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河池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年广西河池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C.氮气 D.氧气3.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值,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可多食用的是()A.A B.B C.C D.DA:泡菜B:葡萄C:番茄D:鸡蛋清pH值3.2-3.63.5-4.54.0-4.47.6-8.04.下列关于。2和CO?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制取:实验装置可能相同B.用途:。2可作燃料,CO2可灭火C.性质:。2不易溶于水,CO2可溶于水D.检验:。2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D.0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6.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变化与守恒:依据反应x+0 2 誓 CO2+H 2O,可推测X 一定含有C、H、O 三种元素B.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宏观与微观:CO和CO?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7.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里含有大量的硅酸钙(CaSiOs),硅酸钙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48.下列符号中的“2”与 中 的“2”所表示的含义相似的是()A.C02 B.2Zn C.2CO D.S 0/9.2020年 6 月,某高速路上一辆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N02 B.CO C.粉尘 D.C0210.如图是制取乙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催化剂一W,蜩 子一 子A.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B.反应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氧化物第2页,共28页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D.参加反应的3 Mg和Q分子个数比是3:211.下列做法不符合“爱护资源,保护环境“主张的是()A.向河中倾倒垃圾 B.冬天集中供暖C.公交出行D.洗菜水浇花12.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根据A.钾、铁、钙、硒指的是元素B.钾、钙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C.多吃含铁的食物可以预防贫血D.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13.课本中用加入少量Na2sO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纯水的导电能力弱 B.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C.常温下,水的pH=7 D.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4.U形管中是滴有酚献试液的蒸储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1 5 .稻田里的稻谷倒伏,应该施用的化肥是()A.C O(N H2)2 B.C a(H 2 P o 4)2 C.N a N 03 D.K2S 041 6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A B.B C.C D.D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N H 4 c l 和 K C 1鉴别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B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鉴别燃烧闻气味CN a C I 和M g C 1 2分离加适量N a O 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K 2 s O 4 溶液(K O H)除杂滴加稀硫酸至p H 等于71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证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这一条件:将白磷放入8 0 K 热水中,不燃烧B.1 滴水约含1.6 7 x I O?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除去C O?中的H C 1 气体和也0: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饱和N a H C O 3 溶液D.把硝酸镀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上升1 8 .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量燃煤容易引起酸雨B.使用化石能源会引起环境污染,应禁止使用C.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D.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1 9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碳酸钠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 a+、S O O H-B,K+、C u2+,0 H-C.H+、N a+、N O 3 D.B a 2+、K+、C l-2 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溶满PH7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 1(O H)3 治疗胃酸过多时p H 的变0水的质蚩E第 4 页,共 28页B沉淀质量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 氯氧化钢溶液g氢氧化钢溶液氯气质量gCZn/向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量锌粉和铁时间t粉r港医再十分a/D./-/将一定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21.用化学符号填空:(1)1个铁离子;(2)2个 氨 气 分 子;(3)氨气;(4)+5价磷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22.用下列物质对应的序号填空:水氯化钠纯牛奶维生素A活性炭熟石灰(1)可 用 于 防 毒 面 具 的 是;(2)可 改 良 酸 性 土 壤 的 是;(3)被 誉 为 生 命 之 源 的 物 质 是;(4)可 用 于 预 防 夜 盲 症 的 是;(5)可 解 重 金 属 盐 中 毒 的 是;(6)可 配 制 生 理 盐 水 的 是。2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松懈。(1)我们每天要补充蛋白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下 列 食 物 富 含 蛋 白 质 的 是(填字母序号)。A.鸡蛋B.米饭C.白菜D.西瓜“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NaClO+C02+H20=X+HC1O,生成的HC1O具有杀菌作用。化学方程式中X 的化学式为(3)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会升高。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汞柱升高的原因(4)医用口罩的中间层是聚丙烯熔喷布,起过滤病毒作用。聚 丙 烯 属 于(填“有机合成”或“复合”)材料。生产出的外科医用口罩需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环氧乙烷的化学式为C2H4。,该物质中含有 种元素,其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 o(5)注意环境卫生,学会垃圾分类。果皮、烂 菜 叶 属 于 图 中 的(填 序 号)。A B C D24.水在生活中用途广泛。(1)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 污染。(2)区 别 硬 水 和 软 水 可 以 用(3)浑浊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变澄清,图为过滤装置图,其中的错 误 之 处 是。(4)沾有油的碗可以用加了洗洁精的水洗净,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5)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里,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2 5.图为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溶 解 度 随 温 度 升 高 而 减 小 的 物 质 是。溶解度g(2)A物质中混有少量B 物质,提纯A 可用的方法是。-L0 ti fa(3卜3久时,向 50g水中加入3 0 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 液 的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为(结 果 精 确 到 0.1%)。第6页,共28页(4)将t 2 C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J C,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 数 由 大 到 小 是。2 6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元素(填元素符号)。(2)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是 利 用 了 不 锈 钢 的(填 序 号)。A.耐腐蚀性B.延展性C.导热性D.导电性(3)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填“大”或“小”)。(4)请 写 出 一 种 钢 铁 防 锈 的 方 法。(5)利用如图装置可做C O还原Fe 2()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 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 O?。