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林省长春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pdf
2021年吉林省长春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部分再利用的价值较大,以下垃圾中不可回收的是()A.建筑渣土 B.旧电动车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 B.酒精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 B.碘酒C.废旧报纸D.旧塑料瓶C.碳酸钙D.二氧化碳C.食盐水D.浓盐酸4.“中国芯”已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是硅,它在 14 Si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睢28.09A.硅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C.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5.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器物硕大,工艺复杂,堪称我国青铜艺术史上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A.天然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6.在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肿(N2HJ用于脱除氧气以防锅炉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O2=&+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A.H2O B.NO7.初中我们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A.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H2 D.HNO3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8.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经分析推理可知,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9.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木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B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鉴别蔗糖和食盐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观察溶液颜色D鉴别硝酸镂和硝酸钾分别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A.A B.B C.C D.D1 0.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对维生素C 溶液的性质探究过程如图(已知:维生素C 能使蓝色的淀粉碘酒溶液褪色)。其中错误的选项是()第 2 页,共 17页篮包淀粉谈酒溶液紫色石越溶浓变红FcCb治潘黄色消失蓝色淀粉碘酒港淹不福色A.实验中维生素C 溶液呈酸性 B.实验FeCk可与维生素C 反应C.实验加热不会破坏维生素c D.每步实验操作都是正确的11.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两 个 氢 分 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4)中和酸性土壤的碱的化学式为。12.如图A 是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C、D 分别是氟、镁和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澳原子的化学性质与B、C 中的 相似;(3)澳化镁的化学式为(4)氟、镁和澳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选填“相同”或“不同”)周期.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自来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生活中常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通电分解水过程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4)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时,为软水。1 4.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 ;(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3)实验三中,实验b 与 c 作对比的目的是 ;(4)通过实验四,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40。(2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各有100g,各自蒸发掉10g水恢复到40久后,析出固体质量最多的是 ;(4)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汽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久,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1 6.某报纸报道:一家政服务人员在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C l的 化 合 价 为.(2)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 有 腐 蚀 性.下 列 物 体 的 表 面 可 用 这 类 洁 厕 剂 清 洗 的 是.A.抽水马桶 B.釉面石专(釉面主要成分是Si。2)第 4 页,共 17页C.不锈钢管 D.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 a C C)3)(3)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 a C 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请你 写 出 此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4)纯碱也是家庭中常用的清洁剂,如果与“洁厕剂”混 合 使 用 会(填“增强”或“减弱”)去污效果.17.小红和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1)图1:仪器a的名称是,给 试 管 预 热 的 操 作 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图2:当气体从b端进c端出时,可 收 集 到 的 一 种 气 体 是(写 名 称)。(3)图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 时,插入集气瓶中。A pH18 .2 5。(:时,向2 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滴 E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 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 Cd的体积如图所示。;,7二高。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J 10.0 20.0 V(NaOH)mL(2)d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 ;(3)当反应达到c点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4)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数目不发生变化的离子是。19 .探究题: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实验活动】【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图1)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乙同学:“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丙同学:“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大家都点头认同。【提出问题】甲同学:A、B、C 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解释结论】丁同学:根据步骤2 的现象可确定C 为 (填名称);戊同学:产生步骤1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还无法确定A、B 各是什么。【实验证明】乙同学:另取A 于试管中,把 C 滴加到A 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2,因此他断定A 是 (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 B【深入交流】甲同学:步 骤 1加入B 时,溶液中CO歹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是(如图3,填 a 或b)。2 0.农业生产上常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实验小组取该溶液36g,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后,用电子秤称得沉淀质量为14.35g。(1)配制选种所用氯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2)计算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讨程)。第 6 页,共 17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建筑渣土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故A正确;B、旧电动车含有金属、塑料等,属于可回收垃圾,故B错误;C、废旧报纸属于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C错误;D、旧塑料瓶属于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故D错误。故选:Ao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如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人类所有好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金属等,必须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保护环境。