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试卷(海南卷)505带答案解析.pdf
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试卷(海南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烽的是()A.汽油 B,甘油 C.煤油 D.柴油2.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A.谷氨酸单钠 B.柠檬酸 C.山梨酸钾 D.三聚鼠胺3.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表示的是()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D.Na2Hpe)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A.氨气可用于填充飞艇C.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B.氯化铁可用于硬水的软化D.聚四氟乙烯可用于厨具表面涂层5.向含有MgCCh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A.C (CO32)B.c(Mg2+)C.c(H+)D.KsP(MgCOa)6.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02(g)=57CO2(g)+52H2O(I)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x104,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A.3.8xl04kjmol r B.-3.8xl04kJmol 1C.3.4xl04kj.mo1 D.-3.4xl04kJmor1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7.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将S 5通入滨水中证明S02具有漂白性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 出活泼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32-D.将乙烯通入KMnCX,酸性溶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9.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若光解0.02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x1023个C.可生成出 的体积为0.224L(标准情况)D.生成出 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10.某电池以KzFe。,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di2+10H*+6e=Fe203+5H2。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 H向负极迁移*11.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X玲Y反应的 H=E$-E2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B.由X玲Z反应的 H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不能用H+OH=H2。表示,故D不选;故选:C.【分析】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0H=H20表示,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为解答关键,侧重考查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注意化学式的拆分,题目难度不大.4.【答案】B【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解析】【解答】A.气球内气体的密度必须比空气密度小,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并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氧气可用于填充气球,故A正确;B.氯化铁不能与钙离子、镁离子反应,不能降低钙离子、镁离子浓度,所以不能用于硬水的软化,故B错误;C.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生成硅与二氧化硅,所以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故c正确;D.不粘锅表面涂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故D正确;故 选:B.【分析】A.根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判断;B.氯化铁不能与钙离子、镁离子反应;C.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生成硅与二氧化硅;D.不粘锅表面涂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知识点有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性质决定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答案】A【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解析】【解答】MgCCh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CO3(s)0/lg2+(aq)+CO32-(a q),加入少量稀盐酸可与C S2一促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中c(CO32D减小,c(M g2+)及c(H+)增大,Ks p(MgCO3)只与温度有关,不变,只有A正确.故选A.【分析】MgC0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CO3(s)&/lg2+(aq)+CO32-(a q),加入少量稀盐酸,发生CO?+H+=HC03 一或CO32+H+=CO2+H2O,平衡正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6.【答案】D【考点】燃烧热【解析】【解答】燃烧热指的是燃烧Im o 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燃烧1kg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3.8 x l0 4|d,则1kg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为一吗g、,则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A H=-884g/mol3.8X1 okjlOOQg=-3.4xl04kJmol 1,884g/mol故选D.【分析】C57H104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 8 4,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 x l0 4|d,可首先计算1kg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则计算lm o l该化合物燃烧放出的热量,进而计算燃烧热.本题为2021年海南高考题,考查燃烧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7.【答案】D【考点】二氧化硫的性质,铁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解析】【解答】A、SCh通入滨水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故A错误;B、将铁屑放入稀HN03中是硝酸的强氧化性,生成氮的氧化物,而不产生氢气,所以不能证明Fe比 出活泼,故B错误;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有沉淀产生,不能证明其中存在CO32,还可能存在碳酸氢根离子和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离子,故C错误;D、乙烯有还原性,能被高锌酸钾氧化,使其褪色,故D正确;故选D.