次能打入l a t a的空气0.5 3要使蓄液桶内空气的压强达到4 a t应打气1 2次3)假设药液喷出的整个过程,蓄液桶内的空气等温膨胀,桶内气体吸热,这个压强不能使蓄液桶内的药液全部喷完,理由是蓄液桶内空气压强小于l a t m解析:向桶内打气,喷壶内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根据玻意耳定律求解.当空气完全充满药桶后,如果空气压强仍然大于大气压,则药液可以全部喷出.否则就不能全部喷完,由玻意耳定律求解.本题利用生活中一实例,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1 6.答案:解:(1)设小球向右通过最低点时的速率为2由题意得:m5/?=|m v2.V2qB v m g=m .(2)RB=萼(2)小球向左通过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最大。V2 cFN-m g -qB v=m .(4)RFN 6 7 n g (3)耍小球完成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在最高点满足:mg 4-qE=从M点到最高点由动能定理得:1 1 mgR qER=-mvl-mv1.由以上可得%=产暝迤=师答:(1)磁感强度B 的 大 小 为 谶,以后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最大压力为6 r n g。(2)若要小球在圆形轨道内作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从轨道的水平直径的M端下滑的所需的最小速度为 历解析:(1)小球在通过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零,由此可知,在最低点时洛伦兹力和重力的合力恰好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向心力的公式即可以求得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当小球反向运动时,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反向反向,在最低点时对小球受力分析,由向心力的公式可以求得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最大压力;(2)在最高点时,小球的重力和电场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大小,从M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以求得小球从轨道的水平直径的M端下滑的最小速度。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要掌握住半径公式、周期公式,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后,几何关系就比较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