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汇编一附答案解析.pdf
-
资源ID:96042921
资源大小:6.29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汇编一附答案解析.pdf
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汇编一1.二、古代诗文阅读(3 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 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 0-1 4 题。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日:“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日:“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已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日:“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节 选 自 元史许楫传)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倚势刻录。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日/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B.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日/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C.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D.倚势刻录1 1/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日/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的察举制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明清时是对举人的雅称。B.顿首,指头叩地而拜,是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的致敬礼节。而空首则是最为隆重的礼节。C.岁饥,指年成不好,灾荒之年之意。五谷没有收成叫“饥”,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馍”。D.七十,为古稀之年,古代也有杖国之年、致仕之年、致政之年的说法,致仕亦是退休之意。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楫才德兼备,颇受赏识。他有才有德,丞相和左丞对他非常器重。世祖认为他应答得谦恭智慧,任命他担任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B.许楫善于进言,重视农耕。劝谏商挺募民屯田,后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C.许楫查案细致,秉持公正。任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期间,行省下令讨伐叛贼,俘获贼兵,经许楫查问后,使六百多良民免遭冤枉,遣返回家。D.许楫威望颇高,智谋招降。徽州因饥荒盗寇横行,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谈判,并请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最终以妙计使寇众投降。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等己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2)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1 4 .许楫为劝农副使时,劝说安西王相商挺募民屯田的理由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 1 5 T 6题。江城子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上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注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在老友的帮助下求得东门外东坡故营地数十亩。开垦耕种,自号东坡居士。陶渊明5 0 岁游斜川,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做斜川诗。1 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 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似无理而实妙,开篇即具有奇句夺目之效,言说唯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B.词的下阕暗含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既引出苏轼对陶渊明斜川之游的向往,又饱含着深沉的感慨。C.”吾老矣,寄余龄”,既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又表达了苏轼纵情山水,渴盼终老于此的心愿。D.本诗写景富于立体感,鸣泉、山亭、远峰等景物,声色相映,错落有致,写出了田园景物的恬静与清幽。216.词的第二句写“只渊明,是前生”,请结合全词与陶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分析苏轼和陶渊明在人生境遇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五句意思相同的话语,以强调的方式表现屈原心怀家国、至死不渝的心志和节操,并作出了“,”的极高评价。(2)陈情表中“,”两句,既是祖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3)蜀相中,引出下文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赍志以殁的痛惜心情的两句是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10.A(正确标点为: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 济怒解,徽州赖以免。重点标志词为 曰”“耶”“也”,“公”“巨济”“楫”“徽州”为各句主语。)11.B(稽首是最为隆重的礼节。)12.C(皆是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期间所为。)13.