【分析】A、S 5通入淡水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将铁屑放入稀H N 5中是硝酸的强氧化性;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有沉淀产生,不能证明其中存在CO32,还可能存在碳酸氢根离子和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离子;D、乙烯有还原性,能被高铳酸钾氧化.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乙烯有还原性等知识,注重物质性质及物质分类的考查,综合性较强,但题目难度不大.8.【答案】B【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析】【解答】A.过滤时为防止液体飞溅,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缓缓流下,故A正确;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流出容量瓶外,可使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正确.故选B.【分析】A.过滤时应防止液体飞溅;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应防止流出容量瓶外.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明确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和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9.【答案】D【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根据方程式2H2。=2H2个+5个,光解0.02 mol水,可产生0.02 mol出和0.01 m2 5 .则可得: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Q2molx2g/mol=0.04g,故A错误;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0.02molx2x6.02xl023/mo|=2.408xl022个,故B错误;C.可生成标准状况下内 的体积为0.02molx22.4L/mol=0.448L,故C错误;D.钠与水发生2Na+2H2O=2NaOH+H2个,则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0.02 molbh,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方程式2H2。=2H2个+。2个,光解0.02 mol水,可产生0.02 molW和0.01 mol 6 ,结合n=9结合物质的构成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计算能M Vm NA力,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物质的构成特点,把握相关反应,难度不大.10.【答案】A,D【考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解析】【解答】A.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Zn化合价只能上升,故为负极材料,K2FeO4为正极材料,故A正确;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C42+6e+8H20=2Fe(OH)3+100H,故B错误;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故错误;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 H向负极迁移,故D正确.故选AD.【分析】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原电池发生工作时,Zn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K2FeO4具有氧化性,为正极,碱性条件下被还原生成Fe(0H)3 ,结合电极方程式以及离子的定向移动解答该题.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较为基础,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把握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难度不大.11.【答案】B,C【考点】反应热和焙变【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由X fY反应的 H=E3-E 2,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由反应的H V 0,故B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2X(g)=3Y(g),该反应是气体系数和增加的可逆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故C正确;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Z的产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BC.【分析】由图象可知2X(g)=3Y(g)为吸热反应,而2X(g)=2Z(g)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结合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解答该题.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图象的分析,注意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进行比较,题目较简单.12.【答案】A,C【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解答】A.反应C-C变为C=C,为消去反应,故A正确;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可为二甲苯,有邻、间、对,连同乙苯共4 种,故 B 错误;C.苯乙烯可与澳发生加成反应,溶液褪色,而乙苯不反应,可鉴别,故 C 正确;D.苯环和碳碳双键都为平面形,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则乙苯有7 个碳原子共平面,苯乙烯有8 个碳原子共平面,故 D 错误.故选AC.【分析】A.根据反应C-C 变为C=C的特点判断;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可为二甲苯,有邻、间、对等;C.苯乙烯可与澳发生加成反应;D.苯环和碳碳双键都为平面形,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官能团与性质关系即可解答,涉及基本概念、烯崎、基本反应类型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三、非选择题13.【答案】(1)三;VIA(2)Si;SiO2(3)C+2S 借1 根i=cs2;极性(4)Mg;Mg+2HCI=MgCL+W个【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解析】【解答】短周期元素X、Y、Z、M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 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则 X为 C 元素;Y2+电子层结构与筑相同,则 Y 为 Mg:Z 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 Z为 Si,M 为 S 元素.(1)M 为 S 元素,核外各层电子数为2、8、6,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处于第三周期VIA族,故答案为:三;VIA;(2)Z 元素是S i,其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二元化合物是SiCh,故答案为:Si;Si。?;(3)X 碳与硫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S2,产物分子为直线形,结构与二氧化碳类似,由于是由不同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其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C+2S 高 温 CS2;极性;(4)四种元素中只有M g为金属元素,密度比较小,制成的合金硬度大,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Mg为活泼金属,与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答案为:Mg;Mg+2HCI=MgCL+H2个.