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认证要求.docx
中华人民共和 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编号:RB/TXXXX-202x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认证要求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一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iron and steel industry(征求意见稿)202xxxxx实施202xxx-xx发布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7.2能力1.1.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20中7.2的要求。1.1.2 应明确能源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相关职责及其能力要求,采用培训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要 求。1.1.3 应定期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宜包括以下内容:a)节能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b)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及体系文件;c)与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操作和维护有关的专业技能;d)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知识及节能技术。1.1.4 评价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有效性。注:能源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包括:节能管理人员,工艺管理人员,技改项目负责人,生产计划、 调度人员,能源及耗能设备采购人员,设备管理人员,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系统、过程操作人 员及能效测试人员,能源统计人员,计量器具管理人员,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等。7.3 意识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7.3的要求。7.4 信息交流7.4.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7.4的要求;7.4.2 对已纳入企业考核机制的能源绩效,应对考核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内部沟通;7.5 文件化信息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7.5的要求。8运行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1.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20中8.1的要求。8.1.2 根据能源评审,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并与策划结果相一致的运行和维护活动,确保在 规定的条件下运行:a)建立与能源绩效相关的运行和维护准则,宜包括以下内容:1)能源购人、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过程的关键运行参数;- )主要能源使用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经济运行参数;- )最佳可行技术和良好操作规范:- 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运行负荷的经济性、匹配性与合理性;- 主要能源使用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维护活动的能源消耗的平衡与控制;- 能源的梯级利用,如:余热、余压的利用等;- 装置、设备标定及能效测试结果的利用。b)与员工交流运行和维护准则,并依据运行准则对与能源绩效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进行控 制;C)当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运行和维护活动涉及到相关方时,应将有关控制程序和要求通报给 相关方。8.2 设计钢铁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20中8.2的要求。对新、改、扩建项目设计开发的策划、输人、输出、评审过程进行控制,至少应包括如下内 容:a)设计前期进行节能论证,包括: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2)对所需的能源种类、需求量、质量、价格、可获得性、经济性、环境影响、运输供应 便捷性、政策和经济支撑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估;3)产品结构的调整、原材料的选择对产品实现过程能源绩效的影响;4)考虑能源评审的结果。b)设计阶段,应将能源绩效是否满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求作为评价指标,并考虑:1)能源绩效的改进机会和运行控制;2)对能源的使用与合理分配,包括:一热能梯级利用、夹点技术、优化换热网络以及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运行方式、能源绩效参数及其匹配性;-变电、输电、用电系统布局的合理性;-公用工程(水、气/汽、冷)输送管道布置的合理性。3)优先采用节能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可再生能 源、自动化控制技术等;4)禁止选用国家明令淘汰和限制的工艺、设备和产品。c)设计开发的输出应将合理用能评估结果纳人相关项目的规范说明、设计和采购活动中,并 记录活动的结果。8.3 采购8.3.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20中8.3的要求。8.3.2 应对能源绩效预期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设备、产品和能源的采购过程进行控制, 包括:a)能源采购1)制定能源采购的标准及规范,并在发布前评审其适宜性和充分性。适用时,可使用能 源供应商所建议的规范;2)确定和评价采购需求,包括采购能源的数量、品质等;3)规定采购能源的计量和(或)验证方法;4)规定采购能源的输配和贮存要求及其管理要求;5)规定采购能源的计量偏差,输、配送途耗,贮存损耗的限额及相关控制要求。b)产品的采购1)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产品及质量参数,明确相关采购产品的质量 控制要求;2)规定采购产品的检验要求或验证方法。c)主要用能设备的采购1)根据能源评审的结果及设计的输出确定采购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包括但不限于:- 优先选择节能型设备;- 采购的设备与用能系统的匹配程度;- 评估所采购设备的能效水平及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平稳性。2)评价和选择设备供应商,包括供应商的资质、信誉、技术实力、经验及售后服务等。d)能源服务采购明确合约形式和内容要求,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项目实施周期;- 目标、质量和(或)节能要求;- 验收要求。注1:能源服务一般包括能源系统和主要耗能设备设施的清洗、检测、维修维护、合同能源管理、 能源测试、能源诊断、能源规划等。注2:产品一般包括成品油、燃料油、中间体(半成品)等。注3:采购的能源一般包括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电、蒸汽、成品油等二次能源。9绩效评价9.1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9.1.1.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的要求。9.1.1.2 钢铁企业应按照能源数据收集计划对影响设施、设备、系统、过程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实 施监视、测量和分析,至少应包括:a)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绩效参数值;b)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能源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绩效有显著影响的关键运 行参数及能耗;c)主要能源使用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经济运行参数及能效测试;d)能源趋势分析的有效性,即实际能耗与预期值的差异;e)目标、能源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实现程度。