(1)你们已经是大元的百姓,现在设立官吏来安抚体恤你们,哪还用金帛来求见!(抚字、汝辈、奚 各 1 分,句 意 1 分)(2)许楫察知这个情况后,释放了佃户,关押了富民,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英明。(审、系、服 各 1 分,句 意 1 分)14.京兆西郊有几千顷荒地;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之需。(每 点 1 分)【参考译文】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年受教于元裕,十五岁时凭借儒生的身份参与词赋科选拔考试而入选,河东宣抚司又推举他为贤良方正孝廉。许楫到了京城后,被平章王文统任命为中书省下属官员,许楫拒绝接任文簿官,而被改派主持用印的工作。丞相安童、左丞许衡对许楫非常器重。一天,许楫随行省的长官立于殿下,元世祖见他胡须飘飘,身材魁伟,问:“你是秀才吗?”许楫叩头回答说:“臣在学做秀才,不敢自认为秀才。”皇帝因他善于答问,任命他为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不久,朝中设立大司农司,许楫被任命为劝农副使。当时商挺任安西王相,途中与许楫相遇,许楫对商挺说:“京兆的西郊,有几千顷荒地,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如果召募百姓马上去屯田,每年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满足所需。”商挺将此话奏于皇上,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并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至元十三年,宋朝被平定,皇上命平章廉希宪在荆南府行中书之职,以许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的父老抬着金帛来求见,许楫对他们说:“你们己经是大元的百姓,现在设立官吏来安抚体恤你们,何必要用金帛来求见!”第二年,提升许楫为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有一个打死了出征军人的富民,3暗中许以一半家产诱使他家佃户代自己服刑。许楫察知此情后,释放了佃户,关押了富民,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英明。后来许楫改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下令招讨使郭昂讨伐叛贼董旗,俘获了很多贼兵,经许楫查问后发现有良民六百多人,都遣返还乡。至元二十三年,被授以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设立尚书,总管全国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仗势刻剥百姓,派遣官吏多征徽州人民的钱两千锭,王巨济还恼怒于征收得少,要再加千锭。许楫至巨济处对他说:“阁下是要百姓死,还是要百姓活?如果要百姓死,即使万锭也可以征敛。”巨济消除了怒气,徽州幸免征赋。许楫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便离去。徽州的绩溪、歙县民众柯三八、汪千十等,因饥荒拒险做了盗寇,行省右丞教化(人名)用兵去抓捕,双方相持七个月,于是派人前往说服。三八等人说:“只要许总管来,我们就投降。”行省立即发驿书召许楫,命他前往招降。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众人见许根到来,都拜倒说:“许公既然来了,请给我们张榜。”许楫回报教化,请求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教化不听他的话。正逢朝廷用参政高兴(人名)代替教化,许楫再把原来的话告诉高兴,高兴听从他的计谋,做盗寇的民众果然投降。至元二十四年,授予许楫太中大夫、东平总管,他辞官两年后逝世,终 年70岁。(-)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本诗主旨饱含着宦海浮沉的感慨。此诗句虽有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也有自我排解的慰藉之意。但是并非表达纵情山水,终老于此的心愿。)16.相同点:(1)都是躬耕田园,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恬然自适的满足。(2)都有对官场的失望、无奈和人生迟暮的悲叹。不同点:(1)原因不同:苏轼因遭贬谪而躬耕东坡,陶渊明因不满现实辞官归隐。(2)情感不同:苏词有对宦海浮沉的感慨,而 归充满了对归家生活的欣喜与期待。(相同点两点,每点2分,不同点答出一点即可,给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每 空1分)2.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孟琪,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琪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曰:“吾父也。”急麾骑军突阵,遂脱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皆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十四年,入谒制置使赵方,一见奇之,辟光化尉。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琪辞,讫葬趣就职,又辞。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一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日:“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功绩昭著。”琪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赍甚厚。兼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琪至黄,增埋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制拜宁武军4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琪日:“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大元兵至三川,琪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失弃寸土。权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琪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将禀令惟谨。