(假设每一步均恰好完全反应)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清石水湾的一灰BMl:-wa-一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T(装置不能重复使用)。从环保角度考虑,该 装 置 存 在 的 一 处 缺 陷 是。27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中会发生如下两个反应:C a C O3+C 02+H20 =C a(H C O3)2(a)C a(H C O3)2=C a C O3 I+C 02 T +H20 (b)图中,A为单质,常温常压下C为气体,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D溶液为浅绿色,G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FG、G F的反应分别类似上述反应a与b.(部分产物略去)(1)推断:G的俗名是;x的 化 学 式 是;(2)A在 氧 气 中 燃 烧 的 现 象 是;(3)比较反应b与反应,推测反应b发 生 时 的 条 件 为;(4)写化学方程式:反应;反应.(5)将x露置在空气中,其 质 量 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现象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6)总结反应、的特点,可得出的结论是28.请结合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o(2)实验室用高镭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 生 装 置 和 收 集 装 置 是(填 序 号,下同),其发生装置的一处明显错误是(3)若选择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 体 应 从(填 端 口 字 母)端 进 入。(4)B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o(5)若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镒混合物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钵,可通过以下四步实验进行回收,则 正 确 的 操 作 顺 序 是。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2 9.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第8页,共28页(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I .;n.M g(0 H)2 和B a S C)4;皿 M g(0 H)2 和M g C 0 3。【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若 _ _ _ _ _ _,猜 想 I 成立;若 _ _ _ _ _ _ 且无气泡产生,猜想I I 成立;若 _ _ _ _ _ _,猜想i n 成立。【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HI 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 ;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 g(0 H)2、M g C C)3 和B a S C U,原因是。h碳酸钠饱和溶液fIlI氢氧化钢史 稀 溶 液上镁条威一硫酸铜溶满乙3 0.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 a C O3 的质量分数,往盛有3 0 0 g 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粉碎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石灰石样品/g2 51 2.51 2.55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3 1 6.23 2 4.3m3 3 7.4(1)表中 m=o(2)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 a C C)3 的质量分数。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烧裂矿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淘洗矿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取泥制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o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粉碎矿石、淘洗矿粉、取泥制坯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C【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Co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3.【答案】D【解析】解:A、泡菜的pH为3.2-3.6,呈酸性,错误;B、葡萄的pH为3.5 4.5,呈酸性,错误;C、番茄的pH为4.0-4.4,呈酸性,错误;D、鸡蛋清的pH为7.6-8.0,呈弱碱性,正确;故选:D。胃酸过多就是胃内酸性较强,应降低其酸性,应用碱性物质pH大于7的物质中和以降低其酸性.第10页,共28页此题是一道生活实际题,解题的关键是选择碱性食物,利用碱性物质pH大于7的知识可解决此题.4.【答案】B【解析】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均属于固液常温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的大,它们的实验装置可能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2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CO2可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C、。2不易溶于水,C02可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2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CC)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B【解析】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0.05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的液体,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o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 g,不能精确到0.01g。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答案】C【解析】解:A、依据反应x+0 2 警CO2+H 2O 可推测X 一定含有C、H 两种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CO和CO?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C、CO和CO?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7.【答案】B【解析】解:已知硅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硅酸钙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2)+x+(-2)x 3 =0,则x=+4。第12页,共28页故选:Bo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以及钙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来进行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8.【答案】A【解析】解: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中的“2”表 示 1个氧分子中含有2 个氧原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 的“2”表示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 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Zn中 的“2”表示锌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错误。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 c o 中 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 O t中 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错误。故选:Ao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9.【答案】D【解析】解:A、NO2属于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故选项错误。B、CO属于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故选项错误。C、粉尘属于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当做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但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1 0.【答案】B【解析】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2 H 4 +也0 C2H6O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选项说法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只有水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g lf g 和 1分子个数比是1:1,想说法错误。故选:B o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1 1 .【答案】A【解析】解:A、向河中倾倒垃圾,会增大水污染,故符合题意;B、冬天集中供暖可减少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C、乘坐公交出行,能减少空气污染物,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D、洗菜水浇花,可节约用水,爱护资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o根 据“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 解“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特点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2 .