9.1.1.3 组织应在收集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进行评价。与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的评价9.1.2.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的要求。9.1.2.2 钢铁企业合规性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的符合性:a)国家产业政策;b)适用时,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要求;c)适用时,国家、行业、地方发布的能耗限额标准;d)计量器具的选择、配备与GB 17167及GB/T21368的符合性。注:企业可将合规性评价与其他评价活动如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能源审计、能源评审等结 合进行。9.2 内部审核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9.2的要求。9.3 管理评审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9.3的要求。10改进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10.1的要求。10.2 持续改进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10.2的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钢铁行业能源管理基本情况A.1现状及基本情况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总量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5%,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近30 多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实现钢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取得了显 著的节能成效,能耗增幅远低于钢产量的增幅。钢铁行业的能源管理经历了由强调单体设备节能到强调系统节能、由粗放式管理到集约化管 理的转变,已基本具备科学、系统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条件,突出表现在:a)随着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能源管理的基础条件逐步改善,部分企业已 具备实现“科、精、准”管理的物质条件。b)系统节能的理念已被广泛认知。通过系统和网络优化,实现最佳节能效果的方法和实践得 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钢铁产品制造过程功能扩展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钢铁产品的制造过程在生产产品的同 时,兼有能源转换、固体废物资源化、消纳大宗社会废弃物的功能,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能 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产品制造过程功能的扩展,客观上要求企业从更宽视角、更深的层次、系 统地考虑能源问题,特别是能源消费结构、用能方式和理念等。d)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已成为制约钢铁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依据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或规范、采用系 统的方法,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主要生产工序能耗稳步下降,国内一些先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能 耗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A.2差距与潜力目前,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有:a)产业集中度低,仍存在许多高耗能的落后产能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10%左右。我国重点钢铁企业之间技 术装备水平发展不平衡,处于多层次、不同装备水平、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共同发展的阶段。约有 三分之一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指标达到国际水平,约有四分之一企业处于技术装备和生产指标 相对落后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水平。b)节能技术的应用程度有待提高统计表明,钢铁企业消耗的能源中被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的不到30%, 70%以上转化为余热余 能。扣除副产煤气的能量,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占企业总用能的15%左右。新日铁已将二次能源回收利用了 92%,宝钢为77%,大多数钢铁企业不足50%。 c)能源的基础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A.3主要的生产和用能工序钢铁企业可能涉及的主要生产和用能工序包括:铁矿石开采、选矿、烧结、球团、焦化、铁 合金、炼铁、炼钢、轧钢、钢材表面处理、钢材深加工等。相关标准规定的部分主要生产工序范 围如下:a)烧结工序:主要包括烧结矿生产系统(从熔剂、燃料破碎开始,经配料、原料运输、工艺 过程混料、烧结机、冷却、烧结矿破碎、筛分等到成品烧结矿皮带机进入炼铁厂为止的各生产环 节)、辅助生产系统(机修、化验、计量、烧结除尘和脱硫等环保设施)和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 统等。b)焦化工序:主要包括焦炭生产系统(包括备煤、炼焦和煤气净化工段)、辅助生产系统(机 修、化验、计量、环保等)和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等。其中,备煤工段包括贮煤、粉碎、配 煤及系统除尘;炼焦工段包括炼焦、熄焦、筛运焦、装煤除尘、出焦除尘和筛运焦除尘;煤气净 化工段内容包括冷凝鼓风、脱硫、脱氧、脱氨、脱苯、脱蔡等工序和酚氟污水处理。c)高炉炼铁工序:主要包括高炉生产系统(原燃料供给、高炉本体、渣铁处理、鼓风、富氧、 热风炉、煤粉喷吹、炉渣处理、煤气处理、余压发电等系统)、辅助生产系统(机修、化验、计量、 环保等)和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等。d)转炉炼钢工序:主要包括从铁水进厂到转炉出合格钢坯为止的生产系统(铁水预处理、转炉本 体、精炼、连铸、渣处理、钢包烘烤、煤气和蒸汽回收与处理系统等)、辅助生产系统(机修、化 验、计量、环保等)和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等。目次I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与定义44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组织所处的环境4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54.3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54.4 能源管理体系55领导作用55.1 领导作用与承诺55.2 能源方针6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66策戈U6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6.2 目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6.3 能源评审66.4 能源绩效参数76.5 能源基准76.6 能源数据收集的策划87支持87.1 资源87.2 能力97.3 意识97.4 信息交流97.5 文件化信息98运行9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98.2 设计108.3 采购109绩效评价119.1 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119.2 内部审核129.3 管理评审1210改进12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210.2 持续改进12附录A13前 s本文件按照GB/T L 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代替RB/T 103-2013o本文件与RB/T 103-201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采用ISO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包括高阶结构、共同核心文本及常用术语和定义,以确保与其 他管理体系标准高度兼容,基本框架与GB/T 233312020保持一致;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 采用了基于风险的思维,强调了组织环境以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更加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以及与企业的业务管理过程相融合; 引入了对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基准“归一化”的概念; 增加了能源管理团队的职责、能源数据收集计划相关要求; 澄清了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绩效参数值的相关内容; 细化了运行控制要求,增加了变更控制要求; 更加关注能源绩效; 增加了持续改进的考虑方向。