琪以身镇江陵,琪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讣至,帝震悼辍朝,财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节 选 自 宋 书 孟琪传)1 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管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B.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碧/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C.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碧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D.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管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B.制置使,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部署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金作战,设置渐多,一般由德高望重者来担任。C.嘉定是宋宁宗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所 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分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1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琪身为人子,谨遵孝道。从军时父子离散,他率骑兵冲入敌阵帮助孟宗政脱险,后来父亲去世,他为父守丧,一再拒绝上级的任命。B.孟琪身为将领,作战有方。能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深得军士叹服和朝廷的重用,后来皇帝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C.孟琪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己,让他们知羞醒悟。对擅离职守的手下则严刑处罚。D.孟琪为官一方,关心士人。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他就在公安、南阳建造两座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5(1)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琪辞,讫葬趣就职,又辞。(2)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1 4 .文中孟琪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和见识?(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 1 5 1 6 题。西 河 天下事王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报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注】王垫(y。),南宋末年诗人。因与宰相不和被罢职闲居。陵图:宋理宗端平元年,朱扬祖、林 柘 进 八陵图,提醒君王不忘故国。张骞:西汉名将,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攻匈奴,在外十三年方归。1 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塑造了一个虽心忧家国,但年老体衰,罢职闲居,心灰意冷的老者形象。氏“天下事”一句,领起全词,表达了词人无比深沉的忧国之思,读来苍凉悲愤。C.多少志士仁人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荒草野至,引发作者深切的哀叹。D.中片道忆当年秦淮吊古事,在西风中抚剑感伤,听见涛声微荡,不禁心潮起伏。1 6 .这首词有怎样的语言特色?请结合全词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种树人应保持树木天性,做到“,这个比喻对育人也有启发意义。(2)辛 弃 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两句借眼前实景来表明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3)杜 甫 在 客至中 用“,”,来表达招待不周的歉疚,让人感受到主人竭尽诚意的盛情。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1 0.C “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主 语 是“完颜讹可”,谓 语 是“攻”,宾语是“枣阳”,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 除 A、B两项;“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宗政”是本句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排 除 D项。61 1.A “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 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说法错误。“被檄”解释错误,放入语境也解释不通,应 该 是“被征召”的意思。1 2.C “当面斥责”说法错误。原文 驰书责之”的意思是“孟琪立即写信责问他们”,而并非“当面斥责”。1 3.(1)(孟琪)遭父丧,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让他安葬父亲后就职,他又推辞。(2)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琪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济。1 4.解析:结 合“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分析可知,孟琪谦虚退让。孟琪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宗社的威灵、皇帝的圣德和军士的功劳。结合“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 当 言 和 ”分析可知,孟琪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结 合“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分析可知,孟琪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皇帝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答案:(1)谦虚退让。