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96039972
资源大小:16.4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2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2012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得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答案:D2、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答案:C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因素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答案:D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产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答案:A5、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答案:D6、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答案:B7、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答案:B8、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 ) 。A纲要信号教学法 B探究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答案:C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10、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为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 )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B11、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答案:A12、王老师讲话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C13、图形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它时,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四条分割线段,而把它知觉成完整的图形,这反映的是知觉的哪种特性(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14、耶克斯和多德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C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答案:C15、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答案:B16、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D17、王悦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答案:B18、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 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 答案:A19、上初中以来,刘俊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准备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答案:C 20、王老师是数学老师,相当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提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这说明王老师哪种心理特征较好( )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应变能力 C角色认同感 D教学效能感 答案:D21、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答案:C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答案:错误。解析: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但是认为通过教育的作用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不现实的,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23、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答案: 错误。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原则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24、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答案:错误。解析:习得性无助感是人在被动地接受某种刺激后感到无力去应付,不能学会应付的一种状态。正确的归因可以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25、负强化就是惩罚。答案:错误。解析: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答案解析:课程内容即以实现课程目标所组织的教学材料。课程内容的文本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或教科书。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答案解析:教学过程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按照上述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统一。28、简述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措施。 答案解析: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9、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答案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对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也会影响教师威信的形成;教师要珍惜“自然威信”。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 第一次谈话 老师:今天要你来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老师:你看看你,烫一头的卷发,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涂口红、画眉毛、烫发。 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的妆画得人不人,不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呜第二次谈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 的节目,你觉得怎样?你能讲出他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还不晓得!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 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画细眉,脸 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他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呢?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该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 学生:哎!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问题: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两次谈话加以评析。(18分)答案解析:(1)第一次谈话老师没有运用好“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学生是人,但你的妆画得人不人,不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是对学生的伤害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第一次谈话老师没有运用好“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可空洞的说教,以势压人。(2)第二次谈话老师运用了导向性原则和疏导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但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第二次谈话老师运用了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陶冶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其基本理论基础是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相互作用。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31.材料: 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人都有些心事,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亮: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明: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明: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亮: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丁明:不光这个,有时候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冯亮: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学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觉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明: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亮: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我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明:我特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问题: (1)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哪些特点?(9分) (2)作为老师,你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9分)答案解析:(1)过度关注自我;情绪两级性;性别角色混乱;人格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性心理问题。(2)第一,加强教育,教师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从思想、认识、观念、态度上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与指导。使他们从科学角度认识这些问题,消除盲目性和神秘感。第二,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按照社会文化规范的要求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恰当的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