【分析】称根据题中信息推断出X、Y、Z、M 四种元素。短周期元素X、Y、Z、M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 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则 X 为 C 元素;Y2+电子层结构与颊相同,则 Y 为 Mg;Z 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 Z 为 Si,M 为 S 元素.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化学等知识,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14.【答案】(1)d(2)2Al+2NaOH+2H2。=2NaAICh+3H2个(3)Al(OH)3;A|3+水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大(4)20【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解析】【解答】(1)根据铝能溶解在强酸和强碱性溶液,而铁和镁只能溶解在强酸性溶液中的性质差异,可选择NaOH溶液溶解易拉罐,可除去含有的铁、镁等杂质,故答案为:d;(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答案为:2Al+2NaOH+2H2。=2 2人1。2+3七个;(3)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后,电离出的NH4+和HCO3一均能促进AI02-水解,反应式为NH4+入。2一+2H2O=A1(OH)3+NH3H2O,生成 Al(OH)3沉淀;因 AF*+3H2。*I(OH)3+3H+,则明机水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Al(0 H)3;AF+水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大;(4)Al(OH)3WMO2+H+H2OH204T+0H一,-可 得Al(OH)3+0H 102+2H2O,则Al(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K+Kw=-132.0X10 士什依安%”-=2 0,故答案为:20.1.0X 10-1 4【分析】易拉罐的主要成分为A I,含有少量的Fe、M g杂质,可选择浓NaOH溶解,得到偏铝酸钠溶液,并通过过滤除去Fe、M g等杂质,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后,促进AIO2.水解生成Al(O H)3沉淀,过滤后将沉淀溶解在稀硫酸中,得到硫酸铝溶液,添 加K2s04溶液后蒸发浓缩并冷却结晶得到晶体明矶;(1)铝是两性金属能与强酸、强碱反应,而M g、F e只能溶解于酸,据此选择试剂;(2)用NaOH溶液溶解A I生成偏铝酸钠及氢气,据此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3)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后,促进A I 5水解生成Al(0 H)3沉淀;AP+水解使明矶溶液显酸性;(4)Al(O H)3沉淀溶解在NaOH溶液里发生的反应为Al(OH)3+OH#1。2+2电。,结合水的离子积和氢氧化铝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本题以铝制备明机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制备与设计,涉及反应原理的探究及溶解平衡与水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盐类水解等,属基础考查,中等难度,易错点为(4)平衡常数的计算.1 5.【答案】(1)CH2=CHCH3(2)CH2=CH2+H2O 鼠 叫CH3cH2。加成反应(3)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4)HOOC-COOH浓硫酸(5)HOOC-COOH+2cH3cH20H;-CH3CH2OOCCnOCH2CH3+?H2OA【考点】有机物的推断【解析】【解答】c2H6。与C反应生成D,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C为HOOC-COOH,C2H6。为CH3cH2(DH,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3HsCI发生卤代燃的水解反应生成CH2=CHCH2OH,则C3H5cl 为 CH2=CHCH2CI,B 为 CH2=CHCH3,CH2=CHCH0 发生氧化反应得至HOOC-COOH.(1)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2)反应是CH2=CH2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故答案为:CH2=CH2+H2O一 催 剂.CH3cH 20H,加成反应;(3)反 应 是CH2=CHCH2cl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2=CHCH2OH,也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4)酯D的结构倒推可知,C为乙二酸,故答案为:HOOC-COOH;(5)反应是乙二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生成乙二酸二乙酯和水,故答案为:HOOCCOOH+2cH3cH20H浓硫酸、3cHzOOCCOOCH2cH3+2H2。.A【分析】利用转化图推断出各物用结构。C2H6。与C反应生成D,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C为HOOC-COOH,C2H6。为CH3cH20H,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3H5cl发生卤代燃的水解反应生成 CH2=CHCH2O H,则 C3H5cl 为 CH2=CHCH2CI,B 为 CH2=CHCH3,CH2=CHCHO 发生氧化反应得到 HOOC-C O O H.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充分利用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与反应条件进行推断,要求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比较基础.16.【答案】(1)3;小于(2)B;/小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考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解析】【解答】(1)根据v(正)=k(正)c(顺),k(正)=0.006s i,则v(正)=0.006c(顺),v(逆)=k(逆)c(反),k(逆)=0.002sr,则v(逆)=0.002c(反),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0.006c(顺)=0.002c(反),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K i=。埠,.=”黑3,该反应C (正)0.002的活化能Ea(正)小于Ea(逆),说明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4 H小于0,故答案为:3;小于;(2)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少,则符合条件的曲线是B,设顺式异构体的起始浓度为x,则可逆反应左右物质的系数相等,均为1,则平衡时,顺式异构体为0.3 x,反式异构体为0.7 x,所以平衡常数K2=当 =2,因为K1K2,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温度t2 tl,故答案为:B;1小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分析】(1)根据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列出正、反浓度关系,可计算平衡常数,该反应的活化能Ea(正)小于Ea(逆),说明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平衡常数的意义以及应用,解答时注意体会图象的涵义,为解答该题的重要突破,难度中等.17.【答案】(1)D;A(2)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SiO2(3)蒸发皿(4)30%【考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解析】【解答】(1)根据题目化学工艺流程知,第一次浸出发生反应:ZnO+H2sO4=ZnSO4+H2。