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自考公共政策00318真题.pdf
2021年 8 月自考公共政策00318真题课程代码:0031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0小题,每小 题1分,共2 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关于在中国建立股市的决策,在初始阶段属于A.风险型政策B.地方性政策C.立法决策D.零和博弈型政策2.个人决策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下,其最佳决策路径为A.理性的路径B.直观的路径C.抽象的路径D.间接的路径3.“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根本追求是A.决策专业化B.科学决策C.决策法制化D.经验决策4.“思想库”、“智囊”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监控系统C.政策咨询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5.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A.邓恩B.拉斯韦尔.C.托马斯戴伊D.林德布洛姆6.国家关于黄河流域有关省份在某段时间内如何使用河水的规定属于A.福利型政策B.调节性政策C.符号性政策D.象征性政策7.在邓恩归纳的预测性评估方法中,以推断为结果的理论预测方法的适当技术包括了A.可行性评价B.头脑风暴法C.相关性分析D.德尔菲法8.按政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划分,政策议程可以分为A.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B.功能性议程和系统性议程C.磋商性议程和循环性议程D.实质性议程和过程性议程9.在邓恩关于政策问题的分类中,通常把那些涉及不同的决策者,其效用无法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称为A.结构适度问题B.结构不良问题C.结构优良问题D.结构完善问题1 0.公共政策问题得以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A.拟定政策方案B.选择政策方案C.确定有关政策目标D.评估政策方案1 1.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是A.大众传媒的报道B.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1 2.法律经立法系统通过后,通常所需要的签署者和发布者是A.国务院总理B.最高法院院长C.最高检察院检察长D.国家元首1 3.清代政治家唐甄说:“天下累治,令行则治;天下奚不治,令不行则不治。”能够用于解释的具体政策过程是A.政策制定B.政策调整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1 4.在中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政策监控属于A.自上而下监控B.自下而上监控C.外部监控D.平行监控1 5.其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而在于影响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这样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是A.利益集团B.大众传媒C.政府部门D.政党组织1 6.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各种方式中,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A.政策分解B.政策合并C.政策废止D.政策缩减1 7.以政策问题为核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这一事实被界定为A.稳定和连续B.突变和间断C.合并和分解D.调整和终结1 8.公共政策的灵魂和归宿是谋求和增进A.个人利益B.政策制定者利益C.利益集团利益D.公共利益1 9.总是遵照惯例、按照老样子开展相关的政策分析工作,或经常受到某种解决办法的束缚,这种政策建议行为被称为A.一知半解式政策建议B.姗姗来迟式政策建议C.反复无常式政策建议D.墨守成规式政策建议2 0.情报部门和系统数据库等,属于公共政策支持系统中的A.政策评估系统B.信息传播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咨询系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 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 1.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决策包括A.制定规章条例B.对国会立法和总统决策的解释C.行政裁决D.司法审查E.司法命令2 2 .芭芭拉 尼尔森将政策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包括A.议题确认B.议题采纳C.议题重要程度排序D.议题扩大E.议题持续2 3.立法机关的抉择程序一般都包括如下几个阶段A.通过议案B.审议议案C.提出议案D.公布政策E.创新政策2 4.作为一种逻辑上的流程,公共政策评估应包括下列几个阶段A.评估实施B.评估筹划C.评估总结D.评估量化E.评估分类2 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类型有A.民办非企业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B.事业单位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C.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D.产业型政策研究组织E.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 0分。2 6 .简述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主要关系。2 7.简述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2 8.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 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中“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 题1 0分,共2 0分。3 0 .试述政策学知识与政策知识的区别与联系。3 1.试述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 题1 5分,共3 0分。“专项行动”中的利益平衡在某市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的过程中,群众的过渡期安置牵动着政府的心。该市在众多备选政策方案中选择了“拆除腾退临时救助政策”,为确有经济困难、有返乡意愿的群众提供过渡性住宿和返乡车票,确保专项行动中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该市同时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如果有留下继续工作意愿者,由政府牵头,搭建一个招聘平台,让大家找到更加安全、更舒适的工作,在薪酬和安全保障方面也能得到一定提高。在专场招聘会的入口处,特别设置了民政救助咨询台,有困难的群众可以现场咨询拆除腾退中的临时救助政策。民政工作人员在一旁提供咨询服务,并记录收集群众的需求意向。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顺利进展,困难群众利益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各方利益达到了平衡.(1)试述政策抉择中的各方利益平衡原则。(2)根据各方利益平衡原则,分析该市的整治专项行动为什么能够得到顺利进展。33.科技进步助力安全用气政策的执行寒冷的冬季是供暖季,也是全市用气的高峰期。市政府为此出台了确保市民取暖用气安全的通知。每到冬天,燃气集团巡线工张师傅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加倍谨慎地巡查供气线路,保障用气质量和安全,落实市政府保证市民安全用气要求。但这个冬天,张师傅的工作方式有点不一一样了:“以前,我们巡线是打开井盖儿查一查,一个人负责10到 2 0 公里。现在,有了智慧管网设备,不用打开井盖,站在地面上,拿着智能设备,利用北斗定位,就知道管线是否移位、变形。说实话挺酷的,效率还高。”一方面,管线埋在地下,普通人根本无从知晓管线走向。专业人员了解管线的走向也经常需要请教老师傅,依靠老师傅脑子里的记忆。另一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原来的管线,参照物一变,就不好找了。而且,该市每年都会发生因第三方施工不了解地下管线状况而造成的燃气泄漏事故。这些都为执行市政府保证市民安全用气的政策增添不少障碍。随着智能设备的逐渐普及,政策执行的环境好转了,保证市民安全用气的政策执行起来更容易了。张师傅说:“管线的拐弯处,预先埋-个标识器,我拿手持的设备-扫,这段管线的所有信息都有。甚至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维修过,非常详细。以后,就不需要再咨询老师傅了。”(1)试述政策执行的经济环境的含义。(2)根据经济环境中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分析为什么市政府确保市民取暖用气安全的政策更容易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