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0分)1.酒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稀释酒精 C.碘溶于酒精 D.酒精消毒2.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SO2排放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应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B.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身体健康,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可以在铁制护栏表面涂刷油漆D.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棉线和羊毛线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coB.三个硫原子:3SC.一个镁离子:Mg+2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N a 2o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D.少量氯化镀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5.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6.史书中,秦军战士被描绘成“左手拎人头,右手抓俘虏”的善战形 2 4象。秦军之所以能扫平六国,除了得益于制度和战略优势,还与精 铭良的武器装备密不可分。秦国的武器生产采取责任制,工匠要把名 字刻在武器上所以产品规格统一、质量过硬。在上世纪7 0年代,人们甚至在检测兵马俑武器的化学成分时发现:有些武器的表面居然存在“含铭化合物”,并推测秦人可能已经学会用含锅氧化层来防止兵器生锈。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铭原子中中子数为2 8B.铭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铭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 2.0 0 gD.致密的铭氧化物层能防止兵器锈蚀7.饮 用 水 用 消 毒 会 促 使 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C 1 O 2消 毒 杀 菌.下 列 对 的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A.C I O 2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B.由氯、氧两种元素组成C.C I O 2中含有氧气D.1个C I O 2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8.甲、乙、丙、丁 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物质甲乙丙T反应前的质量/g 13 12 11 0反应后的质量/g m1 06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7:29.如图所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0冤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3 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C.3 0久时,将4 0 g甲物质加入5 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 0 gD.1 0冤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 0。(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1 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试剂错误的是()第2页,共17页A.A B.B C.C D.D选项物质杂质试剂AF e S 0 4溶液C u S C)4溶液过量的F e粉、过滤BN a O H溶液C a(O H 溶液过量N a 2 c O 3溶液、过滤CC a C k溶液稀盐酸过量C a C()3、过滤D02水蒸气通过浓H 2 s O 4的洗气瓶1 1 .下列各组物质在pH =1 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 a N O3 N a C l、K N O 3、(N H4)2S O3B.H 2 s O 4、H C K A g N O3 N a2S O4C.K 2 s O 4、N a C l、K 2 c O 3、N a O HD.K M 1 1 O 4、C u C l2,F e2(S O4)31 2 .A、B、C、D、E分别是二氧化碳、氧化铁、木炭、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某一种物质。“一”表示相邻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7”表示A物质可以一步反应转化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A不可能是木炭B.上述化学反应一定不会涉及化合反应C.物质B与C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D.物质D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3.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 CC 3 Cu(OH)2及少量不溶性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制取了少量氧化铜。(1)白 色 沉 淀 的 化 学 式 为。(2)写 出 步 骤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3)蓝 色 沉 淀 受 热 分 解 生 成 另 一 种 氧 化 物 的 化 学 式 是。(4)若向溶液A 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其过程中溶质种数会发生变化,最多时可达 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9.0分)14.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称取石灰石样品6 g,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待装置D 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 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与 CaO 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写出装置A 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装置C 的作用是 o(2)下列情况中,会 导 致 测 得 的 碳 酸 钙 质 量 分 数 偏 大 的 是。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去掉装置C,将 B 与 D 装置直接相连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3)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15.0分)1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第 4 页,共 17页(1)写 出 图 中 仪 器 的 名 称。(2)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字母序号),当导管口 时,开始收集气体。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其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选择G的优点是。(4)某同学若选择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填“a”或 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5)若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不 能 选 用 的 试 剂 是(填 字母序号)。A.酚酥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C.碳酸钠D.锌粒1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查阅资料】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对比实验】编号操作现象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 u SC U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 u SC)4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丙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 UC 1 2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1)比 较 实 验 乙 和 实 验(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2)实 验 乙 中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 1比Cu(填强”或“弱”)。(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也0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 定 的 依 据 是。【猜测与探究】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1-破坏了氧化铝薄膜。