孟琪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宗社的威灵、皇帝的圣德和军士的功劳。(2)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3)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皇帝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参考译文:孟琪,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 2 1 7),金人进犯襄阳,孟琪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孟宗政被征召去救援枣阳,在阵前父子离散,孟琪望见敌人骑兵中有一个穿素袍骑白马的人,说:“是我父亲。”急忙率骑兵冲入敌阵,使孟宗政脱险。孟琪因功被补为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骑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琪登上城墙射击敌人,将士们都叹服。孟宗政命令孟琪从别的地方劫杀金人,孟琪攻破敌人十八寨,斩杀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器回来,金人逃走,孟琪因功升为下班祗应。嘉定十四年,孟琪拜见制置使赵方,赵方,一见到他就认为他是奇才,任命他为光化尉。(孟琪)遭父丧,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让他安葬父亲后就职,他又推辞.端平二年,孟琪被授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暂时在黄州驻扎,他入朝辞别皇上,皇上说:“你是名将的儿子,忠心、勤勉、体恤国家,功绩昭著。”孟琪回答:“这是宗社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功劳,我有什么能力?”皇上间恢复故土的事,孟琪回答说:“希望陛下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皇上问和议的事,孟琪回答说:“我是军人,应该谈论战,不应该谈论和。”皇上给他丰厚的赏赐。孟琪兼任光州知州,又兼黄州知州。端平三年,孟琪到黄州,增厚城墙、疏导护城河,搜集军事物资。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琪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济。皇上下诏任命孟琪为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和,互相上书向朝廷告状。孟琪说:“国事这样,把大家的才智和计谋合起来,还怕不能战胜敌人,你们双方却为私事争斗,难道不愧对廉颇、蔺相如的风骨吗?”孟琪立即写信责问他们,他二人看到书信后很惭愧。大元兵到三川,孟琪下令应该出兵戌守的主兵官,不许丢弃一寸土地。开州的梁栋因缺粮,请求回制置司,孟琪说:“这是弃城。”梁栋到夔州,孟琪让高达砍掉梁栋的首级来示众,于是众将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孟琪亲自镇守江陵,孟琪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公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院,使那些被没收的田舍隶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他的病加重,请求辞官,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后辞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是九月廿六日。而这个月初一的时候,有颗大星陨落在境内,声音如雷。孟琪去世的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停止朝政而追悼他,赠给他丧葬费银绢各一千多、特赠他为少师,三次赠官后为太师,封他为吉国公,谥 号“忠襄”。1 5.A “心灰意冷”分析错误,应是壮心不已。716.解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可概括为:采用三叠词调的形式,一咏三叹,感情波澜层层推出,表达渴望抗敌复国,却报国无门的悲愁与愤懑。如“少豪气概总成尘”“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语言沉郁、悲怆。开头责问苍天,“问天怎忍如此!结尾呼唤英雄,“绝域张骞归来未?”情感饱满激荡,振聋发臆。语言慷慨、激烈。运用陵图和张骞的典故,“陵图谁把献君王”“绝域张骞归来未?”言己尽,意无穷。语言凝练、含蓄。答案:沉郁、悲怆。采用三叠词调的形式,一咏三叹,感情波澜层层推出,表达渴望抗敌复国,却报国无门的悲愁与愤懑。慷慨、激烈。开头责问苍天,结尾呼唤英雄,情感饱满激荡,振聋发ffiJk凝练、含蓄。运用陵图和张骞的典故,言已尽,意无穷。二、古 诗 文 阅 读(35 分)(-)文 言 文 阅 读(本 逝 共 5 小 题.2 0 分)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完 成 10M 题。卫 视 字 伯 篇.河 东 安 包 人 也.少 夙 成.以 才 学 林.太 祖 辟 为 司 空 榇 属.除 茂 陵 令、尚书琳.现 以 治 书 侍 御 史 使 益 州.至 长 安.道 珞 不 通.观 不 得 进.遂 留 便 关 中.时 臼 方大 有 还 民.关 中 诸 将 多 引 为 当 日.现 书 与 荀 黑 日:“关 中 膏 腴 之 地.用 道 荒 乱.人 民 流入 荆 州 者 十 万 余 家.闻 本 土+3.皆企望思胆.归 者 无 以 自 业.谙 将 各 竞 招 怀.郡 县 贫弱,不 能 与 争.兵 家 还 强。一 旦 变 动.必 有 后 代.夫 世 国 之 大 宝 也 宜 如 旧 名 代 者 黄 妻 以其 宜 拉 市 翠 牛 若 有 归 民 以 供 给 之 勤 耕 积 聚 以 丰 殖 M益 k而三获%.*工 漏 不 1 _,-M-_rUlr ,J 1-J-1-I U I-L U *U-l_l-O I-U-i-L J 1 *L _ I L _ J-L _ l-1 _,L J -u l-k j-l_l-U J-U I _ L J 祖。太 祖 从 之.始 遣 谒 者 仆 射 墓 升 官.关 中 11从.乃 自 召 现 还.稿 迂 尚 书。时关西诸将.外 虽 怀 附.内 表 可 信.司 隶 校 尉 钟 舒 求 以 三 千 兵 入 关.外 托 讨 张 鲁.内 以 胁 取 质8华.太 祖 使 荀 式 问f t.觇 以 为“西 方 诸 将.皆 坚 夫 屈 起.无 堆 天 下 意.苟 安 乐 日 时 而i.令 国 家 摩 加 爵 号.捋 其 所 志.非 有 大 政.不 忧 为 变 也。宜 为 后 图.若 以 兵 人 关 中.托 讨 张 鲁.