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 40.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研研碎 B.面包发霉 C.西瓜榨汁 D.石蜡熔化2.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碘会引起幽齿C.缺锌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D.缺钙会引起坏血病3.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校广泛使用的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IO)。在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0 C.+1 D.+5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与环境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C.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改善环境D.“限塑令”的执行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7 .下表是四种常见物质的P H.在这些物质中,能使无色酚儆试液变红的是()物质洁厕灵柠檬汁蔗糖水洗洁精P H1.72.57.01 2.6选项ABCDA.A B.B C.C D.D8 .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B.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C.也0 和也。2 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子种类不同9 .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出.根据反应方程式:3 Cu +8 HNO3(稀)=3CU(NO3)2+2 X T+4 H2。推测X的化学式是()A.N2O3 B.N02 C.N O D.N201 0 .异 烟 月 井(C6 H7 N3 O)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异烟月井是无机物B.异烟朋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异烟肝中C、O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2D.异烟胧由6 个碳原子、7 个氢原子、3 个氮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1 1.金属R与Ag NOs 溶液发生反应:R +2 Ag NO3 =R(NC)3)2 +2 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可能是铝B.在金属活动顺序里,R 一定排在氢前面第2页,共21页C.Ag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D.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1 2.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氯原子*A炒 3 扬 氧原子A.丙是一种空气污染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C.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D.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1 3.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T反应前的质量/g500.500反应后的质量/g230.5X3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4C.反应中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硝酸钱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氯化钠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A B.B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分离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加入适量的氯化钢溶液,过滤C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D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打磨光亮的铝丝、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C.CD.D固体的质量gA.1 6.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加热一定量碳酸氢铉(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0 时间/min量变化氧气的质量也B0稀硫酸的质量g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氧镒质咯二化的蚩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镒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0 时间/min液,二氧化镭的质量变化DO51A气体体积mLH:_0、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0 时间/min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 24.0分)1 7.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氮气;第4页,共21页(2)三个亚铁离子(3)小苏打。1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B、C、D、E、F五 种 微 粒 中 属 于 同 种 元 素 的 是(填 序 号)。19.(3)写出E和F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1)以 上 四 份 溶 液 中 属 于 饱 和 溶 液 的 是(填 序 号)。(2)该固体物质在tC时 的 溶 解 度 为。(3)甲、乙、丙、丁四份溶液中,溶 质 质 量 分 数 由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是。(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是图中的(填A或B)。2 0.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 Q Q开水。(1)p yuir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 组成的。(2)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制品容易生锈,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以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1.A、B、C、D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 r*Tc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I (1)若 A 为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 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是 o(2)若 A 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 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22.0分)2 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用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E 装置收集气体,停止加热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原因是。(2)用 BC组 成 的 装 置 能 制 取 的 一 种 气 体 是(填 化 学 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 气 体 的 验 满 方 法 是。(3)将制得的CO?通 入 F装 置 中 可 观 察 到 试 管 中 澄 清 石 灰 水;烧杯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O2具 有 的 物 理 性 质 是。2 3.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 _ _ _ _ _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 _ _ _ _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提出猜想】猜 想 I:完全变质;猜想H:部分变质。【实验探究2】第6页,共21页(3)【反思交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 a(O H)2 溶液猜想n成立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献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在反思交流环节中,有同学提出实验探究2 不足以得出猜想口成立的结论,其理由是(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解 释)。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将实验探究2中的C a(0 H)2溶液换成过量的 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猜想n成立的结论。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 1 0.0 分)2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某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含量,他们取 1 0 g 该固体混合物与1 0 0 g 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胆研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B、面包发霉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西瓜榨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D、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该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答案】A【解析】解:A、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故 A 正确;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氟会引起胡齿;故 B 错误;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 C错误;D、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缺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故 D 错误。故选:A0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重大。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缺乏症分析判断。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3.【答案】D第8页,共21页【解析】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答案】C【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l)+x+(-2)=0,则x=+l价。故 选:Co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5.【答案】B【解析】解:A、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造成水土污染,增大环境污染,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改善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限塑令”的执行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环境污染和水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防治判断即可。环境保护问题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理解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D【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7.【答案】D【解析】解:A、洁厕灵的pH为1.7,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麟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B、柠檬汁的pH为2.5,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醐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C、蔗糖水的pH为7.0,等于7,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酣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D、洗洁精的pH为12.6,大于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猷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故选:D.当溶液的pH等于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酚献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酚酸溶液的性质是正确第 10页,共 21页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B、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C、电0和出。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答案】C【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C u +8 H N C 3(稀)=3 C u(N C)3)2 +2 X T +4 H 2。,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 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答案】c【解析】解:A、异烟肿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异烟脱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X 6):(1 X 7):(1 4 x 3):1 6 =7 2:7:4 2:1 6,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异烟明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x 6):1 6 =9:2,故选项说法正确。D、一个异烟朋分子由6 个碳原子、7 个氢原子、3 个氮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A、根据物种分类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 是“克”,常常省略不写。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1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 +2 A g N C 3 =R(N O 3)2 +2 A g,硝酸根显一 1 价,贝 IJ R 元素显+2 价,铝元素显+3 价,该金属不可能是铝,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R +2 A g N O3=R(N O3)2+2 A g,R能把银置换出来,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无法确定R是否一定排在氢前面,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R +2 A g N O3=R(N O3)2+2 A g,R能把银置换出来,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说法错误。