本文件是GB/T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在钢铁企业的具体要求。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是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系列标准之一。本文件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附录A提供了钢铁企业 能源管理基本情况。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钢铁企业能源管理过程,旨在采用系统的方法促进我国钢铁企业节 能管理持续优化、能源效率持续提高、节能工作持续改进,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科学发展。同时, 本标准为认证机构在钢铁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提供统一、规范的依据。本标准的基本框架与GB/T 23331-2020保持一致,并结合钢铁企业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费的特点 而制定。在基本框架内,提出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是对GB/T 233312020的细化 和注释。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和用能工序包括:铁矿石开采、选矿、烧结、球团、焦化、铁合金、炼 铁、炼钢、轧钢、钢材表面处理、钢材深加工等。本标准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所有钢铁企业。本标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企业各职能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标准使用者需要 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特点,系统地考虑能源管理体系过程间的作用关系。图1给出了钢铁企业能 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图1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钢铁企业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并持续改进其能源管 理绩效。实现上述目的有赖于钢铁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能源管理方法、最佳的节能实践,以及先进适 用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优化产品结构、能源结构等。本标准虽未提出钢铁企业具体的能源绩效水平要求,但企业需要明确相关的标准或准则要求。标 准没有包含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但考虑到能源管理与其他方面的管理密不可分,企业可以将能源 管理体系的要求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协调、整合。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认证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给出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及对 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实施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可用于钢铁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能 源管理体系,也可作为各相关方评价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1256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国家发改委3术语与定义GB/T 233312020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组织所处的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1.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4.1的要求。4.1.2 钢铁企业应建立分析内外部环境的机制。4.1.3 钢铁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应包括影响其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正面或负面的内、外部问 题,如:a)外部环境,包括:- 国家、地方、行业、上级单位的目标、要求或标准;- 相关方对能源供应、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限制或限定;- 主要能源使用的成本或类型的可用性;b)内部环境,包括:- 使命、愿景、发展战略;- 劳动力成本、财务等财政资源;-能源管理的成熟度;应对能源供应中断的应急方案;-运营风险;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4.2的要求。4.2.2 钢铁企业的相关方通常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供方(供应商、承包商、外包方)、工会、员 工、顾客、合作伙伴、股东或债权人、竞争对手、社区等。4.2.3 钢铁企业应确保:a)识别、收集、获取适用的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如鼓励、限制、 淘汰的生产工艺、用能设备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及其他要求。b)国家、行业、地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及其他要求处于最新状态,并传递 或传达到相关层次、部门及相关方,使这些要求能够在能源管理活动中加以应用。c)对获取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定期评审。4.3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4.3.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4.3的要求。4.3.2 钢铁企业应根据其管理职责和物理区域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a)识别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 配和最终使用各环节;b)范围和边界内的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以及其它不可区分的设施、 设备、系统、过程,均需包含在管理范围内。4.4 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应根据GB/T 233312020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 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相互作用,并持续改进能源绩效。5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与承诺5.1.1 领导作用与承诺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5.1的要求。5.1.2 应确保:a)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工艺技术、设施设备在企业中得到应用;b)建立用能、节能目标责任制及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c)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完善能源管理网络;d)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能源管理岗位的人员、职责与权限,组建能源管理团队,配备具 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e)组织实施能源评审;f)确保内外部联络顺畅。