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八年级下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资源ID:96061979
资源大小:13.3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八年级下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八年级下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圈点勾画重点词句,概括出两篇短文介绍的知识,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 2.从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顺序和行文思路四方面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异同。 3.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爱好科学,探寻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圈点勾画重点词句,概括出两篇短文介绍的知识。 2.从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顺序和行文思路四方面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异同。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假说演绎的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 预习法、跳读法、比较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一)谈话导入 在人类出现之前,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恐龙)然而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突然消失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谜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2.检查预习学案。 二、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一)圈点勾画 快速浏览恐龙无处不有,圈点勾画出关键信息。 (二)合作探究 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1.作者针对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现象提出了哪些问题?(恐龙如何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 2.对于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什么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3.根据作者的假说,恐龙化石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极大陆?请按照提示,同桌互相复述过程。 大约2.25亿年前的大陆是,那时的恐龙 大约2亿年前的大陆是 6500万年前的大陆是, 那时的恐龙 4.作者由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现象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三)理清思路 1.假说演绎法 恐龙无处不有 现象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提出问题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 提出假说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板块构造”理论) 用已有知识推理验证 大约大约2.25亿年前,最后一次泛大陆形成,那时的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得出结论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板块构造”理论) 观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用已有知识推理验证得出结论。 2.方法迁移 牛顿曾说: “没有大胆的假说,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中,作者是怎样运用假说演绎的推理方法?填写表格。 被压扁的沙子 现象 650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铱。 提出问题 恐龙为何灭绝? 提出假说 撞击说 火山说 用已有知识推理验证 有超高压的存在,就会出现斯石英; 斯石英在高温下可变回普通沙子; 在曾经受到陨石撞击的地方,发现了斯石英; 斯石英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斯石英; 发现斯石英的岩层年龄有6500万年,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时候。 得出结论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比较阅读,寻找异同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的章节里,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可从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顺序、行文思路任选一点进行比较。) 预设答案: 1.说明对象: 不同: 恐龙无处不有,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 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是“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相同: 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特征。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2.说明角度: 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3.说明顺序: 相同: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这是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 4.行文思路: 相同:都是运用假说演绎的推理方法:观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用已有知识推理验证得出结论。 不同:第一篇短文是由一个问题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第二篇短文是提出两个假设,通过论证否定了其中一个。 四、学会联系,拓展延伸 (一)这两篇短文涉及到哪些学科?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预设答案: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生物学、考古学)_(地质学)_ _南极发现恐龙化石_ “板块构造”理论 斯石英的形成及性质_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化学、地质学)_(天文学、生物学) (二)进入初中,我们的学习科目增多了,你觉得这些学科知识有没有联系的地方?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例子来说明。 (三)布置作业 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化石_ “板块构造” 斯石英_ “撞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