D、反应物中R是单质,化合价为0;生成物中R元素显+2 价,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o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 2 .【答案】B第 12页,共 21页【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丙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C3H8+502 3CO2+4H2O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丙物质是二氧化碳,未列入空气污染物,故 A 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 B 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 C 错误;D、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 D错误。故选:B。根据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观模型图的意义、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答案】D【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50g-23g=2 7 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g-0g=3g;则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7g-3g=2 4 g,故 X 的数值为24.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7g-3g=2 4 g,故 X 的数值为2 4,故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中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4g:3g=8:1,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 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4.【答案】C【解析】解: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硝酸铉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C)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oA、根据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 5.【答案】B【解析】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设计不正确;B、硫酸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盐酸,过滤得到盐酸,该选项设计正确;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故选设计不正确;D、实验过程中,铝、铜表面都析出银白色固体,是因为铝、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等物质,说明铜、铝都比银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铝的活泼性,该选项设计不正确。故选:B,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硫酸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盐酸;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D、铝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第 14页,共 21页1 6.【答案】B【解析】解:A、碳钱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最后为零,故正确;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横坐标表示的是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当稀硫酸少量时,M g和F e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由于等质量的稀硫酸消耗的F e的质量比M g的质量多,因此随着稀硫酸的加入,在F e和M g等质量的情况下,F e先氢油耗完,产生氢气少,M g正后耗完,产生氢气多,正确的图象如图所示,质0里值0稀硫酸的质量g故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镒作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D、通电分解水时,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正确。故选:B oA、根据碳氨受热分解的产物分析;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C、根据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分析;D、根据水电解的现象分析.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够根据各物质间量的变化来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1 7.【答案】Ar 3 F e2+N a HCO3【解析】解:(1)最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Ar。(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 F e 2+。(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 a HC0 3。故答案为:(l)Ar;(2)3Fe2+;(3)NaHC03o(1)氮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小苏打是碳酸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答案】79.90 CD MgCl2【解析】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CD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3)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k。故答案为:(1)79.90;(2)CD;M g。(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3)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第 16页,共 21页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答案】丙、丁 3 0 g 丙=丁乙甲A【解析】解:(1)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2g固体,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共析出5g固体,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g-2g=3g,即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蒸 发 10g水,会析出3g固体,乙中的溶液蒸发掉10克水,析出固体的质量为2g,所以以上四份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丙、丁;(2)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蒸 发 10g水,会析出3g固体,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3 g x嘿=30g;(3)甲、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但乙中溶剂的质量比甲中少,所以乙中溶质质量分数比甲中大;丙、丁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丁乙甲;(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即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是图中的A。故答案为:(1)丙、丁;(2)30g;(3)丙=丁乙甲;(4)A。根据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2g固体,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共析出5g固体,所以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g-2g=3 g,即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蒸 发 10g水,会析出3g固体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0.【答案】氢元素和氧元素Fe2O3+6HC1=2FeCl3+3H2O 肥皂水【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 e2O3+6 H C 1 =2 F e C l3+3 H2O.(3)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分别向等量样品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则是硬水。故答案为:(1)氢元素和氧元素;(2)F e2O3+6 H C 1 =2 F e C l3+3 H2O;(3)肥皂水。(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点燃2 1【答案】置 换 反 应C H4+2 O2 C O2+2 H2O【解析】解:A、B、C、D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1)若A为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为气体单质,所以A是铁,C是氢气,该反应可以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2)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所以A是甲烷,C是二氧化碳,该反应可以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点燃以化学方程式为:C H 4 +2 O 2二 。2 +2出0。故答案为:(1)置换反应;点燃(2)C H4+2 02 C 02+2 H 2。根据A、B、C、D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若A为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为气体单质,所以A是铁,C是氢气,该反应可以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所以A是甲烷,C是二氧化碳,该反应可以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第18页,共21页进行验证即可。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2 2.【答案】2 K M n O 4 2 K 2 M n O 4 +M n O2+02 T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合理MnC)2即可)。2(或C O z)2 H2O22 H2O +02 T (C a C O3+2 H C 1 =C a C l2+C 02 T+H20)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或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变浑浊密度比空气大【解析】解:(1)高镒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镐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K M n C)4二L M n C U +M n O z +O z上 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停止加热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原因是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合理即可);(2)装置B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C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可用装置B C制 取 或C O 2;适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锦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M n O?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H 2 O 2 2 H 2 O +O 2 T;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也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a C O3+2 H C 1 =C a C l2+C 02 T +H20,验满方法是: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3)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所以将制得的C O?通入F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 O 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l)2 K M n O4 K2M n O4+M n O2+02 T: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合理即可):MnOz(2)。2(或C O 2);2 H2O2 2 H2O +02 T (C a C O3+2 H C 1 =C a C l2+C 02 T +H20);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或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3)变浑浊;密度比空气大。(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用高镭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2)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气体,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气体的性质。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答案】稀 盐 酸 2NaOH+C02=Na2CO3+H20 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 J+2NaOH 氯化钙【解析】解:(1)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02=Na2CO3+也0。故填:稀盐酸;2NaOH+C02=Na2CO3+H20(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a(0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3)有同学提出实验探究2 不足以得出猜想II成立的结论,其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经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3 +Ca(0H)2=CaCO3 I+2NaOH;论,大家一致认为将实验探究2 中的Ca(0H)2溶液换成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猜想II成立的结论。故填:Na2c。3 +Ca(0H)2=CaCO3 X+2NaOH;氯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酥溶液变红色;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4.【答案】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2NaOH+H2S04=Na2S04+2H2O80 98x100g x 9.8%第20页,共21页80 x98=100g x 9.8%x=8g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g-8g-X 100%=20%10g答: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解析】根据硫酸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然后根据原混合物 中 硫 酸 钠 的 质 量 分 数=鬻 臀 x 100%进行计算。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由反应中任意一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