2.【答案】B【解析】解:A、碳酸属于无机物,故A错;B、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C、碳酸钙属于碳酸盐,属于无机物,故C错;D、二氧化碳是碳的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故D错。故选:Bo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筒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抓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A【解析】解:A、冰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符合题意;B、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C、食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D、浓盐酸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4.【答案】B【解析】解:A、硅 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 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 4,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 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 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o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5.【答案】C【解析】解: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青铜是铜的合金;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故属于金属材料。故选:Co根据青铜是铜的合金,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答案】A【解析】解: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2个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2个O原子,则物质X的分子由2个H原子、1个O原子所构成,因此物质X的化学式为比0,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H4+02=N2+2H2。,故选:Ao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第8页,共17页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7.【答案】D【解析】解:A、赤铁矿石炼铁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属于化合反应;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D、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D。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征是“多变一”据此分析解答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类型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反应的特点进行。8.【答案】C【解析】解:A、没有利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稀硫酸也能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钢和盐酸,不能证明酸和碱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把水推入集气瓶,氧气通过导管和白磷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oA、没有利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B、稀硫酸也能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钢和盐酸,不能证明酸和碱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C、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9 .【答案】D【解析】解:A、高温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B、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选项方法不正确;C、蔗糖和食盐溶于水都形成无色溶液,该选项方法不正确;D、分别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硝酸镀,是因为硝酸钱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该选项方法正确。故选:D。A、高温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C、蔗糖和食盐溶于水都形成无色溶液;D、硝酸镂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 0 .【答案】C【解析】解:A、实验中溶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呈酸性,该选项说法正确;B、黄色消失,说明氯化铁能和维生素C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C、加热后,蓝色淀粉碘酒不褪色,说明维生素C已经变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每步实验操作都是正确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oA、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B、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溶液;C、淀粉遇碘变蓝色;D、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 1 .【答案】2 H 2 A l H20 C a(O H)2【解析】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 H 2:故填:2 H 2;第 10页,共 17页(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1;故填:A1:(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水的化学式为也0;故填:H20;(4)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Ca(0H)2;故填:Ca(0H)2。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答案】79.90 B MgBr2不同【解析】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故填:79.90;(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3 5-2-8-1 8 =7,因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B 与漠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3)漠原子的最外层有7 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澳元素显-1价,镁元素显+2价,所以漠化镁的化学式为MgBrz;故填:MgBr2;(4)由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不同的周期;故填:不同.(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2)根据澳原子结构以及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3)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4)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3.【答案】混合物煮沸氧气产生泡沫较多【解析】解:(1)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2)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煮沸。(3)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支持燃烧,是氧气。(4)区分硬水和软水,通常用肥皂水鉴别,取等量的样品,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答案为:(1)混合物;(2)煮沸;(3)氧气;(4)产生泡沫较多。(1)根据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结论,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硬水和软水的检验和软化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运动到酚醐试液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酷试液变红色。在该实验中,浓氨水没有与酚髓试液接触,但是酚酸试液会变红色,验证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2)向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振荡,观察到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几乎不变浑浊,所以人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要多;故填: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3)a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b 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c 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实验b 与c 作对比的目的是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故填: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4)该实验中,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的温度相同,但是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对比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含量高低的方法来分析;(3)根据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4)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第 12页,共 17页明确课本基本实验的目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关键。