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
资源ID:95957626
资源大小:318.6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二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武汉市女子高级中学 屈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活动,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合作讨论中体验相互激发的好处,感受探索研究的乐趣;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尊重事实的治学精神;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索的学习的一般方法:发现问题 实验 讨论 认 识 发现新问题 再实验 再讨论 加深认识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述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铁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如果我们把铁和铜接在一起,同时放入稀硫酸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 1:Fe Cu 现象:中铁丝有气泡中铜丝中有气泡。1 过渡 2 设疑:学生对中铜丝有气泡产生出乎意外,产生探究的欲望 引导为什么中铜丝有气泡呢?请同学们在铁丝和铜丝之间连接一个耳机,听一听是否有声响,并说明原因。讲解:这种装置能产生电流,构成了一个电池,我们叫它原电池。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板书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原电池 实验 2:铁丝与铜丝之间连一个耳机。现象:产生电信号。说明:该装置在铁丝和铜丝之间产生了电流。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己发现该化学装置可产生电流,引出课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 实验 3:按投影的要求进行试验。现象:1锌片产生气泡 2铜片上无气泡 3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溶解 4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5接干电池在电表两端,当指针偏转与4中相同方向时,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树立通过实验来研究化学问题的观念,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擦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步骤 现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 4在锌片和铜片之间连电流表 5用干电池判断电流方向 设疑:1铜有没有参加反应?2铜片上产生的气体是什么?3锌片为什么会溶解?4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5写出在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参与学生的讨论,必要时给与启发引导。板书 锌片 Zn 2e-=Zn2+(氧化反应)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讨论 1 必要时做一些实验 要点:1溶液的颜色为变蓝,说明没有 Cu2+生成,铜未参加反应。2通过测量溶液 PH 值的变化或收集气体点燃实验,证明铜片上产生的气体是 H2。所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3H+得到的电子是由负极传递过来的,即锌失去了电子,反应为:Zn 2e-=Zn2+故锌溶解了。4电子流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即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激发思维,透过现象深入分析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电极上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讲述Zn+H+=Zn2+H2 是放热反应,锌直接与硫酸反应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而当锌连接铜后在反应时,产生了电流,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我们将这种装置称为原电池 板书 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播放动画 模拟原电池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子转移的路径。联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理解原电池的定义。观看动画,加深对原电池电极反应的理解。利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是微观的离子的变化和运动形象化。讲述 早在 1799 年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打观察到了我们刚才见到的现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了解发明电池的历史,学习科学家敏锐捕捉现象,并深入研究的科学品质。电池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活动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合作讨论中体验相互激发的好处感受探索研究发现问实验讨论认识发现新问再实验再讨论加深认识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述程教师活动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铁生什么现象引导为什么中铜丝有气泡呢请同学们在铁丝和铜丝之间连接一个耳机听一听是否有声响并说明原因讲解这种装置能产生电学生活动实验现象中铁丝有气泡中铜丝中有气泡设计意图过渡设疑学生对中铜丝有气泡产生出乎意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设疑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我们通过下列实验加以探究 明确实验的目的。引起有意注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 Zn C Zn Cu Fe Cu H2SO4 C2H5OH CuSO4 (a)(b)(c)Zn Cu Zn Zn H2SO4 H2SO4(d)(e)观察、思考。表达现象:(a)(c)的灯泡是亮的,(b)(d)(e)的灯泡不亮。现象表明:(a)(c)构成了原电池(b)(d)(e)没有构成原电池。(a)是 为 了 说明一个电极为非金属也可以,(b)说明溶液必须是电解质溶液,(c)说明溶液不一定非要使硫酸,(d)说明必须构成闭合回路,(e)说明俩个电极材料必需活泼性不同。针对以上实验在学生中开展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板书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做电极。2 电极材料都浸在电解质溶液中。3 两电极相连接形成闭合电路。讨论 2 1 组成原电池的俩个电极材料的特点。2 对装置中的溶液有何要求?3 必须满足的其他条件。培 养 学 生 归纳、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合作探讨的学习氛围。设问 分析(a)(c)两个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并依此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针对学生演板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和指导。板书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氧化剂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演板(a)负极锌片 Zn 2e-=Zn2+(氧化反应)正极碳棒 2H+2e-=H2(还原反应)(c)负极铁片 Fe 2e-=Fe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 Cu2+2e-=Cu (还原反应)表达 活泼的电极做负极失去电子,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氧化剂在正极得到电子。抓“电子转移”将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紧密相连,以次突破难点。设问请同学们以锌片、铜片、西红柿、耳机以及若干导线组合成一个原电池。实验设计 做好后,带上耳机,听电信号的声音。学以致用,联系生活、提高兴趣,同时可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电池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活动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合作讨论中体验相互激发的好处感受探索研究发现问实验讨论认识发现新问再实验再讨论加深认识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述程教师活动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铁生什么现象引导为什么中铜丝有气泡呢请同学们在铁丝和铜丝之间连接一个耳机听一听是否有声响并说明原因讲解这种装置能产生电学生活动实验现象中铁丝有气泡中铜丝中有气泡设计意图过渡设疑学生对中铜丝有气泡产生出乎意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引导学生小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我们探究的主要内容。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什么是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且我们还亲自制作了原电池。学会总结,体验探索的乐趣。课堂练习 1把 a、b、c、d 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 a、b 相连时,a 为负极;c、d 相连时,c 为负极;a、c 相连时,c 为正极;b、d 相连时,b 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大到小为()。(A)abcd (B)acdb (C)cabd (D)bdca 2.1991 年,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为材料组成的新型电池,用作航海标志灯。该电池以取之不尽的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电池的总反应式为:4Al+3O2+6H2O=4Al(OH)3 填写下列空白:(1)负极材料为 ,正极材料可以选用 ;(2)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电池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活动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合作讨论中体验相互激发的好处感受探索研究发现问实验讨论认识发现新问再实验再讨论加深认识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述程教师活动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铁生什么现象引导为什么中铜丝有气泡呢请同学们在铁丝和铜丝之间连接一个耳机听一听是否有声响并说明原因讲解这种装置能产生电学生活动实验现象中铁丝有气泡中铜丝中有气泡设计意图过渡设疑学生对中铜丝有气泡产生出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