【答案】D【解析】解:A、钾、铁、钙、硒指的是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B、钾、钙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4,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该选项说法第14页,共28页正确;C、多吃含铁的食物可以预防贫血,该选项说法正确;D、硒原子的质量不是7 8.9 6,相对原子质量是7 8.9 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A、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其中钾、铁、钙、硒指的是元素;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C、人体缺乏铁元素易患缺铁性贫血;D、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3.【答案】C【解析】解:A.用纯水做电解水实验时,反应速率很慢,但是用加入少量Na2sO4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反应的速率较快,这说明纯水的导电能力弱,选项说法不合题意;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的是氧气,因为生成氢气的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选项说法不合题意;C.该实验不能说明常温下,水的pH=7,选项说法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不合题意。故选:CoA.根据纯水电解很慢,而加入硫酸钠后反应速率加快来分析;B.根据电解水的现象来分析;C.根据水的酸碱性来分析;D.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电解水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同学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实验,并分析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1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酚献遇碱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A、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醐变红,开始时左边为红色,不是蓝色,右边溶液为稀盐酸,应该是无色,故 A错误;B、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醐变红,开始时左边为红色,不是无色,右边溶液为稀盐酸,应该是无色,故 B错误;C、充分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故溶液可能为红色,故 C正确;D、充分反应后,由于加入的酸和碱的量没有明确说明,所以不能确定此时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即溶液的酸碱性不确定,所以颜色不确定,故 D错误;(所以充分反应只能说其一是没有剩余,而不能理解为两者就一定完全反应)故选C.1 5 .【答案】D【解析】解:稻田里的稻谷倒伏,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应施用含钾元素的化肥。A、C 0(N H 2)2 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要求,故 A错;B、C a(H 2 P o 4)2 中含有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故 B错。C、N a N C)3 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要求,故 C错。D、K 2 s O 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要求,故 D正确。故选:D。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农作物缺磷时,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稻田里的稻谷倒伏,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应施用含钾元素的化肥。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作用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化肥的作用。1 6.【答案】C【解析】解:A、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 H4C 1,无明显现象的是KCL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第 16页,共 28页B、燃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措施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C、MgCk能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分离出氯化钠,但无法分离出氯化镁,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KOH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至pH等于7,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o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B、根据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7.【答案】B【解析】解:A、将白磷放入8 0?热水中,不燃烧,还需通入氧气,结果白磷燃烧才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A错误;B、1滴水体积很小,但约含1.67X 1。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B正确;C、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饱和NaHCC3溶液和浓硫酸,否则二氧化碳中会携带水蒸气,故C错误;D、把硝酸铁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故D错误。故选:BoA、根据将白磷放入80汽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后通过饱和NaHCC)3溶液会带出水分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溶于水的热效应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8.【答案】B【解析】解:A、大量燃煤,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容易引起酸雨,故选项说法正确。B、使用化石能源会引起环境污染,但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应合理使用,禁止使用是不现实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能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可用水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醇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能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能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结合使用乙醉汽油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答案】A【解析】解:碳酸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碳酸根离子。A、四种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CM+、0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CM+、CO歹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H +、0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H+、C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Ba2+、C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钢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o根据碳酸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碳酸根离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第18页,共28页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2 0 .【答案】A【解析】解:A、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但氢氧化铝难溶于水,胃酸显酸性,p H 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钢溶液,硫酸根离子和领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钢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选项图象错误。D、将一定量的K N O 3 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至达到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A oA、根据氢氧化铝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酸根离子和根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钢沉淀,进行分析判断。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进行分析判断。D、将一定量的K N O 3 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至达到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21 .