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C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操作现象结论推论(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氧化铝薄膜被破坏Na+或 _ _ _ _ _ _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4固体 _ _ _ _ _ _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Na+和SO厂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结论与反思】得出结论:前 述 猜 测(填“正确”或“不正确”)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第 6 页,共 17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稀释酒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碘溶于酒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酒精消毒是酒精与蛋白质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A【解析】解:A.化石燃料提供的能量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禁止使用,要合理使用,增加绿色能源的开始与使用,选项说法错误;B.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身体健康,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的泡沫较少的是硬水,产生的泡沫较多的是软水,选项说法正确;C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可以在铁制护栏表面涂刷油漆从而隔绝铁与氧气、水的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选项说法正确;D.棉线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oA.根据化石燃料的作用来分析;B.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C.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D.根据纤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3.【答案】B【解析】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2 C 0,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硫原子表示为:3 S,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一个镁离子可表示为:M g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可表示为:N a 2o 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选:B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答案】D第8页,共17页【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D、氯化钺属于镀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D、镂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5.【答案】C【解析】解:A、在取用粗盐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粗盐,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蒸发操作应在蒸发皿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o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 .【答案】C【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 4,表示原子序数为2 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 4;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 2.0 0,中子数=5 2 -2 4 =2 8,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铭,带“专”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 2.0 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 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有些武器的表面居然存在“含铭化合物”,并推测秦人可能己经学会用含铝氧化层来防止兵器生锈,说明致密的珞氧化物层能防止兵器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o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 .【答案】C【解析】解:A C K)2 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 .C 1 O 2 是由氯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二氧化氯中只含二氧化氯一种成分,不再含有其它成分,即不含氧气,故错误;D.一个C I O?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故选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从微观结构和宏观组成来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答案】D第 10页,共 17页【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3 1 g-1 0 g =2 1 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 1 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 1 g-6 g =1 5 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 6 g-1 0 g =6 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 1 g +1 5 g-6 g =3 0 g,故 m的数值为3 0 +1 =3 1。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和丙,生成物是甲和丁,丙是反应物,可能是单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和丙,生成物是甲和丁,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甲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2 1 g:6 g =7: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9.【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A、1 0 B j,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3 0 P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溶剂质量:甲(乙,故选项正确;C、3 0 B-t,将 4 0 g 甲物质加入5 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3 0 g +5 0 g =8 0 g,故选项错误;D、1(T C 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 0 汽,溶解度均增大,溶液均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B o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1 0 .【答案】B【解析】解:A、F e 粉能与C U S O 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 a(O H)2 能与过量N a2 c O 3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 o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 1 .【答案】C【解析】解:p H 为 1 0 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0 H-。A、(N H Q 2 S O 3 能与0 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H C 1、A gN C)3 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H 2 s。4、H C 1 能与0 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故选项正确。D、C u C l2,F e 2(S C 4)3 能与O 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p H 为 1 0 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 F T.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进行分析判断。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第 12页,共 17页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碱性溶液中共存。1 2.