1 5.【答案】氮氧化钙 硝 酸 钾B【解析】解:(1)6 0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 7.3 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 1 0 g,则6 0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则该物质应为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该物质是氢氧化钙。(3)4 0 H j,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贝1 4 0久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各有1 0 0 g,各自蒸发掉1 0 g水恢复到4 0冤后,析出固体质量最多的是硝酸钾。(4)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 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 0 K,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K N O 3和N a C 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的晶体中一定含硝酸钾,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剩余溶液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利用上述方法不能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故答案为:(1);(2)氢氧化钙;(3)硝酸钾;(4)B。(l)6 0 H j,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则该物质应为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减小,进行分析解答。(3)4 0汽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K NO3和Na C 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结晶的方法、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6.【答案】+1 A B Na C lO+2 HC 1 =Na C l+H20 +C l2 T 减弱【解析】解:(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l)+x +(2)=0,则x =+l价;(2)A.抽水马桶是瓷制品,不与稀酸反应,故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B、釉面砖(釉面主要成分是Si。2),Si C)2 不与稀酸反应,故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C、不锈钢管的主要成分是铁,能与稀酸反应,故表面不能用这类洁厕剂清洗;D、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 a C()3),C a C Os 能与稀酸反应,故表面不能用这类洁厕剂清洗.故选:A B;(3)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Na C lO+2 HC 1 =Na C I +H20 +C l2 T;(4)碳酸钠和洁厕液中的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纯碱果与“洁厕剂”混合使用会减弱去污效果.故答案为(1)+1 价;(2)A B;(3)Na C 1 0 +2 HC 1 =Na C I +H20 +C l2 T;(4)减弱.(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3)根据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进行分析;(4)根据碳酸钠和洁厕液中的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指点较多.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7.【答案】铁架台使酒精灯指的火焰在试管底部下方来回移动2 K Mn O4 2K2 Mn O4 +M n O2+02 T 二氧化碳(或氧气等)火柴快燃尽【解析】解:(1)仪器a 的名称是铁架台;给试管预热的操作是使酒精灯指的火焰在试管底部下方来回移动。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铳酸钾的方法,高镭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锯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K Mn C)4 K 2 M1 1 O4 +Mn C)2 +O2 T。(2)当气体从b 端进c 端出时,收集的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可收集到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等。(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时,插入集气瓶中。故答案为:第 14页,共 17页(1)铁架台;使酒精灯指的火焰在试管底部下方来回移动;2 K Mn O42K2 Mn O4 +Mn O2+02 T;(2)二氧化碳(或氧气等);(3)火柴快燃尽。(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给试管预热的方法,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锌酸钾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当气体从b端进c端出时,收集的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8.【答案】2 Na OH +H 2 s O4 =Na 2 s o4 +2也0 Na 2 s O4、Na OH 1.6 Na+、SO【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a OH +H2S04=Na2S0 4 +2 H20(2)d点溶液的p H大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 s O4、Na OHo(3)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2 Na OH +H2S04=Na2S04+2 H2O8 0 9 8x 2 0.0 g x 9.8%80 _ x98 20.0gx9.8%X-l.6 g(4)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数目不发生变化的离子是Na+、SO广。故答案为:(l)2 Na OH +H 2 s O4 =Na2SO4+2 H2O;(2)Na 2 s O4、Na OH;(3)1.6;(4)Na+、S O(1)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d点溶液的p 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常见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即可。(4)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 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健。1 9.【答案】稀盐酸 Na2C O3+C a(OH)2=C a C O3 i +2 Na OH Na2C O3 b【解析】解: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稀盐酸,是因为A、B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滴加稀盐酸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沉淀消失,产生气泡。故填:稀盐酸。产生步骤1现象的原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 O 3+Ca(O H)2=Ca CO3 1+2Na O H。故填:Na 2c。3 4-Ca(O H)2=Ca CO3 i +2Na O H。另 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2,即产生气泡,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断定A是碳酸钠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是氢氧化钙溶液。故填:Na2C03o 步 骤1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时时,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溶液中CO g的数目逐渐减小,变化趋势曲线是b。故填:b o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0.【答案】量取【解析】解:(1)因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故填:量取;(2)设:36g氯化钠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为xNa Cl +A g NO3=A g CI X +Na N03第 16页,共 17页58.5 143.5x 14.35g58.5 _ x143.5-14.35gX=5.85g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X 100%=16.25%36g答: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25%。(1)依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补全实验步骤;(2)依据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方程式和题中数据计算出36g氯化钠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再利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出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本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题中数据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注意解题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