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6063874
资源大小:14.4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 示儿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统编教材编排中,中年级已经学了查找、整理资料的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示儿是本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这一课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字词基础较为夯实,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学习了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能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借助于注释基本读懂诗句。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祭”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理解诗意,借助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人的遗愿“北定中原”;紧扣诗眼还原诗人的临终心境,体会诗人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4.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进一步体会诗境,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人的遗愿“北定中原”;紧扣诗眼还原诗人的临终心境,体会诗人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将古诗改写与小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进一步体会诗境,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近诗人 1.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他留给儿子一首诗作为遗嘱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应该知道了诗题示儿的意思,就是 3.那么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是谁呢 关于陆游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你们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介交流。 4.教师简单小结。 5.陆游一生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但屡遭投降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免官职。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临终之时,还有什么事令他放心不下,需要写下遗嘱交代给孩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的这份特殊的遗嘱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收集的有关陆游及写作背景资料的交流,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作铺垫。 二、走进诗句,读通读顺 1.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呢? 2.对,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练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3.谁来展示一下? 4.学生展示 ,教师相机点评。 5.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从范读到学生练读,再由学生汇报读到正音,扫清字词障碍,为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三、品词析句,读懂诗句 1.读到这儿,你们知道在诗人弥留之际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了吗 你是从哪句诗中体会到的 2.“九州”就是 (生:祖国。)“同”的意思就是 (生:统一。) 3.那么诗人临终时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4.“定”的意思就是平定,就是“收复”。 5.那么“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句谁读懂了? 6.“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又有谁理解了? 7.学到这儿,你们能把陆游的遗愿连起来向大家说一说吗 注意用上第一人称说的时候,最好在前面能加上一个词“儿子呀”,这样听起来更语重心长。 【设计意图】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将古诗文的学习方法融入其中,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四、抓住诗眼,体会情感 1.要读懂诗就要读懂诗人的情感,这首诗中哪一个字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 2.陆游悲从何来 我们可以结合诗的写作背景来体会。(播放视频)你们看了视频,了解到了什么? 3.是的,这就陆游生活的年代,出示文字,齐读。 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朝的军队节节败退。当时的汴(biàn)京(今天的开封)被攻陷,宋徽宗、宋钦(qn)宗被俘虏。从此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无数的妇女惨遭蹂躏(róu lìn),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读到这儿,你们明白陆游为什么而悲了吗?(学生回答) 5.那么请把这份“悲伤”放进诗中,齐读。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面对着破碎的山河,诗人的悲是因(板书:不见九州同),那么朝廷的皇族大臣们都去哪儿了呢 7.PPT出示图片:皇族大臣们在做什么?(生:饮酒作乐)这正如一句诗所说(PPT出示诗句)齐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8.南宋诗人林升有首诗也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出示题临安邸,学生齐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皇子赵构逃难至临安(今天的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正和大臣们过着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的生活。他们一味的苟且偷生,不思收复国家的失地。 10.读到这儿,你们认为诗人的心中仅仅是“悲伤”吗?还有什么? 11.为什么而“愤”? 12.那么,请把这份“悲愤”也带入诗中,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3.这首诗字字泣血,字字带泪。怎一个“悲”字了得?面对这破碎的山河,诗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14.用诗中原句来说就是他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板书:北定中原日) 15.让我们把这份热切的希望放入诗中吧,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让我们把这份殷切的呼唤放入诗中吧,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读着读着,我们就读出了一位八旬老人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之情) 18.你觉得这首诗仅仅是陆游写给他儿子看的吗 他还想写给谁看 19.让陆游这颗爱国之心永远温暖着我们,激励我们为中华之强盛而勤奋读书吧。(生背诵示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紧扣“悲”字,层层递进,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本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语文要素也得以落实。 五、读写结合,指导表达 1.接下来让我们以现代的方式理解记住传播这首诗。请以下面一段话为开头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注意写清楚这位老人的样子及他如何向儿子交代遗嘱的。 2.学生练写。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4.赏析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处进行评析) 5.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从诗中去感知诗人的一生。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在情境的创设中升华情感。