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半年上海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96040895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4上半年上海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2014上半年上海教师资格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海底地形中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是( )。A、海沟B、大陆架C、大陆坡D、大洋盆地【答案】A2、海底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A、洋中脊B、大陆坡C、大洋盆地D、海沟【答案】C3、50°N附近同一大洋东部与西部相比,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是( )。A、温度高、盐度高B、温度高、盐度低C、温度低、盐度低D、温度低、盐度高【答案】A4、下列大气圈层中,能够反射无线电波的是( )。A、对流层B、中间层C、平流层D、暖层【答案】D5、若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坠人陆地表面的可能性约是( )。A、100%B、70%C、50%D、30%【答案】D6-7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第67题。6、 图中所示各点中,正值中午12时的是( )。A、B、C、D、【答案】C7、图中各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A、B、C、D、【答案】A8、下图为某小区规划示意图,该小区位于21°34´N,拟在乙处建一新楼,为保证乙楼房一层全年均可采光,甲、乙楼距X最小应是( )。A、15mB、20mC、25mD、30m【答案】C9-10下图为一种风力堆积地貌等高线图,读图回答第910题。9、 图示风力堆积地貌的移动方向是( )。A、西北B、东北C、东南D、西南【答案】A10、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省份是( )。A、吉林B、云南C、甘肃D、江苏【答案】C11、某校地学夏令营队员在攀登一座山峰前,测得出发地的温度是25,到达山顶后测得温度是19,可推知队员们的攀登高度约为( )。A、1 500米B、1 200米C、1 000米D、700米【答案】C12-13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气压带、风带。读图回答第12-13题。12、 图中丁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B、盛行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东南信风带【答案】D13、P地干湿季明显,主要原因是(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C、乙风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D、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答案】B14-15下图为河流等潜水位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4-15题。14、 图中潜水与河水补给的关系正确的是( )。A、甲为河水补给潜水B、乙为河水补给潜水C、丙两岸均为河水补给潜水D、丙两岸均为潜水补给河水【答案】B15、等潜水位线可以用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 )。潜水流向潜水水质潜水面的水力坡度潜水面的压强A、B、C、D、【答案】B16-17下图为1929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型。读图回答第1617题。16、 下列关于同心圆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高收入阶层的居住区域B、乙是中产阶级住宅区域C、丙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D、丁、戊都是工业地带【答案】C17、关于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优良环境的要求是重要集聚力B、小汽车的普及是重要集聚力C、市中心商业发达是重要离散力D、市中心地价高是重要离散力【答案】D18、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消费者购买量(Q)及其与零售区位距离(K)关系的是( )。【答案】D19、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地形土壤气候市场A、B、C、D、【答案】D20-21某跨国公司在我国某沿海城市投资建设自动化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回答第2122题。20、 该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良好的自然环境B、廉价的劳动力C、先进的科学技术D、广阔的消费市场【答案】B21、该食用油厂最接近( )。A、机场B、港口C、火车站D、商业中心【答案】D22、下图表示三种运输方式运输距离与运费的相关变化。从运费最省角度考虑。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是( )。A、OA区间采用铁路运输B、AB区间采用铁路运输C、BC区问采用水路运输D、C点之外采用公路运输【答案】B23-25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完成2425题。23、 该专题研究的是( )。A、农业用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居民点和学校分布【答案】B24、该专题研究的是( )。A、农业用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居民点和学校分布【答案】A25、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还应增加的图层是( )。大气污染分布图区域规划图造纸厂分布图水文地质图A、B、C、D、【答案】D二、简答题33、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提示:从对地理科学方法内容和应用程度等方面思考)(12分)【参考答案】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故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和课程结束之后,都应对学生关于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做出相应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应重点评价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的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在应用程度评价上,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34、绘制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注明圈层名称和界限,并简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义。(12分)【参考答案】(1)(2)绘制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地球圈层结构涉及知识点相对较多,以文字形式呈现往往会显得纷杂凌乱,不容易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象的概念。而通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画出来的示意图呈现相关知识点,则相对来说内容简单,分层原理、分层界线、各层级名称都可以得到呈现,重点突出,区别明显,学生一目了然。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为记忆的内容,理解内容较少,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枯燥,而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黑板简图,可以边讲边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己进行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简图,重点突出,且较为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示意图可以将地球圈层划分的相关知识点都鲜明地反映、添加在其中,使学生易于理解,并可以激发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目的。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的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不同地理事物颜色的协调和一些简单漂亮的板画点缀。同时配合优美的讲述使小小的讲台变成一个教师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出色“表演”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的威信也得以在学生中树立起来。三、材料分析题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如下图)以吉林省长春、吉林和图们一代为核心,中蒙大通道贯穿其中,向外辐射东北经济区、大图们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建成后有望成为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材料二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边境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25,年降水量602mm,降水量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于6-9月。图们市地处图们江与嘎呀河冲积而成的山间盆地之中,地貌类型多样,素有“八山半草半水一分田”之说,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草药类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图们市地广人稀、环境污染少。材料三长春、吉林、图们江开发开放先导区(据人民日报图片)。问题:(1)简要从位置、经济方面说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区位优势。(6分)(2)简要分析图们地区的自然条件,并从三大产业的角度说出该区发展的方向。(10分)【参考答案】(1)距海较近,靠近边界,有中蒙大通道横贯其中,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东北经济圈、大图们经济圈的中心地区。(2)冬季严寒,夏季较热,降水较多且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于6-9月;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多山地;河流较多、水网密集:植被覆盖率高。