【答案】D【解析】解:A、A为木炭,木炭可与氧化铁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B从氧化铁或者二氧化碳中选择,而E不能是氧化铁,所以B为氧化铁,E为二氧化碳,氧化铁可与稀盐酸反应,所以C为稀盐酸,稀盐酸可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D为氢氧化钙,而D氢氧化钙可与E二氧化碳反应,因此A可以是木炭,选项A错误;B、若A为木炭,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E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选项B错误;C、B与C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和C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中选择,若B为二氧化碳,则C为氢氧化钙,而A与二氧化碳可以反应,则A只能是木炭,C氢氧化钙与D反应,则D为稀盐酸,剩余E为氧化铁,而A木炭不能生成E氧化铁,选项C错误;D、根据选项A中分析可知,D为氢氧化钙,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D正确;故选:D。根据给出物质名称,结合逻辑框图分析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 3.【答案】C aC()3 2 N aO H +C u S 04=N a2S 04+C u(O H)2 I H 2 s o 4 +2 N aO H =N a2 s o 4 +2 H 2 O H20 4【解析】解:孔雀石的主要成分C u C 0 3-C u(0 H)2和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1)反应是气体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碳酸钙和水,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 aC C)3;(2)步骤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 0H +C u S 04=Na 2s O 4 +CU(0H)2 1;H 2s O 4 +2Na 0H =Na 2s O 4 +2H2O;(3)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0;(4)溶液A为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 O H溶液,溶质可为硫酸钠,或硫酸钠和硫酸铜,或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硫酸铜和硫酸,最多时可达4种;故答案为:(l)C a C O3;(2)2Na O H +C u S 04=Na2S O4+C u(O H)2 I;H2S 04+2Na O H =Na2S O4+2H2O;(3)H2O;(4)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C UC O 3 -C u(0H)2和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碳酸钙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据此分析;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根据溶液A的成分和氢氧化钠反应,溶质的种类和反应物的过量有关,据此分析。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1 4.2Na O H +C 02=Na2C O3+H20 吸收水蒸气 【解析】解:(1)装置A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变化的方程式:2Na O H +C O 2=Na 2C O 3 +H 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故填:2Na O H 4-C 02=Na2C O3+H20;吸收水蒸气。(2)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被D装置吸收,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水蒸气能被D装置吸收,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D装置全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填:。(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2.2g,设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C a C O3+2H C 1 =C a C l2+H20+C 02 T1 00 4 46 g x x 2.2g100 _ 6gxx44-2.2gX=83.3%第14页,共17页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 3.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MnO21 5.【答案】集 气 瓶 AE出现连续均匀气泡2H 2。2 2 也0+02 7 Z n +H 2s O 4 =Z n S 04+H2 T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 A【解析】解:(1)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2)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因此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故选E为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避免空气混入,需要等到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再进行收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镭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MnOz程式为2 H 2。2 =一 2 也0 +02 T;MnOz故答案为:A E;出现连续均匀气泡;2 H 2。2 J 2 H 2。+。2 3(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Z n +H2S 04=Z n S 04+&T;G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答案为:Z n +H2S O4=Z n S 04+H2 T;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集满后从短口1 逸出,所以从b 处检验是否集满;故答案为:b,(5)A、酚麟加入酸性溶液没有明显现象,选项A 符合题意;B、石蕊溶液加入酸性溶液,溶液变红,可以证明显酸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看到气泡,可以证明显酸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D、锌可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看到气泡,可以证明显酸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o(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 置;考查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注意事项;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镭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装置特点分析回答此题;(4)根据气体性质分析回答此题;(5)根据酸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 6.【答 案】4 A1 +3 0 2 =2 5 2。3 甲 2 A1 +3 C u S O4=A12(S O4)3+3 C u 强 甲中硫酸铜溶液也含有水,没 有 明 显 现 象CP铝 丝 表 面 没 有 变 化 正 确【解 析】解:【查阅资料】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的化学方程式为4 A1 +3 O 2 =2川2。3,故 填:4 A1 +3 O2=2 A12O3【对 比 实 验】(1)设计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乙和甲一个是打磨的一个是没有打磨的,故的比较实验乙和实验甲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故填:甲。(2)实验乙中是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1+3CUS O4=A12(S O4)3+3C u,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 A1 比 C u 强,故 填:2A1+3C u S O4=A12(S O4)3+3C u;强。(3)出0对氧化铝薄膜镁没有破坏作用。因为甲中硫酸铜溶液也含有水,没有明显现象,故填:甲中硫酸铜溶液也含有水,没有明显现象。【猜 测与探 究】氯化钠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可能是氯离子破坏了氧化铝薄膜,加入硫酸钠固体,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故不会有明显变化,故填:【结论与反 思】操作现象结论推论(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 a C l固体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氧化铝薄膜被破坏N a+或 C能破坏氧化铝薄膜(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 a 2 sO 4固体铝丝表面没有变化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N a+和S O t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可以看出,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薄膜,故前述猜测正确,故填:正第 16页,共 17页确。根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铝与铜盐溶液的反应现象以及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实验方案的设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