、ZnS+H2SC)4=ZnSC)4+H2s个,有有毒的气体生成,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选D装置,第二次浸出时发生反应:CUS+H2O2+H2SO4=CUSO4+S+2H2O,不产生有毒气体,可以选用A装置,故答案为:D;A;(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液1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山。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二氧化硅不与硫酸反应,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答案为: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SiO2;(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仪器为蒸发皿,故答案为:蒸发皿;(4)废催化剂中C u的物质的量为 15.0gxl2.8%+96g/mol=0.02mol,1.5gCuSO4-5H2。中 Cu 的物质含量的为 1.5g+250g/mol=0.006mol,贝lj铜的 回 收 率 为。6回X 00%=30%,0.02mol故答案为:30%.【分析】(1)根据题目化学工艺流程知,第一次浸出发生反应:ZnO+H2SO4=ZnSO4+H2O,ZnS+H2sC)4=ZnSC)4+H2s个,有有毒的生成,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第二次浸出时发生反应:CUS+H2O2+H2SO4=CUSO4+S+2H2O,不产生有毒气体;(2)出。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二氧化硅不与硫酸反应;(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仪器为蒸发皿;(4)根据CuS质量分数计算废催化剂中Cu的物质的量,再计算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铜的回收率.本题以金属回收为载体,综合考查化学实验,涉及化学工艺流程、对原理与装置的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化学计算等知识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四、选考题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8.【答案】B,D【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解答】A.乙酸甲酯(CH3cOOCH3)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1:1,故A错误;B.对苯二酚(H O-U y O H)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故B正确;C.2-甲基丙烷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9:1,故C错误:D.对苯二 甲 酸(HOOC-K:二;LCOOH)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故D正确.故选:BD.【分析】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说明物质含有2种H原子,其峰面积之比为2:1,则两种H原子数目之比为2:1.注意等效氢判断: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处 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涉及核磁共振氢谱,关键是判断分子中H原子种类,注意等效氢判断方法,比较基础.19.【答案】(1)环己烷;取代反应Br-H(3)H(4)取少量富血铁,之,则无(5)加入稀硫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则产品中含有Fe3+,反 CH,H_COOHH【考点】有机物的推断【解析】【解答】环己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B为卤代烧,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则B为1,环己烯与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BrBr,C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o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K X X Cl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再发生消去反应、中和反应HO O C/得到N1OOCCOONa,进行酸化得到富马酸为:(1)A的化学名称为环己烷,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环己烷;取代反应.(2)环己烯与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的结构简式为:(3)由上述分析可知,富马酸的结构简式为:HOOC检验富血铁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取少量富血铁,加入稀硫酸溶解,液,若溶液显血红色,则产品中含有Fe3+,反之,则无,故答案为:取少量富血铁,解,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则产品中含有Fe3+,反之,则无;(5)富马酸为二元竣酸,Im o l富马酸与足量饱和NaHC03溶液反应可放出2m oice 2 ,再滴加KSCN溶加入稀硫酸溶标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molx22.4L/mol=44.8L,富马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同为二元竣酸的还有HC1田,故答案为:44.8:H -H,H_Jx HH【分析】环己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B为卤代烧,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则B为1,环己烯与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BrBr,C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JRXX CI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再发生消去反应、中和反应得到HOOC,COONa.C O o H,进行酸化得到富马酸为:,.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根据N iO O C H O O C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与反应条件进行分析,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衍变,注意富马酸为反式结构.五、选 考 题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20.【答案】B,D【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解析】【解答】A、第四周期元素中,外围电子排布为ndxnsv,且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即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l,此元素为修,故A错误;B、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故B正确;C、HF分子间存在氢键,HCI分子内没有氢键,故C错误;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键和孤对电子对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而n不计入,故D正确;故选BD.【分析】A、第四周期元素中,外围电子排布为ncTnsv,且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B、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C、HF分子间存在氢键;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键和孤对电子对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而R不计入.