5.2 能源方针5.2.1 钢铁企业能源方针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5.2的要求;5.2.2 能源方针应体现国家对钢铁企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的要求;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钢铁企业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5. 3的要求;6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6.1的要求。6.1.2 对风险和机会的考虑是钢铁企业高层战略决策的一部分。应通过识别能源管理体系的风险和 机会,预测潜在情况和后果,以便于应对非预期影响。6.2 目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20中6.2的要求。6.2.2 钢铁企业在制定目标和能源指标时应考虑:a)能源评审的输出结果;(见6.3)b)国家、行业、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能源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要求;c)国内外同行业或企业先进水平;d)能源绩效参数(见6.4);e)能源基准(见6.5 )o6.2.3 在策划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时,应考虑并确定:a)相关层次的作用、职责、权限;b)实现目标、能源指标的途径、适宜的措施、方法和时间进度;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 施,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装置和系统优化运行、操作规范、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用能结构、新 节能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内容;c)改进能源绩效,实现目标、能源指标的验证方法。6.3 能源评审6.3.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6.3的要求。6.3.2 钢铁企业的能源评审应考虑以下内容:a)基于能源监测结果和其他数据,识别和分析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纳入计划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b)上述识别和分析活动应全面、系统,既要按工序,也要按能源介质进行。应覆盖能源的 设计、采购接收、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等过程;注1:钢铁行业的主要生产工序包括:铁矿石开采、选矿、烧结、球团、焦化、铁合金、炼铁、 炼钢、轧钢、钢材表面处理、钢材深加工等。注2:钢铁行业的能源加工转换和输送分配过程包括:发电与输配电、蒸汽生产与输送、煤气回 收与输送、工业气体的生产与输送、供水等。注3:钢铁行业的主要能源及能源介质包括:煤炭、焦炭、电、煤气、天然气、蒸汽、燃油、水、 氧气、氮气、氨气、压缩空气等。c)应建立必要的评价准则,使用适宜的工具或方法,评价和确定不同层级的组织单元中的 主要能源使用。确定评价准则时,至少应考虑:1)各设备、设施、工序、过程和系统的能源消耗及能源成本占比;2)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程度;3)适用节能技术,尤其是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适用于钢铁行业的节 能技术的应用情况;4)系统优化的节能潜力;5)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情况及其潜力;6)可行时,与能源绩效标杆的差距。注:适宜的工具或方法可包括:能源规划、能源审计、能源平衡表、能源网络图、能效对标、工 艺能效评价等;d)对主要能源使用及与之相关的设备、设施、工序、过程和系统,识别和确定影响其能源 消耗及能源效率的因素,分析、评价这些因素对能源消耗及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管理现状、差 距和潜力、与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程度,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控制策划。 适用时,分析和评价可采用统计模型分析工具和方法。6.4 能源绩效参数6.4.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20中6.4的要求。6.4.2 钢铁企业的能源绩效参数可能包括:a)在不同的管理层级,例如:公司、生产厂或工序(段)等;b)在不同能源介质系统,例如:煤气系统、电系统、蒸汽系统、水系统等;c)在主要用能活动中,例如:主要用能设备、余热余能回收岗位等。6.4.3 组织应确保能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有效测量,如果生产设备、装置、系统或用能单元发生显 著变化时,应调整能源绩效参数或制定新的能源绩效参数。6.5 能源基准6.5.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6.5的要求。6.5.2 钢铁企业建立能源基准时,应充分考虑下述方面:a)设备设施或装置的运行周期;b)对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显著影响的相关变量的影响;c)可获得统计数据的频率;d)内外部能源绩效监管信息要求。e)适用时,装置的设计能耗;6.5.3 企业应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和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状况下一定时期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 水平来确定能源基准,基准可以是平均值、累计值或其它模型。6.5.4 当企业的静态因素如:能源结构、产品结构、生产工艺、装置规模发生变化,或主要用能设 施设备、系统、过程改造或更新、生产场所等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应调整能源基准。6.5.5 可根据相关变量的下述情况对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基准进行归一化:a)当主要相关变量单一,且基本负荷较小时,可使用简单比率进行归一化;b)当主要相关变量较多,或基本负荷较大时,可建立模型进行归一化。注:适用时,组织可使用基于多年数据积累的标准运行条件建立能源基准,或采用模拟手段计算 耗能量作为设备设施的能源基准。6.6 能源数据收集的策划6.6.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6.6的要求;6.6.2 钢铁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在适宜的层面上制定和实施能源数据收集计 划,收集数据应包括:a)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能源使用过程中的主要能源消耗;b)主要能源使用装置、设备、系统、过程的运行准则及其关键运行参数或经济运行参数;c)对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能源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绩效有显著影响的因素;d)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数据。6.6.3 钢铁企业应制定适宜的数据测量准则和收集方法,宜建立在线数据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连 续性测量和收集,并对测量的数值进行评审以确保数据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关评审记录。6.6.4 钢铁企业应选择和配备计量器具:a)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准确度应符合GB/T 21368及GB 17167的要求;b)应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监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注:监测和测量方式包括:目测、实测、检查、巡视、关键参数记录、统计、计算等。7支持 7.1资源7.1.1 钢铁企业应符合GB/T 233312020中7.1的要求;7.1.2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数据收集基础设施和财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