鲁 在 深 山.道 径 不 通.鼓 必M之;一 相 惊 动.地 险 众 强.砧 电 为 虑 广 式 以觇 议 呈 太 祖.太 祖 初 善 之.而 以 珞 白 典 其 任.还 从 魅 议.兵 饴 进 而 关 右 大 拨,太祖目豪任.仅 乃 平 之.死 者 万 计.太 祖 悔 不 从 统 议.由 是 找 蓑 视.,明 帝 即 住.进 封KJ乡 侯.时百 姓 洞 匮 而 役 务 方 鼓;.凰 上 祗 日:一 当 今 千 里 无 烟.遗 民 困 苦.陛 下 不 善 留 恋.将 遂 洒界 不 可 复 振.当 今 之 务.宜 君 臣 上 下.并 用 琴 策.计 校 奸 库.量 入 为 出,深 思 勾 践 送 民之 故 事.由 恐 不 及.而 南 方 所 造 金 银 之 物.渐 更 增 广.工 税 不 权.侈 摩 日 崇.帑 藏 日玛:提 告 圣 虑 所 宜 栽 制 也J 觇 历 汉.他.时 献 忠 言.率 纭 比.观 好 玄 乎.鸟 茶、衰草.无 所 不 善.建 安 末.尚 书 右 及 河 南 满 劭.黄 初 时.散 咐 常 传 河 内 王 拿.亦 与 观 并 以 文 聿显.现 薨.证 日 故 侯.(节 选 自 三 国 志 绿 志 二H 一 1 0.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夫 捷 国 之 大 宝 也,宜 如 用 置 使 者 监 卖 以 其 直 益 市 早 牛/若 有 归 民/以 供 给 之 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间之/必日夜竞还/R夫拉 国之大宝也 宜 如IH置使者,监卖以其直 益 市 邨 牛/若 有 归 民 以供给之/勤拼积粟以丰殖 关中远民间之/必H仅竞还/C.夫拉 国之大宝也/宜如IH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琳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口 夫盐 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原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拼积票/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部 曲.借 指 军 队.文 中 是 指 古 代 豪 门 大 族 的 私 人 军 队.带 有 人 身 依 附 的 性 质.R质 任.指 用 绝 对 武 力 威 迫、乐制一文中指针对关西诸将军心不稳采取的措施.C.故 事 文中是指先例、1日事,现在是指其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川象的事情.D.古 文.上 古 文 字.泛 指 秦 以 前 留 传 下 来 的 篆 文 体 系 的 文 字.如 金 文、籀文等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卫现镇守关中 善于观察形势。他认为关中例据的诸位将篌招引还民.势力会不断强大,而地方郡县财乏势弱.一旦发生变化.必定有后患.K卫3 出 策 献 计.受 到 曹 操 重 视。他 建 议 监 管 食 盐.招 募 百 姓.使 关 中 归 服:他认为关西诸将不是真心归服,以后要解决后患.曹操因此看重他.G卫31关注民生,敢 于 进 献 忠 言.当 时.百 姓 生 活 贫 困,劳 役 又 繁 重.卫 身 提 醒皇帝娈好好留意.否则国家就将凋零衰敝.不能再振兴起来了.1 1卫3 年 少 早 成.凭 借 才 学 著 称,他 年 少 就 有 文 名.喜 欢 古 文.鸟 篆.隶 草 样 样精通,与建安末年的潘助、黄初年间的王象,一起以文章著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祖初善之.而 以 繇 自 典 其 任.遂 从 繇 议。(2)当 今 之 务.宜 君 臣 上 下,并 用 殍 策.计 校 府 库.证 人 为 出.M.卫澳同意钟繇进兵关西的主张吗?为什么?(3分)9(二)古 代 诗 歌 阅 读(本 题 共 2 小 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成 15 16题。书文山卷后】谢现?魂飞万里程.天地隔立明.死不从公无,生如无此生.丹 心 浑 表 化.碧 血 3 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注】文 山.文 天 祥 的 号.至 元 二 十 年.文 天 祥 抗 元 被 俘.就 义 于 善 家.此 诗 即作 于 此 年.甜 翱.甫 宋 诗 人.元 兵 甫 任 时.谢 翱 曾 追 图 文 天 祥.碧 血.出 自 庄子 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 忠 未 必 信.故 任 员 流 于 江.娄 弘 死 于 昌 藏 其*三年而化为善15.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理 锵 和 益 析.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 分)A.首联写诗人听说文天样被害后.痛不欲生.但两人已阐明隔绝,再无相见之时.R熊 联 用“死、生”两个字组成对偶句.蕴蓄着极其深挚的感情.格外哀切动人.C.诗人因未能随文天祥为国尽节而羞愧.故没有面目以本名示人.于是改名换姓.I X 本诗抒发诗人了无生趣的悲叹之情.同时血泪凝成的忠愤抑郁之气勃勃于言表.16.有 人 说 本 诗 颈 联“字 字 血 泪.读 之 令 人 泣 下”.请 简 要 分 析.(6 分)(三)名 篇 名 句 或 写(本 题 共 1 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落英”是 古 诗 文 中 的 一 种 意 象.屈 原 借“夕餐秋菊之落英“表达自己的高清.陶 渊 明 在 桃花源记中 以-展现春日的绚烂。(2)古代信息传递艰难,加上文人求学做官 经常羁旅在外.于是离别也就成为古代诗歌中经常描述的一个场景。我们学过的诗歌中.表达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M.(3)在 鱼 我 所 欲 也 中.对 于 一 箪 食 一 豆 羹”.行 道 之 人 和 乞 人 分 别 因 为-和“而 不 肯 接 受.孟 子 用 这 个 例 子论证了“义 重 于 生”的道理.10.D(3 分)正确断句应为:“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H.B(3 分)质任是指被扣押的人质,一般是古代君主为防止将领或臣子叛变采取的一种控制手段。12.B(3 分)“招募百姓”理解不准确,原文是给返回的百姓提供犁和牛,让他们勤勉耕种、多积粮食;“曹操因此看重他“因果不当,卫觊建议不宜进兵关中,曹操没有采纳,结果损失惨重,曹操因而更加看重他。13.(1)曹操开始认为他说的对(认为说的好或同意),但因为钟繇亲自主持(主管)此事,于是就听从(听取、采纳)了钟繇的建议。(共 4 分,“善、典”“从”,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1分。)(2)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事务,译为名词),应该是君臣上下,都用心筹划对策,核 查(计算校对)府库的储备,根据收入确定开支。