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docx
-
资源ID:96029154
资源大小:15.4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课标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docx
新课标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引导学生预习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提前学习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的。因此,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前,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作为以欣赏为主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积极主动地搜集相关的音乐材料,欣赏过程中以感受音乐内在情感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为辅。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完毕,马上开始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查阅草原放牧哪吒闹海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龙梅和玉荣怎么在暴风雪中守护羊群、哪吒怎么闹海、老农夫又为什么不干活就等兔子。在相关故事背景下,学生对音乐的赏析就会带有客观性,会带着特有的音乐和情感沉浸在音乐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下音乐背后的故事,到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主动分享故事并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分享,学生会对音乐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带着对故事或同情或赞美的心理欣赏音乐。课前预习尤其要注重学生的预习质量,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贪玩的心理,他们对预习作业可能不会放在心上,尤其是对音乐课的预习可能更不会在意,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监督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第五单元“调皮的小闹钟”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闹钟转动,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绘制成一张折线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定一个时间,等待闹钟响,然后仔细听闹钟响的规律。等到课堂教学时,学生间互相交流探讨闹钟是怎么响的以及学生间作息安排的合理性,通过日常生活的作息安排窥探到时间的流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醒。教师从学生完成的表格、闹钟响铃特点和时间安排上就能看出学生是不是在敷衍了事。对于高质量完成的学生,教师应该当众给予表扬,鼓励其下次继续认真完成作业;对于马虎敷衍的学生,教师应该私下予以提醒,让其重视预习作业,重塑其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教师对学生预习作业的反馈,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不足之处,纠正预习时存在的认识偏差,解决疑难困惑,更能增强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信心,纠正马虎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不仅对之后的课堂教学有更好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生本身也有很大的好处。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预习作业中,还能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音乐教学中。(二)创设教学情境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以教材为核心,课外知识的补充匮乏,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主体是学生,音乐内容成为教学核心,再结合小学生的阶段发展特点,情境化教学是适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应该和音乐的内在情感相关联,给予学生足够的场景体验和情感体验。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演唱大雨和小雨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备课时准备的有关雨的音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倾听雨声的大小,感受背后的节奏韵律。再比如,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二单元“春天来了”的教学,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躺在草地上听细微的风声、清脆的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在开始欣赏这一章的音乐前,学生就对春天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音乐欣赏中。课堂教学可以不拘束于教室,完全可以到户外,在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中感受音乐的意蕴。游戏化的教学场景也属于场景化教学的一种,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游戏”里面提到了好几种游戏,有打花巴掌、拍手歌等,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也提到了数蛤蟆和猜谜谣。教师可以把歌曲游戏化,让学生组队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游戏,在唱出歌词的同时要做相应的动作。如在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时”,学生相应地就要拍拍手;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时,学生就要跺跺脚;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时,学生就拍拍旁边同学的肩膀。通过游戏化的场景,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乐器的教学,其中就包括了竖笛。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循序渐进,先对竖笛这一乐器进行讲解,介绍六孔和八孔的区别。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竖笛有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对竖笛的音色和演奏方法有大致的了解。对孔位的介绍,可以借对呼吸方法进行讲解,“用鼻子和嘴角吸气,吸气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多次尝试此种呼吸方法,把竖笛放在嘴边先学会呼吸的方法,然后再教导学生指法和单吐等吹奏技巧。教师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型教育,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多鼓励学生尝试。(三)组织学生讨论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那么教师提问题的环节也能转换成学生间进行讨论。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迎新春”这一章的学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春节能干什么,春节有什么习俗等。提前交流讨论,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中的具体事件有基本的了解,知道为什么新年时要唱新年好。教材上的编创栏目也能让学生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歌曲的二次创作中,把这一经常被教师忽略的栏目重新编排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二次创作完可以让他们互相对作品评价打分,并且要说出相应的理由,这个评价讨论的过程也是教学成果反馈的过程。教师在参与学生间的讨论时会发现学生对音乐理论认识的程度,对音乐情感的把握是否到位,这都是之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的地方。通过一次音乐上的交流、讨论,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反馈结果,既有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又有利于发展师生间、生生间的良好关系,促进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了解并掌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操作流程,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审美,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这对正处于语言逻辑思维发展黄金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二次创作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普及版权意识,增加小学生的社会认知。教材中有很多民族歌曲和外国歌曲,如人教版的“五十六朵花”单元、“八音盒”单元等,其中蕴含着大量国内外优秀的歌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首歌曲就听后感进行交流、讨论,重点放在对音乐感情的认知上,能有音乐理论的见解更好,教师应该对此表扬。学生就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切入,从音乐的节奏变化、音色等要素入手分析一首音乐应该是在什么场景下创作出来的,又是为了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对相关音乐和主题有更深入的认知。同时,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能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促进民族团结。赏析国外优秀歌曲,既是对学生自身理论知识的扩充,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等,又能使学生了解到舞曲、变奏曲等。此外,学生借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东风,欣赏全球各地不同流派、不同曲种的音乐,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以后人生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四)运用网络媒介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赋予了课堂教学更多可能性,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网络技术。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青蛙、蜜蜂、蜻蜓、水族馆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能够有兴趣去学习相关的音乐。在教学“声音的长短”时,教师可以播放教材上展示的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留下印象,对声音的长短认知不仅停留在课本上展示的方格。再比如,小学音乐课本上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歌曲,像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就涉及了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民族歌谣那达慕之歌。大多数学生对这些民族和歌曲都不甚了解,这时网络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傣族、彝族的风土人情、服饰、音乐等,通过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现泼水节和火把节的场景,使学生对这些民俗场景留下印象,体会泼水节和火把节的欢乐,从而更好地体会音乐中带有的情感。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材还收录了很多外国歌曲,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八音盒”中的威廉·退儿森林水车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真善美的小世界雷鸣电闪波尔卡等,这些歌曲起到了开阔学生宏观视野,提高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音乐的审美能力,真正做到了艺术无国界。网络资源的运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框架,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在选择网络资源时也要精心挑选,可以少,但一定要精,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资料收集完毕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整合,做到理论知识与音乐欣赏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