【答案】F e3+2N H3 H e P205【解析】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1 个铁离子可表示为:F e3+(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个氨气分子可表示为:2 NE。(3)氨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 e。(4)磷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P205o故答案为:(l)F e3+;(2)2N H3;(3)H e;(4鸠。5。(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耍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氮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4)磷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答案】【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所以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故填:;(2)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可改良酸性土壤;故填:;(3)水被誉为生命之源;故填:;(4)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所以维生素A可用于预防夜盲症:故填:;(5)重金属盐有毒,能与蛋白质反应,所以可服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解重金属盐中毒,如鸡蛋清、牛奶等;故填:;(6)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所以氯化钠可配制生理盐水;故填:。分析生活应用中所需要物质具有的性质,结合所给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与所列出用途相符合的物质.掌握常见物质的用途,特别是典型的用途,是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具有的基础.23.【答案】A N a H C O3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有机合成三6:1:4 A第20页,共28页【解析】解:(1)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正确;B、米饭富含糖类,故错误;C、白菜富含维生素,故错误;D、西瓜富含维生素,故错误。故选:A;(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由方程式Na C 1 0 +C O2 +H 2 O=X +H C I O可知,反应前有:1 个钠原子、1 个氯原子、4 个氧原子、1 个碳原子和2 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 个氢原子、1 个氯原子和1 个氧原子,所以每个X分子中含有1 个钠原子、1 个碳原子、1 个氢原子和3 个氧原子,即 X的化学式为Na H C 0 3;(3)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所以测体温时汞柱升高;(4)聚丙烯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生产出的外科医用口罩需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环氧乙烷的化学式为C 2 H 4。,该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其组成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4:4:1 6 =6:1:4;(5)果皮、烂菜叶属于厨余垃圾,故选:A。故答案为:(1)A;(2)Na H C O3;(3)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4)有机合成;三;6:1:4;(5)A。(1)根据常见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3)根据原子的性质进行分析;(4)根据材料的分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5)根据垃圾的分类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答案】生活肥皂水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乳化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析】解:(1)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2)肥皂水在软水中产生的泡沫较多,浮渣较少,在硬水中产生的泡沫较少,浮渣较多,所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3)浑浊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变澄清,图为过滤装置图,其中的错误之处是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4)沾有油的碗可以用加了洗洁精的水洗净,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乳化作用;(5)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1)生活;(2)肥皂水;(3)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乳化;(5)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1)根据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进行分析;(2)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出现不同的现象进行分析;(3)根据过滤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4)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5)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25.【答案】C降 温 结 晶 28.6%B A C【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C;(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A物质中混有少量B 物质,提纯A 可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t3C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4 0 g,向 50g水中加入3 0 g,只能溶解20g的固体,所以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x 100%”28.6%;(4)tJC时,B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2C时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JC,A、B 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 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具有,应该按照tz?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B A C。第22页,共28页故答案为:(1)C;(2)降温结晶;(3)2 8.6%;(4)B A C。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6.【答案】A l B 大涂漆或涂油或镀一层金属等CTDTB没有处理尾气【解析】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1 元素。故填:A L(2)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是利用了不锈钢的延展性。故填:B。(3)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故填:大。(4)钢铁防锈的方法:涂漆、涂油、镀一层金属等。故填:涂漆或涂油或镀一层金属等。(5)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C(吸收二氧化碳)t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B(检验二氧化碳)。故填:C t D -B。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的一处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故填:没有处理尾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1元素。(2)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是利用了不锈钢的延展性。(3)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4)钢铁防锈的方法:涂漆、涂油、镀一层金属等。(5)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7.【答案】小 苏 打N aO H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强光 加 热Fe+H2S04=FeS04+H2 T C02+Ca(OH)2=CaCO3 I+H20增大 符合 碳酸盐与酸反应均产生CO2【解析】解:(1)温常压下C为气体,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所以E是碳酸钙,D溶液为浅绿色,所以D中含有亚铁离子,A和硫酸反应生成D,所以D是硫酸亚铁,A就是铁,B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铁的氧化物,A和氧气反应生成B,所以A是铁,B是四氧化三铁,F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F是碳酸盐,G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G是碳酸氢钠,F就是碳酸钠,X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各种物质都满足转换关系,故答案为:小苏打;NaOH;(2)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时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的固体,故答案为: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强光;(3)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分解,利用类比的方法,可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