(共 4 分,“务”“筹策”“计校”,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1 分。)14.不同意。原因:(1)关西诸将胸无大志,没有变故不会作乱;(2)张鲁在深山之中,道路不通,行军困难,如出兵,关西诸将必然会产生疑心;(3)关西地势险要,势力强盛,若出兵惊扰对方,恐难以应对。(共 3 分,观点1分,原因两点,一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10卫觊字伯儒,是河东郡安邑县人。他年少早成,以才学著称。征召他担任司空府属官,后来又任命他担任茂陵县令、尚书郎。卫觊以治书侍御史的身份出使益州,到了长安,由于道路不通,卫觊不能前进,于是留驻镇守关中。当时有许多逃难的百姓从四方返回关中,关中很多将领把这些百姓招引为自己的部卒。卫觊写信给荀底说:“关中是土地肥沃的地方,不久前因遭受饥荒战乱,流亡到荆州的百姓有十多万家。他们听说故乡已经安定下来,都希望返回故土。但是返回来的人无法自己立业,诸将争相招抚,郡府州县物质贫乏、力量弱小,不能与他们竞争,诸将的力量于是更加强大。一旦发生变化,必定有后患。食盐,是国家很宝贵的财富,应该像过去一样设置使者监管食盐出售,用卖盐的钱多买犁和牛。如果有返回的百姓,便供给他们使用。让他们勤勉耕种、多积粮食,使关中财物丰富。远方的百姓听到消息,一定日夜兼程地争着赶回。荀或将他的意见禀告太祖。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开始派遣谒者仆射监督盐官,关中归服。于是禀告朝廷召卫觊回来,不久升任尚书。当时关西的诸位将领,虽然表面是依附朝廷,但实际上却不可深信。司隶校尉钟繇请求曹操派给他三千兵进入关中,对外打着征讨张鲁的号令,实则是凭借威胁的手段取得关西诸将的质子和任子。曹操派荀或询问卫觊,卫觊认为“关西诸将是低贱之人兴起,并没有征服天下的志向,不过是苟且偷安罢了。如果朝廷多给封爵,让他们小小的志向得到满足,除非有大的变故,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作乱。关西诸将应该放在以后来解决。此时如果带兵进入关中地区,假托讨伐张鲁,而张鲁在深山之中,道路不通,行军困难,到时候关西诸将必然会产生疑心;一旦惊动了他们,关西地势险要,诸将势力强盛,恐怕就很难对付,值得忧虑了。“荀底将卫觊的建议呈报给太祖,曹操开始认为他说的对,但因为钟繇亲自主持此事,于是就听从了钟繇的建议。大军刚出发,关西诸将就已经大规模叛乱了,太祖亲自出征,只是平定叛乱而己,死伤士兵上万人。太祖后悔没有听从卫觊的意见,因此更加看重他。明帝即帝位后,进 封 为 乡 侯。当时,百姓贫穷困苦而劳役又繁重,卫觊上奏疏说:“当今方圆千里没有人烟,残存下来的百姓生活困苦,陛下不好好地留心,将会使国家衰微,不能再振兴起来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应该君臣上下,都用心筹划对策,核查府库的储备,根据收入确定支出。追慕越王勾践繁衍百姓的旧例,尚且还担心来不及,而尚方署制造的金银器皿,却逐渐增多,工程不断,奢侈之风一天天增长,国库储藏一天天衰竭。这的确都是圣上应该考虑并管束裁处的。“卫觊经历汉、魏两朝,经常献忠言,大都如此。卫觊喜欢古文字,鸟篆、隶草,没有写不好的。建安末年,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年间,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也与卫觊一起以文章著称。卫觊逝世后,谥为敬侯。15.C(3分)“羞愧”“没有面目以本名示人”错,宋朝已被元人所灭,诗人埋名隐姓,遁迹山林,是表达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决心。16.颈联写文天祥耿耿丹心仍在,却带着未酬的壮志,含恨离开了人世。(2分)本联化用了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诗意和 英弘化碧 的典故,(2分)抒发哀痛、惋惜、悼念、崇敬之情。(2分)(共6分,手法、句意、情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共6分,一 句1分。第2小题答案不唯一,如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等也可。)4.二、古 代 诗 文 阅 读(35分)(-)文 言 文 阅 读(本 题 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中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 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 英 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当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II己。”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 英 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诱为参军宪英忧日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诱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璘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己,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诱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选 自 晋书,有删改)【注】魏文帝,指曹丕。宣帝,与下文的“太傅”都是指司马懿。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会将行/请其子/诱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诱固请于文帝/帝不听/B.及会将行/请其子诱为参军/宪英忧日/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诱固请于文帝/帝不听/C.及会将行/请其子诱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诱固请于文帝/帝不听/D.及会将行/请其子/诱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璘固请于文帝/帝不听/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斩关,“关”是“门闩”的意思,“斩关”意思是砍断门闩,攻破城门。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曾位列三公,汉朝以后常有设置,但多为虚衔。C.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作比喻,所以称帝王死为“崩”。D.执鞭,持鞭驾车,多借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