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氢键和价层电子对理论等,难度不大,注意选A在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注意能级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的稳定状态.21.【答案】(1)金属晶体;金属键;12(2)Is22s22P63s23P5;Ar;HCIO4;正四面体(3)CuCI;黑 黑 赘;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Cu(NH3)邛+【考点】晶胞的计算,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解析】【解答解:(1)铜属于金属,金属阳离子与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在一起,晶体类型为金属晶体,铜晶体是面心立方堆积,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知,每个平面上铜原子的配位数是4,三个面共有4x3=12个铜原子;故答案为:金属晶体;金属键;12;(2)元素氯是1 7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依据构造原理其基态电子排布为:Is22s22P63s23P5;其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 r,含氯的酸中高氯酸酸性最强是含有酸中最强酸,化学式为:HCIO4,高氯酸酸根离子中氯原子为SP3杂化,没有孤对电子数,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Is22s22P63s23P5;Ar;HCIO4;正四面体;(3)依据晶胞结构,利用切割法分析,每个晶胞中含有铜原子个数为:8x-A+6X)=4,氯原子个数为8 24,则化学式为;CuCI;lm o l晶胞中含有4moicuCI,lm o l晶胞的质量为M(CuCI)x 4,晶胞参数4 XM (C u C I)a=0.542nm,则 晶 体 密 度 为、,3、21;故答案为:CuCI;N4 X a Xl Q 1A4 XM (C u C I)NAX a3X 1 02 1;A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所以CuCI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该化合物中Cu+被氧化为Ci?+,所以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为:Cu(NH3)4产;故答案为: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或配离子);Cu(NH3)4产.【分析】依据题意可知:M为铜元素,Y为氯元素;(1)铜属于金属,金属阳离子与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在一起,晶体类型为金属晶体;铜晶体是面心立方堆积,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确定其配位数;(2)元素氯是”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依据构造原理排布排布基态电子;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含氯的酸中高氯酸酸性最强是含有酸中最强酸;依据酸根离子中氯原子为sP3杂化方式判断其构型;(3)依据晶胞结构,利用切割法分析,每个晶胞中含有铜原子个数为:8x 46X今4,氯原子个8 2数为4,则化学式为;CuCI;lm o l晶胞中含有4molcuCI,lm o l晶胞的质量为M(CuCI)x 4,晶胞参数4XM(CuCI)a=0.542nm,则 晶 体 密 度 为3、2 1,据此解答;NA X aX lQ 1A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所以CuCI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该化合物中Cu+被氧化为CW+,所以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为:Cu(NH3)4产;本题考查了晶体类型及结构特点,涉及到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杂化类型的判断、配合物以及有关晶体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解题时注意切割法分析晶胞的技巧.六、选考题,选修2-化学与技术22.【答案】B,C【考点】工业制取硫酸,工业合成氨,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解析】【解答】A.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是常温下的反应,不需要进行热交换,故A错误;B.氮气与氢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而且它们反应时会放热,所以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C.二氧化硫的氧化反应需在高温下进行,且反应时会放热,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故C正确;D.氨碱法中的氨盐水碳酸化需在常温下进行,温度不能较高,防止气体挥发,故D错误.故选BC.【分析】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硝酸工业中氨气的催化氧化、氮气与氢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而且反应放热,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进行热交换,以充分利用能源,以此解答.本题考查了几个常见工业生产的原理,侧重于化学与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工业反应条件,题目难度不大.23.【答案】(1)SO42;BaSO4(2)CI2+2Br=2CI+Br2(3)脱除氯化镁晶体中的部分水;防止氯化镁晶体进一步脱水过程中发生水解(4)Mg2+2e-=Mg(5)氯气;除 溟 塔(除滨工段)【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X解答 卤水中含有Mg2+、Na+、Cl SO42 B d等离子,卤水中加入CaO在脱硫槽除去S042一,生成CaSQ,经过滤机得到X为CaS04,经除溟塔,通入氯气,可除去Br,,生成Z为B r?,在搅拌槽中加入B a O,进一步除去S O 4 2 一,M的主要成分是Ba S C U ,经蒸发器、造粒塔,得到氯化镁晶体,再经沸腾炉和脱除氯化镁晶体中的部分水,沸腾炉通入热的H C I 气体,可防止发生水解,在电解槽中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得到镁锭。(1)由以上分析可知脱硫槽、搅拌槽均用于脱除卤水中的S d 2 一,M 的主要成分是Ba S O 4 ,故答案为:S O 42;Ba S O 4;(2)除澳塔中通入氯气,以除去Br 一生成印2 ,故答案为:C l 2+2 B=2 C +Br 2;(3)经沸腾炉和脱除氯化镁晶体中的部分水,因氯化镁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则沸腾炉通入热的 H C I 气体,可防止发生水解,故答案为:脱除氯化镁晶体中的部分水;防止氯化镁晶体进一步脱水过程中发生水解;(4)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M g 2+2 e =Mg,故答案为:M g 2+2 e=M g;(5)阳极生成氯气,可用于除漠塔,除去澳,故答案为:氯气:除 漠 塔(除澳工段).【分析】卤水中含有M g 2+、N a C l、S O42 Br 一 等 离子,卤水中加入C a。在脱硫槽除去S O 4 2 一,生成C a S O4,经过滤机得到X为 C a S d ,经除浪塔,通入氯气,可除去Bd ,生成Z为BQ,在搅拌槽中加入Ba。,进一步除去S O 4 2 一,M的主要成分是Ba S O,,经蒸发器、造粒塔,得到氯化镁晶体,再经沸腾炉和脱除氯化镁晶体中的部分水,沸腾炉通入热的H C I 气体,可防止发生水解,在电解槽中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得到镁锭,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分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认真分析流程图的反应过程,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