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排列问题|冀教版.doc
-
资源ID:9600982
资源大小:3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排列问题|冀教版.doc
教 案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排列问题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 二年级 下册第 第八单元 89页课标分析在探索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中,会独立思考,能表述自己的想法,发展推理能力。能从日常生活以及教材设计的具体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教材分析通过“探索乐园”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三个事物不同排列的可能结果,使学生体会排列组合思想。结合相关活动内容,渗透“可能性”思想,结果可能有几种。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问题的答案。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经历探索、发现简单事物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列举出3个事物的所有排列组合结果,初步体验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排列组合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推理排列规律难点推理排列规律评价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情况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引发探究(3mins) 二、初步感受新知(3mins)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8mins)四、拓展创新,巩固新知五,小结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还记得孙悟空智斗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故事情节吗?播放西游记里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播放视频师:如果孙行者再变化出更多的兄弟来,你还能用“孙”“行”“者”给他起出其他的名字吗?这就用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排列问题(书写板书)1、出示图片,导入情景,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两个人也遇到了类似问题,他们要照张照片,如果左右站立,可以排出几种照片。教师出示图片验证,观察。1、出示三人照片, 师:这时,你看围裙妈妈也来了,如果他们要照张全家福,左右站立,你能猜一猜,可能会出几种结果吗?2.摆一摆 让小组动手操作,黑板上摆一摆可能出现的结果,并记录3.观察出现的6种不同结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人照相的结果。逐步总结出规律方法。1、用三个数字排列出三位数,那么这个规律能不能帮我们解决更难的问题呢?)2、用0、4、6排出三位数,有几种呢?为什么和上面的不一样呢?那么现在你能说出孙行者还能变换出几个兄弟来,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认真观看,讲一讲,孙行者的几个兄弟的名字(生: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学生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讨论。 小组展示,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摆一摆,展示自己的结果学生自己描述怎样找到的这6种结果,并合作交流方法,逐步总结出规律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展示结果,讲述方法学生口答创设情境,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简单的两个事物的排列入手,初步感受新知,重点感受互换位置出现的不同结果逐步感受3个事物的排列,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一定的方法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勇敢挑战更高难度。孩子们对排列问题初步产生了兴趣孩子们学会了2个事物的简单排列孩子们在描述方法规律时,涌现了不同的方法,教学目标完成。孩子们基本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全,但是在方法运用上个别不是很熟练,有待加强。在第二个问题上,需要复习提醒“0”不能在最高位。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吗?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你的数学脑筋就会越用越灵活,你也会越来越聪明!布置作业把“孙行者”的六个名字有规律有顺序地找到。板书设计排列问题1.爸妈儿2.爸儿妈3.儿妈爸4.儿爸妈5.妈儿爸6.妈爸儿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探索乐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1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与运用。第一层,先引领学生发现熟悉事物中的该类问题的存在,第二层,提出简单的此类题目,2个事物的排列,可以出现几个结果?积极引导,让学生独立解答。第三层,抓住时机引出3个事物的排列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利用刚学的2个事物的排列知识,正迁移探究。 2.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经历知识生成与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探索新知的的情境中,成了学习的小主人。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围绕“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逐步形成有序的数学思维。 本节课不成熟的地方有: 比如在做练习时,只考虑做得对不对,没有让学生放开了说一说,时间分布较少,未能放开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充分说一说他们的想法。 只注意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平稳实效,而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性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