第一产业:发展绿色(立体、特色)农业;第二产业:发展生物制药(中药制药)、水电、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等。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刘老师编写的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气候的形成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带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因此,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其表现是( )。A上海经济发达B东京地震多发C郑州夏季多雨D罗马冬季温和问题:(1)指出该试题编制有什么不足。(4分)(2)编制单项选择题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12分)【参考答案】(1)选项表述不完整,或指向性不强。如“A上海经济发达”和“B东京地震多发”,这两个选项与题干无关,指向性不强。很容易就排除,起不到考查学生的目的;“D罗马冬季温和”,这一选项为刘老师编制此题的正确选项,但是其表述不完整,无法表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改为“罗马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较为合适。(2)编制单项选择题一般要注意的问题有:正确选项的唯一性单项选择题,即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编制选项时要注意选项的表述要准确无歧义、异议、模糊性等,使得正确选项只有一个。干扰选项的相关性单项选择题虽然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但是其他选项同样重要,其他选项能起到迷惑学生、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精度的作用。若编制的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则起不到这种作用。正确选项要表述准确、完整,保证试题质量编制的正确选项表述要准确、完整,不能片面,否则会使题目看起来无正确选项,这是编制单项选择题特别要注意的地方。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赵老师“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片段:师:(播放“冷锋和暖锋”多媒体课件)我们怎样来区别冷锋和暖锋。生:冷锋就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就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师:那么冷锋的冷气团怎么会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的暖气团怎么会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呢?(学生要求再次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冷锋是冷气团势力强大,它主动前进,把锋面向暖气团一侧推进,暖气团被迫后退抬升,暖锋相反。师:那你还发现了什么?生:哦,都下雨了。师:那么,雨区发生在锋面的哪些部位了呢?(学生看着画面,处于为难状态)师:你刚才说冷锋一定是冷气团势力强大,它主动前进,把锋面向暖气团一侧推移,这句话意味着雨区会出现在锋面的什么部位?生:唉冷气团前进的方向就是冷锋的锋前,那么冷锋的雨区在锋后。师:思路非常清晰!那么,哪位同学再来说明一下暖锋的雨区的位置?问题:(1)举例说明该教学片段中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8分)(2)该教师关于“冷锋和暖锋”内容的教学尚未完成,如“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等,请按照地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写出尚未完成内容的教学构思。(12分)【参考答案】(1)考查功能。先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然后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对多媒体课件里面所呈现的“冷锋和暖锋”的理解程度,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调整。追问式的提问。在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马上接着提出“那么冷锋的冷气团怎么会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的暖气团怎么会向冷气团移动?”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冷锋和暖锋的本质。老师又提出“那么雨区发生在锋面的哪些部位呢?”进行追问,让学生从本质上明白雨区的位置。拓展功能。老师问“那还发现了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横向提问,给学生提示还有哪些其他的现象,让学生能够从图形中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引导功能。老师说“你刚才说冷锋一定是冷气团势力强大,它主动前移这意味着雨区会出现在锋面的哪个部位呢?”当学生遇到困窘状态后,老师通过对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提示,点明角度,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思考,最终能够在新知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上建构联系。迁移功能。老师最后通过“哪位同学再来说下暖锋的雨区位置?”这样的提问,既能够检验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真正掌握能否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2)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猜测同学们,昨天老师听天气预报说最近可能会有冷锋经过我们城市,现在大家猜猜看,冷锋过境前、中、后三个阶段我们这个城市的天气、气温、气压状况怎么样?并说出你猜测的原因。教师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问题点拨:冷锋过境前、中、后,该城市受暖气团,锋面天气,冷气团控制,所以气温、气压怎么样?天气状况怎么样?针对学生困惑点讲解。教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另一方面能够诊断学生的知识盲点,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盲点,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填写如下表格。知识迁移,暖锋过境前、中、后的天气状况分析学生已经理解并且掌握了冷锋过境前、中、后的天气状况,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该事物的能力,因此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暖锋过境前、中、后的天气状况。教师只用做一定的点拨或者指导即可。知识运用有这么一句话:“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那它有什么科学依据呢?四、教学设计题38、阅读关于“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的过程。”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的内容。(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的地区,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N,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各异,尤其是太阳光线照射水平地面的角度不同,这是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重要原因。同样性质的地袁,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就越强烈。从图226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面积愈小,光热愈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的愈少。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这就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纬度的变化一致。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例如: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长短,显然会影响到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9分)(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答案】【解析】(1)【参考答案】知识组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和下垫面如何影响地面辐射。影响地面辐射的其他因素。(2)【参考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教师播放大气受热动态图动画。学生回顾大气受热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教师提出探究目标: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与地面相关的纬度因素和下垫面性质因素。纬度和下垫面如何影响地面辐射教师发放辅助阅读材料,并用PPT呈现不同纬度的不同景观图片。学生认真观察不同纬度上的不同景观,独立思考为什么会有此差异,分组讨论,猜想其影响原理并阐述。教师对各组结论做相应评价,讲述纬度因素的影响机理,通过PFF呈现动态过程。教师发放辅助阅读材料,并用PPT呈现不同下垫面上的不同景观图片。学生认真观察不同下垫面上的不同景观,独立思考为什么会有此差异分组讨论,猜想其影响原理。分组阐述。各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完善结论,用PPT完整演示纬度和下垫面对地面辐射的影响,继而影响大气受热的过程。影响地面辐射的其他因素师生一起完成板书: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适时提出“影响地面辐射的其他因素”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课后查阅资料,寻求答案。师生一起回顾整个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上节课所学,总结整个过程的每个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猜想大气受热后的变化,留作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